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占峰
释义

§ 人物简介

王占峰 王占峰,该词条分两层涵义:

(一)

王占峰,男,1943年10月出生。中国老年书画艺术委员会会员,东方书法杂志创作委员会会员,国际羲之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书法美术家艺术创作中心终身荣誉教授,并被授予书法艺术拔尖人才称号。书法入编《中日邦交正常化(三)》。

(二)

王占峰,男,汉族,1965年7月9日出生,黑龙江省肇州县人,现居绥化。学者,散文学家,教育理论家,大学教授。1986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分配到绥化师范专科学校任教。现为《绥化学院学报》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兼任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协会理事,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外国文学教学协会理事等职。1998年晋升为副教授,2003年晋升为教授。

王占峰教授潜心治学,科研能力较强,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系统的研究成果,在从事专业课“外国文学”、专业选修课“比较文学研究”、课内专题课“美国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受到师生一致好评;曾在《外国文学评论》、《天津大学学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北方论丛》、《求是学刊》、《锦州师范学院学报》、《伊华师范学院学报》、《齐齐哈尔大学学报》、《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一部,主编教材一部;独立承担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二项、校级科研重大项目及一般项目多项,获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一次,获黑龙江省优秀高等教育科学成果优秀奖一项,获绥化师专成人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次,获校级科研奖多次;2002年,被学校学术委员会确定为校学术骨干教师。

王占峰,带领绥化学院外国文学教研室在努力探索科学教学方法的同时,更注意发扬团队精神,与本课程教学人员互相勉励,共同进步,为本课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使本教研室成为极具战斗力、凝聚力的集体,本课程又呈现出新的风貌。主讲过:莎士比亚研究、托尔斯泰研究、福克纳研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研究、外国小说研究、美国文学、希腊戏剧研究、白银时代的俄罗斯文学和西方现代派文学、20世纪文艺思潮、比较文学和西方文论等课程。打破传统格局,采取以作品为主,以文学史为辅的崭新体式,突出作品的文学意义,还文学以本色。同时又兼顾戏剧、影视等其它文艺样式,以期形成完备的认知网络。以文学价值成为衡量作品优劣的第一尺度。注重从整体性,全局性着眼,力求拆除旧观念里中外文学间的篱笆。

王占峰教授,是绥化学院骨干教师,一直从事外国文学的教学研究,已有专著和30余篇论文发表,并多次获得省、校级教学、科研成果奖。主讲教师张佐娟副教授,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显著,多次承担省科研立项,并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徐洁副教授教学与科研并重,受到师生的好评,有多篇论文发表,并多次获省校两极教学成果奖,特别是他的专项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考察 ,在探求学生学习外国文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白雪老师科研能力强,已有数篇论文发表。

王占峰,《生命与灵魂的拷问--<黑骏马>与<沙漠里的爱情>比较谈》(The Interrogutiom of Life and Soul《绥化师专学报》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99(2001)03-0049-06)摘要:“张承志的<黑骏马>与巴尔扎克的<沙漠里的爱情>是两篇理性较浓的小说,小说在对民族文化、社会关系的探寻方面体现了作家深刻的理性思维.两部小说都触及到相关的物象描写,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小说的美感效应.在情感的流向上,两部作品也有相似的情感流程,使小说产生了一种诗意美.”。

王占峰,《回民游子的心灵皈依--张承志文学创作之民族情结剀谈》(《绥化学院学报》2005年05期)中说:“张承志是虔敬的回教徒,他认为回族是失去故乡、失去母语的民族.于是,他始终有一种异乡人情结,使他骚动不安.由异乡人情结而导致的是追寻情结和流浪情结,这情结是回族一代代遗传下来的秉性,他们世代流浪、迁徙、漂泊,这就是他们的生活,这就是他们的生命延续,最后凝结成一种高尚的民族情结.因此,回族题材小说则成了张承志小说创作中一片绿洲,他站在民间宗教的立场上摆脱汉、伊两种文化选择的束缚,以伊斯兰教徒的身份体悟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情结以展示其背后的民族意识和宗教情感,用生命浸润母族的文化品格,向世界传递深刻的生命启示,折射出张承志小说独特鲜明的民族情结.”。

王占峰,重要学术成就---检索:

传达人生光明的使者--尤今评议

王占峰

尤今,有新加坡的"三毛"之美誉,在当今新加坡华文文学作家中有较高声望.本文重点介绍了尤今的创作成就,并对其文学创作之特点作了进一步分析,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学创作过程是从生活体验向艺术体验转化...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1年,第01期

校园网如何接入Internet

王占峰

随着Internet业务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非常需要Internet接入,如何把校园网快速、经济和安全地与Internet连接,是许多学校关心的问题.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2003年,第04期

生命与灵魂的拷问--《黑骏马》与《沙漠里的爱情》比较谈

王占峰

张承志的<黑骏马>与巴尔扎克的<沙漠里的爱情>是两篇理性较浓的小说,小说在对民族文化、社会关系的探寻方面体现了作家深刻的理性思维.两部小说都触及到相关的物象描写,从而进一...

北方论丛 The Northern Forum 2003年,第04期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文化阐释 Cultural Explanation of Modernism and Postmodernism

王占峰

后现代主义是二战后出现的一股不可忽视的艺术潮流,其创作原则、文学题材与形式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二战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后现代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尽管有所区别,但二者之间...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2002年,第03期

回民游子的心灵皈依--张承志文学创作之民族情结剀谈

王占峰

张承志是虔敬的回教徒,他认为回族是失去故乡、失去母语的民族.于是,他始终有一种异乡人情结,使他骚动不安.由异乡人情结而导致的是追寻情结和流浪情结,这情结是回族一代代遗传下来的秉性,他们世代流浪、...

绥化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 2005年,第05期

《重返伊甸园--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及其作品解读》结题报告 《Back to the Garden of Eden Again--The writers Own the Culture of Nobel Prize in the USA and Its Reading》 the Report of Conclusive Subject

王占峰

本文就省级课题<重返伊甸因-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及其作品解读>结题情况做了说明,重点汇报了"关于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及创作对美国及世界文学发展贡献的讨论"、"关于方法论研究的讨论...

绥化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 2003年,第03期

建构主义视阈下的本科生比较文学教学模式改革

王占峰 吴春生 徐洁 连丽丽

对于研究生的比较文学教学,一些学界人士早已给予极大关注,并投放了大量的精力.而对于数额庞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比较文学教学,人们似乎关注的较少,热情也不是很高.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对本科...

绥化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 2006年,第05期

生命与灵魂的拷问--《黑骏马》与《沙漠里的爱情》比较谈 The Interrogutiom of Life and Soul

王占峰 姜丽娜 Wang Zhanfeng Jiang Lina

张承志的<黑骏马>与巴尔扎克的<沙漠里的爱情>是两篇理性较浓的小说,小说在对民族文化、社会关系的探寻方面体现了作家深刻的理性思维.两部小说都触及到相关的物象描写,从而进一...

绥化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 2001年,第03期

§ 主要科研成果目录

(一)著作类

1.《美国文学散论》       专著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11月

2.《绥化师范专科学校史》   参编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

3.《师范生初出茅庐必读》   参编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

4.《实践与真知论丛》      副主编 延边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

(二)论文类

1.《巴黎圣母院》与《红字》比较谈 《绥化师专学报》198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2.社会悲剧与家庭悲剧——《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与《寒夜》比较谈   《阜新师专学报》1987年第2期

3.当代军事题材文学的启示录——《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与《西线轶事》比较谈   《绥化师专学报》1988年第2期

4.《安娜·克里斯蒂》和《德伯家的苔丝》比较谈   《绥化师专学报》1989年第1期

5.社会悲剧下的家庭悲剧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12期

6.听得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也谈师专外国文学课教改问题 《绥化师专学报》增刊1990年

7.嘤嘤鸟鸣,求其友声——读《唐宋诗词英译》   《绥化师专学报》1990年第4期

8.拓宽的现实主义——田纳西·威廉斯戏剧摭谈   《绥化师专学报》1991年第4期

9.威利自杀发微——兼比较卡夫卡的《变形记》,《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

10.俳句纵横谈   《绥化师专学报》1993年第3期

11.影片《乞力马扎罗的雪》改编得失谈   《绥化师专学报》1995年第3期

12.师专外国文学课教学片读   《黑龙江高教研究》1995年第4期

13.恒远不累的游人——尤今   《绥化师专学报》1996年第4期

14.试论田纳西·威廉斯的戏剧创作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

15.我快要到达我的天堂了   《农垦师专学报》1996年第4期

16.麦尔维尔与戈尔丁比较谈   《北方论丛》1996年第6期

17.闯进坟墓的人——简析凯瑟琳·安·波特的《坟》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6期

18.文学性与自传性:双重魅力的建构功能   《求是学刊》1997年第2期

19.关于学分制的思考   《黑龙江高教研究》1997年第2期

20.外国文学教学三题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

21.但丁与泰戈尔创作之比较   《实践与真知论丛》1997年第4期

22.关于学分制的摭谈分析   《绥化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

23.乡土自然:诗情画意寓哲理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24.斯芬克斯之谜:关于《俄狄浦斯王》的解读   《绥化师专学报》2000年第3期

25.传达人生光明的使者——尤今评议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26.生命与灵魂的拷问   《绥化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

27.文学·历史·文学史——思考美国初期文学发展的历史叙述 《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第2期

28.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文化阐释   《天津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29.生命与灵魂的拷问—《黑骏马》与《沙漠里的爱情》比较谈 《北方论丛》2003年第1期

30.《蝴蝶梦》叙事视角解读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二、科研课题

(一)省教育厅科研课题

1.重返伊甸园—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及作品解读 (已完成)

2.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伊斯兰文化 (研究中)

(二)校级科研课题

1.麦尔维尔与戈尔丁比较谈 (已完成)

2.比较文学与诗歌研究 (已完成)

3.海外华文文学论略 (已完成)

4.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文化阐释 (已完成)

5.美国哥特小说的流变及其边缘性特征 (已完成)

三、获奖情况

1.《美国文学散论》(专著) 获省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2.《关于学分制的思考》(论文) 获黑龙江省优秀高等教育科学成果奖优秀奖

3.《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与《西线轶事》比较谈 获首届全国社科学报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