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额山鹧鸪 |
释义 | § 形态特征 体形似鹧鸪,全长约30cm。雄鸟上体橄榄褐色,腰至尾上覆羽有黑点斑;额及前头部白色,头顶后部棕色,有白眉纹;翼羽暗褐色,尾羽与背同色;颏、喉锈红,下喉有黑横带间以白、栗色;胸以下近灰。嘴黑、脚红。雌鸟羽色似雄但头顶、颈、喉的羽色均较暗淡。 § 生长环境 栖息于海拔500~1700m的山地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及竹林内,尤以溪边潮湿阴郁的丛林内较多。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食,兼食昆虫和小动物;秋、冬季节所食野生植物种子和果实(例如红烤 Caslanopsis hystrix,野漆 Poxicodendom syvestra;乌药 Lindera stryni等)占97.37%。繁殖期2~6月,在地面草丛中以干草编成皿状巢,满窝卵5枚。 本种的巢、卵被啮齿动物等天敌盗食的比例很高。此外主要是滥猎。由于它是南方各省传统的野味,在交通方便的低山区被猎杀数量可观,已成为稀有种。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九龙山发现濒危鸟类白额山鹧鸪 白额山鹧鸪遂昌县九龙山保护区人员在岩坪保护点附近巡山时,在山路边发现一只行动迟缓的不知名雉鸟,保护区工作人员马上将其送到保护点进行救护。经仔细检查,未发现有受伤或其他病症,估计该鸟的状况是因冻灾严重觅食困难所致。经过保护区人员的精心护理,目前已康复并送回大自然。 经专家鉴定,此鸟名白额山鹧鸪,为中国特有物种。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将其列为稀有种。白额山鹧鸪体形似鹧鸪,全长约30cm。以额及前头部白色而得名。分布于中国的浙江西南部,福建西北部,广东北部以及广西东部和中部一带,为留鸟。 经查证,白额山鹧鸪在九龙山保护区尚属首次发现。这次发现对研究九龙山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