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言
释义

§ 北宋进士

王言  字有德。江西省兴国县潋江镇人。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进士。官至翰林知制诰,以清慎闻名。擅长书法,其字秀逸风节,为国子监直讲胡瑗所称赞。

§ 清--天下清官第一

王言(1641—1711年),今江西省新干县溧江乡塘边村人。康熙二年(1663年)举人,十八年(1679年)进士。先后任马平县令、柳州郡丞、永清知县。四十年(1702年)奉旨驻永定河任总监,在任期间,勤政爱民,不畏权势。后提升为顺天府尹、宛平知府。他一向“为人诚恳谨慎、周密;而孝友倍笃。”为官“清正廉明,贤声益著”。四十七年(1708年)辞朝归里,“四壁萧然,田庐荡废”,获康熙皇帝玄烨亲笔敕的“天下清官第一”赤匾一块。名噪一时,传颂古今。

惠政恤民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秋,王言踏人仕途,任马平县令。马平是一个穷县,土瘠民贫,到处一片凄凉景象。看到这一切,他顿觉心寒,心想:这个父母官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啊!

到任不几天,王言便不辞劳苦,走出衙门,深人民间,体察民情。当他了解到县内河流长年失修,河床淤塞,洪水泛滥,殃及两岸庶民,便奏请朝廷拨款修圩,为民造福。谁料,全国江河无数,朝廷库银有限,难以顾及,因此,王言的奏章暂且搁到了一边。

一天,上官前来马平巡视,王言迎来送往,有礼有节。然而,没想到这位上官在辞行之际,却表露出不满情绪,拂袖而去。这时,小吏便对王言说:“按惯例,这一带凡有上官来了,下官都要奉送财物,怎能让他空手而去,扫兴而归呢?”王言一听,大声呵斥:“目下百姓连饭也吃不上,当父母官的怎能不顾百姓死活,去榨取民脂民膏,肥官私囊!我身为县令,为官一方,就要爱民如子。此乃我生平天性!”小吏羞愧难言,心中却暗暗敬佩不已。尔后,王言极力推行“减火耗、省差徭、恤夫役、免行户,加意学校”的治县良策,上任不到一月,他那“不以扰民”同情民间疾苦的善举,便深得民心,受到人们的拥护与赞许。

那时,马平县的边境地区,聚居着许多少数民族,由于历史原因,民族矛盾时有发生。有个乌石堡部落的徭人,时常出没乡里,抢劫无辜,猖獗一时。为此,提督李公提出要发兵围剿,王言却认为不妥,主张不可伤及无辜。他亲自登门拜访李提督,建议单骑前往,教其从善。王言怜悯百姓,不伤徭民的行为,极大地感动了当地的少数民族,特别是徭民首领更是感激不尽,表示要改恶从善,睦邻做人。从此,徭民 与汉人和睦如初。

在王言调离马平之日,“士民数千,夹道送行”,“担酒牵羊”,“欢者荣之”。尔后,并“立祠祀焉”。为此,中丞彭鹏上书皇帝,夸赞王言“清廉第一”。

执法如山

康熙四十年(1702年),王言调任永清知县,并奉旨驻永定河任总监。有人认为监修永定河这个浩大的工程,真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可是,王言却从来没想这个,他想的是工程越大,责任越重,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他虽任总监,从不坐在府上指手划脚,而是深入工地,坐阵指挥,狠抓质量。

一天,他顶着烈日亲自上工地巡视,来到王庄旗这个地方,无意中发现一处有偷工减料现象,便叫来工头询问情况。方知原来是有个号称皇亲国戚的姚公子,平日花天酒地,嫖赌逍遥,横行乡里,鱼肉百姓。他为了筹建私人住宅,仗势强运工地上大量的石头、木料,人们敢怒而不敢言,生怕惹祸上身。有个老汉因看不顾眼,不肯为其卖力搬运,被活活毒打致死。事情败露后,姚公子托人送礼说情,遭到王言拒绝。为了伸张正义,主持公道,王言不畏权势,不怕丢官,当机立断,将姚公子置之以法,就地惩处,百姓拍手称快。

为修治永定河,王言立下了汗马功劳,且不贪不拿,两袖清风,得到了朝廷的赞肯。竣工那天,皇帝驾到永定河巡视,夸赞王言才德超人,并与王言和诗唱酬,十分开心。

尔后,皇帝又设宴召请王言人宫,升调他为宛平(今北京市丰台地区)知府。

辞朝归里

王言一生清白,廉洁自律,勤政为民,治绩显著。可是好人多磨难,那些对王言心怀不满的奸臣,无中生有,诬告王言“家田万顷,奴仆成群”。皇帝听信谗言,将王言革职查办,并指令朝官乔装打扮,星夜兼程,奔往新淦县钦风乡大车里村察访。可他们见到的是王言家“田庐荡废,四壁萧然”,吃的是粗莱便饭,住的是一栋又矮又窄的土瓦平房,妻子正在脚踏纺车,手掰棉花“咿咿呀呀”地纺纱,媳妇正在帮人家弹棉花,连招待这位京都朝官的鸡蛋还是向邻居借来的,不禁惊叹道:“天下竟有如此贫寒的贪官!”

朝官回京伏奏见闻,康熙皇帝听后,又惊又喜,连称:“清官,天下难得的清官!”于是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朱轼连忙上前山呼万岁。康熙便向朱轼:“依朱爱卿之见呢?”朱轼奏道:“我与王言同官京师,知其生平甚悉。”并说,“他天性醇谨。不立崖岸,其学力经术,以诚实为本,无一虚饰,可谓循史牟。”此时,“京兆施公世纶也奏请留任”王言。因此,康熙急忙召见王言,说道:“卿家如此贫寒,天下少有;朕甚怜惜。你要多少金银财宝,尽管开口!”王言伏地回道:“万岁,微臣什么都不想要,只要能给我留下一个‘清白’的名声,便心满意足矣。”康熙皇帝完全理解王言的心思,于是令御史拿来文房四宝,凝神屏气,写下了“天下清官第一”六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赐予王言,并要将王言官复原职。王言婉言谢绝,执意告老还乡。

在临别之际,康熙又命宫廷画师为王言画了一幅肖像,以作留念。王言在画像旁自题诗曰:

王言王言, 画像俨然。

子孙若贤, 多挂几年;

子孙不贤, 挂也枉然。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秋,王言“蹇驴就道,行李如下第时”,由两人抬着康熙玄烨亲笔所敕“天下清官第”的匾额(此匾现珍藏于新干县博物馆),辞朝别京,回归故里。

清白传家

康熙五十年(1711年)春,王言卒于故里。临终前,王家儿孙们都围至王言床前,为其送终。王言含笑对儿孙们说:“我就要走了,没有给你们留下什么财产,深感内疚。想我一生清白为官,至此只能以空口传送‘清白’二字,望我王家子子孙孙‘清白传家’,永不忘本。” 儿孙们含泪应道:“牢记父亲、祖父谕训。”

王言逝世后,王家子孙们将康熙御书的“天下清官第一”赤匾,悬挂在王氏宗祠里,并在各家厅堂正中又悬挂着“清白传家”的木匾,以示对先祖的深切怀念。后来,王言的长子王泰森,孙子王云翔、王云焕都分别考中进士,被人们誉为“大车里四进士”,素有“一家三代四进士”之称。他们不忘祖训,不负祖望,均以“清廉勤职,同情民间疾苦”见称,深得后人赞颂。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21:4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