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灵长目 |
释义 | § 简介 灵长目 哺乳纲的一目,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包括原猴亚目和猿猴亚目,全世界共有2亚目12科60属201种,我国有4科8属22种。[1]其中原猴亚目有1科。猿猴亚目包括11科约51属180种。 灵长目是比较一般化的哺乳动物,保留了较多其类似食虫目的祖先类型的特征。 灵长类中体型最大的是大猩猩,体重可达275千克 ,最小的是倭狨 ,体重只有70克。[2] § 形态特征 灵长目 解剖学特征 体形有大有小。 颜面大都裸露,眼大,向前。四肢发达,前臂转动自如。大多四肢具五指(趾),大指能与其他指对握。掌跖面裸露。指端多具扁甲。尾长短不一,低等者长,最长可达体长的三倍多,高等者很短,甚或不明显。 乳房一对,多为胸位,少数低等者有两对。 锁骨很发达。桡骨与尺骨,胫骨与腓骨不愈合,低等者头骨的咽颅伸长,高等者缩短。低等者眼窝与颞窝分开,具矢状脊,高等者由眶环将其分开,矢状脊退化,具颞脊。 脑颅圆大,枕髁由后转向下方,下颌齿骨愈合为一块下颌骨。 齿为丘形齿,少数门牙三对,大多为二对,中央门牙大于外侧门牙。犬牙除人外均高于其他牙齿,雄性更大,呈獠牙状。前臼齿由四枚演化到高等仅两枚,典型的具内外两个齿尖。臼齿有圆钝齿尖,上为四丘型,下在很多情况下有五尖。属低冠齿。 颜面肌、咬肌、臂肌发达。耳肌和皮肤肌退化。大脑和智力发达。眼大,眼间距小,前视,视觉发达。鼻很短缩,嗅区退化,嗅觉亦退化,为钝嗅类。 雄性的阴茎呈悬垂形,多数具阴茎骨,雌体低等者为双角子宫,高等为单子宫。性成熟后,雌性生殖腺有周期现象。[1] 生化特征 根据对血和蛋白质的化验,黑猩猩和大猩猩最接近于人类。黑猩猩的染色体除了第22对和额外的一对,其他的都与人相近。 § 分布范围 除了人类外,灵长目的动物多栖息于大洋洲以外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山林中,多为树栖,少数生活于地面。分布于亚、非、中美和南美。 § 生活习性 食性 大多为杂食性,选择食物和取食方法各异,所食的食物比较软。 繁殖 每年繁殖1~2次,每胎1仔,少数可多到3仔。幼体生长比较缓慢 。性成熟的雌性有月经,雄性能在任何时间交配(低等猴类除外)。 § 社会行为 人类与其他灵长目动物不仅体质特征很相似,而且社会行为也很相近。灵长目动物大多是社会性动物。他们的生活和迁徙都是成群结队进行的。其规模大小根据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在群体中,有一只雄性成年的个体是整个群体的领导者。 灵长目动物个体之间也有相互影响。最值得注意的是修饰对方的活动。他们彼此去除同伴身上的寄生虫,杂物等。此外,灵长目动物的未成年个体之间经常游戏。研究者认为这是在了解周围环境,或者是在训练力量,因为如想争得领导者的地位往往取决于力量。 灵长目动物能够发出声音,彼此进行信息交流。他们用一系列的喊叫声或者身体某部位的动作来传递信息。 灵长目动物一般都有一个“居住区”,就是通常活动的一定区域。居住区周围经常有群体成员进行巡逻。在居住区内,还按照群的大小以及食物的获取方式分成不同的小区域。居住区经常根据季节的改变而改变。有些种群会迁徙到经常去的区域,称为“核心区”。 灵长目动物的婴儿与其他动物不同,他们在刚出生时一直跟随母亲,生活完全由母亲来照顾,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当然,不同的灵长类动物之间的母亲行为也不相同。许多灵长目种类的雄性对婴儿往往起到父母的责任,一起照料和保护婴儿。 非人灵长目动物的一个重要的社会行为是侵略行为。这种行为一般是通过姿势来恐吓对手,而不是通过激烈的搏斗来表现。搏斗一般只用于争夺在群体中的领袖地位时才用。灵长目动物具有很强的等级制度。雄性领袖具有优先挑选食物、选择雌性,并且有下级的成员服侍。但是在他受伤或生病时,他就有可能失去这种地位。 由于灵长目动物与人类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其生活方式也可能与最早的人类相仿。因此对研究人类的祖先有很大的帮助。 § 起源 灵长目 在灵长目中最早出现的是一些发现于欧洲和北美的近猴类化石。多发现于古新世地层。自始新世开始狐猴类出现,早期的都归入已绝灭的兔猴科,它们的分布范围广,亚洲、北美、欧洲均曾发现,但是在非洲没有发现化石证据。到渐新世,已经出现了猿和猴,并且朝不同的方向进化。 它们具爪而不具指甲。牙齿为三楔式低冠齿,比较一般化,但门齿增大,似平放的凿子。近猴类多发现于古新世地层。 自始新世开始狐猴类出现,早期的都归入已绝灭的兔猴科,它们的分布范围广,亚洲、北美、欧洲均曾发现。现在狐猴只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和科摩罗群岛,尚未发现可靠的化石。獭猴(又译瘦猴)现代只生存于东南亚和南亚、非洲撒哈拉以南的热带地区,化石发现于东非的中新世地层。眼镜猴类化石发现稍多。从始新世起发现于欧、亚、北美等地。近猴、狐猴、眼镜猴类常通称为原猴类或低等灵长类。 高等灵长类包括分布于南美的阔鼻猴类和分布于旧大陆的狭鼻猴类,狭鼻猴类又包括猴类、猿类和人类。 有些高等化石灵长类的系统位置较难肯定,如:巨猿 、山猿和双猴等。 § 分类: 灵长目 亚目 灵长目还可以分为两个亚目: 1、原猴亚目 2、猿猴亚目(或称作类人猿亚目) 其中原猴亚目又可分成狐猴型下目Lemuriformes和跗猴型下目Tarsiiformes,或将狐猴型下目再分出懒猴型下目Lorisiformes。跗猴同时拥有原猴亚目和类人猿亚目的特征,是介于二者之间的过渡类型,现在常被单立为跗猴亚目Tarsii,其它的原猴列为狐猴亚目Lemuroidea。也有人将跗猴和类人猿归入直鼻猴亚目Haplorhines,而狐猴归为卷鼻猴亚目Strepsirhines。 过去的分类体系中,灵长目还包括近猴和树鼩,二者分别被看作是最古老的灵长类和现存最原始的灵长类,现在二者以分别置于独立的目,和灵长目、皮翼目以及翼手目以其组成共同的超目Archonta。[3] 原猴亚目(Strepsirrhini):原始的猴类。 鼠狐猴科(Cheirogaleidae) 狐猴科(Lemuridae) 嬉猴科(Lepilemuridae) 大狐猴科(Indriidae) 指猴科(Daubentoniidae) 懒猴科(Lorisidae) 婴猴科(Galagidae) 简鼻亚目(或称作类人猿亚目)(Haplorrhini):进步的猴类、猿类、人。 眼镜猴科(Tarsiidae) 卷尾猴科(Cebidae) 青猴科(Aotidae) 僧面猴科(Pitheciidae) 蜘蛛猴科(Atelidae) 猴科(Cercopithecidae) 长臂猿科(Hylobatidae) 人科(Hominidae) 超科 灵长目又分为3个超科: 1、 悬猴科(或新大陆猴) 2、 人上科(包括现代的和已经灭绝的类人动物) 3、长臂猿科和猩猩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