词条 | 皮埃尔·让内 |
释义 | § 简介 皮埃尔·让内 【Pierre Janet 【1】 1859.05.30-1947.02.24】,法国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出生于法国巴黎,逝于法国巴黎。 § 经历 1879 年进入高等师范学校主修哲学,1882-1889 年在勒阿弗尔大学和沙托鲁大学执教,同时在巴黎大学攻读哲学博士,1889 年以《精神的不自主运动》【2】 的论文在巴黎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882 年报告了一例罕见的“催眠”和“千里眼”案例,引起了 J.沙可对他的注意,1889 年应沙可之邀到巴黎最大的精神病院 - 萨尔伯屈里哀精神病院工作。该院性质上是巴黎妇女精神病医院,也是沙可的神经学实验室和诊所,1890-1894 年,让内接替沙可任该院心理实验室主任,在让内的指导下,该实验室工作的重点从神经病学开始转向心理学。1892 年,他完成博士论文《癔病患者的精神状态》,并将癔病(即歇斯底里)的表现加以分类,沙可在为该论文所写的序言中,赞同他关于心理学和医学应当合作的主张。1893 年获得巴黎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他经过大量有关癔病临床病例的系统整理,于 1892 年出版其名著《癔病的心理状态》。1895 年起在索邦大学讲授实验心理学课程。1902 年接受法兰西学院院士席位,执教于法兰西学院,并接替 T.里博成为实验和比较心理学主任,在那里一直工作到 1936 年退休 【3】。1904 年与 G.杜马一起创立法国《正常与病理心理学》杂志并任主编。1906 年赴美国哈佛大学讲演,次年出版题为《癔病的主要症候》一书,该书影响极大,再版于 1920 年。 § 成就 让内虽然在神经学家沙可的指导下工作,但他否认癔病是生理性失调这一观点,而把癔病归因为心理失调,主张最佳疗法是催眠术。催眠术用于记忆损伤和消除固执观念特别有效。他认为,病人在催眠状态中能够再现痛苦的记忆,后者象似神经症的根源。基于此他对心理变态的原因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心理动力学模型。不愉快的心理经验,隐蔽的冲突或情绪创伤常常导致心理及精神疾病。他发展了心理学和心理病理学体系,把它称之为“行为心理学”。这一观点在《癔病的主要症候》一书中得以充分体现。 在对催眠研究的基础上,他提出分离理论(dissociation theory)。让内接受巴黎学派的催眠是人为产生的精神病和神经症的主张,认为可被催眠的人都有精神病理基础。他指出,正常人的活动受意志支配;而人的整个意识和人格由许多分离的部分组成。正常的人依靠一种强有力的综合心力将各个分离的部分联系在一起,如果人的综合心力太弱,无力统一整个分离的部分,那就会出现人格和精神的分离。这种分离状况将从他的行为中表现出来。催眠就是用人为的方法使人的综合心力衰弱到不能以意志控制冲动的观念,使观念脱离完整的、正常的人格,因而出现精神病症样的现象。 让内解释心理失调的中心信念是心理张力。在他看来,人都具有充分的趋向,保持一定的潜力,这种趋于波动的潜力就是心理张力。精神生活的统一由心力来维持。心理力有损,张力减低,就会造成心理障碍。健康的人格是具有维持思想和情感的完整系统的尽力水平的人格,而心力的波动,诸如情绪过分激动或精神过分紧张,会引起心力过度消耗,张力减低,无法应付问题,从而导致神经症。癔病患者具有虚弱、易受暗示、记忆失常和固执观念等特征。癔病人格缺乏整合作用,患者的精神会分裂成有意识和无意识过程,因此产生多重人格。让内还指出,癔病患者的固执观念限制了意识注意力,强迫不可接受的思想进入无意识领域,在无意识领域里它们便转变成象征的症状。这一理论非常类似于 S.弗洛伊德的理论,两者之间关于究竟哪一位先使用无意识概念曾引起争论。 让内的主要贡献之一是把神经症划分为癔病和精神衰弱,前者主要为心理张力的减低,后者则是人格自我的分离。让内对于心理障碍的治疗也是心理学性质的。基本原则在于注重节流,防止耗损。由于这种治疗思想,后人把他看作精神分析治疗和行为治疗的先行者。又因其主张经院心理学应同神经病的临床治疗联系起来,故在法国和美国较有影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