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释义 | § 基本信息 成立时间: 1981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黑龙江牡丹峰保护区,1994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坐标: 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东经129°40′30″~129°53′50″,北纬44°20′0″~44°30′30″。 保护区面积: 总面积19468hm2。核心区面积6593 hm2;缓冲区面积6796 hm2;实验区面积6079 hm2。 保护区类型: 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保护对象: 主要保护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不同自然地带的典型自然景观,典型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及古人类文化遗址。 § 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 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属中低山丘陵,境内有大架子山、鸡爪岭、磨盘山、迎门山等主要山峰,主峰老爷岭海拔1111米,区内岩石林立,风景优美。东南端的牡丹峰,峰顶呈台状,在历史上曾是碧波荡漾的湖泊,大约于900万年前火山爆发,形成以玄岩为主的火山体。随着地壳的升降,火山体经洪水冲刷,成为今天这种山峦重叠、沟壑交错的地貌。 水文: 区内溪流纵横,山泉四季喷涌,水资源丰富,玄五河发源于牡丹峰,全长18公里,河床由大小不等的玄武岩构成,远处看不见水流,近看石缝底下流水清澈见底。全区有大、小泉眼41处。汇水面积为200km。 气候: 区内年均温为3.2℃;年降水量为550毫米。年降水接收量每年1.2亿m3。无霜期120天左右,极端最高气温36℃,极端最低气温-35.5℃。 植被: 保护区是以保护山地云冷杉林和红松阔叶混交林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尤其是山地云冷杉林面积较集中,林相亦较完整,仍保持其原始状态。该森林类型立地为海拔1000m以上山地;土壤为棕色针叶林土,森林为典型的山地云冷杉林,极为少见,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 功能区划 1、区划原则 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完整性原则。即生态系统完整,保护对象有适宜生长、栖息环境和条件。尽量隔离和减轻不良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核心区外围有较好的缓冲条件。 (2)自然性原则。功能区边界原则上以自然地形、地势等自然界线为主,结合行政、权属界线,具有延续性和连续性。 (3)方便管理的原则。即有利于保护管理,方便各项措施的落实,方便各项活动的组织与控制,方便保护区多功能、多效益的发挥。 2、区划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自然保护区工程总体设计标准》等,分析保护区建设的性质、任务、植物群落、动物种群分布,以及生态类型特性,会同所辖乡镇政府现地考察论证,进行区划,并与乡镇、村、组签订了边界协议。 3、功能分区 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根据资源特点和保护对象,将本保护区区划为核心区、缓冲区及实验区三个功能区。 (1)核心区。核心区位于本保护区的东南方,系牡丹峰所在地,海拔1117 m,面积6593 hm2。核心区为保护区保护对象——山地暗针叶林(云冷杉林)的生长地带,具有典型代表性、保存完好的原始状态的森林生态系统;环境未遭人为破坏;是珍稀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地,并生长有珍稀的紫杉及幸存的林龄350 a、胸径1.5 m、树高30 m以上的单株“红松王”,区内无不良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在单位面积上保护对象有较充裕的可容量。在核心区内,实行严格保护,可供观测研究,不得设置任何影响或干扰生态环境的设施和活动。 (2)缓冲区。缓冲区围绕着核心区,面积6796 hm2。林分为红松阔叶混交林及阔叶混交林,在本区可进行科研活动。 (3)实验区。实验区位于核心区和缓冲区西北侧,面积6079 hm2。林分为山杨、白桦、蒙古栎等阔叶混交林,蒙古栎、黑桦混交林及蒙古栎林。自然及人文景观资源分布境内。可进行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动物驯养、多种经营、森林旅游、林下资源利用等活动。 4、总体布局 保护区分成两个管理区域,即保护区域和经营区域。 (1)保护区域。范围包括核心区和缓冲区,以保护和拯救珍稀自然资源及生态系统为目的。核心区实行严格保护,只供观测研究,除必要的定位观测、人山检查设施外,不得设置和从事任何影响或干扰生态环境的设施与活动。核心区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保持其生态系统和物种不受人为干扰,在自然状态下演替和繁衍,保证核心区的完整和安全。缓冲区的作用是缓解外界压力、防止人为活动对核心区的影响,对核心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缓冲区内可进行有组织的科研、教学、考察等工作。 (2)经营区域。范围严格控制在实验区内,以持续培育、改善自然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与人文资源、发展经济为目的。在本区可开展培育经济植物、综合利用、生态旅游、科普宣传教育和局站址建设等活动,以增强保护区经济实力和改善工作、生活条件。 §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地处温带北部,植被分布具有寒温带、温带的特点。区内森林茂密,林海苍翠。自下而上生长着柞树林、杨桦林、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植物资源丰富,有植物80科,278属,988种植物。重点保护植物有紫杉、黄菠萝、胡桃楸、水曲柳、人参等。有苔藓植物27种,蕨类植物32种,以及许多地衣、真菌等低等植物。有药用植物49科153种。高大的红松、云杉、冷杉挺拔粗壮;黄菠萝、胡桃楸、水曲柳等珍贵阔叶树随处可见。兴安圆柏、杜松是从寒温带迁移到这里的稀客,林下野生花卉五彩缤纷,有白丁香、红杜鹃、野玫瑰、铃兰、百合、顶冰花等。药用植物主要有人参、党参、北沙参、黄芪、五味子、刺五加、列当、独活、苍术等。 (一)北沙参 伞形科多年生草本,高约30厘米,基生叶,叶柄长,花小,白色,复伞形花序,每一小伞形花序有花15~20朵。果实近球形,花期5~7月,果期为6~8月。药材为根,外表淡黄色,质地脆,易折断。具有养阳清肺,祛痰止咳功能,主治肺热燥咳,舌干口渴。 (二)五味子 木兰科落叶木质藤本,长达8米。枝红棕色,老枝灰褐色。叶互生,花单性,雌雄异株,单生或簇生叶腋,花被6~9枚,花黄白色。浆果球形,成熟时为深红色,花期5~7月,果期8~9月。药材为干燥果实,外皮鲜红色,果肉柔软。具有益气、滋肾、生津功能,主治喘咳、失眠、遗精、自汗。 (三)独活 伞形科多年生草本,高1~2米。茎深紫色,叶互生,2~3回羽状深裂,叶基部膨大成鞘。复伞形花序,花为紫色,少有白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药材为根,表面棕黄色,质脆,易折断。具有祛风、散寒功能,主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手脚挛痛。 (四)苍术 菊科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叶无柄,头状花序顶生,花白色或稍带红色,瘦果。花期8~9月,果期9~10月。药材为根茎,连珠状,表面灰褐色,质坚实。具有健脾燥湿、祛风辟秽功能。主治脘痞腹胀,食欲不振。 保护区内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人参;三级有黄檗、水曲柳、核桃楸、刺五加等。 动物资源: 兽类有6目15科48种,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东北虎、梅花鹿、原麝三种;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有马鹿、獐、猞猁、獾、黑熊、棕熊、水獭七种。鸟类有14目41科170种。两栖类有2目6科12种。爬行类有3目4科12种。鱼类有7科20种。良好的自然环境中栖息着东北虎、马鹿、麝、猞猁、水獭、黑熊等30多种兽类;鸟类有天鹅、大雁、金雕、金腰燕等170多种,其中以候鸟的数量、种类为最多。昆虫有400多种,其中美丽的桔凤蝶、黄凤蝶、绢蝶等共40多种。经济动物有野猪、狍、狐狸、林蛙、野鸭等。 § 管理状况 保护区的管理措施有明确的管理目标和责任制,有比较全面和具体的全年工作计划;保护区管理机构健全,人员配备较齐;在管理成效方面,主要保护对象: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典型自然景观、野生动植物资源、古人类文化遗址等得到有效保护,取得显著的成绩。目前管理方面还存在管理设施不够完备、科技力量薄弱、经费不足等问题,在这些方面应加大投入,以管理促发展。 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成立以来,经济主要来源之一是每年抚育伐、卫生伐的收入,每年大致在100多万元左右。为保护森林资源,做到合理利用,如今已经停止了各类抚育采伐等经济活动。 保护区实施多种经营战略,区内兴建的滑雪场,年收人为50万元;森林公园,每年门票收入达14万元:保护区实验区的林下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其他产业项目年收入50万元左右。国家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14万元。 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与周边其他的旅游资源形成良好的互补性,形成旅游发展的合力,与牡丹江市区周围的其他景观,如镜泊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三道关国家森林公园、中国雪乡海林双峰林场、渤海国风情园、威虎山影视城、渤海国家遗址等结合,互相补充,形成牡丹江的系列旅游。 科学研究: 本保护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1)山地云冷杉林的起源、演变规律及其生态特性的研究; (2)云冷杉林动植物、昆虫、真菌区系的研究; (3)红松阔叶混交林的起源、演变规律及其生态特性的研究; (4)本区濒危野生动物繁殖的研究; (5)牡丹峰自然保护区的地质、地貌成因的研究; (6)旅游环境容量与管理研究; (7)珍贵树种(如红豆杉、花楸等)和野生花卉的生态特性及其繁育的研究; (8)牡丹峰自然保护区生态效益的研究; (9)旅游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限制指标与管理措施的研究。 同时在保护区内设气象观测站、生态定位监测站建野生动植物监测站对天气的预测预报、火险预报、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本区林分生长、更新及演变的自然过程;对野生动植物资源开展有效的调查与科学研究。 § 旅游资源 保护区的实验区建有占地面积8000亩的国家森林公园,园内充满原始风情、饱含天然秀色,现已开辟了三条旅游线,四大景区,三十二个景点。建有规模宏大,服务设施齐全的“牡丹峰滑雪场”。拟建“牡丹园”、“自然野生动物园”置于保护区实验区内,交通便利,距牡丹江市飞机场只有十三公里。这里的水、电供给条件优良。 保护区是距城市最近的天然植物园和动物园,是旅游、避暑、度假的胜地。区内景点很多,在牡丹峰顶有“古城址”,残垣依稀可寻。天泉在牡庆峰顶东侧,四季喷涌,昼夜流量45立方米。龙头泉每天流量达2400立方米,更吸引人的是泉边生一古椴,根部盘旋酷似龙头。此外还有宝龙泉、江龙泉、虎穴泉等山泉。保护区不仅起着保护优良环境,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作用,而且是东北地区研究次生林演替变化的理想场所。 牡丹峰滑雪场: 牡丹峰滑雪场 雪量大、雪质好,雪期为四个多月,滑雪场雪道全长1200米,平均宽度70米;备有吊椅式架空索道和大动力拖牵;雪地摩托专用道800米。特设三条150米长雪圈道。雪场建有雪具大厅、会员厅、器材专卖店、快餐店、休息室、绿色餐厅等多功能的配套设施。这里还是全国距中心城市最近的旅游与度假性专业滑雪场。 牡丹园: 建在保护区实验区局址对面。牡丹花花卉从山东荷泽市引入。1、“牡丹园”建占地面积为6000㎡的日光温室大棚。2、供水、供电工程。供水、供电有保护区提供。3、建50m2的锅炉房一处,安置供暖管道。4、员工宿舍。员工宿舍拟占地面积100㎡。 自然野生动物园: 为恢复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牡丹江市政府做出决定,拟将牡丹江市动物园内的野生动物(黑熊、棕熊、狼、猴等),15种、58头(只)的野生动物迁移至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月牙谷”景区内。在月牙谷景区内,兴建围栏7公里。制作鸟笼(棚)5个。 交通: 牡丹江市内24路公交车直达。 § 相临景点 镜泊湖景区 兴隆寺 上京龙泉府故城 地下熔岩洞 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 东宁要塞 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 双峰林场(雪乡) 宁古塔城遗址 八女投江纪念地 石灯塔 江滨公园 黑河 马骏纪念馆 渤海国遗址 杨子荣烈士陵园 威虎山城 牡丹峰滑雪游乐场 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五道活龙岛 绥芬河国门 城子后山城遗址 大石桥 渤海风情园 牡丹江黑宝熊乐园 三道关国家森林公园 绥芬河国家森林公园滑雪场 三陵坟 § 参考资料 1、《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状评价及开发管理研究》 2、www.zhanxian.cn/news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