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秦赵会盟
释义

§ 渑池

中州古县历史名城。境内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人文遗存。约在明代渑池主要景观为:盟台夕照、天池落雁、韶峰叠翠、周党隐居、利津古渡、桓陵秋草、涧源春涌、渑水晴波等古八大景。古八景对于推进一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积极作用。挖掘整理其文化内涵,推介其优美风光,对于促进一方经济文化进步,发展旅游事业有着积极意义。

§ 一、秦赵会盟台

渑池,是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会盟的地方。据《史记》载:春秋战国时,秦昭襄王多次发兵攻打赵国,赵国虽处劣势,但武有老将廉颇,文有上大夫蔺相如,短时期内也是难以征服的。秦在对赵实行军事重压的同时又展开政治外交攻势,以期达到吞并赵国的目的。周赧王三十六 年(前279年),秦赵两国议定在渑池西河之外进行会盟。赵王临行前作了周密部署:赴会期间,赵王若有不测,由廉颇辅佐太子登基;廉颇率军布兵边境御敌;上大夫蔺相如侍驾随行。会盟时秦王以强凌弱,胁迫赵王鼓瑟且令记入秦史。蔺相如愤然而起,请秦王击缶,秦王怒而不允,蔺相如正气凛然迫使秦王击缶,亦令记入赵史。秦王随员恼羞成怒,让赵国割15座城池给秦王祝寿,蔺相如寸土不让,则要秦国献都城咸阳做赵王寿礼。真是针锋相对,有理有节。这虽然只是秦赵会盟中的一个插曲,却表现了蔺相如非凡的智谋和超人的 胆略,成为古代外交史上“以弱胜强”的千古佳话。经过艰苦的谈判,秦赵两国最终和谈成功,双方偃旗息鼓停止战争,化干戈为玉帛。为表示诚意,双方捧土成丘掩埋兵器和盟书,因而才有了后来的秦赵会盟台。当时会盟之地被后人取两国俱利之义称为俱利城(在今池底乡朱城附近).

在漫长的岁月里,秦赵会盟台历经沧桑。据民国17年版《渑池县志》记载:明万历二十四年(1594年),渑池知县王之都建亭于其上,镌石纪事,崇祯末年毁于兵燹;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知县甘扬声建碑亭于台上。1941年,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和知名人士章士钊等倡导赞助重修秦赵会盟台,具体事宜由军医监郭昌锦主持,还动用了建立陆军休养院的款项,历时四年落成。这次重修标立了“古秦赵会盟台处”的石坊,台四周各砌37级石阶,顶部立碑塔。碑高2米,每面宽38公分,东面刻的是蒲城寇遐隶书“古秦赵会盟台”六字,其余三面分别镌课刻着章士钊所书《唐多令·景蔺》一首和卫立煌、郭昌锦各自撰写的《重修秦赵会盟台记》、《重建秦赵会盟台记》。文化大革命中,会盟台四周石阶被拆,用作铺设原人民会堂前的台阶,石碑也已伤痕累累,不少字迹难以辨认。1985年,渑池县人民政府筹资重修了秦赵会盟台。新建碑亭为钢筋水泥结构,地面至亭顶高22米,其中台高14米,碑亭系双层八角挑檐尖顶仿古建筑。台上竖一方柱体石碑,西面为渑池人秦安志书写、赵春芳刻石的《重修秦赵会盟台碑记》,其余三面分别为著名书法家舒同、楚图南、萧劳“古秦赵会盟台”题字。1986年秦赵会盟台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兰哥哥曾经满怀崇敬登上会盟台,凭栏怀旧,颇多感慨。现将所抄《重修古秦赵会盟台碑记》附录于下:

古秦赵会盟台,崤渑之名胜也。战国之时,诸强争雄。强秦欲索赵璧,赵使蔺相如奉璧入秦,不辱君命,完壁归赵。秦益觑其璧而窥其国,施连横而佐兵戈,故设渑池之会。相如随赵王会秦王于渑。秦王恃强凌弱,戏辱赵君。相如以其智勇,屈秦王于五步之内;制敌于樽俎之间;抑秦威扬赵志。其耿耿丹心、浩然正气令世人景仰!事载《史记》,彪炳二千余年矣。明万历二十四年建亭于台上;清嘉庆十三年重修;民国三十年重建台树碑;文革初期惨遭破坏;今政通人和,百业方兴,万民奋起,古渑振翼。乃集资重修,藉以存物华钟斯地、颂前贤铮骨、砺后人青锋,爰勒此石以志永记。

一九八六年三月

渑池县人民政府

古秦赵会盟台以生动的历史故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古今中外无数游客,留下许多佳话和诗词。

在会盟台旁边的弃碑中,我发现了一块很有价值的感言诗,附录于下:

驱车来访渑池中,

记念新亭耸碧空。

今日二千三百载,

缅想古来贤相风。

夕阳之下,盟台高耸,披万道霞光,挟九州来风,倒影修长,一抹千丈。此情此景使人怀古之情油然而生,于是“盟台夕照”成了渑池古八景之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5:4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