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童宪章 |
释义 | 童宪章 童宪章,石油开发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主持编制中国第一个油田开发方案,初次采用注水开发技术获得成功。先后参加大庆、胜利、克拉玛依、河南等油田会战的开发工作,多年潜心于水驱油田开发生产规律与特征的研究,创立了水驱油田动态分析理论与方法——“童氏水驱曲线法”被广泛应用。 § 简介 童宪章,1918年1月10日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扬州。父亲童翼早年参加蔡锷发起的护国讨袁运动,是一位军事理论学者和教育家,常以“处世须达观,读书求实用”来勉励自己的子女。童宪章在江苏省扬州中学度过他的中学时代,“救国必须读书”、“科学才能救国”的思想渐渐在他的脑海中扎了根。1936年高中毕业后,他考入中央大学(即今日南京大学)物理系,曾被选为中央大学学生会主席。期间正值抗日战争,学生的生活条件很差,他呼吁校方改善学生伙食、住宿条件,受到同学们拥戴。 1941年他从中央大学毕业,在老师翁文波教授激励下,立志为中国石油工业献身,追随翁先生毅然前往祖国大西北玉门油田,从事石油钻采技术工作。玉门油田创业初期,技术和装备均很落后,工作条件亦十分艰苦。他组织工人自制电测仪器进行了我国第一次井下测井作业;主持研制出泥浆系列,解决了钻井泥浆漏失的难题;研制成功进口部件与国产部件混装的取芯工具,提高了岩芯收获率。1945年,他与20多名石油技术人员被派往美国进修石油工程。他抓住这一宝贵的学习机会,在美国几个大石油公司和石油机械制造公司(如英国壳牌公司、美孚石油公司等)查阅了大量技术资料,并亲手做实验以加强实际操作。他还结识了不少国际石油界的知名专家而深为受益。他于1946年学成归国。在玉门解放前夕,他参加了护矿斗争以迎接油田的新生。 § 个人经历 1918年1月10日 出生于北京市。 1931年-1936年 在江苏扬州中学学习。 1936年-1941年 在南京中央大学学习。 1941年-1945年 在甘肃省玉门油田从事石油钻采技术工作。 1945年-1946年 赴美国进修石油工程。 1947年-1951年 在玉门油田负责钻采工程及研究工作,任副工程师、工程师。 1951年-1954年 在西安西北石油管理局任主任工程师。 1954年-1969年 在石油工业部任采油主任工程师。 § 主要成绩 率先引进国外先进的油田试井解释技术 油田开发工程萌芽于18世纪50年代,直至19世纪20年代仍处于盲目开采阶段。早期的采油工程技术人员对油、气、水在油藏中如何运动知之甚少,仅靠少量岩石样品分析,不能全面解释地层内部油、气的存留状况,更不能说明油、气在地下的运动状态、压力变化。因此,正确估算石油天然气储量、制订合理的开发方案、预测生产动态等在当时都属难题。20世纪20年代以后,国外应用了新型深井压力计测量石油井下的压力变化,从而推知储层内的能量消耗状态。但这一技术在旧中国尚属空白。 1945年,童宪章赴美进修石油工程将近两年时间,他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从不放过每一次实习操作。当年美国西德克萨斯正在钻一口深井,为掌握其特殊的钻井、试油工艺,他在井场值班室住了半月之久,终于观察到“中途测试”的全过程,这是当时美国亦很少应用的新工艺。 学成归国后,童宪章在玉门油田积极倡导引进国外先进石油工程技术并负责引进全套钻井装备和技术,使当时玉门油田的石油钻采工艺技术有了很大提高。他尤为注重国外先进的油田试井解释技术,以推动国内石油开采水平。他通过引进、学习国外先进石油工程技术,在国内油、气田利用大量测试成果,从中收集各种统计信息,阐明石油、天然气在地下储层中的运动规律,进一步对油、气井及注水井的生产状况做分析研究,提高中国油、气田生产管理水平。 创立独具特色的油田动态分析方法 从玉门油田到克拉玛依油田,从青海油田到大庆油田,童宪章多年来潜心于水驱油田开发生产规律与特征的研究。他的研究工作从各主要油田基本特点出发,对油井生产状况进行数理统计,以阐明各类水驱油田开发中的一般规律与特征;从地下油、气的动态分析入手,对动用储量与油藏潜力作出判断以预测生产趋势。此项研究工作历经多年,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童宪章根据多年石油试井的经验,研究大量的现场实例并经理论推导,在其专著《压力恢复曲线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中,提出一些有独创性的经验方法。以往经验认为,每一口油井的日产量,基本上应符合一个理论的油藏水动力学公式(达西径向流公式),而实际情况常与理想公式的计算结果有差异,还需用复杂的公式、更多的参数算出“完善程度”以利区分。他在专著中提出了大为简化的计算法则,命名为“7的法则”。这个法则只需要确定两个参数:即一口井关井前的生产压差以及压力恢复曲线之近似直线段的斜率。这两个参数的比值就称为“完善系数”。当完善系数等于7时,则井底产层未受污染;若大于7,则井底有污染或射孔不完全;若小于7,则井底有裂缝或有其他特殊情况。这即是“童氏经验公式”。 为祖国石油开发事业当好参谋 50年代中期,相继在青海冷湖和新疆克拉玛依发现了有开采价值的油田。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设立石油工业部,以适应石油勘探开发事业发展的需要。童宪章先后在石油工业部勘探司、地质司担任采油主任工程师。1957年至1959年,他频繁地前往新疆克拉玛依、独山子油田,分析油田生产动态,在组建PVT 试验室和测压取资料的同时,不断完善油田的开发设计。他随当时石油工业部的负责同志先后来到四川川中油田、青海冷湖油田,在压裂试验之后进行油田评价和开发规划设计。 大庆石油会战开始以后,从1959年底起,童宪章多次去大庆,在大庆油田前期试采工作和开发方案的编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60年代初的几年间,他长期在油田井场上奔波调研,加之刺肌透骨的风寒,两腿患了严重的脉管炎。在自然灾害严重的困难时期,他带病工作,参与完成了多年来心血结晶的技术理论——大庆高产稳产注水开发技术,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特等奖。 1964年,童宪章作为石油工业部大庆工作组的成员,出席总结石油会战技术经验的大庆技术座谈会。1965年夏天,他出差山东东营,为胜利油田前期开发做研究工作。 学术成果在海外被应用 童宪章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引起了同行的关注并被广泛应用。1980年澳大利亚安波尔石油公司的专家们提出:本国的一个大油田——巴罗岛油田存在油藏动态预测数据与实际不符的现象。当时童宪章正在出访大洋洲途中,他向澳大利亚石油界介绍了油井动态分析方法。澳方当即提出,请这位中国学者帮助解决巴罗岛油田储量评价及生产预测问题,该石油公司愿提供所需要的各项资料。他应用“童氏水驱曲线法”算出的可采储量,比原用“容积法”算出的结果至少增加25%。1979年,当时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国际著名的石油试井权威李梅先生,特别嘱托来华进行学术交流的同事“一定要找到《压力恢复曲线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的作者童宪章”,与之探讨“7的法则”的应用。1988年7月,澳大利亚邦德石油公司总工程师在来信中指出,《油井产状和油藏动态分析》一书,“在‘简单经验性递减曲线方法’和‘油藏模拟方法’之间,起到了填补空白的作用”。 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应委内瑞拉等石油出产国的要求,我国石油专家进行有关油田开发咨询工作时亦经常应用童宪章的水驱油田样板曲线方法及计算公式。上述油藏动态分析方法在核实水驱油田储量、采收率时,常取得令外方满意的效果。童宪章创立的油藏动态分析方法,不仅在中国各主要油田预测产量和潜力中被广泛应用,同时在国外石油界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祖国增添了光彩。 § 主要论著 1 压力恢复曲线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北京: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77年 2 天然水驱和人工注水油藏的统计规律探讨.石油勘探与开发,1978年 3 油井产状和油藏动态分析.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1年 4 油井产状和油藏动态分析》英文版,王德民译) 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1988年 § 参考资料 [1] 中国数字科技馆 http://www.cdstm.cn/zhuanlue/persondetails.jsp?personid=167659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