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竹梆
释义

§ 介绍

竹绑,是京族互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万尾、山心、巫头等地。 竹梆

有竹棍和竹板两种。竹棍式竹梆(图),用硬竹杆制成,杆长30厘米~34厘米、直径2.5厘米~3厘米,一端留节,另一端敞口。竹板式竹梆,用楠竹板制成,板长30厘米~34厘 米、板宽3厘米~4厘米、板厚1厘米。两根为一副。

§ 《花梆舞》与竹梆

花梆舞

《花梆舞》在太湖县农村俗称打梆子,是流传于太湖山区的民间艺术,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据《太湖县志》记载:“七日,日暮,群小儿鸣金鼓,自内达外咸云赶狐狸。”当时,农民为了保护自己所种的庄稼不被野猪等野兽破坏,就携梆带叉,上山组织围猎,驱赶和猎获野兽,并在间歇时以此为乐。丰收时节,人们围坐在谷场欢庆丰收,也以敲竹梆这种形式来娱乐。每年的九月初九,村民们还要举行篝火活动,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敲起竹梆来喜庆丰收。后来,每年庆贺丰收、过年庆典敲竹梆也就成为一种风俗。

在太湖家喻户晓

太湖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当地,说起《花梆舞》这一民间艺术,可谓无人不晓。只要是碰上重大节日或喜庆日子,舞台上定能看到数十人参加的《花梆舞》表演。

竹梆的产生,据说是农民为了保护地里的山芋不被野猪所吃而创造的。人们首先是用棍子驱赶、扎芭茅人、敲棕树筒、看夜、竹棍敲击大石头等方式,后来发展到用小竹棒敲打竹筒,于是形成了竹梆。这一民间的传统形式作为舞蹈被搬上舞台,得益于当时太湖县黄梅戏剧团的金叔学、邱剑良,1959年,他们下放在山区农村,目睹了村民为欢庆丰收而敲起竹梆翩翩起舞,受山民敲梆驱兽看护庄稼的启示,经过挖掘整理,编创出舞蹈《花梆舞》。当初,该舞为8人舞,4男4女,并以锣鼓等打击乐伴奏。同年该节目参加安徽省第二届音乐舞蹈会演,获好评。1977年,经金叔学、何美华再次加工排练,又参加了安庆地区专业、业余文艺会演。后经进一步的挖掘,就形成了现在的太湖民间艺术珍宝———《花梆舞》。而演出中的梆子也是采用实际生活中的梆子,涂上彩漆,并以彩条装饰,梆声部分采用实际生活中较有代表性的梆子声,并采用京剧锣鼓的“急急风”,使梆声节奏感更强,演出气氛更热烈、喧闹。舞蹈则是采用传统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包含了出场、爬山、跳涧、观望、驱赶、围歼、下山、欢庆等8个情节,依据情节需要进行编排,演员表演粗犷、奔放,地方特色浓厚,配以节奏感强的竹梆声和喧闹的锣鼓声,表现了山区人民与自然抗争不屈的性格,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执着追求。

据太湖县文化馆负责人介绍,过去的《花梆舞》,场面壮观,特别是围猎野猪,钢叉飞舞,梆声激越,锣鼓喧天,众青年围追堵截,与野猪搏斗,直至消灭,每一节动作朴实粗犷,舞蹈气氛热烈,让人身临其境,使观者与舞者产生共鸣。

保护和传承《花梆舞》让其走向世界

为保护和传承好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太湖县政府就组织宣传、文化等有关部门深入挖掘,到民间走访,并对其相关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归类存档,积极向上申报。2008年4月,《花梆舞》作为民间舞蹈被安庆市政府批准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12月,《花梆舞》又被省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保护、传承这一民间艺术,太湖县将最早参加《花梆舞》演出的文艺工作者何美华指定为该民间艺术的传承人,县文化馆还经常开办《花梆舞》培训班,培训演员;并在剧团、学校、社区等大力宣传,组织人员参加排演,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演出,加强民间文化艺术交流。到目前为止,《花梆舞》作为太湖县最具特色的民间舞蹈艺术,已3次参加省里的文艺调研,两次参加安庆市举办的中国黄梅戏艺术节,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和群众的欢迎,并获得优秀表演奖,成为太湖县大型活动的经典曲目,曾三次在中央电视台上进行播出。1996年,参加安徽省春节文艺晚会演出,受到观众好评。

经过数年的加工与打磨,《花梆舞》也由早期的舞台表演逐步发展为广场文艺,参演人数由最初的8人增加到20人、100多人,表演者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不仅有专业人员演,农民演,而且近几年还发展到县内的中小学校数百名学生。2006年11月,该县组织的少儿舞蹈《花梆舞》代表安庆市参加第七届安徽省花鼓灯艺术节演出,荣获二等奖;2009年,太湖县特校学生表演的《花梆舞》在省残联、文化厅、教育厅举办的第七届残疾人文艺汇演中分别荣获二等奖、创作奖和辅导奖。安庆市文联期刊杂志美术编辑、创作部副主任纪念以其原形创作的《江淮文化系列———花梆舞》美术作品曾经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版画展。

在美丽的花亭湖风景区,一边欣赏着万顷波光的湖光山色,一边听着铿锵的锣鼓声、清脆的竹梆声、粗犷的呼喊声,看着演员们载歌载舞的表演,我们深信,在不久的将来,《花梆舞》作为太湖民间的艺术珍宝,一定会走向全国,走上世界舞台。

§ 使用

竹梆

演奏时,奏者两手各执一根,举于胸前互击发音,音响清脆高亢,音色与响板接近。用于歌舞伴奏。在京族传统节日——歌节里,全村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要举行迎神、祭祖和集体歌舞等活动,村民按辈份入座,一边饮宴,一边观赏。表演者多为一男二女,称哈哥、哈妹 。哈妹轮流主唱,内容多为追念先祖或祈保丰收。哈哥为其操琴伴奏。在这欢乐的民族歌节上,哈妹手执竹梆自击自唱。竹梆是富有南国特色的节奏乐器。

竹梆舞是广西壮族特有的一种民族舞蹈。竹梆是用宜州下枧河边的竹子做成的,壮族的小朋友们随着竹梆击打的节奏跳起舞来,以这种独特的方式,用他们欢快的舞蹈庆祝节日的到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8:4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