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马湖 |
释义 | § 概况 白马湖白马湖在江苏省宝应、淮安、金湖、洪泽四市县交界处、位高邮湖之北,面积108平方千米,湖面海拔6.5米,贮水量1.05亿立方米。具灌溉、航运、水产之利。 § 形态描述 运西湖群中位置最北的一个湖泊。跨金湖、洪泽、宝应、淮安四县市。湖盆浅碟形,人工湖岸,岸线规则;湖底平坦,淤泥深厚。湖中散布有大小土墩近百个,是1855年黄泛后湖区群众垦荒时所遗弃的居民点。原与宝应湖相连,1969年于两湖间筑堤建闸(阮桥闸),从此成为一个独立湖泊。水位6.50m,长18.0km,最大宽11.0km,平均宽6.0km,面积108.0km2;最大水深2.0m,平均水深0.97m,蓄水量1.05×108m3。 § 生态环境 湖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3℃,7月平均气温27.3℃;1月平均气温0.6℃。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 100h,辐射总量484 880J/cm2,无霜期214d,降水量962mm,蒸发量880mm。夏季多SE风;冬季多NW风。每年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中旬湖泊有冰情出现,一般年份仅见岸冰,但遇强冷空气南下可出现全湖性封冰。1955年1月、1970年1月、1976年1月均发生全湖性封冻,冰期30~40d,冰厚10~25cm。 集水面积950.0km2,补给系数8.8。湖水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主要入湖河流有草字、浔、花、永济、新等河,年入湖径流量2.45×108m3。多年平均水位6.18m,历年最高水位7.26m(1975年8月),最低水位5.19m(1972年2月),绝对变幅2.07m;年内水位最大变幅1.75m,最小变幅1.3m。水位6月开始上涨,8月达最高值,9月以后逐渐下降,至翌年1~3月达最低值。 湖水黄绿色,透明度0.25~0.40m,年均水温15.6℃,7月平均水温28.3℃,1月平均水温2.5℃。pH值8.4,矿化度277.6mg/L,属重碳酸盐类钙组Ⅰ型淡水湖。COD4.19mg/L,TN0.32mg/L,TP0.03mg/L,SiO29.1mg/L,TFe0.05mg/L,NO3--N0.3mg/L,NO2--N 0.02 mg/L,PO43--P0.03mg/L。 § 湖泊类型 重碳酸盐类钙组Ⅰ型淡水湖 § 鱼类 计有鱼类17科47种。50年代前,湖中鱼类资源丰富,有鱼类70种左右,鲤、鲫鱼产量占全湖捕捞产量的40%以上,鳊、鳜、乌鳢、黄颡鱼产量也占有较大比重,年渔业产量1 500t左右。50年代后,捕捞产量下降。70年代以来,逐年向湖中投放草、青、鲤、鲢、团头鲂等鱼苗以及蟹苗,并相应采取一系列资源繁殖保护措施,强化管理,渔业生产有所回升。其中尤以投放蟹苗的效果显著,年产河蟹30×104kg左右,最高年产60×104kg。至70年代未,鱼、虾、蟹年总产已达155×104kg以上。 § 水生植物 计有水生植物50余种,优势种有马来眼子菜、微齿眼子菜、聚草、苦草、轮叶黑藻、金鱼藻、荇菜、菱、芡、金银莲花、菰、蒲等。 § 浮游植物 见有浮游藻类68属,平均数量229 256 ind./L,其中绿藻97 000ind./L;硅藻68 933ind./L;蓝藻54 333ind./L;金藻、黄藻和裸藻合计8990ind./L。 § 浮游动物 见有浮游动物59属,其中原生动物18属,轮虫17属,枝角类13属,挠足类11属,其数量以原生动物占优势,约占浮游动物总数量的96.6%。 § 底栖生物 底栖动物(软体动物)资源较丰富,密度63ind./m2,生物量82.4g/m2,其中螺类46ind./m2,48.8g/m2。 § 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18属 [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