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皇姑寺
释义

§ 简介

皇姑寺皇姑寺位于石景山区西黄村。皇姑寺位于宫前西部,明山村卜鱼沟西北侧的上宫寺山上,地处山峦重叠,森林茂密之深山老林之中。上宫寺主峰海拔1365米,寺院坐东北向西南,座落于半山腰上,占地约5亩左右。寺院分东西两所宅院,西院为佛寺,正殿除铁铸佛像坐于正堂外,还有铁铸十八罗汉依次排列两旁,众和尚居于东西僧房。佛寺西侧紧接建偏房三间,为仓房与膳间。东院为皇姑寺,有正殿与东西廊房。正殿供木雕皇姑遗像,稳坐楠木大雕栏暖阁之中,布置相当豪华美观,揭起阁帘才能目睹皇姑芳容。皇姑寺东侧十米左右有并排三座皇姑坟,真假难辩。当初为防不测,故设此疑。皇姑坟再往北200多米处,有皇姑庵遗址,仍隐于密林之中,是皇姑生前住地。这里山高林密,整个寺庙掩映于郁郁葱葱的绿荫之中,往下看雾雾腾腾,祥云缭绕,望不到底,形势十分险要。

§ 历史

皇姑寺始建于明天顺初年,初称顺天保明寺,寺有天顺六年(1462)铸造的铜钟。嘉靖十二年(1533)将天顺六年(1470)的铜钟重新翻铸,现存大钟寺。明万历元年(1573),慈圣皇太后又率众捐一口铜钟。清康熙十六年至五十年之间,皇姑寺毁于火。康熙五十年(1711)重建。康熙皇帝御制碑文,以纪其事,同时易名显应寺。

现存皇姑寺是康熙重修时的规模。寺庙坐北朝南,山门、天王殿已无存。第二进院落观音殿,第三进院落老祖殿。第四进院落药师阁无存,西配殿尚存。 现存皇姑寺是康熙重修时的规模。寺庙坐北朝南,山门、天王殿已无存。第二进院落观音殿,第三进院落老祖殿。第四进院落药师阁无存,西配殿尚存。

§ 名称由来

皇姑寺始建于明朝天顺年间,名为“顺天保明寺”。

相传其开山始祖吕牛曾救过明英宗朱祁镇,英宗复辟后诏封吕牛为“皇姑”,故俗称皇姑寺。

清康熙时毁于大火,康熙五十年(1711年)重修,改称“显应寺”,俗称皇姑寺。

§ 宗教活动

石景山文物部门准备在对该寺修缮完毕后,建成石景山区文物博物馆。每年农历四月初一到四月十五是皇姑寺庙会时间,初一开山门,初八是“佛诞日”,即释迦牟尼诞生的日子,初一到初八是皇姑寺庙会最热闹的时间,香客很多,加上逛庙会的、卖吃食的,每天庙会上近万人。初九以后,庙会上人流逐渐减少,四月十五关山门。香客大多是来自“京东八县”,一般指通县、三河、香河、武清、宝坻、蓟县、宁河等地。来皇姑寺进香的除一般的善男信女外,还有各种“会门”,如大班高跷会、小班高跷会、音乐(吹奏乐)会、少林会“老太太会”等,他们各自三五十人。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大班高跷。当时,皇姑寺山门前的马路是条大沟,进山门需要上高台阶。大班高跷的高跷腿1米多高,演员上台阶、翻桌子如走平地,表演十分利落精彩。庙会期间,庙外有买卖吃的、喝的、用的。吃喝在茶棚里,主要是“晾货”。用的主要是农村儿童玩具和日用小百货。庙外还有杂耍与摊贩。但皇姑寺庙会,卖农具的不多,要买农具则需要赶石景山庙会。皇姑寺庙会是以民间信仰、宗教活动和岁时风物为主的一个庙会,前后共延续200多年。

§ 修缮

修缮皇姑寺皇姑寺是石景山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年久失修,寺内建筑破损严重。 2007年,作为北京市“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项目之一的皇姑寺修缮工程正式启动,这也是皇姑寺百余年来最大的一次修缮。 一期修缮工程主要范围包括天王殿、观音殿等,修缮面积1124.35平方米。经两年施工,一期修缮全部完成,并通过市文物局文物工程监督站的质量评估,通过了相关验收。接下来,市文物局将投资500余万元对皇姑寺进行二期修缮,主要复建药师阁、吕祖殿东配殿,修缮观音殿东西配殿,以恢复该寺明清时期的格局。 [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12: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