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祝枝山
释义

§ 简介生平

祝枝山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因生而左手六指,故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世亦称“祝枝山”、“祝京兆”。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弘治五年(一四九二)中举,任广东惠州府兴宁知县,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官至应天府(今南京)通判。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因病致仕归里。嘉靖五年(一五二六)卒,享年六十七岁。

祝枝山(1460-1526年)是明代书法家,。祝允明(一四六零--一五二六),字希哲,因生而左手六指,故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世亦称“祝枝山”、“祝京兆”。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弘治五年(一四九二)中举,任广东惠州府兴宁知县,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官至应天府(今南京)通判。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因病致仕归里。嘉靖五年(一五二六)卒,享年六十七岁。

祝允明自幼就显现出多方面的艺术才华。“五岁能作径尺大字”,九岁能诗。祝允明一一专攻书法,亦善诗文。其书,隶、楷、行、草诸体均工,尤以草书成就为最;其诗取材颇富,造语颇妍;其文多奇气,潇洒自如。传世墨迹如小楷《出师表》、草书《自书诗》、《落花诗卷》、《洛神赋卷》、《前后赤壁赋卷》等均为其代表作。著有《怀星堂集》(三十卷)、《苏材小纂》、《祝子罪知录》、《读书笔记》、《前闻记》等,撰有《兴宁县志》。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我国明代中期苏州一带,工商业比较发达,文人荟萃。 祝枝山“吴中三家”祝允明、文征明、王宠均生长在苏州地区,其书法艺术成就比较突出,影响较大,是我国明代中期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家,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祝、文、王为代表的明代中期的书法艺术成就,在于他们在继承魏、晋、唐、宋、元优秀书法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独具风格,突破了明代初期以来“馆阁体”对书坛的笼罩,一扫“靡靡之格”,开辟了书法艺术的新途径,被誉为明代“书之中兴”。在“吴中三家”中,祝允明的书法艺术成就就最为突出。明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评价道:“天下书法归吾吴,祝京兆允明为最,文待诏征明、王贡士宠次之”。《明山藏》一书称祝允明之书法“为国朝第一”

祝允明青年时代学书条件优越。他是明代著名书法家徐有贞的外孙、李应祯的的女婿。徐有贞擅长草书,取法唐代张旭和怀素。李应祯的篆、隶、楷、行、草均工。祝允明从师两位长辈,耳濡目染,为其成为明代中期最有代表性的书法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征明对此有如下概述:“早岁楷法精谨,实师妇翁,而草法奔放,出于外大父,盖兼二父之美,而自成一家者也”。祝允明成年之后,极为重视对传统书法艺术的学习和借鉴,直接从魏、晋、唐、宋、元诸家书法中汲取营养,古代名迹无所不窥。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称:“京兆楷法自元常、二王、永师、秘监、率眉山、豫章、襄阳靡不临写工绝”,“希哲学书精工,自急就以逮虞(世南)赵(孟钴),上下数千年罔不得其结构,名羲(王羲之)、献(王献之)真行,怀素狂草,尤臻妙笔”。祝允明在其《怀星集?写体名书与顾司勋后集》中写道:“今效诸家制,皆临书以意构之尔”。这是祝允明对其书法艺术的实践中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关系的高度概括,也是他取得突出成就的重要原因。祝允明能够在观察古人书迹,掌握各家用笔和法度的基础上,认真领悟各家书法的性情和气势,默识其笔意和字体结构及章法布白,成功地融合各家法度、神韵于一炉,取精用弘,时出新意,挥洒自如。这种“以意取之”的学书方法及其艺术实践,使他能够独步一时,名动海内,成为当时最有成就的书法家...... 祝枝山

祝枝山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他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5岁时就能书一尺见方的大字,9岁便能作诗文,被称为“神童”。10岁已博览群书,文章瑰丽,才智非凡。17岁即中秀才,32岁中举人,但直到55岁才谋得一官半职,授广东兴宁县知县,63岁任京兆应天府通判。由于不满官场腐败之风,一年后他就借故辞官,回故里度残年。

祝枝山集各书家之长,领一代风骚,是吴门书派中“明中期书法三大家”(另两人为文征明和王宠)之一。其书法吸取唐虞世南、元赵孟頫书法之神,扬晋王羲之、王献之行书、唐怀素草书之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发展为自己的独特狂草,被誉为“明朝第一”,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祝允明虽无名画,但也能画画,唯很少动笔,传世之作更少。祝允明尚有《江海歼渠记》 、《新闻记》、《九朝野记》、 《枝山前闻》 、《浮物》、《老怪录》、《苏材小纂》、《怀星堂集》等书传世,并编有《兴宁县志》。

祝枝山为人风趣洒脱,才华横溢,好游山玩水而不拘小节。他常以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乐于助人的形象出现于《三笑》 、《王老虎抢亲》等众多的戏曲艺术作品中。

嘉靖二年(1523)祝枝山因病致仕归里,嘉靖五年(1526)卒,享年六十七岁。祝允明死后葬于苏州近郊横山祝氏祖坟,但沧海桑田,坟已夷平。

祝枝山比唐寅大十岁,但关系十分密切。当年唐寅踌躇满志进京赶考却被诬下狱,连妻子都弃他而去,而后心灰意冷,整日借酒消愁。正是祝允明的及时规劝,才促使唐寅重新发奋读书,终于有所成就。然而,其实祝允明自己的一生也是悲剧性的,他32岁中举,意气风发,以为录取高第易如反掌,不料此后竟七试礼部不成,仕途的失意和打击使他的思想由积极入世的儒家观念转向了消极出世的老庄哲学。唐寅晚年自号六如居士,皈依佛门;而祝允明多署“枝山道人”,归向道家。这不能不说是封建社会文人的遗憾。

祝枝山代表作是《太湖诗卷》 、《箜篌引》、 《赤壁赋》等。他为人豪爽,性格开朗,其无拘无束的气度,表现在“狂草”中,虽偶有失笔,却写得舒展纵逸,气韵生动,是值得后人研习的一位书家。 [编辑本段]奇文逸事

小楷毛珵妻韩夫人墓志铭 祝枝山,字希哲,是唐伯虎最要好的朋友,虽为举人,但无意于功名,心思全在书法上,草书尤其闻名。两人性情相近,时常拎著酒壶,乘著渔船,一面饮酒赋诗,一面欣赏山水,颇有避世弃俗之意。在唐伯虎於京都被都元敬陷害后不久,祝枝山也辞了知县,两人更是结伴冶游,放情诗酒,寄意名花。曾传说两人有一次抵扬州,发现所带银两已用尽,听说扬州的盐政御史喜好风雅,便化身为化缘道士来到衙门。御史请他们以石为题,联句成诗,於是两人之作,御史极为满意,便大赏银子,两人又因此多玩好几天。而祝枝山著名的草书,加上唐伯虎精湛的画技,更使得「唐画祝字」远近驰名。

§ 春联

明代书画家祝枝山嫉恶如仇,常用笔画戏弄贪官污吏。

某年除夕,他应邀为一刘姓赃官题写了两副春联: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赃官看后恼羞成怒,即刻扭了祝枝山要问罪。

祝枝山抱拳一笑:“大人差矣!学生写的全是吉庆之词啊!”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于是,祝枝山抑扬顿挫地重又当众念了一遍。赃官和众人听得目瞪口呆,无言对答。好半天,方如梦初醒,再看那祝枝山,早已扬长而去。

§ 小说人物

祝枝山也是公孙宇小说《追命血刀》中的人物,洼里山庄的庄主,武林耆宿。洼里山庄在文中“一庄二帮四大派”的概念中是“一庄”(即洼里山庄)的庄主。

关于吴门才子祝枝山

§ 祝枝山诗谜评

文从前有一个县令,他有个儿子不学无术,整天吃喝玩乐。县令让他写了一篇文章,又给了祝枝山看,硬要他题词。祝枝山无奈,只得提笔一挥,写了一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旁边写着:“打成语二。”看的人七嘴八舌地奉承道:“上一句是有声有色,指公子文章精彩;下一句是青云直上,指公子前途无量。”说得县令乐不可支。祝枝山在一旁听了笑了起来,说了谜底就在右下角,说完就扬长而去。县令一看,气得半晌说不出话来。

“一行白鹭上青天” 的意思是题目像白鹭一样高飞,这应该是“离题万里

“两个黄鹂鸣翠柳” 是“不知所云”。 鸟儿“讲”的是“鸟语”,当然人们听不懂,不知它们说些什么,所以是“不知所云”[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3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