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秋风楼
释义

§ 简介

秋风楼位于后土祠正殿后,因楼上藏树汉武帝《秋风辞》碑而得名。它东依峨嵋岭,西隔黄河与陕西省韩城市太史公司马迁祠相对,托地傍水,居高临险,“千寻嵋岭演天亘,一曲黄河卷地来”。

§ 建筑特点

秋风楼楼高32.6米,下部筑有高大的台基,东西穿通,东门雕字“瞻鲁”,西门雕字“望秦”,南面为登楼之正门,周围砖砌花墙。楼分三层,面阔、进深各五间,四周回廊,十字歇山顶;两层四面各凸出龟座一间,上筑瓦顶,山花向前;二、三层廊下置斗拱或平座。游人凭栏远眺,可北瞻龙门,南望潼关,俯视黄河,波涛汹涌,尽在眼底。楼身比例适度,檐下斗拱简洁,结构精美古朴,形制壮观劲秀,实为河东现存古建筑中之精品。二、三层内各藏树汉武帝《秋风辞》碑一块。三层的一块碑高 O.58米,宽 0.73米,行草阳刻,笔划凝重,体态端庄。此碑系元至元八年(1271年)所建,现已破裂,缺左上角,用木架镶嵌树于楼内。二层的一块碑高0.82米,长1.87米,篆体阴刻,嵌在楼内北壁上,碑体完整,系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八月立。每当风和日丽或秋高气爽之时,游客远临观览,登楼吟咏,畅抒胸怀,真是“阁迥凌霄汉,层楼耸百寻”,“树色浮秦晋,河声荡古今”,令人心旷神治。[1]

§ 历史沿革

秋风楼《汾阳二圣配飧铭》碑树于祠内东北隅,碑高2.52米,宽7.14米,楷书篆额,系北宋大中详符四年(1011)真宗赵恒御制御书并篆额的。碑文冗长,共1365字,内容是真宗记其继先代帝王“祀郊封禅”之先例,略述应汾阴吏士绅民之吁请,亲率百官来到汾阴祭祀后土,并把原有祠坛进行一番整修,使庙貌一新的活动。文中盛赞“二圣”(即宋太祖赵匡凰、宋太宗赵炅)的功德,将二圣配飧于后土祠受祀,取其“功高德隆,配享天地”之意。由于此碑是御制御书,故又称“萧墙碑”,要求臣民对碑要像对皇帝一样尊敬。从宋真宗至今已近千年,这样的碑刻能完整保存,作为祖国的文化遗产,是比较珍贵的,在全省也确属名碑之一。

据《蒲州府志》记载,后土祠始建于西汉文帝后元元年(前 163年)。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 121年)乃正式立祠。元鼎四年(前 113年)武帝扩建汾阴后土祠,作为他每年巡游之地,曾四次亲临祀典。自汉武帝之后,西汉时的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和东汉光武帝刘秀,皆照例来这里搞祭祀活动。唐玄宗李隆基在开元年间三次祭后土,并将祠庙在汉代的基础上加以扩建。宋代真宗皇帝来祭扫时,前一年就对后土祠进行了修葺,在中轴线上增置了承王门、荣光门、坤柔门、坤柔殿、寝殿、配天坛、轩辕扫地坛等建筑,使庙貌规模更加壮丽辉煌。元代以前,后土祠均由官方维修。从明代开始,遂变为民间修理。明万历年间,睢渐陷,祠被淹没,先后两次迁建。至清顺治十二年(1655)黄河水决,后土祠又被淹没,仅留下秋风楼和正殿两处建筑。康熙元年(1662)秋,黄河再次决口,将秋风楼和正殿全部吞没,睢上旧迹尽被涤荡。次年,清政府拨款移地重建,但于同治六年(1867)又被黄水所没。同治九年(1870)再次移建后土祠于庙前村北的高崖上,就是现在后土祠的所在地。

庙前村后土祠一带,历史以来即是秦晋枢纽,是帝王祈谷的胜地,风景优美,庙貌辉煌,士民敬仰,商旅云集。历代名流学士在此吟诗作赋颇多,唐代王勃、杨炯、明代周有光都曾留有名篇。特别是汉武帝《秋风辞》中的“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句,把封建帝王既留恋于富贵,而又慨叹人生易逝的矛盾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人民政府为了保护文物古迹,对后土祠内的一些主要建筑多次进行了维修,现在不仅保存基本完好,而且已经成为劳动人民乐于参观游览的胜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秋风楼在后土庙内。秋风楼在山西万荣县城西古后土祠东隅。 秋风楼上存放汉武帝《秋风辞》碑而得名。秋风楼创建年代不详。汉武帝刘彻曾5次巡幸河东。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刘彻巡视河东祭祀后土庙时,正值晚秋,武帝在汾河舟中欢宴群臣,慷慨高歌,写下了“秋风辞”。 秋风楼是为保存《秋风辞》兴建的。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形制结构为明代所建。秋风楼建于汾阴睢上,靠近黄河,因黄河淹没,曾于清代康熙、同治年间重修。现在的秋风楼,系清代同治9 年(公元1870年)重建。

§ 现状

秋风楼 现在的秋风楼为清代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楼身高达32.6米,主体为三层楼,全楼斗拱密布,造型美观、大方。下部筑以高大的台基,南北穿通, 周围砖砌花栏,东西两向各雕横匾,东曰:“瞻鲁”,西名“望秦”。楼身三层,面阔五间,四周围廊,十字歇山顶, 一二两层四面各凸出龟 须座一间,上筑瓦顶,山花向前;二三层廊下置斗拱或平座, 凭栏远眺,黄河激流尽收眼底。楼身比例适度,檐下斗拱简洁, 结构精美古朴,形制壮丽劲秀。楼上三层存有元大德年间汉武帝《秋风辞》刻石:“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秋风楼,两侧下方都有精雕的吊柱,共有28根,传说代表汉武帝的云台28将;上层是十字歇山顶,共有36个挑角,说是象征隋末瓦岗寨36兄弟;每个玻璃挑角上都装有彩色琉璃武将形象,共108个,据说象征梁山一百单八将。楼内上层,现有“秋风辞”石碑两块,它既象征着秋风楼的古老,又为秋风楼增加了艺术色彩。

交通提示

最好先抵达侯马,侯马有到万荣的直达长途车,从万荣到秋风楼需坐出租,20元[2]

§ 相临景点

五老峰风景区

普救寺

解州关帝庙

万固寺

常平关帝庙

芮城永乐宫

黄河大禹渡

开元铁牛与蒲津渡遗址

池神庙

春秋楼

司马光墓

秋风楼

青龙寺

合河遗址

东岳庙

西侯度遗址

白胎寺

王官谷

栖岩寺塔

碧落碑

圣寿寺舍利塔

福胜寺

柳氏民居

古城新绛

山西风陵渡

稷王庙

禹门口

飞云楼

薛仁贵寒窑

绛守居园池

夏县温泉

泛舟禅师塔

历史古都夏县

临猗双塔

堆云洞

文庙

运城湿地自然保护区

鹳雀楼

运城盐池

中国“宰相村”

东下冯遗址

蒲津渡

蒲州故城遗址

马村砖雕墓

太阴寺

中条山国家森林公园

运城天鹅自然保护区

莺莺塔

青龙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5: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