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皖浙赣边红军三年游击战
释义 中文名称: 皖浙赣边红军三年游击战

发生时间: 1934年11月~1937年冬

发生地点: 安徽、浙江、江西三省边界地区

§ 事件介绍

1935年1月,闽浙赣苏区被国民党军占领。在苏区内坚持斗争的红三十师及各游击队共千余人,受到很大损失。余部在关英和唐在刚率领下,由葛源转移至德兴和弋阳交界的磨盘山地区,继续坚持斗争。7月,红三十师在弋阳、横峰地区亦遭国民党军围攻,损失严重,唐在刚牺牲,余部在中共赣东北特委书记余金德率领下,分散在皖赣边坚持游击活动。此后,各地红军和游击队积极发动群众,积蓄革命力量。至年底.恢复和建立了贵(池)秋(浦〕东(流)、都(昌)湖(口)鄱(阳,今波阳)彭(泽)、泾(县)旌(德)宁(国)宣(城)、开(化)婺(源)休(宁)、淳(安)遂(昌)歙(县)、鄣公山和赣东北等游击区。不久,在国民党军大规模“清剿”中,除鄣公山地区的皖南独立团外,均遭严重损失。1936年初,各地红军和游击队余部相继转至鄣公山会合。4月,中共闽浙赣省委改称皖浙赣省委,关英任书记,并举行了扩大会议。会议确定了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大力进行抗日宣传工作,积极发动与组织群众,发展党的秘密组织,巩固与扩大以鄣公山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的方针。为加强领导,省委决定以皖南独立团为基础,成立800余人的皖浙赣红军独立团,扩大以鄣公山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同时在皖浙赣边区30余县分设赣东北、皖赣、上浙皖、下浙皖、开(化)婺(源)休(宁)5个特委,各领导1个独立营开展游击战争。7月,独立团袭占开化,并在婺源县沱川月岭伏击歼灭国民党军2个连。12月,独立团奔袭昌化县城,歼敌一部。与此同时,各特委领导的独立营也积极开展游击活动。至年底,红军和游击队发展到近3000人,游击区域扩大到40余个县。1937年春,在国民党军36个团和地方保安团队的进攻下,红军和游击队遭受重大损失。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皖浙赣边红军和游击队同国民党地方当局谈判,于11月达成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12月,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二支队,共300余人(后发展到500余人)。1938年1月开赴窑里(今瑶里)整训,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三营,奔赴抗日前线。

§ 事件意义

皖浙赣边红军在失去了同党中央的联系和长期被敌人分割包围的情况下,从客观实际出发,不断总结斗争的经验教训,适时改变斗争形式和组织形式,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和斗争策略,终于战胜了强大敌人的残酷“清剿”、“围剿”和种种反革命诡计,克服了重重艰难困苦,给国民党反动派以有力的打击,保存了自己的力量和阵地,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的胜利是在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紧紧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采取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对敌斗争策略和战术的情况下取得的。

主题关键词: 游击战 伏击 袭击

分类: 民主革命战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