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程长庚
释义

§ 个人简介

程长庚

程长庚(1811~1880),名椿,谱名程闻檄,一名闻翰,字玉山(一作玉珊),号荣椿,乳名长庚。道光年间入京,曾先后居住宣南石头胡同和百顺胡同,享名后寓所名四箴堂。

祖居安徽怀宁石牌镇,清嘉庆十六年农历辛未十月初七日出生于潜山县黄泥镇程家井,为程氏51代裔孙。其父程祥桂是道光年间三庆班掌班人。幼年在徽班(三庆班)坐科,道光二年(1822)随父北上入京,始以《文昭关》、《战长沙》的演出崭露头角,后为三庆班老生首席演员。同治、光绪年间,任三庆班主,同仁尊称其“大老板”。曾任“精忠庙”庙首,三庆、春台、四喜三班总管。

在京剧第一代著名人物中,程长庚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他工文武老生,腹笥渊博,能戏300余出,与四喜班的张二奎、春台班的余三胜并称为“老生三杰”、“老生三鼎甲”,程为“三鼎甲”之首。陈长庚为京剧艺术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京剧之父”等。

清光绪五年农历十二月十三日亥时殁,葬于彰仪门(今广安门)外石道路旁北侧。[1]

§ 艺术特色

程长庚出科于徽班,自然他所学的同样具有徽班演员的特点,那就是文武昆乱不挡,十门角色都能拿起来。由于他有这样扎实的根底,所以能演剧目十分丰富,不仅老生本工的正副角色,他都会,而且武生戏、净角戏也都能演。即以他的靠把戏来说,五种颜色靠戏的角色,他都能演。

程长庚唱腔,脱胎于“徽调”,取法于楚调,兼收昆曲、山陕梆子诸腔之长,溶汇为“皮黄调”,却以徽音为主。当时称徽派。倦游逸叟在《梨园旧话》中说他“乱弹唱乙字调,穿云裂石,余音绕梁而高亢之中又别具沉雄之致”。他的嗓音内行话叫“脑后音”,他讲求字正腔圆,不事花哨,直腔直调,沉雄爽朗。他的唱和念法,是柔寓于刚;发声吐字,安徽的乡音土味较浓。

程长庚的做工身段,一招一式,都是遵循老徽班演法,绝不稍逾规矩。他的投袖(单投袖),扬袖、捋髯等小身段,也无不讲求“端凝肃穆”。他的表演善于体察人物的性格、身份,注重表现其气质、神采,做功身段沉稳凝重。

§ 后嗣及弟子

后嗣

妻室庄氏无后嗣,收养两侄,一名程章圃为养子,一名程章瑚为从子。仅章圃入梨园,工鼓扳。其妻室茹氏生有二子一女,仅长子程章遵从艺,幼入李铁拐斜街的小荣椿科班,排名春德、与杨小楼(春甫)同科,即清末民初著名小生程继先,为俞振飞、叶盛兰之师。

弟子

他在晚年,为了培育第二代,曾筹办三庆大科班。“京剧”老生新三派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都是他的弟子。他曾创办四箴堂科班,培养出陈德霖、钱金福等京剧演员。而老杨派的杨月楼(杨小楼之父),不但是程门高弟,并且继承为三庆班主。他的传人还有卢胜奎、殷德瑞(专演靠把戏)等人。

§ 人物轶事

嗜好:鼻烟壶

鼻烟壶

在艺事之余,程长庚还有一种嗜好,就是收藏鼻烟壶。

一次在王某的府中演戏。王某以上宾礼相待,领他到书房落坐,并拿出自己珍藏的各种各样的烟壶让程长庚品评;并说:“你如果不是到我这里来,一时决不会听说这么多的鼻烟壶。”程长庚厌恶王某自夸,并以为是小看了自己,就对王某说:“我也略有珍藏,何不光临寒舍,品评厂下它们的优劣。”王某大喜而答应前往。第二天王某来到程长庚家。程长庚把自己珍藏的各种烟壶都陈列在桌子上。所有烟壶或玉石或翡翠都各自分开,每一类都可细分数种或数十种不等。五光十色,纷纷陈列在王某面前。程长庚笑着对王某说:“你看我所收藏的和你收藏的如何呢?”王某自愧不如而离去。

戏德

戏曲演员,由于社会职业、历史地位与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及作用,遂使他们形成了一种爱国、尊师、助同行的传统美德,同行们管这种美德叫“戏德”。正是由于这种美德的长期沿袭,从而维系了戏曲事业的巩固与发展,促进了戏曲艺人的互助与团结,也加强和完善了戏曲艺术家在观众中的美好形象。“梨园泰斗”程长庚,就是具有这种崇高美德的典范。 程长庚

清道光年间,“执歌坛牛耳”的程长庚,不仅台上技艺精到,而且台下品德卓越。辰穆公在其所著《伶史》中记称,程的品德“虽古时贤宰相,比之亦不及矣!”而其艺术成就,《燕尘菊影录》更说,程是“融昆弋声腔于皮黄中,匠心独运,遂成大观。”台上表演又是“一经出场,不啻现身说教,使观者如面古人,肃然起敬。”尤为可贵的是,“长庚视同行如手足,艺友每遇家资拮据,他便勇解私囊从不吝惜。”而他自己却是“布衣粗食,素资甚微”。作为当时“三庆班”的班主,“四大徽班”的总管,又是“精忠庙”的庙首,还独一无二受过咸丰(文宗)皇帝恩赐的“五品顶戴”,而生活上却极简朴,“终年身着一件旧布蓝衫,犹如乡下教书先生”。清代每遇皇帝去世便要“遏密八音”停止一切娱乐活动,此时戏曲艺人几都生活无着,于是,长庚便带领他们到城外小茶馆去唱“清音桌”,得到一点微薄收入他全都归众所有,自己分文不取,却心安理得。

1840年(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丧权辱国,与洋人签订了臭名昭著的“南京条约”,为此全国人民义愤填膺。这时“长庚痛欲绝”,他从此“谢却歌台,终日闭户不出,郁郁于心”。不唱戏无生活来源,经常寅吃卯粮,食无隔宿,友人劝他“出山权宜,以解燃眉”,他“泫然涕泪曰:‘国蒙奇耻,民遭大辱,吾宁清贫亦不浊富。何忍作乐歌场’!”说完“潸然泪下”。

血洒红氍毹

1880年1月24日,在舞台上辛苦了近六十年之久的他很早就起来,脸色格外红润,弟子们感觉异常劝他休息,他坚持演出,可是在演出时却口吐鲜血而亡,离开了他奋斗一生的舞台。[1]

§ 代表剧目

程长庚

《文昭关》、《捉放曹》、《战长沙》、《华容道》、《战太平》、《群英会》、《取成都》、《龙虎斗》、《镇潭州》、《八大锤》、《战樊城》、《鱼肠剑》、《取南郡》、《让成都》、《举鼎观画》、《状元谱》、《法门寺》、《安五路》、《天水关》和昆曲《钗训大审》等。

程长庚能反串花脸,有时还为何桂山演出《白良关》配演“小黑”尉迟宝林(尉迟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4:3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