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聘礼 |
释义 | 聘礼 拼音: 解释:①聘请别人时表示敬意的礼物:聘礼优渥。 ②男家送给女家的订婚礼:你既已接受了他家的聘礼,如何又要反悔?国外的《汉谟拉比法典》中对彩礼(聘礼)作了比较详尽的规定。因此,彩礼制度非中国所独有,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一直存在于中外社会生活中。 聘礼 § 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把婚礼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古称“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其中“纳征”,即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又称纳币、大聘、过大礼等。 古代纳征多以鸟兽为礼,上古时聘礼须用全鹿,后世简代以鹿皮。崔駰的《婚礼文》中记载:“委禽奠雁,配以鹿皮。”《诗经。召南。野有死麋》中说:“野有死麋,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写的就是用野鹿向女孩子求婚的事。因为古代纳聘多执雁为礼,故送聘礼又叫“委禽”。当然,古代纳征也并非全用鸟兽为礼,像《卫风·氓》中所说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是以布为聘礼的例子。后来,纳征的礼仪越演越繁,成为六礼中礼仪最繁琐的过程之一。 到了宋代,茶叶被列为聘礼中的重要礼物,几乎成为不可或缺之物。从此,民间即称送聘礼为“下茶”、“行茶礼”或“茶礼”;女子受聘,谓之“吃茶”或“受茶”;所谓“三茶”,就是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洞房里的“合茶”。据宋胡纳《见闻录》载:“通常订婚,以茶为礼。故称乾宅致送坤宅之聘金曰‘茶金’,亦称‘茶礼’,又曰‘代茶’。女家受聘曰'受茶'。”吴自牧《东京梦梁录·嫁娶》也谈到了宋代婚嫁中的用茶:“道日方行送聘之礼,且论聘礼,富家当备三金送之,……加以花茶、果物、团圆饼、羊酒等物,又送官会银铤,谓之'下财礼'。”吴自牧记载说,即使是贫穷人家,聘礼中茶饼也是少不了的,甚至连女家的回礼也多使用“茶饼果物”、“鹅酒茶饼”了。 婚姻“六礼”后来经司马光、朱熹等人简化合并,但宋代盛行的茶礼却为元明清各代所承袭。明代香山(今广东中山市)人黄佐,字泰泉,晚年家居时撰成《泰泉乡礼》,书中记载:“近日纳采、纳徵者,止用细茶一盒,纳钗物其中,尤为简便,可以通行。”又云:“凡三等人户之下聘,用酒一埕、鹅二只、各布二匹、茶一盒。”反映了明代岭南一带茶礼的流行。 § 古代聘礼婚俗 聘礼数量 自从人类社会进入了父系社会,婚嫁礼仪也越发完善和规范。尽管人的感情不能以金钱财帛衡量,但聘礼这一婚俗却完整的得以保留下来,自然有它独到之处。 古代聘礼 男女双方达成婚约之后,必定要由男方向女方下聘礼的,这一婚俗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时期。下聘礼,起初的时候是作为男方提供一部分财产给女方的一项社会活动,以此表示男方的诚意,同时也有一种预约占有的内层含义。 民间聘礼自古无定数,每个时代每个地方标准都不相同,而且时常变动。无论是什么人,聘礼都是以当时标准为基准,上下略有浮动。如果过于节俭,就会受到人们的耻笑,有时还会导致婚事告吹。 古代聘礼 聘礼多少为宜,这一点要看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男方家庭社会地位高,经济状况好,聘礼自会丰富。女方家庭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优越,嫁妆也不会薄。尤其是在封建社会,婚姻讲究门当户对,聘礼和嫁妆是其中的一个原因。穷人与富家结亲,嫁妆和聘礼怎么出?少了人家看不上,多了自家出不起。穷对穷,富对富,双方经济实力相当,聘礼和嫁妆都好确定。 追求聘礼数量,甚至以聘礼多少为出发点,考虑是否缔结婚姻,名为嫁女,实为卖女,是聘礼风俗中的不良风气。秦汉时这种风气开始流行,在整个封建社会,几乎从来没有停止过。 从整个社会情况来看,聘礼的薄厚,还是与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大多数人家,在送聘礼和收聘礼时,看重的还是礼仪和情谊,不会过多计较财礼的物质价值。 § 论定聘礼 论定聘礼时,主要是双方家长出面,媒人居中传话调和。或由男家先开草帖,与女家商议;或由女家先提出聘礼要求,交给男家考虑。双方往往争执不一,讨价还价,常需媒人往返数次才可定下。也有因聘礼数目上的出入无法谈拢,终至亲事不能圆满的。聘礼谈妥后,便正式书写礼帖(礼单),开呈聘金、礼品若干,立以字据。男方于成亲之前必须予以兑现,否则就难完娶。 下聘礼 下聘礼,又称“过礼”、“行聘”,古时称“纳采”。这一古老的婚俗在中国陇东南一带至今沿用,而且愈演愈烈。 下聘礼的时间为定婚换帖之后,完婚之前,由男方向女方送财礼,财礼的多少,因地而异,一般视家境贫富而定。民间行聘礼前,由媒人先开采帖,书首饰、衣服若干,与女家商议,双方往往争执不一,常需媒人往返数次才可定下。行聘时,男家有礼书,开呈礼物,一并放在红漆木盘等器皿内,请专人手捧担挑,排行成队,鼓乐相随,送至女家,放在中堂,供女家亲友、近邻观赏过目。女家收下聘礼后,给男方回执。择定吉期后,男方宴请媒人,用大红纸写上迎娶日期,备上礼品,由媒人送至女家。为图吉利,所送时间必须选择在双月双日。 聘礼构成 历朝聘礼的构成各有特点: 周朝是玉帛俪皮,战国时开始使用金钱;汉朝以黄金为主,实物是附属;魏晋南北朝多用兽皮,到了隋唐两朝,聘礼品物繁多,金银珠宝,绸缎布匹,衣饰被褥,都可成为聘礼。进入宋代,富贵人家置办聘礼,除一般物品外,流行给女方定作一些纯金首饰,常见的是金钏、金锭、金幢坠,号称“三金”。经济稍差一点则用白银打制,也有银制镶金的。明清时期,打制金银首饰更加普遍,手镯、耳环、耳坠、戒指最为流行。普通百姓之家,置办不起成套饰物,至少要准备一二件银饰。 送礼时间 聘礼通常在迎娶前一百天或两个月给女家送去,也叫放大定。具体日期由男女两家协商确定。送聘礼时还要正式通知女家娶亲的吉期,又叫“通信过礼”。 聘礼制度的延伸 有人把“聘礼”直接看作婚姻的金钱买卖是不妥的,但也确实体现了婚姻作为一种契约的本质,是女性人身权发生变化的物化体现。而这一习俗,在整个古代婚姻家庭制度中也不是孤立的,它自然也和其他制度相互影响着,比如说债权转移问题,“父债子还”,但不会让女儿和女婿来承担。同样,也影响到赡养和继续制度。嫁出去的女儿,一般情况下,无须再赡养自己的亲身父母,同时也再不享有继续权。假如没有结婚前的“聘礼”,这些规矩可能都说不过去。 随着社会的进步,“聘礼”早晚会成为历史,与此同时,新娘也将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享有更多的权利,既包括独立的人身权,也包括对亲生父母的赡养义务,和对遗产的继续权。 § 古代婚礼的聘礼清单 男方礼品 以下的礼品皆是均双数以取其“好事成双”之意。 聘金:这表示着男方承认和感谢女方家长对女儿的养育之恩。 聘饼:一担(五十公斤) 海味:分四式,六式或八式,款式与数量视男家的经济状况而定。每款通常分两包。其中发菜是必须的,以取其发财之意,而其他的海味有鲍鱼、蚝豉、元贝、冬菇、虾米、鱿鱼、海参、鱼翅和鱼肚等。 三牲:两对鸡,两雄两雌(如父母不全﹐这则一对已足够)﹔猪肉三至五斤起双飞(喜只飞),即一片相连开二,以表示丰硕诚恳的敬意。 鱼:大鱼或鲮鱼;意即腥(声)气;也表示有头有尾年年有余。 椰子:两对(父母不全可用一对),即有爷(椰)有子的意思。 酒:四支,表示爱情浓郁。 四京果:即龙眼干、荔枝干、合桃干和连壳花生,以祝福子孙兴旺,亦含圆满多福,生生不息之意。 生果:即生生猛猛的意思 四色糖:即冰糖、桔饼、冬瓜糖和金茦,表示象甜密,白头到老的意思。 茶叶、芝麻:因为种植茶叶必须用种子、故以茶叶作礼品,暗喻女子一经缔结婚约,便要守信不渝,绝无后悔,亦即“油麻茶礼”。 帖盒(礼金盒):内有莲子、百合、青缕、扁柏、槟椰两对、芝麻、红豆、绿豆、红枣、合桃干、龙眼干,还有红豆绳、利是、聘金、饰金、龙凤烛和一幅对联 香炮镯金:香(无骨透脚青),炮(大鞭炮和大火炮),镯(龙凤成对喜镯)。 斗二米:男方准备十二斤糯米、三斤二两砂糖,这是给女家做汤圆的,以取其圆满,甜蜜美满之意。 女方的礼品 男家礼物的一半或若干 茶叶 生果 莲藕、芋头和石榴(各一对) 贺维巾 长裤:意即长命富贵 鞋(一对):意即同偕(鞋)到老 扁柏、姜、茶煎堆、松糕 回聘金 槟椰(受一个,余数则全回给男家):意即一郎到尾 § 古代民间必备9样聘礼 民间聘礼必备的9样 梳子:所谓“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 梳子有“结发”之意,尤白首相庄,指夫妇一生相爱相守,白头偕老。 民间聘礼必备的9样 尺子:量具,婚姻生活中引申为衡量幸福的标准,指百子千孙,幸福源远流长,同时也是对新人今后生活事业步步高升的祝福。 压钱箱:九宝中的第九宝是压钱箱,是婚庆中女方送嫁礼品之一,借以表示女方家境富裕,同时也是女子婚后用于收藏心爱珍品之物。 如意秤:取材于传统婚礼仪式中用于新郎掀开新娘红盖头的如意秤,现作为父母送给出嫁女儿的婚庆九宝之一,希望女儿今后的生活称心如意,夫妻如意同心。 镜子:代表圆满、完满,以及寓意新娘的姿容秀丽,是对新娘婚姻生活甜蜜美满的祝愿;纵使时光流逝依然永葆青春、花容月貌的美好寄托。 都斗:原是量粮食的器具,在婚嫁礼仪中用于彰显男方的财富雄厚、家境富裕,女儿嫁过去之后也能过上丰衣足食、轻松无忧的富裕生活。 剪刀:是传统婚礼中的“六证”之一,生活中主要作服装剪裁之用,婚嫁礼仪中寓意新娘婚后生活的绫罗绸缎、前程锦绣,共享人生的荣华富贵。 算盘:生活中用于算筹收入和开支的计算工具,婚庆礼仪中的千足黄金算盘,寓意新人对未来安宁富裕生活的理想与规划,能够合理的投资理财,赢得广茂财源。 § 现代的聘礼习俗 聘礼 现时的聘礼和过去的聘礼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了,过去古代的聘礼很有讲究,在各个民族之间又不尽相同。有以鸟兽为礼、布匹锦帛为礼、茶叶为礼、饼糕为礼、酒水为礼、金银器具为礼等等;现时的聘礼已经很现代化了,当然也是五花八门,有以床上用品、居家用品、电器、汽车房子和金银首饰、聘金作为聘礼,但与旧时礼俗要求对比,已属大大简化了。 现代的聘礼习俗 聘礼数额 聘礼主要包括两部份:一是物品;二是礼金。这是没有标准的数字,也没有硬性的规定,视乎自己或自家的经济实力和两人婚后生活的计划来作综合考虑,来决定给多少聘礼。 一般聘礼的礼金都会凑成一个吉利的数字,如8或9的数字重复(例:888、9999),4和7尽量不出现在礼金数额当中。对于聘礼事情新人双方要互相商量互相理解,新人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时,也要征得双方父母的意见,尽量说服双方父母,当然最好的方法就以新人婚后的生活基础及生活计划说明给家长听,同时还要说明会长久孝敬双方父母,让长辈们放心日后养老问题,这样才能皆大欢喜,家和万事兴。 给聘礼时间 给聘礼要看情况,首先要看长辈们是否需要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规定,如果一方家长有要求,那就尽量按照要求去给;如没风俗要求,那可以在双方订婚宴的饭局中将聘礼交给对方家长就可以了。如果没有订婚宴,那也可以在领取结婚证之前双方家长见面之时给出聘礼即可。 结婚的聘礼 如果聘礼是物品的话,大件的东西最好送货上门,如果是小件的,可以在与对方家长见面时呈上。如果聘礼是礼金的话,那需要将礼金包好在红纸内或红包内,在见面时递送给对方家长。 给聘礼时的说话 不论聘礼的多少、贵重与否,在给对方聘礼时说话既不能显得卑微,也不能显得自大,要以尊重的语气说话,给对方以尊敬之意。因为双方将要成为亲家,两家人即有互相来往的亲密关系。切忌因用语不当而破坏了两家托付与责任。需要表示两家成一家的喜悦,需要感谢亲家的养育之恩,需要表示礼簿情义重,需要表示新人将会互敬互爱,需要表示互为一家人能为亲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说话应该对亲家一方最欢喜的,说完一方也要对另一方表示,不能落人落情。) 例如:今天能两家人走在一起(吃饭),是因为某某和我的缘分,很高兴能见到亲家长辈。大家坐在一起将是一家人了,以后我会和某某互敬互爱,请长辈放心将她交给我来照顾,同时你也是我的父母(爹妈),往后的日子我将和某某一样对您孝顺感恩。这些聘礼是我的一点心意,如有做得不足的地方还请多多包涵。 § 现代婚礼的聘礼 男方应备办的礼品 聘礼 1 聘金 2 金饰(戒指,手镯,项链等)及手表 男女双方应备之聘礼 3 礼饼 4 四色糖(桔饼,冬瓜糖,冰糖,糖果) ,茶叶,龙凤烛一对,排香一对,祖纸一对,龙凤炮一对 5 酒水牲礼(酒一瓶,洗手鸡一只) 6 斗二米,福圆,糖仔路,伴头花一盒,半猪(或洋火腿十八,三十六条) ,面线六束,好酒二十四瓶 7 馈赠女方之礼品(衣料,皮包,皮鞋等) 8 酒席礼(压桌礼) 9 媒人礼 10 依地方礼俗可另备:厨师礼,化妆礼等红包 § 国外聘礼 新加坡 在传统的华人社会,“聘礼”是议亲的中心问题。婚事因双方未能对这个问题商达协议而告吹,这种事情并非绝无仅有。“聘礼”包括“聘金”的多寡与“嫁妆”的厚薄。过去,男方往往希望女方把聘金的一部分用来准备嫁妆。 今天不少人认为娶亲需付金额(即聘金〕的观念是落伍的,也有损女方的身份。然而,应当指出,“聘金”实际上包含这样的意义:表示男方承认和感谢女方家长的养育之恩。因此,即使不致送聘金,但送礼物给女方家长的习俗至今依然十分普遍。 为了对未来岳父岳母表示感激与敬意,新郎可以向女方家长奉送内封现金的“红包”,或在婚宴上特为女方设几桌酒席,让女方宴请亲友。 外国的聘礼的含义 一、伊斯兰教法概念。亦称聘仪。阿拉伯语“麦亥尔”的意译。即新郎按婚前的约定赠予新娘的礼品。赠送聘礼在教法上并非有效婚姻的先决条件,而只作为新娘在新家庭中将享有独立人格的一种标志。 二、《古兰经》云:“你们应当把妇女的聘礼,当作一份赠品,交给她们”。它是针对古代阿拉伯社会歧视妇女、随意遗弃妇女的不公现象而提出的旨在提高妇女地位、保障她们一旦被遗弃后生活暂有经济来源的一种措施。分为明确约定的聘礼和未明确约定的聘礼两种。前者指婚约中明确约定数额和赠予方式的聘礼,由卡迪记录备案,其数额依据男方经济条件而定。后者指在婚约中未予规定的聘礼,其数额依习惯而定,一般不能低于新娘的姐姐或姑母出嫁时所得聘礼的数额。 三、按赠予时间的不同又分为立即兑现和延期兑现的聘礼两种。立即兑现的聘礼应在婚后或妻子的要求下立即支付。延期兑现的聘礼,通常在离异或发生某一不利于女方的事件,从而导致婚姻关系自行破裂时作为离仪支付。按照惯例,聘礼数额确定后,通常分为两等份:一份当场交予妻子,一份待离异时支付。 四、聘礼亦可减免,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法定减免。如配偶双方未完婚即解除婚约,所定聘礼减半,如属女方单方面解除婚约,所定聘礼予以取消。另一种为自愿减免。婚后妻方自愿放弃聘礼,可以是部分或全部,这在教法上被视为赠予,妻子为财产的所有者,有权随意支配。但放弃聘礼必须出自妻方的意愿,因受夫方胁迫而放弃聘礼,法院不予承认。 五、近现代以来,在一些阿拉伯、伊斯兰国家,聘礼在民间实际上已变为婚约成立的条件之一,其数额不等,有的甚至高达数万美元。在中国一些地区的穆斯林中,只在结婚当天履行象征性的赠予。 对于阿拉伯年轻人来说,结婚所要面临的最大难题莫过于支付聘礼了。通常来说,聘礼要包括首饰、米面、骆驼和羊等。 在沙特阿拉伯,有些女方家长索要的聘礼高达20万里亚尔(约合5.4万美元)。 § 法律中的聘礼 解除婚约之时,对何谓聘礼在实践中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在民法上,婚约的成立与聘礼之授受无关。就是说,婚约的成立在于当事人的合意,聘礼的授受不影响婚约的成立,当然不排除局外人根据聘礼的授受来反推婚约的存在与否。惟于事实上,婚约当事人常因婚约而赠与他人财物,婚约因解除、无效或撤销之时,时常引起聘礼的返还问题,聘礼之接受与婚约的成立并无必然联系,但据聘礼之授受可反向推断婚约之存在,当无疑义。 聘礼与借婚姻索取之财物有相似之处,但亦有本质的区别。相似之处在于两者均为男女(包括他们的父母)一方在恋爱期间或婚约期间,为增进感情继而达到结婚的目的而给与对方的财物。聘礼是当事人在婚约期间囿于传统习俗的制约而自愿或半自愿发生的特定的财产移转关系。而借婚姻索取财物,是一方借婚姻向对方的索取,是对婚姻自由权利的滥用,对方给予财物是非自愿的。聘礼一般是男方赠与女方,但也可以是双方互赠。而借婚姻索取财物是一方(主要是女方)以结婚为条件,向另一方(主要是男方)索取财物,仅是单方给与,该行为违背婚姻自由原则,乃婚姻法所明文禁止的违法行为。 聘礼与一般的婚约赠与物亦有区别。聘礼是在社会习惯势力影响下的财物移转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一般都是通过媒妁或第三人之手转交,并辅之以一定的仪式。而一般婚约赠与物,赠与数额不大,也不讲究仪式、场合,而且一般都是男女在婚约期间为增进感情而做出的。 聘礼与嫁奁亦有明显区别。一般来说,聘礼嫁奁在正常情况还是易于区分,但一旦与聘礼返还问题纠缠在一起时,则往往剪不断、理还乱。而且聘礼和嫁奁之间还有一个礼物流动的问题。 § 其他含义 聘礼。诸侯派使臣到友邦去问好,叫做“聘礼”(天子有时也派使臣聘问诸侯,诸侯也派使臣聘问天子)。聘礼与朝礼一般,必有贡献,大致用玉帛之类。聘使在本国君主前受了隆重的任使的礼命;到了所聘的国,先受那国君主的慰劳,然后在那国的宗庙里献币行礼。聘后又有宾主宴会与主君赠贿之礼。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