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万水千山》
释义

§ 剧情简介

《万水千山》海报电影《万水千山》根据陈其通同名话剧改编。讲述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主席领导了秋收起义,缔造了中国工农红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开创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根据地,成功地粉碎了蒋介石的一、二、三、四次“围剿”。就在这时,王明机会主义路线排斥毛主席在党中央的领导,篡夺了红军的指挥权,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长征。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破坏,1934年冬初,中央红军到达湘江时,已由原来的7万多人骤减至3万。在望阳滩上担任掩护任务的泰山营被敌人重重包围,战士们英雄奋战,打退了敌人数十次进攻,部队损失惨重。教导员李有国和战士们对王明机会主义路线十分愤恨,热切期望毛主席来挽救红军。危急时刻,被派去向毛主席报告情况的赵志方连长带回了好消息:毛主席“甩开敌人主力,迅速转兵,向敌人力量薄弱的遵义挺进”的建议得到了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和大多数同志的赞成,上级命泰山营为全军突围开路,挺进遵义城。遵义会议批判了王明机会主义路线,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红军终于回到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上来。在毛主席的亲自指挥下,红军声东击西,回攻遵义,取得了长征途中的第一个大胜仗。尔后,又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终于变被动为主动,扭转了战局。中央红军坚决执行毛主席制定的方针、政策,顺利通过了彝族区,战胜了天险大渡河,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合。随后,毛主席带领广大指战员,又与张国焘右倾逃跑主义、分裂主义路线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这期间,泰山营的指战员,紧紧跟随毛主席,克服了艰难险阻,爬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直插六盘山,终于首先到达陕北与红十五军团会合。1937年1月,一、二、四方面军先后到达了陕北。三大主力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影片以丰富独到的细节刻画和饱满昂扬的革命激情而富于魅力,成功地塑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指战员的群像。以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艺术手法,真实地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一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就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中华民族坚定无畏精神的象征。

§ 影片历史

话剧《万水千山》陈嘉陡,刘国彬,陈其通创作话剧《万水千山》,后于1959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为同名电影。《万水千山》是新中国第一部长征题材的电影。1931年,15岁的陈其通参加了川陕根据地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之后,陈其通采访了众多的红一方面军的战友,以他们的经历为主线,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话剧《万水千山》剧本的创作。据陈其通说,《万水千山》中的主人公李有国、罗顺成等,在红一方面军都有原型。影片中的抢夺泸定桥、飞夺天险腊子口、陕北胜利会师等都是红一方面军的故事。而戏中的高潮部分翻越雪山草地,则是陈其通亲身的经历。剧本完成后,大家虽都给予充分的肯定,但因为人物众多、故事复杂、场面宏大,演出场地要求较高,一时无法排练演出。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我军成立了文工总团,时任总政文艺处处长的陈其通兼任总团团长。话剧团要排戏,四处找本子,有人提议陈其通把《万水千山》拿出来试一试。1952年《万水千山》上演后,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普遍好评,并荣获全国第一届文艺调演编剧、导演、演员、舞美等多项一等奖。全国各地的话剧团都跟着学演这部戏。

话剧《万水千山》演出成功后,总政和八一厂的领导决定将其搬上银幕,并邀请成荫和华纯担任导演,剧本由孙谦和成荫改编。这是新中国第一部描写红军长征的电影。电影上映后,观众踊跃,好评如潮,许多老红军纷纷提笔写评论,回忆往事。一时间,全国出现了《万水千山》热。消息传到了毛泽东那里,一向偏爱戏剧的主席没有看电影,而是要调看总政话剧团的话剧《万水千山》。看完演出,主席感慨万千,很长时间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走上台,与演职人员合影。

这台话剧也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重视。1975年,在纪念长征胜利到达陕北40年之际,当时身处逆境的邓小平,邀请在京的聂荣臻、王震等老战友一起观看话剧《万水千山》,共同回顾那段难忘的战斗岁月。1977年,《万水千山》再次被搬上银幕。因为是舞台艺术片,陈其通重当编剧,八一厂的著名导演严寄洲担任导演。这一次,主人公李有国教导员没有牺牲,而是跟着毛泽东胜利到了陕北。重拍的电影,从湘江之战写起,全景式地表现大渡河、乌江、雪山、草地等战斗,对于党内路线斗争也有所体现。《万水千山》,两部电影一台话剧,成为中国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 幕后制作

本片摄制期间,导演成荫和摄制组同志沿着长征的道路,跋涉四千多公里,在气候瞬息万变的恶劣环境中,付出了十五个月的艰辛劳动。影片真实地再现了红军在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长驱两万五千里这一震惊中外的壮举。红军战士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不退缩、不畏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以及远大的革命理想与追求,都得以充分表现。影片创造了真实、恢宏的氛围,油画般的浓郁色彩和强烈的感情投入使之成为一幅由红军战士的鲜血和生命凝就的光辉历史画卷,具有史诗般的气派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影片评价

《万水千山》剧照《万水千山》是中国当代军旅戏剧史上一部少见的史诗性的话剧,时间跨度大,人物时间错综复杂等,都向剧作家提出了许多难题。但剧作家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终于解决了这些难题,从而在舞台上成功地表现了震惊中外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剧作以时间线索作为纵的发展脉络,截取了长征中的几个片段,采用纵横交错的方式,不但艺术地再现了波澜壮阔的长征,且塑造出了红军指战员的英雄群像。

李国有是剧作家在这部剧中塑造的最为成功的一个艺术形象之一。作为一个政工干部,他对人循循善诱地讲革命道理,对己身体力行。受伤后,他拒绝了团长让八个同志抬他的好意,拖着发烧的身子在草地上艰难地行走,为了鼓舞士气,他还不断地和战士们竞赛,表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即使在生命的垂危时刻,他还坚持着指挥了一场战斗。“让革命骑着马前进!”是他说的最后一句话,这位共产党员的临终遗言表现了他对革命的忠诚和信念。其他,像罗顺成、赵志方、李凤莲等艺术形象刻画得也相当成功。正是这些艺术形象的成功刻画,构成了一副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集体群像,也使这部剧显得更为气势恢弘,很好地传达了革命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精神,并具有了强烈的史诗风格。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9: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