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胡床 |
释义 | 胡床,《释名》云:“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广雅》云:“栖,谓之床。”装,载也,栖也,皆为人坐卧之用。故古代供跪坐之物,如同日本今之坐蒲团,曰床,汉代自胡人传人,为垂足之坐;如今之行军椅曰胡床。摘自黄现璠《古书解读初探》 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 由于便于携带,战争时将军出征所带,所以后来便发展为权利的象征:“交椅”。 § 胡床的出现 胡床应当源于经常迁徙的游牧民族,所以胡床应该是从游牧民族传到中原来的。《后汉书.五行志一》中说:“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京都贵戚皆竟为之。”可见,至少在东汉年间,我国已经有胡床了。今天可看到的最早的胡床的形象是北齐《校书图》中的胡床,此画描绘的是公元556年,儒生樊逊坐在胡床上校书的情形(见图二,北齐《校书图》)。随后的史籍中胡床这个词频频出现,可见胡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