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石浦镇
释义

§ 基本概况

石浦镇

石浦镇地处东海之滨、象山半岛南端,全镇陆地面积121.6平方公里(含海岛面积19平方公里)。下辖77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有常住人口8.2万,流动人口3万余人。

石浦港北连舟山渔场,居大目洋、渔山、猫头洋等国内主要渔区的中心,历来是东海渔场主要渔货交易市场和商贾辐辏之地。现为全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省二类开放口岸。

石浦港旧称“酒吸港”,又名荔港,呈东北-西南走向,由东门、对面山、南田、高塘诸岛围列成天然屏障,形成四岛屏罗、五门环列的“月牙”状封闭型港湾。有铜瓦门、东门、下湾门、蜊门及三门等五个水道与外海相通,港区主干中心线全长18公里,宽0.4-3公里,面积约27平方公里,可泊万艘渔船;水深4-33米,可行数千吨级海轮,港内风轻浪平,可避10级以上大风,是东南沿海著名的避风良港。

§ 行政区划

石浦镇地图

面积119.4平方千米,人口8.13万人。辖8个社区、2个居民区、54个行政村:海宁、凤凰、荔港、文兰、九市曲、延昌、塘头港、金屏;东门、番、大明;石浦渔村、延昌、檀兴渔村、金山渔村、渔山渔村、兰家、平岩渔村、铜瓦门渔村、向浦、坦塘、司前、沙塘湾、下洋墩、上金鸡、下金鸡、平阳厂、南向、马峙、树桥头、星塘、晓湾、朝天门、井水、蒲湾、低峧、雷公山、上湾、蒋家湾、横峙、横峙渔村、番头岙、中心、北山、对面山、金丰、昌明、昌桥、九井、金架山、东卫、大桥、鸡鸣、马盘、新鹤、东门渔村、凤上山、蛟龙、西边、东边、下塘、南汇、横路桥、五新、东丰。镇政府驻凤栖路138号。

§ 海防文化

海防文化

大凡有海的地方,就有海防,但是象石浦一样具有严密防御系统的,在国内屈指可数。明洪武二十年(1387),因地处海防要冲,调昌国卫守御置前、后二千户所,筑堤捍守。石浦所城“东南面海,西北依山”,“高二丈,广六尺,周六百有七丈。辟西、南、北三门。辟水门于(西)北,南二门之侧。罗以月城,城上雉堞一千九百六十,警铺二十九,敌台十三。”东南开“濠一百十丈。”下辖石浦巡检司和大金山、后山、前山、下岙、松岙、土湾六烽堠。逢汛期,卫拨游哨兵船防守。清顺治,改置石浦陆、海二汛。康熙二十三年,仍设官防守,重筑所城。东、北面相接,长约700米。它一头连着渔港、一头深藏在山间谷地,城墙随山势起伏而筑,居高控港,素有“城在港上,山在城中”之称。

走进石浦,你一定能看到古炮台、古城墙、古城门、摩崖石刻,这些质朴的、毫不起眼的石头,却仿佛为你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历史记忆,把你带回了战火纷飞的年代。金鸡山炮台,在石浦镇西南金鸡山上。南临石浦港,扼守三门口,地位重要。清道光五年增设金鸡山隘口,筑该台,保存完好。台基呈长方形,占地118平方米,台身呈梯形,四面用条石砌成,共19层,高3.8米,西北面墙有石板挑出,长40厘米,每层一块,自底至顶成45度,可拾级上下。

二湾摩崖,在石浦二湾头朝东岩壁上。石壁长20余米,高4米,峻峭陡立,上有摩崖10条,均楷书阴文题刻。最大者为“视卒当如婴儿”横条,长226厘米,高39厘米,字迹粗壮圆润,刚劲有力。上款“万历癸已”(万历二十一年即1593),还有“季侯顾我”、“德与石存”、“恩同海永”、“将苑羽仪”、“严侯永瞻”、“石存恩存”、“如海恩波”、“岘石恩同”等等,二湾摩崖石刻多为明代抗倭将领所镌,表达了将士上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的战斗情怀。

可能由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以运销瓷器为主),必经之中转站的原因,也可能附近的岛礁于海盗倭寇以及其他外来民族的盘踞或登陆的跳板,自元代以来,特别是明洪武年间开始,在象山的石浦东门昌国等地山岙、山头设立了近60个卫、所、寨、堠、巡检司、台,数量居浙江省的三分之二。它们首尾相望,组成了环岛海岸线的一张巨大的防御网。这些军事设施是冷兵器时代国人的“钢铁长城”。

§ 海商文化

桥头堡

历史上明州(宁波)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历史学家和考古工作者已证实,吴越大量的丝织品和越瓷通过明州港走向世界,而石浦就是海商文化的桥头堡。它的市场之开放,商业之繁荣,资本之集中,经营方式之世界性在当时同类地域中是绝无仅有的。这是一个早已步入商业化社会和城市化走向的商埠。

目前,石浦镇保留完整的有4条总长1670米的碗行街、福建街、中街、后街,这四条街组成了古朴的石浦老街。老街中以木板筑墙为特色的街道铺面房,与小巷里砖瓦石库居民相映成趣,独具江南海滨小镇风韵,其中以中街最为典型。

中街,始建于明代,清代得以发展,是一条保存极为完整、古老、奇特、繁华的商贸街。街道由青石板铺就,每隔50米左右建一座月洞门式的封火墙。墙沿巷,高出居民屋脊,门跨街,月洞门小于街宽。现完整保留有五座,依次题为“固若金汤”、“泽通赢海”、“带砺永存”、“河山并寿”、“庆隘康衢”等字样。在长不足250米的街道两侧,密布着100余家大小店铺商号,山珍海味、南北奇货、中药、西药、绵缎丝绸、钱庄、当铺、烟馆等应有尽有。遵照古城实行保护性开发的原则,而今,“源生钱庄”、“宏章绸庄”、“大皆春药店”、“栽兴烟庄”等老字号已恢复了历史风貌,做到整旧如旧,还其本来面目。源生钱庄:下层为古时钱庄布置,由帐户、营业房、库房等组成,真实反映昔日钱庄营运场面,通过漫画造型、文字等手法,幽默风趣地反映钱文化,展示了“钱眼里的趣话”的主题,给游人以轻松、回味、会心一笑的感受。

宏章绸庄:下层以展示昔日绸庄繁荣为主,通过海运码头卸货宏大场面,用模型较全面反映海上丝绸贸易在石浦的兴旺;上层别出心裁地用绸缎制作600余种,1000多个“中国扣”。以蝴蝶传情、花好月圆、荣华富贵等为主题的一颗颗形象逼真的中国盘扣,仿佛看到了女孩子柔情不断似春水的心灵。

大皆春药店: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古老传统的中药铺。仿佛使你沉浸在那个时代的撮药看病的情景。杀鹿制药活灵活现,旧社会男女授受不清的陈规陋习,充分体现在“吊蓝膏药”之中,让我们领略了不一样的“大宅门”药文化。

栽兴烟宅:昔日吸食鸦片场所,烟具、贫民烟馆、雅致烟馆的场景制作,从一个侧而反映吸食鸦片带来的恶果——倾家荡产、民不聊生,给世人提供了远离毒品,关爱生命的活生生的教育。

§ 渔的文化

渔的文化

石浦港是中国东南沿海著名的国家中心渔港,十八里港湾岛山环屏,五门罗列,可泊万艘渔船,可航万吨海轮,早在汉时就被人们认识利用。数以万计的渔船装卸渔货,补给物资、桅樯林立、渔火灿烂。特别是海鲜之多、实属罕见。400多种鱼类、100多种甲壳类、80多种贝类在这里汇聚,流向世界,被誉为海鲜王国。颇具特色的海洋文化是石浦的一大特色,而由此衍生的渔文化,更是海洋文化中的瑰宝。如果我们走进渔港、渔区、渔民,就会感觉到这个文化世界深邃莫测,变幻无穷,琳琅满目,浩无际涯。石浦的渔港、渔区、渔村、渔民、渔宅、渔盐、渔埠、渔汛、渔事、渔行、渔节、渔商、渔史、渔谚、渔俗、渔具、渔服、渔饰、渔船、渔风、渔食、渔市、渔歌、渔号(子)、渔谣等每个渔字都是一本书,都是一笔宝贵的遗产。

渔俗,丰富多彩。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也造就一方的民俗民风。自古以来,渔民在吃鱼、食海鲜中所体现的习俗,真可谓五花八门。例如:吃鱼的忌讳。吃鱼不能翻身、搁筷子。渔民食鱼,除了带鱼、鳗鱼等鱼体较长的鱼,无论是黄鱼、鲳鱼、鳓鱼等各种鱼,一般都仅去其不能食用的内脏,而保留“全鱼”。一面鱼肉吃净后,不能用筷子夹住鱼体翻身,而且嘴也不能说“翻鱼身”,这个忌讳习俗,可说是千百年来根深蒂固。因为渔民终年四海飘泊,风里走,浪里行,全靠一艘渔船为家,保平安,图丰收,把船看作自己的性命所系,养家活口所依,是绝对不愿有船“翻”、搁浅的事发生。渔家饮食中的这种忌讳,颇具渔岛特色。

渔民们相信妈祖,崇拜关公,敬畏龙王,“三月三踏沙滩”、“妈祖赛会”、“六月六迎神赛会”、“七月半放海灯”……都是流传于石浦一带渔村的一项特殊的渔俗文化活动。还有古韵盎然的祭海活动,独具渔区民间文化特色的开船仪式等。谚语,美不胜收。人凑人群,蟹钻蟹洞;沙蟹命,吃吃壮,爬爬瘦;蟹有蟹路,虾有虾路;菜子花结龙头,小黄鱼结蓬头;五月十三鳓鱼会,日里勿会夜里会,今日勿会明朝会;浪岗西嘴头,一网三船头(带鱼丰收)等。

歌谣,悦耳动听。把红钳蟹、青月蟹、白蟹、拉水蟹、石蟹、关公蟹、彭其蟹、沙蟹等十几种蟹组合在一起,唱出《十二月蟹名》;根据历史传说,把虎鱼、鲨鱼、鳗鱼、铜盆鱼、鲻鱼、鲍鱼、黄鱼、鲈鱼、鳓鱼、带鱼等与历史人物妲己、岳飞、周仓、卢俊义、程咬金、马超、刘邦、赵匡胤、柴荣等对应组成了一首《唱鱼名》,既好记,又有趣,充分表达了渔民的聪明才智。

故事,生动形象。虾姑弹的公子帽戴在屁股上,梅子烤的头统统是洞,虾鱼孱脱落下巴,黄鲫全身扁扁的,红珠笔全身血血红,这些稀奇古怪的样子,都是虾蛄弹与红朱笔拜堂这一日变的;象山龙头烤,无骨无刺,肉鲜味美,远近闻名,它阔嘴巴、扁尾巴、圆眼睛,全身如玉,是东海小白龙晒成的,是进京给皇帝的贡品呢!还有鳓鱼为什么刺特别多?黄鱼头上为什么有两颗白石子?蟹烤熟后蟹壳为什么变红了等等。地名的由来,山水的传说,蟹、鱼的比拟,生动形象,娓娓动听。这是广大渔民长期以来集体想象、创作、加工流传而成熠熠生辉的渔文化,为后人提供了一份十分宝贵的遗产。

§ 名人荟萃

俞士吉故居

海潮起起落落,一浪高过一浪,清爽的海风,蔚蓝的大海,她孕育的不仅仅是一批文人学者,还有不少为官清廉、为民请命的父母官,他们以自己的才华和才干为一方百姓祛除了阴霾,撑起了一片象海一样蓝的天。俞士吉(1354~1430),象山人,历经明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先后任监察御使、湖广巡按、侍郎右佥都御史等职,政绩斐然,在石浦还保留着他的故居——“侍郎府”。

1403年,俞士吉以右佥都御史名义出使朝鲜。翌年,又以礼部侍郎名义出使日本,既促进了两国邦交,也显示了泱泱大国的风范,从而受到明成祖的赏识。1409年郑和第二次下西洋后,明成祖派俞士吉为正使官前往西洋诸国进行册封、访问,以敦睦邻邦交,扩大影响。

纪子庚(1865~1933),石浦延昌人,早年营商,家道日裕。好施与,行善举,屡捐资建灯塔、桥梁、码头、学校等,曾资助蔡元培及马叙伦避难福州。民国总统黎元洪赐“孝义可风”匾,世人称颂“乐善好施”,“急公好义”,被誉为慈善家。柯受良,石浦沙塘湾人,有“亚洲第一飞人”之称,浓浓的爱乡情结,使他为家乡的建设做出了不少的贡献。为纪念他,人们在老街专门建造了“亚洲第一飞人馆”。纪念馆里那辆插着鲜艳五星红旗的赛车,和他骑着摩托车飞过黄河、飞过布达拉宫、飞过金山岭长城的虚拟实景,着实让人激动而感慨。

任筱和(1876~1944)、任筱孚(甫)(1879~1953),石浦东门岛人。因家境贫寒,兄弟俩只读了两年书后,奉其母黄氏之命开始从商。先后在石浦、沈家门等地开设宝泰行、大皆春国药号、新协元运输船等。慈母课子极严,兄弟事母至孝,乡里有难,不吝接济,数十年如一日,将辛勤积蓄付公益事业。先后募建灯塔于台州磨盘山、舟山菜花山、烈表嘴、象山鸡娘山、铜瓦门、三门山等,又与纪子庚建仁义桥、五里桥、三湾路廊、筑路造凉亭修码头。1927年1月,蔡元培、马叙伦先生避难来象山,任氏兄弟与纪子庚先生一起,用灯塔船、绿眉毛大帆船送至福州。民国33年(1944)筱和病故,乡里感其德,于东门天后宫前,塑立像纪念之。

轰动影坛的《渔光曲》外景就是在石浦拍摄的。1934年电影艺术大师、现实主义奠基人蔡楚生率孟君谋、韩兰根、王人美、聂耳、谭友六、罗彭、周克等电影人30余人,到石浦后深入生活,到东门岛、火炉头等渔民茅棚区,体验渔民疾苦和了解海上作业情况,住石浦金山、浦江两旅社,日出夜归,滞留月余。《渔光曲》拍摄完成后创造了连续84天上座率爆满的记录,并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奖的影片。蔡楚生也一跃而成为世界性的电影艺术家。而我们永远怀念的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石雕塑像,至今还高高矗立在石浦港畔的海滨公园,供人瞻仰。

§ 经济发展

垂钓者

石浦渔业经济发达,有“海鲜王国”之誉,盛产带鱼、鳗鱼、鲳鱼、墨鱼、黄鱼、梭子蟹、对虾、泥蛤、蛏子等各种经济鱼类、贝类,列为中国四大名鱼之一的石斑鱼产于渔山列岛,畅销港、澳。全镇拥有各类渔船(轮)1200余艘,其中200马力以上外海钢质作业渔船1173艘。渔业固定资产超过10亿元。渔船装备实现了科技化、现代化。被命名为“浙江渔业第一村”的东门渔村即在石浦镇的东门岛上。几年来水产品年捕捞量一直保持在27万吨左右,约占宁波市的40%,名列全国乡镇前茅。石浦不但是水产品产销大镇,而且还是华东地区的水产品交易中心,每至渔汛前来避风、锚泊、补给和处理渔货的省内外渔船在2000艘以上,渔货集散量达20万吨以上“中国水产城”,占地117亩,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现已形成集泊位、收购、销售、运输、冷冻、冷藏、渔需物资供应、金融、电讯等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水产品交易市场,水产品90%以上销往华东地区、全国大中城市和台湾省,并出口到日本及韩国。

工业门类众多,全镇现有企业640余家,已形成水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医疗器械、食品生产为主其它门类为辅的产业结构。近年来,石浦镇合力兴工氛围日渐浓厚,工业经济运行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申菱、东门电力、戴维等企业骨干作用日益明显。具有区域特色的水产品深加工企业已成气候,精深加工发展较快。临港型工业发展前景看好,年产2.5万吨的不锈钢项目、50万吨的润滑油项目及宁波钢铁厂等重大项目落户石浦。石浦水产品工业园区和石浦机电工业城等特色工业区发展卓有成效,其中水产品工业园区一期500亩全面建成,二期建设也较为迅速。

商贸兴盛,市场繁荣,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全国最大的综合性海洋文化旅游项目——中国渔村开工建设。台贸商城、水产品鲜活市场、海鲜街等特色商贸场所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

石浦镇交通便捷,水陆连贯。海运北通辽津,西溯沙市,南达琼粤:客轮通航上海、椒江、沈家门、三门等沿海诸港和具内各港,石浦港沿岸码头纷阵,设施齐全,大小泊位共计90个,年吞吐能力达200万吨。近年来总投入9000余万元,完成了凤栖路、玉泉路、大庆路、南屏路、兴港东路、兴港西路等30余条道路的建造,形成了以渔港路为干线,金山路为横轴的城区路网。沿海南线象山段(丹城-石浦)和二期工程(石浦-台宁)段全线贯通后,将彻底改变石浦陆路交通末梢的地位。

§ 旅游景点

檀头山岛特色景点石浦渔业

隶属于象山县石浦镇,位于石浦港东8.5公里檀头山岛上,处大目洋和猫头洋之间。岛上山峦起伏,植被良好,岬湾相间,岸线曲折,自然风光独特,旅游资源丰富,其姐妹沙滩更是令人叫绝,质优、色黄,不粘不陷,有“潮来一排雪,潮去一片金”之称,生态环境未受破坏,自然气息浓郁,青山碧海,鸟语蝉鸣,金沙雪浪,奇礁怪石,被誉为“中国檀香山”。

在檀头山岛特色景点中部,有本岛最核心的景区,人们叫她为姊妹沙滩。组成檀头山岛的,实际上是两个互不相连的孤岛,而两岛之间,大约也就一公里海面,天造地设,由一条海中沙埕将两者相连了起来。这条沙埕,向东面的,是海沙滩,老百姓叫其为外沙头。向西面的是卵石滩,老百姓叫其为里沙头。里外沙头,一埕相连,真是形同姊妹。

檀头山岛特色景点均为火山凝灰岩构成,岗峰连绵,山野之间植被良好,灌木丛生,鸟语花香。岛中岛岬海湾众多,岸线曲折,天然的奇岩,洞穴,沙滩置于其间,好一幅东海海面上秀美风景画。

姐妹滩在檀头山岛东、西两个相背的海湾各孕育一个沙滩,两滩最近处仅相距数十米,俗称“姐妹滩”。东沙滩面向东海,平缓舒展,滩长约1700米,沙幼色黄,不粘不陷,“潮来一排雪,潮去一片金”,令人叫绝。这里金沙碧海,白浪冲滩,鸥飞长空,白云蓝天两相映,素有"东海第一滩"之美誉。

组成檀头山岛的,实际上是两个互不相连的孤岛,而两岛之间,大约也就一公里海面,天造地设,由一条海中沙埕将两者相连了起来。这条沙埕,向东面的,是海沙滩,老百姓叫其为外沙头。向西面的是卵石滩,老百姓叫其为里沙头。里外沙头,一埕相连,真是形同姐妹。

外沙头浩大、开阔、气派,长约近两公里。骑自行车用中等速度需用15分钟时间,面积如此之大,当称华东第一。外沙头的风貌原始古朴,沙滩中至今仍盛产沙蛤,外沙头空旷的沙滩,稀少的人群,对海滩生物绝少人工干扰,置身于此,贪图到的,是人与自然那份难得的和谐。

里沙头是卵石滩,好看,但不大。精巧的卵石滩外,是一片海生动物极其丰盛的泥涂,涂中有蚶子、泥螺等珍贵海特产,来到这里,可以居石滩,观赶海,亦可以下泥涂,拾海珍,那个乐趣,绝对令人难以忘怀。

§ 特色美食

1、宁波汤圆,用一级糯米磨成粉做成皮,以细腻纯净的绵白糖、黑芝麻和优质猪板油制成馅,具有香、甜、鲜、滑、糯的特点,咬开皮子,油香四溢,糯而不粘,鲜爽可口,令人称绝,因而享誉海内外。携带方便又好吃,价格也实惠。

2、芋艿头,富含淀粉、维生素C、钙、磷、铁等无机盐成分。芋艿头的食用方法很多。可以红烧、白切、盐烤或咸菜汁烤着吃,也可以炖排骨吃,“排骨芋艿煲”已经成为宁波的一道名菜,味道十足。

3、干菜笋,它是用雪菜、毛笋腌制精作而成,它以质嫩的雪菜配上鲜美清口的毛笋,味正香盈,可与荤素诸菜调配食用,味道十足,深受中外游客人士的喜爱。

4、水蜜桃,宁波的水蜜桃以皮薄、肉嫩、汁多、味甜被推为名桃之首,至今已有近百年种植历史,以被海内外人士称为“琼浆玉露”、“瑶池珍品”的玉露桃为最上乘的品种,驰名中外。

§ 新农村建设

石浦镇地处东海之滨,下辖76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有常住人口9.3万人,流动人口3万余人。通过几年努力,全镇在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石浦镇按照“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的要求,以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为总体目标,1999年3月及2002年7月,在《组织法》颁布实施后的两届村委会选举中,镇党委专门成立换届领导小组,抽调骨干力量,负责对村委会换届的协调、指导、监督,形成了一级抓一级的齐抓共管局面。通过精心组织,广泛宣传,认真指导,严格把关,保证了换届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如期完成。全镇76个村均建立了完善的村委会班子。全镇两届选举末发生一起越级上访事件,收到了较好成效。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开展村民自治,让村民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政治权利,实现自我管理油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村民自治目标。石浦全镇76个村,换届工作量大、涉及面广,而各村的经济条件不一,思想观念不一,以致推进村民自治工作的基础不一。由于依法办事,工作比较细致,在过去两届村委会换届中,参加选举选民数分别达到2.56万人(不含昌国)、3.70万人,参选率达到90.1%、91.4%,全部选出了值得组织信任和群众信任的村班子成员,一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村干部担任起工作重任。通过选举实践,广大干部群众也普遍意识到《组织法》是农村社会生活中一部重要法律,因此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参政热情。

几年的实践表明,在农村开展村民自治,实现农村事务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对确保全镇提前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将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依法办事,依靠群众,开拓进取,把我镇的村民自治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1][2][3][4][5]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5:5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