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民主义》 |
释义 | § 《三民主义》 § 正文 中国近代革命家、思想家 孙中山重新解释其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重要著作。收入《孙中山选集》下卷。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列宁的影响下,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孙中山采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于1924年重新改组国民党时,系统地阐明了他的“三民主义”的革命理论和纲领,辑为此书。它标志着孙中山以新三民主义取代早期的旧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以反对帝国主义为主要目的。书中指出,帝国主义用政治力和经济力的压迫,逼使中华民族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他们主张的世界主义,就是变相的帝国主义与变相的侵略主义。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必须联合苏俄和世界上一切被压迫的弱小民族,振起民族精神,“济弱扶倾”,“把那些帝国主义来消灭”。 “民权主义”主要以实行资产阶级领导下的民主为目标。书中以进化哲学为依据论证实行民权革命是“顺乎世界潮流”的。但中国不能照抄“欧洲的政治学理”,再蹈欧美覆辙。因为“欧美的民权政治,根本上还没有办法”。书中主张按照“权能分别的道理”,把“政权”与“治权”分开,由人民掌握政权,让少数有能力的人管理政府的治权。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实行“直接民权”和“五权宪法”。 “民生主义”以解决中国的社会民生为内容。书中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走“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道路;并提出“耕者有其田”,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提倡用国家的力量振兴工业,实行机器生产。这些主张涉及到群众生活状况和群众斗争的问题。孙中山主观上认为,实行民生主义,就可以“打破资本制度”,但在客观上恰恰相反,他的民生主义是在维护资本所有制前提下实行的,所以是为发展资本主义创造有利条件。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其实就是资本主义。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阐发的新三民主义,是他在1905年《〈民报〉发刊词》中提出的三民主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发展,反映了新的历史特点。 § 配图 § 相关连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