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瞿溪镇 |
释义 | § 概述 街景 瞿溪镇称浙南古镇,以风光旖旎、交通便、工商业繁华驰誉。古镇以三溪河主流瞿溪河而得名,开创源远流长,曾以盛产竹笋、生产卫生纸而声名远播,在上海有瞿溪街、瞿溪村之名;已具有130多年的制革历史,瞿溪镇以牛皮制革名扬天下。瞿溪镇位于温州市区中西部,距市中心13.7公里,镇域面积35.34平方公里,现辖15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常住人口23417人,外来暂住人口8069人,流动人口8375人。 § 乡镇介绍 瞿溪镇老街 瞿溪镇位于温州市中西部,距市中心13.7公里,东靠郭溪镇、南连市货运中心,潘桥镇、瑞安市、林溪乡、湖岭镇,北连泽雅省级风景名胜区。全镇总面积35.4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余人,其中外来住户人口1.8万余人,辖16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个社区。 瞿溪素称浙南古镇,以三溪河主流瞿溪河而得名。古镇开创源远流长,于宋代形成集市、南宋前称为沈岙,清属会昌镇,后改为建牙乡十八都,民国时称瞿溪镇,后改称三溪镇,1949年解放后定为瞿溪镇,瞿溪镇人文景观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该镇是有名侨乡,1200多名华侨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等地区,独有地方风情的“二月初一”民间交易集市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名闻浙南地区。 地势丘陵地带,全镇平均海拔150m,道路交通四通八达,南市绕城高速公里(瓯海大道),东温瞿公路,北直通省级风景名胜地(泽雅风景区),西温瞿西路、瞿湖公路。依瞿溪河北岸而建的瞿溪老街保留了大量晚清时期建筑,是温州市农村古集镇形态保存比较完整的唯一遗存,已被列入《温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瞿溪镇系三溪片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同时也是著名的侨乡,近900多名瞿溪人足迹遍布东南亚、东西欧、北美洲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瞿溪镇党委、政府根据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全面组织实施“科技兴镇、工业强镇、三产活镇、依法治镇”的发展战略和建设中心,东南突破、开发资源、接轨温州的布局,狠抓各项工作,使城镇面貌焕然一新,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2007年,全镇实现社会经济总收入53.82亿元,工业总产值44.16亿元,第三产业产值9.23亿元,农业总产值4318万元,财政总收入1.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120元。主导产业:制革、皮鞋、汽配、服装、箱包等行业,瞿溪镇南片工业园,占地面积800余亩,年产值达30多亿元。先后荣获中国综合实力千强乡镇、浙江省百强乡镇、温州市30强镇、省级体育强镇、温州市文明镇、卫生镇、科普乡镇,连续5年荣获省级星火科技示范镇称号等殊荣。 名胜古迹及风景胜区有始建于晋朝的普明寺,东晋时的肇山寺,宋时的分水城、石岩屋,宋时的八仙岩;现代文坛巨星琦君旧居文学馆。 § 经济发展 瞿溪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瞿溪镇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开拓创新,使两个文明建设比翼齐飞,蒸蒸日上,呈现了一派勃勃的发展生机。根据大商业、大流通、大市场、大服务的基本思路,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实现城镇农业结构合理化,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根据“稳制活田、三权分离”的原则,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占地1530亩的瞿溪、埭头、雄溪三个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形成“田成方、路成线、渠成网、树成行”的新兴现代农业格局。积极开展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建成食用笋、柑桔、杨梅、肉鸽、山羊、生猪等基地。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涌现出一批畜牧业龙头企业,雄溪、雄河和蛟垟等村的蔬菜生产基地渐成规模,以雄溪村为中心的杨梅产业新基地初步显现。 工业经济以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为目标,按照“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和“抓大、促中、放小、制散”的产业导向,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拟定扶持重点企业、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形成了以制革、预制机械、汽车配件等三大支持产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全镇已有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家,超5000万元企业3家,超2000万元企业9家,温州市力西特企业集团被评为市一级明星企业、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瓯海汽车开关厂连续两年被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评为产品质量优秀单位,瞿溪镇连续五年荣获省星级星火科技示范镇称号。实施三产活镇战略,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初步完善了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劳务市场,巩固了瞿溪重要生产资料市场、农贸市场、建筑机械市场、温州浙江皮革市场的建设。镇内宾馆1酒家、娱乐中心服务配套,使第三产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生机。 瞿溪以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真正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循环型转变,工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温州浙江皮革市场年成交额在15亿元左右,制革业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并且与预制机械、汽车配件同时成为瞿溪镇的三大支柱产业。瞿溪镇建有机械、东片、南片和新工业园等四大工业园区,共有企业563家,其中规模企业达41家,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1家,1亿元以上的企业3家,500万元以上的企业41家。 § 社会事业 瞿溪古镇开创源远流长。镇以三溪河主流瞿溪河而得名,民国时期始称瞿溪镇,自古就是能人云集、经商意识浓厚、文化积淀深厚。曾以盛产竹笋、生产卫生纸而声名远播。独具地方风情的“二月初一”民间交易集市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名闻浙南地区。始建于晋的普明犹得晚清风貌;筑于明中斯的分水城位于瞿溪与瑞安湖岭交蜀处,城墙块石、条石垒筑,全长五百多米。此外,建于宋时的八仙岩吕祖殿,建于明朝的埭头水闸;建于东晋的肇山村肇山寺,历代诗人墨客来瞿溪采风的络绎不绝,宋之薛景石,明之何文渊、王激,清之郭钟岳,民国之刘景晨都留存脍炙人口的诗篇。 精神文明建设颇有成效,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瞿溪镇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城镇、省级教育强镇、省级星火示范镇、市三十经济强镇、市现代化建设示范试点镇。全面加强城镇绿化建设,提高绿化率,达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的目的;全镇创文明活动蔚然成风,开展文明学校、文明街、文明户等多项评选活动;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镇进程,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群众身体素质明显增强;计划生育扎实开展,人口数量协调发展,优生优育观念深入人心。 瞿溪镇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区率先建成了日处理垃圾达70余吨的标准化压缩式垃圾转运场和全区第一个城镇污水处理厂。瞿溪河拓宽一期、二期工程已告完成,并且启动了信达街和延川路改建工程,区域交通网络逐步完善,供水和排污水管网建设日趋健全。全镇现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职业中学共9所,中心卫生院、综合性敬老院、农村科技示范基地先后建成,体育健身网点建设领先全区。投资100余万元,建成1200平方米的环卫工人宿舍。瞿溪文化中心建设已列入区“十一五”发展规划,一个功能比较齐全的基础设施框架已基本形成。 瞿溪镇被列入浙江省“十一五”中心镇培育工程名单,成为瓯海区惟一获此殊荣的乡镇。省政府于2007年发文《关于加快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的若干意见》,选定全省首批141个中心镇,温州市共有15个镇列入浙江省“十一五”中心镇培育工程名单。省级中心镇将被授予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涉及财政、规费、资金扶持、土地、社会管理、户籍等10个方面,以解决制约强镇发展的瓶颈问题。瞿溪将通过采取加快特色产业的培育和集聚、营造良好的创业和人居环境、倡导社会事业的文明和安全发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等四项举措加快省级中心镇建设。 § 民风民俗 二月初一集市 瞿溪镇素称浙南古镇,以风光绮旖,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驰誉,瞿溪三面环山一面平原水乡,地域得天独厚,“天在峰峦缺处明,山势尽在江河流”,是咽喉之地,交通要津,物资集散中心,瞿溪二月初一集市闻名浙南,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为传统节日,商贾云集,多达10余万人,影响颇广。 二月初一闻名于浙南,是瞿溪的传统节日,相传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最初是以卫生纸、竹制品、农具为主的。在清朝道光以前,商业活动在后屿街,同治元年太平天国义军进入温州,与清军交锋,后屿街付之一炬,从此商业集中在瞿溪街,到同治中期,每年于农历二月初一为集市之期,已有百年历史。二月初一,天刚蒙蒙亮,来自温州城区、瓯海各乡镇以及永嘉、乐清、瑞安、平阳、苍南、青田等县的商贩、顾客、旅游者、观光者、探亲访友者都纷至沓来,络绎不绝,大街小巷,游人摩肩接踵,家家户户门户大开、喜气洋洋,设宴待客,还有戏班,说书、鼓词、魔术、马戏、电影等各式各样、举不胜举的娱乐活动。 建国后二月初一集市,已渐变为物资交流大会。十年动乱时期,被认为是黑市,曾冷落了一时。自改革开放以来,二月初一集市规模又逐年恢复和扩大。每逢这一天,瞿溪桥上、桥下、上下沙滩、岩门角、塘坎角、长春亭一直到红桥头、河头街,到处摆满了竹木农具和家具,连平时难以买得到的木犁、小竹椅,应有尽有。人们可以观赏、熟悉、抚摸或任意挑选。新街上,则摆满针棉织品、副食品、日用百货、衣服鞋袜、铜铁器五金交电、家电陶瓷,还有儿童玩具和平时一些特别紧俏的商品、特别时髦的商品或刚刚研制出来的商品,也都由商人们组织到瞿溪来。集市一直延续到初三。 瞿溪的盛大集市,是群众按习惯自行形成的。由于瞿溪与永嘉、青田、瑞安接壤,是三条溪(瞿溪河、雄溪河、仙门河)的源头,是上河乡的总汇,历来为南屏纸(卫生纸)、山货、木材的散集地。每当农历进入二月,人们休闲期已近结束,辛劳的备耕期即将到来,家庭中的农具、耕牛、山货、衣服、种子都要出售或备办。久而久之,形成了集市。随着商品交流的扩大,往来人数的增多,逐渐增加了娱乐、民俗、迎神的内容。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的提高,二月初一集市的内容也将进一步丰富多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