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火神庙
释义

§ 修建历史

火神庙火神庙,即“敕建火德真君庙”,位于北京市地安门外、什刹海旁。该庙始建于唐朝贞观六年(公元 632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1]元顺帝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重修。明代万历年间,因宫廷连年发生火灾,于是下令扩建火神庙,并赐琉璃碧瓦以压火。清代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又重修,“门及后阁俱加黄瓦”。[2]

§ 主要建筑

火神庙的主体建筑现基本保存完整。最南端为隆恩殿,供奉隆恩真君王灵官(玉枢火府天将)。往北便是主殿火祖殿,供奉南方火德荧惑星君,即通常所谓的火祖、火神。火祖殿内原悬有乾隆皇帝御笔之匾及对联,匾曰“司南利用”,联曰“菽粟并资仁,功成既济;槐榆分布令,序美惟修”。 [3]另外,此殿顶还有一漆金八角蟠龙藻井,精巧无比,在京内并不多见。火祖殿之北为斗姥阁,阁内原悬有乾隆御匾「妙统辰枢」。最北面为“万岁景命阁”,俗称玉皇阁。阁内原悬有乾隆御匾“紫霄香案”。在“万岁景命阁”两侧的连廊下,各有一掖门,直通庙后一水亭,可观什刹海烟波,可惜早已不存。

§ 风俗活动

长期以来,火神庙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民间风俗,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六月二十二日火祖圣诞之盛况。过去皇帝每年都要遣太常寺官员前往致祭。 (据《明熹宗实录》:“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三月,命太常寺官以六月二十二日祀火德真君,著为令。”)清末及民国年间,火神庙则又连年举行中元法会,由大户人家出资建造巨大的“普渡船”,在庙外甬道上焚化。前来观礼的人们将甬道挤得水泄不通,为京城一胜景。  火神庙虽为皇家道观,但历来由正一派道士住持。据传张天师入京觐见,多驻跸于火神庙。 20世纪30━40年代,火神庙的住持道士田子久,十分善于交际,社会知名度颇高,号称当时京城四公子之一,又被称为北平第一美老道。

§ 重修过程

历经千余年间的风风雨雨,昔日殿堂庄严、流光溢彩的火神庙已经变得满目疮痍、梁朽椽烂了,又加上诸多百姓居住其中,更显岌岌可危。有监于此, 1981年,北京市政府将其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后又决定将庙内所有居民迁走,由中国道教协会筹资修复庙宇,作为道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 为了让这处什刹海畔的“明珠”重现光彩,2002年6月,火神庙腾退修缮工程启动。该项目二期工程纳入了人文奥运工程,自2002年至来,文物部门共计拨款1000万元专门用修缮经费,中国道教协会和西城区政府各出资2000万元和400余万元,专门用于部队招待所和近50户居民的腾退和改善火神庙周边环境。地平面降低1米多、拆除非文物800多平方米,中路各殿、东西配殿等进行修缮,电线全部入地,消除安全隐患,尽量保持原真性,其中60%的彩绘保留原貌,只是做了除尘处理。此项工程至2008年3月6日竣工,重新开放迎客。

§ 历史文献

火神庙北城日中坊火德真君庙,唐贞观中址,元至正六年修也。万历三十三年,改增碧瓦重阁焉。前殿曰隆恩,后阁曰万岁景灵阁,左右辅圣、弼灵等六殿。殿后水亭,望北湖。建庙北而滨湖焉,以水济而胜厌也。先是,皇极殿灾,乾清宫又灾,哕鸾殿又灾,上命道录司左玄义吕元节主祝事,月给帑五十清醮也。殿墀二碑:一右春坊朱之蕃撰,一礼部侍郎翁正春撰。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巳刻,北安门内侍忽闻粗细乐,先后过者三,众惊而迹其声,自庙出。开殿审视,忽火如球,滚而上于空。众方仰瞩,西南震声发矣。望其光气,乱丝者,海潮头者,五色者,黑灵芝者,起冲天,王恭厂灾也。东自阜成门,北至刑部街,亘四里,阔十三里,宇坍地塌,木石人禽,自天雨而下。屋以千数,人以百数,燔臭灰眯,号声弥满。死者皆裸,有失手足头目,于里外得之者,物或移故处而他置之。时崇文门火神庙,神亦焰焰欲起,势若下殿出。祝跪而抱曰:外边天旱,不可走动。神举足还住而震发。

公安袁宗道赠火神庙道士事火道人事,翻来水上居。鹤窥烹石处,鱼呷洗丹余。世业五禽戏,家藏八叠书。南陵虽有命,噀酒自能除。

邢台黄元功集李炼师水竹轩○地静烟云满,开轩水上栖。泥封丹灶湿,竹护药苗齐。火德时为帝,冰心日有跻。冯虚千古梦,能为指阶梯。

公安袁中道火神庙小饮看水○作客寻春易,游燕遇水难。柳花浓没地,鸥貌静随湍。歌舞几成醉,尘沙不入澜。石桥明树里,谁信在长安○不敢望浮舟,聊欣漱静流。 噞鱼摇碧瓦,浴鹭荡朱楼。即以观澜至,当为待月留。明朝尘照影,数息且悠游。

§ 河北邢台市火神庙

邢台火神庙邢台火神庙,又叫火神真君庙,位置就在邢台市桥西区府前南街南端路东96号。它的始建年代为明代天顺四年,即公元1460年。清末民国时期又有不同程度的维修扩建,现有占地面积1771平方米,存有建筑6座,保留了明代的建筑风格,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邢台火神庙不象中国古代建筑群中有主轴线的那一类。它的建筑布局具有结构紧凑,巧用地形的特点,这与它处于瓮城内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瓮城内狭小的面积不允许展开中轴线,并在中轴线两侧布置多座建筑。

进入火神庙正门,北侧为二道门,里面坐北朝南就是火神庙的主体建筑 真君宝殿,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建筑面积105平方米。内塑火神真君像,开路神方弼及显路神方相分站左右。

传说火神真君名罗宣,居住在神话中的火龙岛,后被姜子牙封为火德真君,在邢台,有关火神真君的传说神话故事有许多,这里只介绍一个。

传说,民间年间过会,要搭棚,庙里没有苇席,火神真君便派人到一个贩卖苇席的大财主家借苇席。但这个财主非常吝啬,爱财如命,他哪里肯借。财主刚把来人撵走,家中便起大火,财主这才知道得罪了火神,便马上将苇席送到火神庙,很快火灭烟消。这个传说教育人们不可为富不仁,反映了人民大众的一种心声。

在火神庙东侧院落中,主殿为奶奶殿,供奉火神真君的后宫娘娘,也就是火神真君的夫人,她也是一位神医,擅长治疗外科,以治疗各种疙瘩为特长,所以民间又俗称疙瘩奶奶。在奶奶殿东侧,为坐东朝西的送子殿,供奉送子母。 [4]

§ 安徽省明光市火神庙

火神庙,位于女山湖镇镇西角,坐北朝南,主体式样为砖瓦抬梁式木结构,其大院的正面为古戏台。

始建于宋。该庙前进山墙下方嵌有捐款碑一块,长1.2,宽0.8米,题为“山河并寿”,由“乾隆十八年”立。《嘉山县志手稿》载,此庙又于“清咸丰末年延至穆宗载淳同治年间”,即建古戏台时重修。火神庙现存二进,前进三间有轩,后进三间。前进通面阔12.8米,通进深5.8米;后进通面阔12.8米,通进深4.55米;占地面积近400平方米。原庙内置有佛、观音、十八罗汉等塑像,“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火神庙曾作为女山湖镇文化中心活动场所。

1982年,县文化局拨款维修,2002年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镇政府对火神庙进行了梁架整体维修,并正在恢复庙内佛像。现在的“火神庙”三个金农体大字,由该省著名书法家王国熙先生书写。此庙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

§ 四川遂宁火神庙

遂宁金华镇火神庙金华镇火神庙,位于金华镇金华村3组,坐北向南,根据庙内保存的木刻板记载,火神庙始建于中唐时期,信众因感火灵圣母护国庇民,御灾捍患,宋、元、明多朝香火鼎盛。明末,火神庙因连年战乱被毁。清同治六年(1867年)捐资重修,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续建,占地面积约2200平方米,属射洪老县城——金华古镇九宫十八庙之一。

该庙北面正殿为火神殿,座北朝南,南面为戏楼,坐南朝北,西面为新建长廊,成四合院布局。院内有古黄葛树两棵,树龄约500年、树围8米、树径2.55米、树高30余米,粗壮高大,枝叶茂盛,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院中有一天井,面积约700平方米,天井长28米,宽26米。火神殿面阔3间22米,进深10.4米,明间宽15米,10架梁用6柱;次间宽3.8米,深5米,脊高11米,木结构穿斗架,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火神殿泥墙内夹有木刻功德碑两个,刻于光绪十三年,现已显露于外,后院有一小天井,四周塑有神像数尊。戏台建于清代,距庙28米,坐南向北,四周台基用条石砌成。

戏台两边有踏道7级,踏道高1.2米,宽2.6米。该建筑为木结构单檐卷棚式屋脊,土陶盖瓦,戏台高2米,通高9米,宽9.4米,面阔3间,进深4.5米,左右两侧各有平房一间,进深3米,宽2米,戏台南部砌筑风火墙长9.4米、高6米一段,保存完好,为研究清代风火墙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依据。

此外,火神殿还有两个木刻功德碑,碑文记载了早年修寺庙时全省各大寺庙和香客所捐资金的详细情况。射洪县文管所有关人员表示,该庙建筑对研究清晚期建筑结构和射洪老县城构建具有重要价值。据悉,火神庙在明末因连年战乱被毁。清同治六年(1867年),由钦加同知御特授四川潼川府射洪县正堂曹满成聚集商贾和大寺庙宫观倡议捐资重修火神庙,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赐进士出身特授四川潼川府射洪县正堂黄起元率众续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8月竣工落成,光绪十三年(1886年)再次筹资维修。[6]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6: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