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小说中国》
释义

§ 特色及评

论国民素质【乐观】录干部素质忧思录给资本主动脉义【平反】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呼唤【精神贵族】 【改造】共产党劳者有其资

§ 内容简介

本书共有十章,详细内容有:统治者的宝黄、“红地毯”、“改造”共产党、国民素质“乐观”录……

§ 本书目录

第一章、统治者的宝黄

一、大话小说

二、我与世界的联系

三、“数字化生存”

四、统治者的宝典

五、存在决定意识

六、谁了解中国?

七、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第二章、“红地毯”

一、思想游离现实

二、谁能充当“新的幸运骑士”的思想代言人?

三、我怎样走上文学之路

四、人的解放是思想解放的前提

五、阴暗面和光明面并存

六、“摸着石头过河”

第三章、“改造”共产党

一、“当全国政协委员真好呀!”

二、问题的提出

三、入党是当今有志之士的明智选择

四、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有严重缺陷

五、重要的是“换脑筋”

第四章、国民素质“乐观”录

一、中国国民素质历来就不高

二、西方国家国民素质趣谈

……

§ 作者简介

张贤亮 江苏盱贻人。1936年生于南京,在家庭影响下,从小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

童年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度过的,他的父亲毕业于哈佛商学院,9.18事变后回国,先后结交过张学良、戴笠等人,1949年,张贤亮的父亲作为旧官僚被关押,于是,被认为出生于反动家庭的张贤亮,注定要历经一番磨难。1954年不到18岁的张贤亮就这样告别了自己的学生时代。

后来张贤亮的父亲在监狱中死去,18岁的张贤亮就担起了家庭的重担,19岁的张贤亮带着母亲和妹妹,离开北京,到宁夏这块至今也不富裕的土地上,他们在贺兰山下安了家。

张贤亮在50年代初读中学时,开始广泛接触俄罗斯文学和法国文学作品。

1955年中学毕业后,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张贤亮就被调往宁夏银川干部文化学校担任文化教员。

他开始尝试文学创作,曾经写作并公开发表了60余首诗歌。象《夜歌》《黎明时的歌》等都是在这个时间发表的,1957年的张贤亮在西北,甚至在全国的诗坛都颇有知名度。

1957年7月,张贤亮新创作了一首搏动着青春豪情的《大风歌》,在当时很有影响的文学月刊《延河》登载,引起了轰动。但是,就是因为这首《大风歌》,张贤亮遭到了猛烈的批判。

1957年9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署名《斥大风歌》的文章,一位著名诗人义正辞严的抨击了《大风歌》中被认为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和思想,于是,《大风歌》成了右派言论的代表作品,作者张贤亮被戴上了右派分子的帽子,被关进银川市附近的劳改农场,过起了与世隔绝的囚犯生活。

1960年的一天,张贤亮逃离了被关押了三年的劳改农场。 但是,很快就被抓了回去过着遥遥无期的改造生活。

张贤亮右派生涯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劳改和劳教中度过的,在这期间,以“书写反动笔记和知情不报”的罪名被判三年管制;在“社教运动”中再次以“右派翻案”的罪名被判三年劳教;“文化大革命”中,升级为“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被群众专政;1970年,又被投进农垦兵团监狱……运动一来就抓去劳改,劳改几年又被转移到另一个农场就业劳教,境遇非常惨烈。这种抓了放,放了抓的状态一直持续到文革后期直到1979年9月张贤亮被彻底平反。

告别了长达22年之久的右派生活,这时的张贤亮已从一个血气方刚的少年成了一位四十三岁的中年人。

1980年张贤亮调至宁夏《朔方》文学杂志社,担任编辑,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1年开始专业文学创作。

影视基地1

1980年,1983年,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肖尔布拉克》获得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之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更是让张贤亮名声大振。

他担任了宁夏作家协会主席、文联主席,完成了400多万字的作品。

而后张贤亮又迷恋上书法,成了书法家,他执着于书法艺术,并且字写得酣畅淋漓、起落有致,颇有文学大家的气魄。

张贤亮嗜烟如命。在他的身上,活泼、开朗是主流,但一半是苦难。所不同的是,张贤亮把苦难咀嚼成大段大段的抒情文字。重新执笔后的张贤亮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的重要作家之一。

1992年,张贤亮又一次做出了出人意料的举动,他下海弃文从商。宁夏有自己得天独厚的资源。宁夏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历史。面对宁夏的荒凉、沉寂,面对巍峨无语的贺兰山,

镇北堡是明清时代的边防城堡,张贤亮从这片荒凉中看到了商机,1993年张贤亮当起了华夏西部影视城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建立了镇北堡西部影城,在影视圈内颇有影响。

影视基地2

有人说张贤亮是一位敢于“出卖荒凉”的男人。张贤亮就写过一篇名叫《出卖荒凉》的文章。

张贤亮所出卖的“荒凉”,就是现在被称为“西部影城,中国一绝”的“华夏西部影视城——镇北堡电影基地”。

80年代以来,这块废墟悄然成了中国影视界明星们腾飞前的跑道。曾在这里拍摄过外景的《牧马人》、《红高梁》、《黄河谣》、《五魁》、《一个和八个》、《老人与狗》、《冥王星行动》、《新方世玉》、《西域响马》、《我们是世界》等电影轰动海内外影坛;这里接待过影视界的诸多“大腕”:张世(台湾)、朱磁寒(台湾)、凌峰(台湾)、林青霞(台湾)谢晋、谢添、黄建新、斯琴高娃、王馥荔、张艺谋、陈凯歌、腾文骥、巩俐、姜文、丛珊、朱时茂等“把哪个名字捡出来都烫手”(《出卖》)的影视界的艺术家。如今,这片荒漠经过张贤亮独具匠心的再创作,不仅成为张贤亮“一生中最值得自豪的事”(《出卖荒凉》),也成为塞上一处西部片的最佳外景地。

作为文化人“下海”的主要代表人物,创办华西部影视城有限公司。如今华夏西部影视城公司下属的镇北堡西部影城已成为宁夏重要的人文景观和旅游景点,被誉为“中国一绝”。

张贤亮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宁夏分会主席等职,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文联委员,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现在,张贤亮他在风风雨雨的商战中不仅仅担任以上的职务,他这个国家一级作家在创作之余,还担任几家公司的董事长,在商海大潮中畅游。

张贤亮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灵与肉》、《邢老汉和狗的故事》、《肖尔布拉克》、《初吻》等;中篇小说《河的子孙》、《龙种》、《士牢情话》、《无法苏醒》、《早安朋友》、《浪漫的黑炮》《绿化树》等;长篇小说《男人的风格》、《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习惯死亡》、《我的菩提树》以及长篇文学性政论随笔《小说中国》。散文集有《飞越欧罗巴》、《边缘小品》、《小说编余》、《追求智慧》等。

曾三次获得国家级小说奖,多次获得全国性文学刊物奖;获国家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有特殊贡献的知识分子”的称号。其中《灵与肉》、《肖尔布拉克》分别获1980年及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绿化树》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有九部小说被搬上银幕,作品翻译成27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发行,有较广泛的国际影响。

张贤亮小说被搬上电影电视的有《灵与肉》、(牧马人)、《龙种》、《浪漫的黑炮》(黑炮事件)、《男人的风格》、《老人与狗》、《肖尔布拉克》、《河的子孙》、《临街的窗》以及《我们的世界》等。[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5: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