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真田源次郎
释义

§ 人物介绍

真田幸村于永俸10年出生在甲府,幼名弁丸,元服后称源次郎*信繁。信繁之名来源于武田信玄的弟弟武田信繁。武田信繁是昌幸最为尊敬的武人。他辅佐兄长信玄,是当世名将。在第四次川中岛合战中,由于战术上的失误,信玄曾在上杉的猛烈进攻中被迫处于守势,为了改变被动状况,信繁以信玄的身份(影武者)冲入敌阵,壮烈战死。据说,信繁的身材和相貌都与信玄颇为相似,在合战中常充当信玄的影武者。并以替哥哥战死沙场为平身的夙愿。”昌幸感慨于信玄和信繁之间深厚的兄弟感情,于是将出生的次子取名为信繁。

§ 生平经历

据说,幸村自身也常以信幸的影武者自居,隐藏在哥哥的背后,不露锋芒。他的影武者的生涯一直持续到武田家灭亡。以后,幸村先后来到上杉家和丰臣家,开始了漫长的人质生涯。

.无奈的离反

小家族的大名向强大势力提供人质在当时是相当普遍的事情,而提供人质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忠诚。象真田家这样四面强敌林立的大名想要生存,也不得不舍弃亲情,不过在初期,他们并没有向周围的大名送出人质。

那还是真田家臣服北条的时候。当时,织田信长在本能寺横死,居住在关东的织田系部将泷川一益在上野国神流川合战中惨败给北条家,丧失了在上野国的封地。平定上野的北条家转而将矛头转向了甲信——这片由于织田家的退出而出现的权力真空,初期的战斗相当的顺利,信浓的豪族们纷纷向北条家臣服,直到他们面对难缠的德川家康。

此时的家康已不是三方原时期那个一腔热血的青年了,长年的战争生涯让他变得越来越成熟,虽然从兵力上他还不是北条家的对手,但家康已学会使用外交手段来弥补兵力上的不足。很快,北信浓的真田昌幸倒向了家康。

虽然这一举动令北条氏政相当生气,但是此时北条家的兵力已不占明显优势,而且由于在甲信战场拖延太久,使北条家在关东地区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权衡再三的氏政终于同家康讲和,家康许诺将自己的女儿督姬嫁于氏政之子为妻,双方撤兵回国。

真田投靠了德川,虽然得罪了北条氏,但由于德川家与北条家的姻亲关系,至少短期内后者不会对真田家造成什么威胁。本家真正的敌人是来自北方的上杉。

上杉家原本是北陆地区的强大势力,由于谦信公死后家中爆发了内乱,使实力大大受损,不过由于家底雄厚,加上本能寺之变留下的空隙,上杉家乘机夺回了被织田家夺取的越中土地,并袭击北信浓诸郡,已严重威胁到了真田家的生存。

为了防备上杉氏的进攻,昌幸在征得德川家康同意后,于天正十一年(1583)四月左右开始修建上田城。该城完工于天正十三年末,但讽刺的是,首先进攻上田城并不是上杉家,而是真田的“依靠”德川家,这是怎么回事呢?

说起这事情,就要扯到控制了近畿地区的羽柴秀吉了,天正十二年(1584),秀吉与东海道霸主德川家康发生冲突,双方的大军在尾张地区对峙。4月,秀吉军率先发起进攻,在小牧长久手合战中德川军几乎全歼了秀吉的偷袭部队,但是战略的主动权仍牢牢地掌握在秀吉的手中。

家康这边的日子并不好过,由于与秀吉的实力相差比较悬殊,虽然吞并了武田家的大片领地,又拉拢了织田信雄,但仍远无法与秀吉抗衡。在尾张前线抽调的兵力太多,他也不得不顾及关东地区的强大势力北条氏。虽然双方有姻亲关系,但远不能保证东海道的安全,为了彻底解除后顾之忧,家康主动与北条家交好。

北条提出讲和的条件是:将真田氏管辖的上野沼田城转让给北条家。这时的真田家还是德川家的臣从大名,于是,家康命令真田家将沼田城交给北条氏,但是昌幸称:“沼田城乃鄙人取得,并非受德川殿的封赏所赐。” 拒绝了德川家的无理要求无理,这令家康大为恼怒。

于是,德川家断绝了与真田家的关系,开始进攻真田领,此时的上田城尚未修筑完成。

真田家为了在与德川家的战斗中取胜,必然需要寻求强大的后盾。最后昌幸选择了上杉家。当时的真田家被德川、北条和上杉三家包围,虽然上杉与德川、北条相比是小国。但是由于上杉家背后有强大的秀吉支持,所以依靠上杉家也就能得到秀吉间接的援助。

可是,由于昌幸过去曾经背叛过上杉家,想让景胜给昌幸提供援助很难。于是,为了证明自己有臣服的诚意,昌幸将次子幸村和伯父矢泽赖纲的嫡子赖幸送往上杉家为人质。终于得到了景胜出兵援助的承诺。

另一边,恼怒的德川家康于天正十三年(1585)八月,以鸟居元忠、大久保忠世、平岩亲吉为大将,率领甲斐信浓大军共记七千人向上田城发动了进攻。

而景胜虽然许诺给予真田家以援助,但又担心真田家难以保全,自己徒耗军力。所以命令当时的海津城代须田满亲:只有等到自己的命令下达后,才能去解救真田。这样,真田家就必须在初期独自对抗德川家强大的军力了,此时的幸村,作为人质被安置在海津城中。

真田昌幸充分显示了名将的风范,他用500人稳固上田城的本丸,由信幸负责门石城、矢泽赖纲把守矢泽城,又在城下大量放置栅栏以延缓敌人的进攻速度,其他200人的部队在神川附近配置,等待德川军的到来。

进攻的德川军很快渡过神川,向真田军发动进攻,真田军一触即退,追击的德川军一直追到城下,上田城的攻防战开始。

出乎德川军的意外,大军的强攻并不奏效,而上田城内兵力虽然不足,但士气却空前高涨。

此时的昌幸开始施展他的合战才华。火烧,偷袭,铁炮,水淹,极尽谋略之能事,使德川军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德川军对上田城的第一波进攻最终以失败告终,远征的士卒的士气下降,产生了厌战情绪。为了恢复士气,德川军攻下上田的属城丸子城。

乘着士气的暂时回升,德川军正欲重新展开对上田城的进攻。远江国内传来坏消息,德川家的重臣石川数正转投丰臣家,家中遭遇大变的德川军不得不撤兵回国。

德川的大军撤退后,真田氏的勇名为天下所轰动。

此战结束后不久,真田昌幸再次易主,这次他倒向的是天下人丰臣秀吉。

秀吉同昌幸的合作在昌幸还从属北条家的时候就开始了。当时,正是在秀吉的规劝下,昌幸倒向了德川家,结束了甲斐长达80多天的对峙。但是那时的真田与丰臣家,还只是一种介乎盟友与从属之间的关系。而这次,在德川家的“催化”下,铁了心的真田氏终于彻底向丰臣家臣服。

秀吉对真田昌幸的投靠相当满意,在私下里的信件中,他一边夸奖了真田在上田合战中的精彩表现,一面也不忘记数落家康几句:"家康待人是表一套里一套。他一面广施恩惠,装出对部下很信任的样子,一面却要求这些忠心的家臣们留下人质,石川数正没有这么做,就引起了他的疑心,可见家康此人不可信赖,石川数正的出奔就是对他的最好惩罚。"

言辞切切的秀吉,在第二年就与家康和解,为了让家臣臣服,还不惜把自己母亲送到了冈崎为人质。甚至偷偷对家康说:"真田昌幸是表里不一之人,你一定要对他作出处罚"。一面又命令上杉景胜:"真田此人不可信赖,你不要去帮助他。"与去年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知道昌幸要是在当时知道了这段故事,会有什么感想?

话说回来,秀吉的这番话最终还是没有传到真田的耳朵里。于是,天正十四年六月,幸村来到大坂城,出仕于秀吉(其实也就是人质)。

据说,对于幸村侍奉秀吉的故事,还有一些细节:

当时,幸村是跟随上杉景胜一同上京的,当时他的身份还只是真田家留在上杉家的人质,但是留居信浓的昌幸很快意识到秀吉这座靠山远比上杉牢固,于是他传话给大坂的幸村,让他去秀吉处出仕,秀吉据说也很欣赏年轻的幸村,将他留了下来。得知此事的景胜大怒,但是向已经掌握了天下的秀吉要回幸村已不可能,只得悻悻离去。

这样,随着幸村的出仕,真田家一跃成为丰臣家的直属大名。

为了完成全国的统一,丰臣秀吉的向当时的北条家提出了臣从的要求,并要求北条家的当主氏政、氏直父子上京。由于北条父子的拖延,两家的关系开始日趋紧张化,争论的焦点是上野的沼田城。

北条家从早云时代就显露出统一关东的野心。如果能得到真田家所辖下沼田城,就能完成对上野国的统一。当德川家与北条和解时,北条就曾提出将沼田城转让给北条家,虽然此时的真田家还是只德川家的臣从大名,但是强硬的真田昌幸坚持认为沼田城是自己辛苦得到的领地,并不是从家康处领取,拒绝交付,这个原因最终导致了真田家与德川家的决裂,并引发第一次上田合战。

话说回来,了解到北条家心愿的秀吉,为了加快统一天下的进程,采取了一个折中方案,即将沼田领一分为二,利根川以东为北条领,利根川以西为真田领。北条家得到了沼田半领后终于向丰臣家臣服。

但是,仅仅的沼田半领并不足以使北条家称霸关东,不久,北条家臣猪俣邦宪破坏了丰臣家的裁定,奇袭了沼田领以西的名胡桃城(真田领)。名胡桃城城代铃木主水羞愧之下在沼田直觉寺自杀。得到了昌幸诉讼的秀吉大怒,向北条氏发布了宣战布告,并向全国的各大名发布了动员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小田原征伐

天正17年(1589)11月24日,秀吉向北条家发布了宣战布告,并在同时向各地的大名发布了总动员令。12月10日,秀吉在聚乐第与家康谈论小田原征伐的具体作战方法。第二年的2月10日,上杉景胜从春日山城出发,15日赶到海津城。另一边,前田利家2月20日从金泽出发,来到信浓与景胜军汇合。之后又得到了真田昌幸、松平康国的兵力支援。这支部队被称为北陆支队。其中的构成是:上杉军1万、前田军1万8千、真田军3千、松平军4千,总计达3万5千人的大军。此时,真田军中幸村也随军参战。这是史料中明确记载的幸村初阵。

真田昌幸队与前田、上杉军在轻井泽合流后,来到碓冰峠。碓冰峠是上州与信州边境的要地,也是北条军防守比较严密的地区。由于在峠道上大军的移动和展开都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松井田城城主大道寺政繁在碓冰峠展开了先发制人的攻击,以与良与左卫门为首的800名北条家士兵在要道上阻击丰臣势大军。

真田军中的信幸队首先与这支突前部队展开了遭遇战,虽然相比之下信幸队的人数更少,但是通过拼死作战,居然将与良与左卫门击毙,失去主将的北条军败退,上野的大门被打开了。

以后,真田军又与大道寺军发生遭遇,双方展开乱战,初阵的幸村勇敢地突入大道寺军中,表现极其活跃。

突破了碓冰峠防线的真田军一鼓作气杀至松井田城下。松井田城是北条家的重要的军事要塞,防守严密,大军的进攻遭到了大道寺军的顽强反抗,攻城战困难之极。为了攻取该城,丰臣势一面修筑付城加强了对松井田城的正面进攻。同时在城周围放火,并派兵切断了松井田城的补给线,这些举措大大削弱了守城军队的士气。最终,大道寺军投降开城。

攻取了松井田城后,北陆支队连续攻克了上野国的诸城。兵锋之指箕轮城,该城是上野国的最大要塞、如果要顺利进入武藏,就必须要攻下该城。箕轮城主垪和信浓守看到上野国严密防守的诸城如雪崩一般地陷落,对守城能否成功产生了动摇。此时,城里又发生了暴动,垪和信浓守遭暴民驱逐。箕轮城兵不血刃地落入北陆支队手中。昌幸与幸村奉秀吉命把守刚刚占领的箕轮城。之后,随着战略的需要,真田父子又先后随军攻克了武藏钵形城、八王子城,并加入小田原城的包围阵中。由于在小田原征伐中的一系列出色表现,真田家由此平步青云,开始受到丰臣秀吉的重用。

4.犬伏之别

统一了全国,结束了战国乱世的丰臣秀吉于庆长3年(1598)在京都伏见城病逝,此时他的幼子尚未成年。秀吉十分明白秀赖作为大名,在家康面前是十分无力的。正是对于秀赖的担心。临终时,他要求五大老的保护(与其说是要求,更像是哀求)。但是,秀吉的美好愿望还是被无情地破灭了。

从秀吉那里得到近世大名地位和身份保证的真田家再次卷入争乱之中。

根据秀吉的遗嘱,丰臣政权确立了五大老(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上杉景胜、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与五奉行(石田三成、增田长盛、长束正家、前田玄以、浅野长政)和议制,不过由于秀吉生前的挚友前田利家不久也随太阁而去,这种制度很快就面临解体,利家死后使家康愈发嚣张,五大老、五奉行的合议制有名无实。家康进入大坂城,以秀赖的保护人身份自居,对各地的大名们发号势令。惟独对家康跋扈态度不满的只有五奉行之一的石田三成。

庆长4年(1599)前田利家死后,加藤清正、福岛正则、细川忠兴等人袭击了石田的居所,三成逃往伏见,向有对立关系的德川家康寻求保护而幸免一死。不久,三成回到居城佐和山隐居。三成隐居后,家康更加确立了他对天下的领导地位。

秀吉死后,五大老中除了家康以外的4人(前田利家的地位由嫡子利长继承)纷纷回到自己的领地。从朝鲜战争到秀吉病死,五大老已经很久没有回到自己的领地了。

没有回本领的家康打的是另外一个主意:他要其他四位大老一一臣服于他。

第一个目标是前田利家的嫡子前田利长。庆长4年11月,家康突然发信指责利长有内通细川忠兴,妄图谋反的企图。惊怒的利长对家康的无中生有无可奈何,在老臣的劝说下,为证明自己的清白亲赴大阪,并交出了人质,利长的这个举动,实际上已经向德川家康屈服了。

接着,家康把目标转向拥有会津120万石的太守上杉景胜。同样的伎俩在景胜这里却没有成功,景胜毫不理睬家康,专注于领内的开发,并扩充军备,准备将来可能发生的大战。

景胜的领地原是传自于上杉谦信的越后领,后来根据秀吉的命令转封会津。由于转封后就来到大阪,所以一直没有时间治理领地,结果好不容易有了机会,家康又发出了毫无道理的上京要求,当然令无辜的景胜相当恼火。

得到这个信息的家康于6月16日为讨伐上杉景胜从大坂城出发。前往江户,并于7月2日抵达江户城。在此期间,石田三成向反家康派的各大名发出了参战的呼吁。7月17日,他将家康的罪状写成密信送往各大名处,并扣押了到大坂去的大名妻子为人质。19日,大军向德川家老臣鸟居元忠守卫的伏见城发起了进攻。

此时的真田昌幸、信幸、幸村父子刚从上田城出发,并于21日来到下野国犬伏。此时,石田三成的密信交到了真田父子的手中。

接到石田三成的书简后,行营中的昌幸、信幸、幸村三人屏退了外人,讨论真田家未来的归属问题。(这里有个插曲,当时三人的会议拖而不决,巡视的队长河原纲家感到奇怪,便前来探视。听到脚步声的昌幸警觉地冲出营帐,对着河原大喊:“谁命令你过来的?你过来干什么?”说着将脚下的木屐仍向纲家,把纲家的一颗牙齿给打了下来,此段内容无从可考,不过从中倒可品味出当时昌幸紧张而焦虑的心情。)

犬伏谈话的内容我们无从知晓,不过从日后的表现来看,信幸应该是力主从属德川军的,信幸的妻子是德川四天王中本多忠胜的女儿(德川家康的养女),曾一度在德川家手下做官,他当然认为臣服德川家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昌幸坚决反对加入德川势。

昌幸与石田三成有姻亲的关系。但是对真田昌幸来说,保住真田家的未来才是最关键的,所以对他来说,所谓的姻亲关系并不是参加西军的最大理由。

昌幸与幸村急急地离开犬伏前往上田。另一边,信幸赶往小山的德川秀忠的营部,报告了父亲昌幸背叛的事情。家康于7月24日到达小山,即日称赞了信幸,为了奖励他没有随同昌幸共同叛乱,家康在书状中承认了信幸对真田领的所有权。

7月21日,得到石田密信的昌幸和幸村,于7月23日抵达信幸的居城沼田。夜里,昌幸向城中派出使者,要求入城。引发了如下的一段对话。

小松殿问道:“真田大人何以离开家康公,撤回部队?”

使者答道:“不清楚原因,只知道是为了回上田。”

小松殿又问:“伊豆守殿(信幸)也在一起吗?”

使者回答:“伊豆守殿跟随家康公出征了。”

得到这样的回答,小松殿脸上现出安心的表情,她说道:“如今乃是非常时期,伊豆守殿下将此城交给我把守,所以,即使是公公前来,也不能进城。如果想要休息,请在市内住宿。”

使者把对话的经过告诉了昌幸。

“真不愧是本多的女儿。”昌幸赞叹道。

于是昌幸又命人传话入城:“我绝无攻城之心,只是想看看自己的孙子,别无他意。”

小松殿仍不敢大意,她命令城中加紧守备,自己则亲自带着昌幸的孙子前往沼田城下的正觉寺,与昌幸父子见面。

感觉受到冷遇的幸村大为恼火,欲在城下放火,被昌幸制止。

由于在沼田被拒。昌幸、幸村不得不马不停蹄地赶回本领。7月23日全军抵达上田城。一月后的8月24日,德川秀忠(真田信幸也随军)以神原康政为先锋,自中仙道前往关原战场。并于9月2日抵达小诸城。德川秀忠的计划是:9月5日到9月8日进攻上田城,9月9日攻落上田,然后火速前往关原战场。等待他的战斗真的如此轻松么?

5.血染的上田

德川家康取东海道西上,德川秀忠取中山道西上,然后与本阵会合.但是秀忠的中山道之行却不并顺利,真田氏惟恐家康的部队攻击与自己一直遥乡相呼应的上杉氏,所以起冲突是必然的。

要想通过中山道西上,上田城是必经之路。真田氏再次精心布置以阻碍西上的德川军,秀忠却有轻敌之意,想一路扫平甲信越的敌人,然后再与本阵会合。

8月24日从宇都宫城出发的秀忠军计3万8千人于9月2日进入小诸城。

为了说服昌幸投降,秀忠特地以信幸与本多忠政(忠胜的嫡子)为使者,在9月3日信浓国分寺与真田昌幸见面,昌幸当即表示愿意开城投降。虽然对父亲的举动半信半疑,信幸还是将这个情报告诉了秀忠。于是,秀忠的脑子里得到了一个错误的信号,以如此军力,真田是肯定会投降的。

而事实上,上田城这边,争取了时间的昌幸、幸村父子加紧了战备的进程,增加了前线的军粮和弹药的储备,同时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在上田城周边广设埋伏,整个上田城已进入临战状态。秀忠这边由于迟迟没有看到真田方开城投降,终于起疑,于是派使者入城催促真田开城,结果昌幸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秀忠的劝降,并让使者将宣战布告交到秀忠的手上。

一怒之下,秀忠于9月5日发布了对上田城的攻击命令。

真田昌幸要达到拖延秀忠军的3万8千人前往关原的目的,就必须引诱秀忠军攻打上田城,于是他极尽挑衅之能事,终于将战斗经验不足的秀忠引了过来。

秀忠命真田信幸队进攻上田城北面的门石城。当时的门石城守将是他的弟弟真田幸村,幸村回避了与哥哥之间的战斗,率军撤回上田城。而信幸为了确保门司不再度易手,自请为留守,没有参加秀忠军对上田的包围战。

9月6日,秀忠将本阵推进到上田城外的染谷台,将上田城包围。可是,出人意料的是,昌幸和幸村却仅率4、50骑来城外侦察。秀忠不知是计,忙派军追击,真田队且停且退地将德川军引向上田城方向。此时,德川军周围突然杀出少量的真田伏兵,不过,他们在与德川军的撕杀中也稍触即退,这令追击的德川军更加大胆,眼看着就要追到上田城时,伊势崎城(虚空藏山)上早就埋伏好的精锐部队突然杀入秀忠本阵。促不及防的德川军一片混乱,上田城这边真田的铁炮队也开火了。看准机会的真田幸村率军从城中杀出,对秀忠军实施夹击战术。德川军全线崩溃,损失极其惨重。幸好后援赶到才了勉强抑制住了颓势,得势不饶人的幸村继续追击,并在神川上游观看德川军的军势,看到德川军的大部队前来接应,这才退回上田城,已挫敌锐气的真田军转而采取坚守之策。深感羞辱的秀忠下令强攻,攻城时日越拖越长。在老臣们的不断说服下,秀忠才勉强放弃攻打上田城,转而开往关原战场,但是,等他们到达关原的时候,已经是这场大战结束的四天后了。

以少数人守城、大军迎击、使用巧妙的计谋使敌人遭受大损失,这就是真田的战略。

在这个战略中,昌幸逃跑将德川势引到城郊地区,用铁炮射击使其部队行动发生混乱、形成暂时的指挥失灵,另一边,早已埋伏好的部队偷袭秀忠的本阵,利用敌人的混乱以巧取胜。

在这个战略中,通过挑衅激怒秀忠是全局的关键。使秀忠发怒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被怒气重昏头脑的秀忠为了解心头之狠,不顾关原合战即将展开,转而围攻上田城,这使真田昌幸的计谋有了发挥的空间。。二、指挥官的行为失控必然影响到士兵的举动,于是出现了盲目突进,不顾军令的现象。而这正是采取奇袭的绝佳时机。

6.流放九度山

真田昌幸、幸村父子成功地将原打算从中山道前往关原的德川秀忠(家康的三男·后嗣将军)军3万8千人引诱到上田城战场。幼稚的秀忠显然不是在战略上早已炉火纯青的昌幸对手。老臣们极力劝说秀忠赶快前往关原战场,但被愤怒冲昏头脑的秀忠却在小小的上田与真田家越拖越久,虽然最后东军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秀忠的举动令父亲家康大为恼火,而真田昌幸、幸村虽拼力为关原合战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西军的失败,他们的胜利也就成了一场悲剧。

感到自己受到羞辱的秀忠对真田父子深恶痛绝,他一再要求父亲将真田昌幸斩首,而家康本人对昌幸也没有什么好感,一时间,真田父子处于死罪难免的状况。

此时,在东军的战斗中拼死作战的真田信幸向家康哀求,用给自己的赏赐来换取父亲和弟弟的性命,接着,信幸的正室小松姬的父亲本多忠胜(德川四天王之一的)也前来劝说。此时的家康也考虑到天下方定,石田等首恶已除,此时最紧要的乃是国家的安定。于是,在信幸的苦苦乞求下,家康终于松口,将真田父子罪减一等,流放高野山。于是,真田父子和属下16人的家臣、以及幸村的妻子一起前往纪伊国高野山。

真田父子在九度山的生活相当窘迫、由于自身没有收入,往往需要他人的援助。纪伊藩每年只能为他们提供50石的生活开支,剩下的就要靠上田地区的供应了。

据说,生活窘迫的昌幸曾向上田要求40两的生活费用。结果昌亲(昌幸的三子)送来了20两。昌幸在随后的书状中催促道:“这里借钱很不容易,剩下的20两最好能一天内送到,如果不行可先寄5-10枚”。困苦之状由此可见一斑。

虽然被家康特赦而免与一死,但是昌幸最终没有逃过病痛的折磨,于庆长16年(1611)病逝于九度山真田庵。死后没有进行正式的殡葬仪式。昌幸的一周年祭后、跟随从上田城跟随而来的昌幸家臣大部分回国,成为真田信之的家臣。

当然,也有一小部分留在了九度山真田屋敷。《高梨内记》中记载,留下来的家臣大概有2至3人。

不久,与幸村一起来到九度山的妻子,为幸村生下了长子大助、次子大八、另有三个女孩。

对于昌幸死后幸村在九度山的生活,资料不多。我们仅能从一些野史来了解其中的端倪。据《真武内传追加》中介绍,此后的幸村常和一些野人、老僧交往,或在寺院里与僧人下棋,或在宿所里读兵书直到深夜,或日复一日地练习武艺,在九度山中的修炼,也许对他在今后的大坂生活相当有好处吧。

7.奔向大阪

于是,大坂方想起了关原合战时名噪一时的真田幸村,当时后者正在九度山中无所事事,大坂方的使者向幸村表明来意,希望幸村能够前往帮助大坂方一臂之力,并当场赠送黄金200枚、银30贯。

幸村承诺,10月9日他将带着家属逃出九度山,前往大坂。

关于幸村究竟是如何逃出九度山的说法很多,这里登载两份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九度山的乡民放走了幸村:由于纪州的浅野长晟兵力有限,大阪总动员后更是无法专门派兵监视幸村的行动,只得请当地的乡民协助看守,结果没想到乡民们早就深为真田父子的忠义所感,所谓的看守不过是摆摆样子,他们暗地里掩护幸村顺利地脱离高野山。

第二种说法是浅野长晟放走说:浅野氏是深受丰臣家恩遇的大名,表面上对德川氏忠诚,但实际上心却倒向了丰臣家。所以,得知幸村将前往大坂的消息后,长晟故意放松了对他的监视。使幸村平安地前往大坂。

以下的逸闻也是幸村逃出九度山的一种说法,村中群醉逃出说:为了管住幸村,纪伊国大名浅野长晟派附近的农民对幸村的一举一动都严密监视,不过幸村似乎毫无城府,他常与当地的百姓一起跳舞,喝闹,一日,他在屋敷中大摆酒席招待四方的百姓,结果乘着大家的醉意,轻装逃出。

最后一段虽然构思巧妙,但由于仅仅是大家之谈,可信度并不高。

成功逃出九度山的幸村,联络了故乡信州上田一百多人的旧臣,进入大坂城。

幸村作为浪人众进城的消息很快传来了,10月14日京都所司代板仓胜重将这一消息传达给了正在骏府疗养的家康。家康得到真田进城的消息后,脸色突变,急忙问那使者:“守城的那人是真田的儿子么?”

使者回答道:“是的,的确是其子幸村”。自第一次上田城以来,家康还是第一次显的如此狼狈,此时他脑子里是否回忆起了当年的失望经历呢?

8.冬之阵

在大坂城的军事会议中,幸村主张采取积极的主动出击的战法,他认为仅仅守城胜算几近于无,守城战只有在拥有强大援军支持的时候才偶尔有效,而以大坂之阵的情况来看,根本不可能期待有援军会来提供帮助。

幸村的策略是:乘东军战备不整发起先发制人的进攻,丰臣秀赖亲自出马天王寺旗立,幸村、毛利胜永、后藤基次攻下伏见城,在宇治、濑田布阵,阻止东军渡河、木村重成取京都,长宗我部盛亲、明石全登攻击奈良,秀赖的侧近众攻下片桐且元的茨木城,并修建大津砦、在确保畿内的情况下与东军战斗。

以后藤基次、毛利胜永为首的浪人众对幸村建议表示支持,认为应首先压制畿内,出击宇治、濑田、迎击远征劳累的东军。

可是、以大野治长为首的丰臣侧近则认为,家康的行军速度缓慢,等家康到达的时候,大坂方的军力将远胜于此,并有机会寝反周边的大名。另外,也许是出于对秀吉修筑的大坂城绝对的信赖,他们认为应当采取守城之法。

虽然很多浪人众主张采取积极的军事政策,但是由于侧近众的反对,和所谓的东军通(实际上是东军派来的间谍)小幡景宪极力鼓吹出城必亡,大阪方决定采取守城战法。

建议采取积极进攻策略的幸村,不久就发现了大坂城的南方的弱点。大坂城的北方是天满川、西面是难波港、东面的深田由于湿地较多大军难以展开,只有靠近城南的天王寺地区丘陵较多,适合大军集结,为此,他很早就感觉到,在未来的天王寺地区很可能会有激战。

幸村认为,要补强大阪南方的弱点,需要修建城砦对其进行加固,于是他要求大阪方授权他修建城砦,但是幸村并不是丰臣家的直属武将,同时由于他的兄长信之(原名信幸)是德川家的属下,有人担心他私通东军。后来,在后藤基次等人的帮助下,幸村终于拿到了修建城砦的授权,修建成的城砦被称为真田丸。在司马辽太郎的二军师中,对真田丸有相当详细的描述“城堡五十四丈见方,占地一万坪。城堡外设有寨栅,围绕寨栅有道无水深濠,濠内又打入二层木桩,寨栅每隔五、六尺就开六个枪眼,城楼之间筑起了了望楼,城楼内有无数条通道以便与各了望楼联系。 ”诚然,在守城方面,幸村恐怕是所有整个大阪城中最有心得的了。

11月15日,家康自大和路、秀忠自河内路前往大坂。大坂方采取守城策,史城大坂冬之阵。

实际的战斗开始于19日。军力和士气上的双重优势最终转化为胜势,大坂方节节败退。

大坂方最大的误算是他们一直期望着开战后会有曾受丰臣家关照的大名会离开家康投入丰臣家的怀抱,但是实际上,没有一家大名愿意为成为丰臣家的殉葬品了。战局朝着越来越不利于大阪方的方向发展着。

可是,丰臣方仍然有一束光在闪耀,这就是守卫真田丸的真田幸村队。

守卫真田丸的幸村注视的是城堡的前方一座叫篠山的小山。篠山距离真田丸的矢仓有200米的距离,幸村认为,东军中突前的前田队一定会在这里布阵,不过,这次幸村高估了对手的谋略。实际上,前田队并没有把部队驻扎在篠山。

得到这个消息的幸村大喜,他马上命令铁炮队一部潜入篠山,专射东军中的前田队,由于前田利常的部队处在家康守备的突出部,在没有得到命令的情况下无法擅自行动,于是真田队的铁炮每天都对着前田队猛轰,使后者不断有新的伤亡。前田军对真田幸村恨之入骨,一看到真田铁炮射击,就急切地想同幸村作战。

前田利常的家臣奥村摄津守最先忍不住出手,他的想法是派兵占领篠山,将不断骚扰本阵的真田队赶走。可是,当他率部队冲上篠山时,却发现真田军的士兵早就撤走了,原处,真田丸内的士兵不断发出嘲笑声,前田军在敌我双方的部队中成了笑柄,颜面失尽的前田军终于失去了理智。

第二天晚上,前田军再次攻入篠山,仍然扑了个空,于是转而攻打真田丸,藤堂高虎、井伊直孝、松平忠直队担心前田军抢了头功,连忙命令手下部队出阵,共同攻打真田丸。

早就预料到敌人会发动进攻的幸村,使用铁炮进行反击,击毙了冲在最前面的一百余人,将敌人的后续部队牢牢地钉在西面。

损失惨重的东军见无隙可乘,开始撤退。此时,真田丸西后方的城墙守备不小心触动了火药桶的火绳,引起了大爆炸,将矢仓烧塌。

此时,东军的内应南条元忠也突然发难,倒戈相向。看到信号的东军再次返回,杀至平野口。

幸村不慌不忙,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将敌人引到狭窄的道路上来,然后集中铁炮进行射击,将敌人压制住。此时,东军诸队误以为内应南条元忠队是真田队,双方互相撕杀,甚至动用了攻城兵器,损失迅速增加。

东军的前锋部队终于支持不住开始撤退,而由于道路狭窄,后面的大军还在不断地涌入,撤退的部队与进攻部队互相冲突,终于引发了大混乱。

看到敌人的混乱场面,幸村打开大门,真田大助、伊木七郎右卫门计500人杀出,重创了寺泽、松仓队。

在真田丸的攻防战中,东军松平忠直队损失了480骑、前田利常队则有300骑战死,其他的杂兵阵亡数量更是大地惊人,得到真田丸的攻势全面受挫消息的家康,开始变得心情沉重起来。

眼看立攻一时难以取胜的家康,转而采用政治方式来解决问题。

很快,他向大坂城送去使者,向秀赖、淀姬提议讲和。大坂城里、以幸村为首的浪人众大都坚决反对与德川讲和。

淀姬、大野治长、幸村等浪人众、为是否讲和一事讨论许久,结果无过而终。

东军的大炮整日轰鸣,令淀姬苦恼不已,他首先觉得讲和也是一个不错的决定。

另外、真田丸以外地区的丰臣军不断传来不利的消息,士兵的士气低落,最终,大阪方同意了与家康讲和。

花絮:

据说在冬季之阵讲和前,在家康的授意下,侧近本多正纯派遣下属真田信尹来到真田丸,表示如果幸村愿意倒戈,将得到信浓十万石的领地,结果被幸村严辞拒绝,从这段故事看来,幸村进入大坂,并不仅仅只是受利益驱使,这与他的父亲多少有点不同。

另外一个插曲是大坂方的两位名将的对话,据说丰臣方的木村重成看到了敌军真田信之的军势,找到幸村问道:“今天攻城的部队中有六文钱的旗帜,是贵公的一族?还是其他人?这支部队攻城的方法似乎相当绝妙。”

真田答道:“进攻方的部队是我哥哥伊豆守信之的属下。在这支部队中充当先锋的两人,一个是15岁的真田河内守,另一个是14岁的真田内记,两人都是我的侄子。”

重成听到这句话后对二人大加赞赏:“这两个孩子都穿着花色的铠甲,在士兵中相当显眼,能在如此引人注目的情况下出色地完成任务,是身为武士的幸福啊。”

在大坂冬季之阵时,真田信之由于生病没有出征。他让二个儿子代表自己参战。幸村在大坂之阵中也没有使用六文钱军旗,而是代之以一面深红色的旗号。据说,此举是担心代替生病的哥哥出战的两个侄子的安危。

9.夏之战

冬之阵的和议成立后,幸村也暂时回到了和平之中。

短暂的和平生活,幸村是和自己的真田本家信吉、信政等人一起度过的。从他的言语中,不断吐露出了对故乡的思念。

幸村在给住在上田的姐姐村松的信中说,对大坂冬之阵自己参加了大坂方的行动给上田的真田家所带来的麻烦表示谢罪。同时,在信中也说到:“未来究竟如何发展还不得而知”。看来,他很早就预测到了东西双方将再次决裂。

就如幸村预想的那样,东西方决裂的日子正在迫近。和睦、再战都是家康的战术手段的一部分,决裂是迟早的事情。

让我们回头看看和议本身,大阪冬之阵的和解条件是填平大坂城的外层护的城河。

结果,东军各大名抽调军中壮丁,日夜兼程。不但填平了外护城河,还填平了内部的城壕,连一些防御工事也被肆意地破坏,这显然是违反了协议的规定,但是却是家康所希望和要求的。失去了防御的大阪,已经对他无法构成任何威胁了。

大坂方的人们天真地认为,只要工程时间推延,已经70余岁的家康一死,往日受到丰臣家关照的大名们就会重新回到丰臣家的身边。但是,这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的想法。

失去了城壕的大阪城早已不复往日的辉煌,在冬之阵中,大阪方可以使家康不越雷池一步,但现在的这座城池,还能完成抵御家康数十万大军的任务吗?

而此时的家康,正等待着另一次战争的借口。

大坂方也不敢放松,为了应付未来可能的军事冲突,大阪城再次向浪人开放,同时大量储备军粮、弹药,整顿军备。

这件事很快传到了家康的耳朵里,于是家康几乎是以命令的口吻对大阪方要求:秀赖交出大阪城、并解散召集的浪人众。

丰臣方很自然地拒绝了家康的要求,于是家康再次召集天下的大名,发动了大坂夏之阵。

由于东军在冬之阵中受挫,士气下降,部分大名开始对前景产生了动摇。大坂方为进一步打击东军各大名的决心,派遣以治房为大将的三千士卒侵犯纪州领,浅野氏一族浅野忠吉奋起反击,由于西军先锋塙团右卫门指挥拙劣,使部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全军被迫撤退。先发攻击以失败告终。

既然先发攻击不能得手,那么就不得不以正战取胜了。5月5日,后藤又兵卫将决战地点选在道明寺,并于次日出征。

这次的战略是从河内平原快速进军到大和的道明寺附近布阵,从这里将侵入的东军各个击破。道明寺地区是大和的咽喉,地势狭隘,大军要通过必须以纵队通行,无法发挥人数上的优势,所以,如果在这个地方对敌人发起攻击,取胜的机会非常高,也可以给对手相当大的打击。

可惜的是,这样的作战计划被内通东军的人告之家康,结果东军在道明寺以东的国分集结,并布阵完毕。

根据预计时间召开军事会议得到的却是最差的结果。因为,西军没有察觉东军已在道明寺附近布阵。

原定计划是5日晚开始夜行军的后藤军、在藤井寺与真田军、毛利军汇合,前往道明寺的预定地点,结果真田军和毛利军由于被浓雾所阻延缓了行军的速度,后藤军没有等到接应部队,于是独自前往应神天皇陵布阵。

次日早晨,布阵完毕的东军向小松山发动了进攻。后藤军拼死作战,重创松仓重政、奥田忠次队。不过由于,伊达政宗突然进攻后藤军侧面,后藤军被迫从小松山撤退。损失惨重的后藤军集结残存兵力,向伊达军发动了决死的突击,最终又兵卫战死、后藤军崩溃。

迟到的薄田兼相终于赶来、薄田军一边等待着后续部队,一面迎击东军、壮烈战死。

当幸村赶到,得知了后藤又兵卫阵亡的消息时。东军已经像潮水一样涌过来了。幸村估计了一下敌我形势后,觉得无论兵力、士气还是地形都不允许再战,于是下令撤退,并亲自担任殿后,将部队集合以波行攻击延缓了敌人的进攻,此后又且战且退。成功将大部队撤回。

道明寺的合战失败后,失去了后藤和薄田,若江八尾合战失败后,又失去了木村重成。西军离胜利越来越遥远,形势也愈发地严峻,此时,大阪城中还存有五万大军。

5月6日,东军这方面,作出了家康攻天王寺口、秀忠攻冈山口的决定。另一边,西军真田幸村、毛利胜永在天王寺口、大野治房在冈山口布阵。幸村之所以选择在天王寺口(茶臼山附近)布阵,应该是预测到了德川军主攻目标是是天王寺方面。

西军在战前讨论的结果是以茶臼山到冈山口的这段区域为防线,在这里将东军击退,并最终反击家康和秀忠的本阵。晚上,幸村在茶臼山上眺望东军的动向,感觉大坂城的船场天满口地区没有必要设防,于是要求该地区的守备明石全登队向茶臼山南部移动。

然而,到达茶臼山东面的一队人马,向附近的东军部队发射铁炮。这刺激了在冬之阵时吃了败仗,郁闷不已的松平忠直,他在愤怒之余下令进攻。这样,幸村在一丸等待明石军到达后开战的计划失败了。

从开战伊始,幸村的目标,就是家康的首级。

家康的本阵在一万三千人的越前军之后。幸村既然要讨取家康之首,就必须先冲过第一道防线,于是,针对敌本阵的决死突击开始了。

真田、毛利队的拼死作战居然很快压倒了越前势,并直接与家康的旗本武士发生了遭遇战。真田队死伤人数逐渐增加,幸村见此情景,果断命令全军进行连续突击。在真田军的猛攻下,家康的旗本队陷入混乱之中,家康使用的马印也被打倒在地。对于家康来说,马印倒下,是三方原以来的最大屈辱。惊慌的家康甚至想到自杀,后来在侧近众的阻止下才作罢。

真田队的突击,让家康再次感受到死亡的临近。

可是,真田队由于兵力的不断消耗且得不到补充,攻击力开始趋向大幅度衰落,东军却逐渐恢复过来,形势出现了逆转。刚刚还打算自杀的家康发起了总攻令。幸村不断向大坂城中去信,请秀赖出阵以鼓舞士气,可是高地上最终没有出现丰臣的金葫芦军旗。因为数次的冲锋而受伤的幸村,在天神附近的田埂疗伤,结果被越前军西尾宗次枪刺, 终其一生。

补充

真田幸村,为“表里比兴者”真田安房守昌幸之次子。原名真田信繁,幼名弁丸,全称是真田源次郎信繁,自进入大坂后改为真田幸村。作为大坂保卫战的主角之一,在其人生的末期爆发出了耀眼的光芒,位列“大坂七将星”之一(不过我找到资料多为“大坂城五人众”,分别为长宗我部盛亲、毛利胜永、明石全登、后藤基次、真田信繁),战死后更被敌手德川家康称为:“日本第一强兵”(真田日本一の兵,见《後编萨藩旧记雑録》)。

由此,战术大师,奇才,大帅哥的称号源源而来,俨然成为战国最有名气的将领。在各类游戏,漫画,动画等,频繁出现,可谓盛极一时。然则,兴许出于某些方面的需要,例如游戏设定的需要,漫画的需要,娱乐大众的需要,已经使这个人物蒙上了一层迷雾。这有时对了解一个历史人物来说,是极为有害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0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