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商山四皓
释义

§ 名称来历

商山四皓

秦末汉初(公元前200年左右)的东园公唐秉、甪(lu)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和夏黄公崔广四位著名学者。他们不愿意当官,长期隐藏在商山,出山时都80有余,眉皓发白,故被称为“商山四皓”。刘邦久闻四皓的大名,曾请他们出山为官,而被拒绝。他们宁愿过清贫安乐的生活,还写了一首《紫芝歌》以明志向,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 刘邦登基后,立长子刘盈为太子,封次子如意为赵王。后来,见刘盈天生懦弱,才华平庸,而次子如意却聪明过人,才学出众,有意废刘盈而立如意。刘盈的母亲吕后闻听,非常着急,便遵照开国大臣张良的主意,聘请商山四皓。有一天,刘邦与太子一起饮宴,他见太子背后有四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问后才知是商山四皓。四皓上前谢罪道:“我们听说太子是个仁人志士,又有孝心,礼贤下士,我们就一齐来作太子的宾客。”刘邦知道大家很同情太子,又见太子有四位大贤辅佐,消除了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的念头。刘盈后来继位,为汉惠帝。

据记载,商山四皓之夏黄公晚年以治病救人为己任,游走于奉化、鄞州、余姚一带,黄贤村早年尚存黄公墓,现有东祠庙纪念之,鄞州区古林镇内现有黄公庙,为宁波境内最大的古庙,有“高山仰止”、“神医再世”等碑80余块。清初史学家黄宗羲《四明山志》有考略,“黄墓山,其山带江,有覆船之号,有大里黄公墓,”。太湖西山有黄公井,亦称黄公泉,其旁居民多姓夏,俗传即夏黄公后人。

§ 个人解析

商山四皓东园公,姓唐(一说姓庾),名秉,字宣明。秦末汉初之际隐士,“商山四皓”之一。“商山四皓”为避秦乱而隐居商山,结茅山林。四人德高望重,汉高祖刘邦多次请他们出山为官,不至。后刘邦宠幸戚夫人,打算另立太子,吕后急找张良商量,张良便请出商山四皓出面。后来商山四皓被太子刘盈请去,成为太子上宾。刘邦见太子有四位大贤辅佐,消除了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的念头。刘盈后来继位,为汉惠帝。

江苏省苏州西山岛西北部的凤凰山西南有一东村,因“东园公”隐居于此而得名。村中有东园公祠,门楼正面书“东园公祠”四字楷书大字,背面横额为“商山领袖”四字。

绮里季,是汉代的一位著名隐士,是“商山四皓”之一,他曾力谏汉高祖刘邦废太子之事。绮里季与东园公,夏黄公,用里这四位饱学之士先后为避秦乱而结茅山林。

用里,是汉代的一位著名隐士,是“商山四皓”之一,用里与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这四位饱学之士先后为避秦乱而结茅山林。高祖尝召之为官,不至。

夏黄公,又称黄石公,原来姓崔名广,字少通,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一说本是齐国人,因隐居夏里修道而得名。秦汉之际一位著名隐士,与隐士绮里季,东园公,甪里并称为“商山四皓”。秦末天下大乱,四位老人为躲避战乱而隐居商山。汉高祖曾召夏黄公入廷为官,辅佐太子。传说张良年轻时曾得到黄石公的指点。张良在圯桥替黄石公“三次进履”,得黄石公送的一部《太公兵法》 。黄石公后来回故里隐居,并在鄞西一带行医。传说黄石公逝世于黄古商山四皓

林,享年九十余岁,葬于余姚覆船山。黄石公有一女儿名叫黄姑,继承父志,在乡里行医看病。

四皓隐士夏黄公,为东周、秦、汉时的著名三朝儒学文人之一。他因与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三人在秦朝时不满秦始皇的焚书抗儒暴行,遂在秦及汉初同时隐居于陕西的商山,故被世人并称为“商山四皓”。又因四人都是“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故也称“四皓隐士”。他们的事迹经常进入历代文献对《易经》中的相关“贞寿、颐寿、隐德、嘉遁”等词义注解或条文解释,“须眉皓白”一词,也因他们的“四皓”而出。

夏黄公秦时曾为朝庭的博士,据《史记》记载:刘邦曾多次相邀他们四人出仕,但都被拒绝。后刘邦欲改立戚氏所生的赵王如意为太子,吕后听了很着急,张良就献策请来了四皓以辅助太子,终于使太子的地位得以保住。但在太子刘盈即位汉惠帝后,朝政大权旁落其母吕后,四人预感报国无望,就又重归深山隐居。后来夏黄公终老夏禹故里(四明山石钮村),葬于姚江南岸的覆船山(今河姆渡村的福寿山)。为了永世纪念他的功德,乡民将夏黄公墓的渡口,历世称为夏墓渡(“河姆渡”实际为“夏墓渡”的方言误音)。

大隐为古句章的发祥地之一,因传为大禹的石钮村故里,故有“夏里”之称。“夏黄公”实际是“夏里黄公”的一种简称,故也有“大里黄公”的称呼。 《陈留志》中称黄公姓崔,名广字少通,齐人。隐居夏里修道,故号夏黄公;三国虞翻的《答王府君》中,“则黄公定鄞人,非齐人也”;《廿四史》中也认为,陶渊明诗句有“黄绮之终南”、杜甫诗句有“黄绮终辞汉”的一说,则黄为姓无疑;《会稽地志》中称为“大里黄公”;《甬上耆旧传》中说,县西二十五里地名为黄公林,相传为汉黄公隐处,即古之大里也;《四明谈助》载,大隐山本名句章,以大里黄公居此,故称大隐;《慈溪志》先贤人物记载为“荒周时四皓大理(同里)黄公”;清王渥在《大隐山即事》中也有云:“此亦四明真福地,当年曾隐夏黄公。凉生古井春波绿,秀拥层峦夕照红。”凡此种种,都已能证明夏黄公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人的,并可初步断定为是东周战国时期,跨秦到汉初的著名历史人物。

查历史年纪:七国争雄成形于公元前403年;东周末年约为公元前256年;纯七国并列于公元前256年到221年;秦朝大统于公元前221年到206年;初汉刘邦到刘盈为公元前206年到194年。其中七国至秦只有35年的历史,整个秦朝只有15年的历史,汉初刘邦到刘盈也只有12年的历史,四个时期跨朝相加为62年。夏黄公至刘盈元年时称为八十龄皓首,其约十八岁前是可算在东周末期的。所以《慈溪志》定位于“荒周”先贤(以出生年代为准),相对还是比较正确的,但称之为战国、秦、汉人也无不可。

夏黄公是当前慈溪志中有记载的最早名人,其同汉朝的乡贤名人尚有从事王修、主簿郑云、梁宏、孝子董黯等。其实黄公名字前还可列入越国大夫文种,文种助越王勾践从越国都城之一的勾余城起,最后成就了吴越大国的霸王伟业。而夏黄公的隐居墓葬地勾(同句)章大城,正是为了永久性地彰(同章)显勾践的伯爵功勋而建。文种因为是文(同汶)溪人,这才进入宋建慈溪孔庙的“忠义孝弟(同悌)祠”乡贤神主牌位(慈城原还有文种巷流传纪念)。可能因为文种是何地人的历史说法较多,夏黄公也欠确全名又有齐人一说,故作为宁波地区(于勾余、勾章演变而来)最早的全国名人,这才有些根据不足。但无论如何“勾章”作为“越王勾践”的功勋大城,“黄墓渡”因“黄公墓”而得名,都是现代宁波不可忽视的重大文化名人遗产之一。

夏黄公于刘盈顺利登位后,重归山林,在一路寻觅之后,选择黄贤隐居,浙江奉化黄贤村的村名也由此而来,四皓隐居后,写诗作赋,采药救人,时黄贤一带大疫,夏黄公采黄檗治人,今莼湖镇黄檗村即由此而来。据记载,夏黄公晚年以治病救人为己任,游走于奉化、鄞州、余姚一带,黄贤村早年尚存黄公墓,现有东祠庙纪念之,鄞州区古林镇内现有黄公庙,为宁波境内最大的古庙,有“高山仰止”、“神医再世”等碑80余块。清初史学家黄宗羲《四明山志》有考略,“黄墓山,其山带江,有覆船之号,有大里黄公墓,”。太湖西山有黄公井,亦称黄公泉,其旁居民多姓夏,俗传即夏黄公后人。

§ 主要事迹

商山四皓

刘邦登基后,立长子刘盈为太子,封次子如意为赵王。后来,见刘盈天生懦弱,才华平庸,而次子如意却聪明过人,才学出众,有意废刘盈而立如意。刘盈的母亲吕后闻听,非常着急,便派自己的哥哥建成侯吕释之去请开国重臣张良出面。吕释之对张良说:“您是皇上的亲信谋臣,现在皇上想要更换太子,您岂能高枕而卧?”张良推辞道:“当初皇上是由于数次处于危急之中,才有幸采用了我的计策。如今天下安定,情形自然大不相同。更何况现在是皇上出于偏爱想要更换太子,这是人家骨肉之间的事情。清官难断家务事啊!这种事情,就是有一百个张良出面,又能起什么作用呢?”吕释之恳求张良务必出个主意。张良不得已,只好说:“这种事情,光靠我的三寸不烂之舌恐怕难以奏效。我看不如这样吧!我知道有四个人,是皇上一直想要罗致而又未能如愿的。这四个高人年事已高,因为听说皇上一向蔑视士人,因此逃匿山中,不作汉臣。然而皇上非常敬重他们。如果请太子写一封言辞谦恭的书信,多带珠宝玉帛,配备舒适的车辆,派上能言善辩之人去诚恳聘请他们,他们应该会来。然后以贵宾之礼相待,让他们经常随太子上朝,使皇上看到他们,这对太子是很有帮助的。”于是吕氏兄妹和太子当真把这四个后人称之为“商山四皓”的老人请来了,把他们安顿在建成侯的府邸里。

在一次宴会中,太子侍奉在侧,四个老人跟随在后。刘邦突然见那四个陌生的老人,都已八十开外,胡须雪白,衣冠奇特,非常惊讶,问起他们的来历,四人道出自己的姓名。刘邦听了大吃一惊:“多年来我一再寻访诸位高人,你们都避而不见,现在为何自己来追随我的儿子呢?”四个老人回答:“陛下一向轻慢高士,动辄辱骂,臣等不愿自取其辱。如今听说太子仁厚孝顺,恭敬爱士,天下之人无不伸长脖子仰望着,期待为太子效死,所以臣等自愿前来。”刘邦说:“那就有劳诸位今后辅佐太子了。”四人向刘邦敬酒祝寿之后就彬彬有礼地告辞而去。刘邦叫过戚夫人,指着他们的背影说:“我本想更换太子,但是有他们四人辅佐,看来太子羽翼已成,难以动他了。吕雉这回真是你的主人了!”戚夫人大哭。刘邦强颜欢笑:“你给我跳楚舞,我为你唱楚歌。”刘邦便以太子的事件即兴作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以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 相关诗词

商山四皓唐朝李白《商山四皓》

白发四老人,昂藏南山侧。

偃卧松雪间,冥翳不可识。

云窗拂青霭,石壁横翠色。

龙虎方战争,于焉自休息。

秦人失金镜,汉祖升紫极。

阴虹浊太阳,前星遂沦匿。

一行佐明圣,倏起生羽翼。

功成身不居,舒卷在胸臆。

窅冥合元化,茫昧信难测。

飞声塞天衢,万古仰遗则。

《题商山四皓庙》  杜牧

吕氏强梁嗣子柔,我于天性岂恩仇。

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商山四皓全部注释

1.商山四皓庙:商山在陕西商县东南,地形险要,景色幽胜。秦末汉初时,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四人隐居于此,年皆八十余,时称“商山四皓”。

2.吕氏句:《汉书·吕皇后传》:"吕后为人刚毅。"又:"太子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己,常欲废之。"

3.南军句:《文献通考》:"汉京师有南北军之屯,南军,卫尉主之,掌宫城门内之兵;北军,中卫主之,掌京城门内之兵。高后时,吕禄为将军,掌北军;产为相国,掌南军。"《汉书·高后纪》:"太尉勃入北军,行令军中曰:'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军皆左袒。勃遂将北军。然尚有南军。丞相平召朱虚侯章佐勃,章从勃请卒千人,入未央宫掖门,击产杀之。"四老句:《汉书·张良传》:"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吕后恐,不知所为,乃使建成侯吕择劫良为画计。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所不能致者四人,四人年老矣,皆以上嫚侮士,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诚令太子为书,卑词安车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于是四人至……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乃惊曰:'吾求公,避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曰:'……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愿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上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竟不易太子"。

此咏史诗。诗人采用与《赤壁》、《乌江亭》诗一样的假设手法,翻出一番新颖的历史见解:如果南军当时不支持周勃安刘诛吕,那么四老也是无力安刘的。如果仅仅依靠四老,刘氏就会被诸吕灭掉。历史是不能假设重复的。而任何事后的假设,都可能有其更合理的一面,但也只能是假设。不过,后人在借鉴历史时,各种假设就有了现实的意义。杜牧此诗除了强调历史具有某些偶然性外,还可说明政治斗争具有很大的冒险性,而人心之向背,往往在关键时候起决定作用。

§ 绘画作品

商山四皓

历史上以四皓在商山隐居生活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为数不少。如《商山四皓、会昌九老图》合卷(南宋时期,无款,辽宁博物馆藏),《南山四皓》(汉代彩漆绘,朝鲜平壤博物馆藏)、《南山四皓》(河南邓县出土南朝砖画),《商山四皓》(马远作品,海外)、《商山四皓》)(戴进作品,故宫博物院藏)、《商山四皓并四聘图》(戴进作品,故宫博物院藏)、《商山四皓》(吴伟作品,故宫博物院藏)、《商山应聘图》(萧晨作品,故宫博物院藏)、《商山四皓图》、《四皓弈棋图》、《山居四皓图》等等。

德治与隐逸思想以及孝道观念体现在了尊老重贤的四皓图画中,这往往是高隐和道德文化的象征,由于政治功业参与其中,“商山四皓”成为文人土夫政治理想的寄托,这些以四皓闲居文事为描绘对象的作品,成了历代文人雅士借以寄托自身的精神抱负的象征和隐喻。

§ 民间传说

周术、吴实、崔广、唐秉。四老人皆因品行高洁,银须皓首,避秦焚书坑儒而隐居商山,世称“商山四皓”。他们过着采食商芝,栖身洞穴的清贫生活,曾赋有著名的《采芝操》,流传于后世。至今在商镇龙驹一带,民间在春节扮“故事”、“社火”中仍保留着歌唱四皓的“四魔女”(四皓的四个女儿)灯舞。

§ 纪念建筑

商山四皓碑林园商山四皓碑林园,位于丹凤县城西7.5公里的商镇新街西段,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内巨冢罗列、古柏环绕、碑石林立。四皓碑林园内埋葬着两千多年前秦朝的四位博士:即周术、吴实、崔广、唐秉。四老人皆因品行高洁,银须皓首,避秦焚书坑儒而隐居商山,世称“商山四皓”。历代过往文人骚客在商山留有诗文百余篇(首),盛赞四先生淡泊名利,坚持道德操守的高风亮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过四皓墓》、白居易的《谒四皓庙》等赞四皓名篇,更是脍炙人口,千古流传。为了将四皓先生的高风亮节昭示启迪后人,已将这些古诗词文与历史文物、书法雕刻艺术融通一体,于2003年11月建成四皓碑林园。历代过往人文骚客在商山留有诗文百余篇(首),盛赞四先生谈泊名利,坚持道德操守的高风亮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过四皓墓》、白居易的《谒四皓庙》、更是脍炙人口,千古流传。投资1600万元的四皓碑林园二期开发工程,占地面积20亩,将开发建设的80米长、30米宽四皓古建文化区,向南直达312国道。

门票:门票10元

§ 参考资料

1、http://www.tianyablog.com

http://www.gxpph.cn/ReadBook/PageView.asp?id=56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8: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