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八一宣言》 |
释义 | 1935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救国时报》上发表《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有力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八一宣言》 § 简介 《八一宣言》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发表的宣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党执行不抵抗政策,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东北四省后又继续侵略华北,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1935年7月,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新方针,起草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于8月1日以中国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公布,通称《八一宣言》。主要内容有:①分析了“九·一八”事变后的国内政治形势,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的侵略及企图灭亡中国的野心,痛斥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②指出中华民族正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号召全中国人民动员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提出中国共产党当前的政治主张是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并提出十条方针作为国防政府的施政纲领。在巴黎出版的中文《救国报》和莫斯科出版的英文版《共产国际通讯》上刊登了此宣言,传入国内后,在全国各阶层爱国人士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 发表过程 《八一宣言》起草地莫斯科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是1935年7月下旬到8月下旬在莫斯科召开的。这次大会有这样的一个背景: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在东西方先后冒起,整个世界面临着法西斯军队侵略的危险。如何抵御法西斯即将给世界带来的侵略,就成为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季米特洛夫在会上作了《关于法西斯的进攻以及共产国际在争取工人阶级团结起来反对法西斯的斗争中的任务》,正式确定了共产国际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明也代表中国党发言,拥护季米特洛夫的报告,号召中共建立统一战线。 这次会议上,中共历史上很有名的《八一宣言》,在大会上予以通过。本来起草这项宣言,并不是这次大会的预定议程,而是临时产生的动议。在这次大会召开前,日本帝国主义继占领中国东北以后,1935年又继续南进,制造华北事变。而国民政府不但不抵抗反而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相继与日本帝国主义签定丧权辱国的《秦土协定》和《何梅协定》,使中华民族面临异常严重的危机。这一消息传到莫斯科,当时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正在莫斯科准备参加共产国际七大。中共代表团成员吴玉章急电王明,共商对策。当时作为中共代表团团长的王明正在基斯洛沃斯克疗养,他回到莫斯科后,即与中共代表团根据共产国际的新政策(号召建立全世界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国内华北事变的严重局势,酝酿起草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初稿。经代表团数天反复讨论修改,于1935年7月14日在七大代表团会议上一致通过,与会者并给予高度评价。随后由王明译成俄文,递交斯大林和季米特洛夫审阅,并受到赞许。会议期间的8月1日,中国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正式发表了这个宣言。这个宣言没有同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的文件一起,刊登在这一期的《国际通讯》上,而是首先在巴黎出版的中文版《救国报》。 在巴黎出版的中文版《救国时报》上有党中央的《八一宣言》。当时把“共产国际”看作是党的最高领导和最大权威,对它是无限信赖和崇敬的。这次国际大会提出了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战略任务,批判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左”倾错误的危害性。《八一宣言》上提出了成立“国防政府”的口号。 《八一宣言》起草人之一:王明《八一宣言》虽然是在莫斯科起草的,但也是后来被中共中央承认的一个重要文件。这个文件指出:今当我亡国灭种大祸迫在眉睫之时,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再一次向全体同胞呼吁:无论各党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苏维埃政府和共产党特再一次郑重宣言: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不管过去和现在他们与红军之间任何旧仇宿怨,不管他们与红军之间在对内问题上有何分歧,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 因此,宣言号召全国人民: 大家起来!冲破日寇蒋贼的万重压迫,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与红军和东北人民革命军及各种反日义勇军一块,组织全中国统一的抗日联军。苏维埃政府和共产党愿意作成立这种国防政府的发起人,苏维埃政府和共产党愿意立刻与中国一切愿意参加抗日救国事业的各党派,各团体(工会,农会,学生会,商会,教育会,新闻记者联合会,教职员联合会,同乡会,致公堂,民族武装自卫会,反日会,救国会等等),各名流学者,政治家,以及一切地方军政机关,进行谈判共同成立国防政府问题;谈判结果所成立的国防政府,应该作为救亡图存的临时领导机关,这种国防政府,应当设法召集真正代表全体同胞(由工农军政商学各界,一切愿意抗日救国的党派和团体,以及国外侨胞和中国境内各民族,在民主条件下选出的代表)的代表机关,以便更具体地讨论关于抗日救国的各种问题。苏维埃政府和共产党绝对尽力赞助这一全民代表机关的召集,并绝对执行这一机关的决议,因为苏维埃政府和共产党是绝对尊重人民公意的政府和政党。 毛泽东《八一宣言》所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国防政府”的主张,指明了以后领导工作的方向。“文委”成员一遍又一遍地阅读了《八一宣言》和季米特洛夫的报告,然后分别向各联和所属单位的党员间进行传达。这在思想上是一个很大的转变,特别是组织国防政府和建立抗日联军这两个问题,所以在党内讨论,取得一致意见后再向党外传达。周扬组织的党内传达、讨论的时间大约持续了一个多月。在此过程中,在距上海1000公里的陕西一个小镇——瓦窑堡,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也围绕着《八一宣言》和季米特洛夫的报告,正确地分析了当前的形势,给全党发出了新的指示。这是参加会议的张浩万里迢迢专程回来传达的。 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后,为了传达会议精神和《八一宣言》,尽快恢复与中共的联系(1934年6月起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失去了联系),共产国际及中共代表团派张浩(林彪堂兄,真名林育英)回国。为了安全起见,张浩将宣言内容等机密文件牢记于大脑中,就踏上了漫长的旅途。在张浩尚在归国途中的1935年10月前后,中共中央就开始“根据当时新的政治形势,独立作出判断,实行战略转变并开始变更自己的策略”。程中原的《张闻天传》用不少的篇幅和详细的档案材料,描述了当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的思考脉络。中共中央根据新的形势,已经明确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哪些环节,运用怎样的策略,来实现停止内战,进而转变为直接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战”。在此前后中央的几次会议上,经过讨论,方针政策也逐渐明朗,那就是:“必须克服过去工作中的弱点,利用一切事变,一切方法,来发动与组织广大群众抗日的斗争。” § 评价 1935年8月1日,红军在长征途中,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 《八一宣言》宣言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和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卖国内战政策所造成的民族危机,论述“九一八”以来爱国将士、民族英雄前赴后继,英勇作战,救亡图存,在伟大精神和必胜信念之后,比较完整地阐述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战线,同以前的统一战线口号、主张相比,《八一宣言》有许多特点。宣言提出“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粮出粮、有力出力、有专门技能出专门技能”的口号,把地主、资产阶级、一切军队都包括在统一战线之中。宣言所主张的联合抗日,已不止于订立协定、停止冲突、互相支持的联合,而是建立“统一的国防政府”、“统一的抗日联军”、“组成统一的抗日联军总司令部”,要求更有成效、更高级的联合。宣言虽未把蒋介石包括在统一战线内,但却号召党派抛弃过去的成见,以“兄弟净于墙外御其侮”的精神,“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宣言提出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比1934年所提六大纲领,更为完善。宣言的发表,不再是出于策略上的考虑,而是真诚地要求付之实践,要求各界立即进行协商、谈判,召集各界的代表大会,讨论抗日救国的实际工作,并表示我党愿作发起人。《八一宣言》的发表,标志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战线基本形成。在实践上,它获得全国人民和各界人士的热烈支持,在国民党统治区发生了巨大政治影响,有力地鼓舞和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 参考资料 http://www.cnlu.net/disp.asp?id=39221 http://www.people.com.cn/GB/historic/0801/2510.html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