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竹枝词二首 |
释义 | § 诗词 竹枝词二首 作者:刘禹锡 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1。 二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2,回入纥那披绿罗3。 § 全部注释 1.晴:与"情"谐音。《诗境浅说》云:"此首起二句,则以风韵摇曳见长。后二句……以晴字借作情字,……双关巧语,妙手偶得之"。 2.北客:当是作者自指。 3.回入句:此句费解。"回入纥那"四字不知何谓?旧解"纥那"是"踏曲的和声"(见《辞源》)。姑存疑。刘禹锡有《纥那曲》云:"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周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踏曲兴无穷,调同词不同。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 § 评析 《竹枝词》是巴渝之地(今重庆市所辖三峡流域)民歌中的一种。据刘《引》可知,当地民间唱《竹枝》歌时,常伴以舞蹈,吹短笛伴奏,节奏鲜明欢快,歌声激越清脆。刘禹锡于穆宗长庆二年(822)正月至长庆四年(824)夏在夔州任刺史。《竹枝词》两组共11首,是在夔州所作。歌词内容丰富,表现普通百姓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有游子思乡之情,如九首之一、四、二首之二;有爱情的欢乐与忧愁,如九首之二、二首之一;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感慨,如九首之六、七;有民俗风情的写照,如九首之三、五;有劳动生活的场景,如九首之九。歌词的风格明快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俗特色。如同屈原作《九歌》一样,刘禹锡从当地民歌中汲取素材,变民俗风情为文人风雅,创作出有别于文人文学的民歌体诗歌,显示了文学创作中雅俗互补的重要意义。《山谷题跋》云:"刘梦得《竹枝》九章,词意高妙,元和间诚可独步。道风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比之子美《夔州歌》,所谓同工异曲也。昔东坡闻余咏第一篇,叹曰:'此奔逸绝尘,不可追也'"。《诗辩诋》云:"刘梦得《竹枝》,所写皆儿女子口中语,然颇有雅味"。《唐人万首绝句选评》:"《竹枝词》本始自刘郎,因巴渝之旧调而易以新词,自成绝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