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磺胺甲噁唑 |
释义 | 【药物名称】 别名 磺胺甲基异噁唑 磺胺甲唑 新明磺 新诺明 SMZ Sulfamethoxazolum § 【性状】 磺胺甲噁唑结构式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 本品在水中几乎不溶,在稀盐酸、氢氧化钠试液或氨试液中易溶。 熔点本品的熔点为168~172℃。 § 【工用作用】 抗菌谱与SD相近,但抗菌作用较强。半衰期为11小时。在尿中乙酰化率高,且溶解度较低,故较易出现结晶尿、血尿等。大剂量、长期应用时宜与碳酸氢钠同服。 适用于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扁桃体炎等。与增效剂甲氧苄啶(TMP)联合应用时,其抗菌作用有明显增强,临床应用范围也扩大,可用于急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伤寒、布氏杆菌病、菌痢等,疗效与氨苄西林、氯霉素、四环素等相近。 § 【药物过量】 小儿磺胺甲噁唑颗粒 本品的血浓度不应超过200μg/ml,超过此浓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毒性增强。过量短期服用本品会出现食欲不振、腹痛、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嗜睡、神志不清、精神低沉、发热、血尿、结晶尿、血液疾病、黄疸、骨髓抑制等。一般治疗为停药后进行洗胃、催吐或大量饮水;尿量低且肾功能正常时可给予输液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监测血象、电解质等。如出现较明显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或黄疸,应予以血液透析治疗。如出现骨髓抑制,先停药,给予叶酸3~6mg肌注,一日1次,连用3日或至造血功能恢复正常为止。长期过量服用本品会引起骨髓抑制,造成血小板、白细胞的减少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出现骨髓抑制症状时,患者应每天肌内注射甲酰四氢叶酸5~15mg治疗,直到造血功能恢复正常为止。 § 【药理毒理】 本品为磺胺类抗菌药,是磺胺甲恶唑(SMZ)与甲氧苄啶(TMP)的复方制剂,对非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属、摩根菌属、志贺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淋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均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尤其对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较SMZ单药明显增强。此外在体外对沙眼衣原体、星形奴卡菌、原虫、弓形虫等亦具良好抗微生物活性。本品作用机制为:SMZ作用于二氢叶酸合成酶,干扰合成叶酸的第一步,TMP作用于叶酸合成代谢的第二步,选择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二者合用可使细菌的叶酸代谢受到双重阻断。本品的协同抗菌作用较单药增强,对其呈现耐药菌株减少。然而近年来细菌对本品的耐药性亦呈增高趋势。 § 【药代动力学】 本品中的SMZ和TMP口服后自胃肠道吸收完全,均可吸收给药量的90%以上,血药峰浓度(Cmax)在服药后1~4小时达到。给予TMP0.16g,SMZ0.8g一日服用2次,3日后达稳态血药浓度,TMP为1.72mg/L,SMZ的血浆游离浓度及总浓度分别为57.4mg/L和68.0mg/L。SMZ及TMP均主要自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尿药浓度明显高于血药浓度。单剂口服给药后0~72小时内自尿中排出SMZ总量的84.5%,其中30%为包括代谢物在内的游离磺胺;TMP以游离药物形式排出66.8%。SMZ和TMP两药的排泄过程互不影响。SMZ和TMP的血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10小时和8~10小时,肾功能减退者,半衰期延长,需调整剂量。吸收后二者均可广泛分布至痰液、中耳液、阴道分泌物等全身组织和体液中。并可穿透血-脑脊液屏障,达治疗浓度。也可穿过血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循环并可分泌至乳汁中。 § 【适应症】 磺胺甲噁唑 1、治疗敏感菌所致的急性单纯性尿路感染以及治疗星形努卡菌病。 2、与其它药合用,可以治疗对其敏感的流感杆菌、肺炎链球菌和其它链球菌所致的中耳炎。 3、与乙胺嘧啶联用,治疗弓形虫病。 4、作为治疗杜克雷嗜血杆菌所致软下疳,预防敏感的脑膜炎球菌所致的流脑。 5、作为治疗沙眼衣原体所致的宫颈炎、尿道炎和新生儿包涵体结膜炎的次选药物。 6、作为对氯喹耐药的恶性疟疾治疗的辅助用药。 § 【注意事项】 1.交叉过敏:对一种磺胺药过敏者对其它磺胺类药也可能过敏;对呋塞米、砜类、噻嗪类利尿药、磺脲类、碳酸酐酶抑制药过敏者,对磺胺类药也可能过敏。 2.对本药或其它磺胺类药过敏者、新生儿及2个月以下婴儿、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3.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者;肝、肾功能损害者;血卟啉症患者慎用。 4.药物对儿童的影响:本药可与胆红素竞争在血浆蛋白上的结合部位,而早产儿、新生儿的乙酰转移酶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游离血药浓度增高,可能增加早产儿、新生儿发生核黄疸的危险。 5.老年患者使用本药后发生严重皮疹、骨髓抑制和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的机会增加。因此宜避免应用,确有指征时需权衡利弊后决定。 6.本药对胎儿的影响在人类中尚缺乏研究资料。但动物实验中发现磺胺甲噁唑有致畸作用,主要表现为腭裂。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资料,本药在孕妇中的应用属C类(即动物实验证实药物有毒性,而在人类研究中缺乏充足的资料,且用于人类时可能利多于弊)。 7.本药可经乳汁分泌,乳汁中浓度约可达母体血药浓度的50%-100%。药物可能导致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新生儿发生溶血性贫血。 8.对接受较长疗程的患者应作全血象检查; 9.长疗程或高剂量治疗时应作定期尿液检查(每2—3日查尿常规一次) 10.用药中应进行常规肝、肾功能检查。 11.用药期间须注意检查: 全血象检查,对疗程长、服用剂量大、老年、营养不良及服用抗癫痫药的患者尤为重要。 (1)治疗中应定期尿液检查(每2~3日查尿常规一次)以发现长疗程或高剂量治疗时可能发生的结晶尿。 (2)肝、肾功能检查。 12.如因服用本品引起叶酸缺乏时,可同时服用叶酸制剂,后者并不干扰TMP的抗菌活性,因细菌并不能利用已合成的叶酸。如有骨髓抑制征象发生,应即停用本品,并给予叶酸3~6mg肌注,一日1次,使用2日或根据需要用药至造血功能恢复正常,对长期、过量使用本品者可给予高剂量叶酸并延长疗程。 13.肾脏损害。可发生结晶尿、血尿和管型尿,故服用本品期间应多饮水,保持高尿流量,如应用本品疗程长、剂量大时,除多饮水外,宜同服碳酸氢钠,以防止此不良反应。失水、休克和老年患者应用本品易致肾损害,应慎用或避免应用本品。肾功能减退患者不宜应用本品。 § 【不良反应】 磺胺甲噁唑片 1.过敏反应较为常见。可表现为药疹,严重者可发生渗出性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大疱表皮松解萎缩性皮 炎等;也可表现为光敏反应、药物热、关节及肌肉疼痛、发热等血清病样反应。 2.血液系统反应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患者用药后易发生溶血性贫血及血红蛋白尿,在新生儿和小儿中尤为多见;此外,用药后也可见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及再生障碍性贫血。 3.核黄疸本药与胆红素竞争蛋白结合部位,可致游离胆红素增高,游离胆红素进人中枢神经系统后可导致核黄疸。因新生儿肝功能不完善,对胆红素处理差,尤易发生。 4.肝脏损害可发生黄疸、肝功能减退,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肝坏死。 5.肾脏损害可发生结晶尿、血尿和管型尿,偶有发生间质性肾炎或肾小管坏死的报道。在失水、休克和老年患者中尤易发生。 6.胃肠道反应口服本药后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症状轻微,不影响继续用药。偶有致假 膜性肠炎的报道。 7.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可发生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幻觉、欣快感或忧郁感等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症状。 8.其它有报道,用药后偶可致甲状腺肿大及甲状腺功能减退。 § 【药物相互作用】 1.磺胺甲噁唑可取代保泰松的血浆蛋白结合部位,两药同用时可增强保泰松的作用。 2.本药能从血浆蛋白结合点上取代其它药物,故能增强甲苯磺丁脲的降血糖作用、华法林的抗凝血作用和增加甲氨蝶呤的游离浓度。 3.与磺吡酮同用可减少本药经肾小管分泌,使血药浓度升高。 4.与光敏感药物同用可能发生光敏感的相加作用。 5.与骨髓抑制药同用可能增强骨髓抑制药对造血系统的不良反应。 6.与溶栓药同用可能增大其毒性作用。 7.与肝毒性药物同用可能增高肝毒性的发生率。 8.乌洛托品在酸性尿中可分解产生甲醛,后者可与本药形成不溶性沉淀物,使发生结晶尿的危险性增加。 9.与酸性药物如维生素C等药物同用时易导致结晶尿、血尿。 10.与尿碱化药同用可增强本药在碱性尿中的溶解度,使排泄增多。 11.与避孕药(口服含雌激素者)同用可降低避孕药药效,并增加经期外出血的危险。 12.对氨基苯甲酸可代替本药被细菌摄取,两药同用可发生拮抗作用。 13.合用尿碱化药可增加本品在碱性尿中的溶解度,使排泄增多。 14.不能与对氨基苯甲酸合用,对氨基苯甲酸可代替本品被细菌摄取,两者相互拮抗。 15.下列药物与本品同用时,本品可取代这些药物的蛋白结合部位,或抑制其代谢,以致药物作用时间延长或发生毒性反应,因此当这些药物与本品同时应用,或在应用本品之后使用时需调整其剂量。此类药物包括口服抗凝药、口服降血糖药、甲氨蝶呤、苯妥英钠和硫喷妥钠。 16.与骨髓抑制药合用可能增强此类药物对造血系统的不良反应。如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如确有指征需两药同用时,应严密观察可能发生的毒性反应。 17.与避孕药(雌激素类)长时间合用可导致避孕的可靠性减少,并增加经期外出血的机会。 18.与溶栓药物合用时,可能增大其潜在的毒性作用。 19.与肝毒性药物合用时,可能引起肝毒性发生率的增高。对此类患者尤其是用药时间较长及以往有肝病史者应监测肝功能。 20.与光敏药物合用时,可能发生光敏作用的相加。 21.接受本品治疗者对维生素K的需要量增加。 22.不宜与乌洛托品合用,因乌洛托品在酸性尿中可分解产生甲醛,后者可与本品形成不溶性沉淀物。使发生结晶尿的危险性增加。 23.本品可取代保泰松的血浆蛋白结合部位,当两者同用时可增强保泰松的作用。 24.磺吡酮与本品合用时可减少后者自肾小管的分泌,其血药浓度持久升高易产生毒性反应,因此在应用磺吡酮期间或在应用其治疗后可能需要调整本品的剂量。当磺吡酮疗程较长时,对本品的血药浓度宜进行监测,有助于剂量的调整,保证安全用药。 25.本品中的TMP可抑制华法林的代谢而增强其抗凝作用。 26.本品中的TMP与环孢素合用可增加肾毒性。 27.利福平与本品合用时,可明显使本品中的TMP清除增加和血清半衰期缩短。 28.不宜与抗肿瘤药、2,4-二氨基嘧啶类药物合用,也不宜在应用其它叶酸拮抗药治疗的疗程之间应用本品,因为有产生骨髓再生不良或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可能。 29.不宜与氨苯砜合用,因氨苯砜与本品中的TMP合用两者血药浓度均可升高,氨苯砜浓度的升高使不良反应增多且加重,尤其是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发生。 30.避免与青霉素类药物合用,因为本品有可能干扰此类药物的杀菌作用。 § 【给药说明】 磺胺甲噁唑 1.目前许多临床常见病原菌对本药呈现耐药,故本药仅用于敏感细菌及其它敏感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对A组溶血性链球菌所致扁桃体炎或咽炎、志贺菌感染、立克次体病、结核病、放线菌病、支原体感染、真菌感染、病毒感染等不宜选用本药作治疗或预防用药。 2.用药中如出现皮疹、周围血象异常、假膜性肠炎、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等严重不良反应的早期征兆时应立即停药。 3.口服本药时应饮用足量液体(240mL以上),保持高尿流量(成人每日尿量至少维持在1200-1500mL),以防结晶尿的发生,必要时可给予碳酸氢钠碱化尿液。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本品可穿过血胎盘屏障至胎儿体内,动物实验发现有致畸作用。人类中研究缺乏充足资料,孕妇宜避免应用。 2.本品可自乳汁中分泌,乳汁中浓度约可达母体血药浓度的50%~100%,药物可能对婴儿产生影响。本品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新生儿中应用有导致溶血性贫血发生的可能。鉴于上述原因,哺乳期妇女不宜应用本品。 儿童用药 由于本品可与胆红素竞争在血浆蛋白上的结合部位,而新生儿的乙酰转移酶系统未发育完善,磺胺游离血浓度增高,以致增加了核黄疸发生的危险性,因此该类药物在新生儿及2个月以下婴儿的应用属禁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肝肾功能还不完善,用药量应酌减。 老年用药 老年患者应用本品时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机会增加:如严重皮疹等皮肤过敏反应及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系统异常,同时应用利尿药者更易发生。因此老年患者宜避免使用,确有指征时需权衡利弊后决定。 § 【用法与用量】 1、成人 口服给药一般感染,首次剂量为2g,以后每日2g,分2次服用。治疗尿路感染时疗程至少为7-10日。 肾功能不全患者用量应调整为常用量的1/2。 2、儿童 口服给药2个月以上患儿的—般感染,首次剂量为50-60mg/kg (总量不超过2g),以后每日50-60mg/kg,分2次服用。 § 【规格】 磺胺甲噁唑片 0.5g 避光,密封保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