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甘泉岛
释义

§ 简介

甘泉岛

甘泉岛为沙堤围绕,堤带宽60~70米,最高点达8米,上面生长着茂密的海岸桐(黑皮树);沙堤外围为宽度在80~180米的珊瑚礁坪,临海岸边则为海滩岩;沙堤内的中部低平,由干涸潟湖形成。土壤主要是硬盘磷质石灰土,中央有石质粗骨磷质石灰土,以草海桐(羊角树)为主的灌木丛遍地分布,洼地里还有苗状穗砖子苗等沼生植物,也是海龟产卵繁殖的好场所。[1]

§ 地理位置

甘泉岛,位于南海珊瑚岛西南2海里,是目前中国最南端的省级文物保护遗址。面积仅0.3平方公里,南北长800米,东西宽460米,高8米,呈椭圆形,中国渔民称“圆峙”、“圆岛”,因岛上有甘泉井水而著名。

§ 历史

甘泉岛

清末(1909年),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巡海时发现此岛中部低地有淡水井两口,其泉水甘甜可饮用,即称:“已得淡水,食之甚甘,掘地不过丈余耳,余尝之,果甚甘美,即以名甘泉岛,勒石坚桅,挂旗为纪念焉”因此命名“甘泉岛”。

§ 考古发现

甘泉岛1974年3月和1975年的两次考古调查中,曾先后两次在岛西北端沙堤内侧深一丈处发现了唐、宋两代的居住遗址。考古专家在岛的西北部发现一处我国唐宋时期渔民建造的砖墙小庙1座,珊瑚石垒砌的小庙多达13座;出土了50多件日常生活用的陶瓷器,其中有唐代青釉陶双耳罐、卷沿罐,宋代青白釉瓶、四系小罐、青釉碗、划花大碗、莲花纹大碗,突唇碗、粉盒等瓷器皿,其质地、款式与花色和先前广州西村窑址出土的相仿。另外还出土了铁刀、铁凿等生产工具,收集到几件唐代炊具铁锅残片、宋代泥质灰褐陶擂体残片和几枚宋、明代铜币等遗物。 由此,考古专家推断:最早利用岛上淡水的是唐代的先民,使用这些器物的主人也是西沙群岛最早的居民,他们或许就是广东内地迁去的移民。

§ 级别

甘泉岛中国边界1994年,甘泉岛唐宋居住遗址被海南省政府确定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考古人员在西沙文物普查时,特地在遗址旁立“西沙甘泉岛唐宋遗址”石碑,这是中国在南中国海树立的第一块文物保护碑。2005年初,已申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 背景资料

西沙群岛,越南称为黄沙群岛,国际社会一般称之为帕拉塞尔群岛(英语:Paracel Islands),是中国南海上的四大群岛之一,由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组成,共有22个岛屿,7个沙洲,另有10多个暗礁暗滩。西沙群岛为中国所属主权领土和海域,归中国海南省文昌市管辖,具体事务由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负责。[3]

§ 相关信息

甘泉岛

2012年4月19日中国公布实施的《全国海岛保护规划》明确提出,将积极稳妥开放开发西沙群岛旅游产业。

这份《规划》的期限为2011-2020年,展望到2030年,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属海岛。依据海岛分布的紧密性、生态功能的相关性、属地管理的便捷性,结合国家及地方发展的区划与规划,立足海岛保护工作的需要,注重区内的统一性和区间的差异性,《规划》将中国海岛分为黄渤海区、东海区、南海区和港澳台区等4个一级区进行保护。

其中,南海区共有岛礁1800多个,分布范围广阔,区位优势明显,具有丰富的生物、油气、矿产等资源,是连接东北亚-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中东地区的交通枢纽,具有重要的权益、安全价值。根据海岛区位分布特征将南海区划分为粤东区、珠江口区、粤西区、广西北部湾区、海南岛区、西沙群岛区、中、南沙群岛区等七个海区。

西沙群岛区的规划范围包括宣德、永乐群岛等30多个岛礁,位于南海中部、海南岛的东南方。该区域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生物资源和油气资源。

《规划》提出,西沙群岛区规划重点保护领海基点海岛;推进甘泉岛、东岛、西沙州、金银岛的保护区建设,保护海岛植被和海龟、海鸟、珊瑚礁等生物物种资源;实施中建岛、永兴岛、北礁、浪花礁、华光礁、盘石屿、玉琢礁等珊瑚礁生态修复工程;推进海岛补给中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稳妥开放开发西沙群岛旅游产业;开展养殖和远洋捕捞等渔业生产活动;积极稳妥推进海洋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开展海水淡化、可再生能源发电、垃圾污水处理及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4]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4: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