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犀牛 |
释义 | § 简介 犀牛是犀科哺乳动物。所有的犀类基本上是腿短、体粗壮。犀牛体肥笨拙,体长2.2~4.5米,肩高1.2~2米;体重2800~3000千克,皮厚粗糙,并于肩腰等处成褶皱排列;毛被稀少而硬,甚或无毛;耳呈卵圆形,头大而长,颈短粗,长唇延长伸出;头部有实心的独角或双角(有的雌性无角),起源于真皮,角脱落仍能复生;无犬齿;尾细短,身体呈黄褐、褐、黑或灰色。现存的4属5种的犀牛除白犀牛外,都濒临绝种,其中以爪哇犀牛的数目最少,约50头左右;而黑犀牛也只有1万到3万头左右。 § 进化过程 犀牛在地质时代中的第三纪时已在全球广泛分布。 第三纪 1、始新世(距今5500~3600万年前) 已发现的最古老的犀牛化石是在始新世早期的地层中挖掘出来的,此种犀牛的祖先与现代貘类的大小差不多,犀牛祖先之一种森林犀牛在欧洲曾广泛存在过,个体很小且善于奔跑。 巨犀 2、渐新世(约距今3600万~2500万年前) 体型大的犀牛在渐新世出现,其中之一就是当时最大陆生动物——巨犀,它体格健壮、高大,腿长,颈也比现代犀牛长一些,体长约8米,身高5米。巨犀在中国最早出现在渐新世早期,至中新世初期就已经全部灭绝了,生存了约3300多万年。现代在亚洲的苏门达腊犀牛之祖先亦是在渐新世出现的。 3、中新世(距今2500万~1200万年前) 中新世的后期,出现了独角犀牛的祖先。独角犀牛仅存爪哇犀牛和印度犀牛,均分布在亚洲。在中新世以后出现的犀牛体型与现代犀牛相接近。其中有下唇比上唇略大些的大唇犀,下颌有两颗大牙向前伸出,生活在沼泽地带,以水中的植物为食。 4、上新世(530万~180万年前) 上新世后期(约300万年前),双角犀牛出现。而现代的双角犀牛有苏门达腊犀牛、白犀牛和黑犀牛。 第四纪 第四纪时期(180万年前~21世纪)人类已经出现,早期的犀牛以板齿犀、披毛犀为代表。虽然这两种犀类较为特殊,但先后在不同的时期都已经灭绝了。 板齿犀个体巨大,约5米长,身披厚甲,在额部生有大角,约2米长,牙齿的齿冠高,呈方柱状,草地上生活,更新世时期在中国华北的及欧洲等地曾有板齿犀生活; 披毛犀和猛犸象相似,巨大的身体及长着粗毛的厚皮可以抵御寒冷,长鼻上有一对巨角,前面一支最长可达1米,生活在寒冷地带。[1] § 现存种类 在犀类的后代中,现仅残存有犀牛科的4属5种,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其中分布在亚洲的犀牛,已经濒临绝种。 亚洲犀牛 爪哇犀牛 有单角的印度犀牛、爪哇犀牛和两只角、全身长毛,最原始的苏门答腊犀牛。印度犀牛是犀牛类中体型最大的种类。爪哇犀牛要比印度犀牛小。 1、爪哇犀(Rhinoceros sondaicus) 又名小独角犀,原产在印度,现仅存爪哇岛。它与印度犀同属,生活习性也与印度犀相似。现在世界上仅存约50只,均生活在爪哇岛西端的保护地中,是最稀少的一种犀牛。 2、苏门犀(Didermocerus sumatrensis) 或称苏门答腊犀,又名亚洲双角犀,是现存5种犀牛中体型最小的一种;也是仅有一种身上有毛的犀牛。原产在印度、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现仅生存于苏门答腊、马来西亚、缅甸和泰国。一般体长2.5-2.8米,肩高1.1-1.5米,体重约1吨。亚洲犀牛中只有它具双角,所以易于区分。它们原来常在开阔地区生活,现主要在茂密丛林中近水源地区。清晨和傍晚吃食树叶、细树枝、竹笋,偶然也吃果子。每产一仔,据说孕期为7-8个月。 非洲犀牛 有黑犀与白犀两种,肤色均为铅灰色,白犀略白些。它们都是双角,白犀牛体型比黑犀牛大。 1、黑犀(Diceros bicornis) 又名尖吻犀,是分布最广、现存最多的一种,达一万至两万只之间。现产于非洲东、南部。栖息在丛林地带。体长3-3.75米,尾长约70厘米,肩高1.4-1.5米,体重1-1.8吨。黑犀牛喜欢居住在灌木丛中,单独生活,以小树枝及树叶为生。黑犀牛的嘴特化为适合折断树枝的尖吻。 黑犀脾气暴躁,有时会攻击车辆、人和营火。短距离奔跑时速度可达每小时45公里。全年均繁殖,孕期438天-469天。 2、白犀(Ceratotherium simum) 又名方吻犀,是仅次于大象的第二大陆地动物,也是现有犀牛中最进化的一种。体长3.6-5米,肩高1.6-2米,体重2.3-3.6吨。由于白犀牛喜欢吃草,所以它们的嘴的形态和马一样已变得十分扁平。产在扎伊尔、苏丹、肯尼亚、乌干达。栖于草原及丛林地带,食草及低矮灌木,据说幼犀在食草之前的一段时期内,以吃父母的粪便来维持生计。它比黑犀合群,成对或家族3、4只在一起。全年均繁殖,孕期约17-18个月。现存世上约4000只。[2] § 形态特征 犀牛是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之一。犀牛的身体就像一个大盔甲,最长达超过4米,重达6吨。犀牛是有蹄动物,前脚和后脚都有3个趾头。一般来说犀牛都是灰色或棕色,而且大部分犀牛都没有毛发。犀牛最大的特点是它们的角。种类的不同,长角的数量也不同。非洲的白犀牛和黑犀牛都有两只角,而亚洲只有苏门答拉犀牛有两只角,其余的两个品种都只有一只角。犀牛角从皮肤中长出来,质地很硬,每年可以长7.6厘米。 现存犀牛的特征是蹄有3短趾,趾尖有宽而钝的趾甲。除耳尖及耳缘外,犀几乎其他部份无毛。犀牛多呈灰色或褐色,其中白犀牛的颜色较淡。犀牛视觉差,但嗅觉与听觉灵敏。犀牛是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之一。犀牛的身体就像一个大盔甲,最长达超过4米,重达6吨。犀牛是有蹄动物,前脚和后脚都有3个趾头。一般来说犀牛都是灰色或棕色,而且大部分犀牛都没有毛发。 § 生态习性 犀牛多数生存于开阔的草地,稀树草原,灌木林或沼泽地,其中苏门答腊犀牛现代只能在森林深处找到。犀牛用尿与粪推区分领域范围。犀牛多独居,个体之间很少接触,只有白犀牛以约10只的数目群居。多数时候都会避开人类,但在交配季节时期的 雄犀牛,或带领小犀牛的雌犀牛,稍受刺激就会攻击任何目标,包括人类。其中黑犀牛是犀牛中脾气比较坏者,会主动攻击任何陌生的气味或声音,黑犀牛跑的速度很快,即使在荆棘中也可达到45公里/小时的速度,在没有击中目标时,转身的速度也很快。苏门答拉犀牛 犀牛都是草食动物。尽管白犀牛和黑犀牛都以非洲大草原的牧草为食,但它们的饮食方法却大不相同。白犀牛的上唇很宽,可以吃矮小的草;而黑犀牛的唇比较突出,能采集嫩枝再用前臼齿咬断。正是由于这两种犀牛的饮食方法有区别,它们才可以共同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 印度犀牛除了以草为主食,还吃一些水果、树叶、树枝和稻米。爪哇犀牛吃小树苗,矮灌木和水果。苏门答拉犀牛主要在晚间进食,它们吃藤条、嫩枝和水果。犀牛在水洼里打滚里是一种不让蚊虫叮咬的有效办法。同时,还可以保持身体的凉爽。 犀牛睡觉的姿势很特殊,它们有时卧倒,也有时站着入睡。犀牛利用声音来交流。它们用鼻子哼、咆哮、怒号,打架时还会发出呼噜声和尖叫声。公犀牛和母犀牛在求偶时都会吹口哨。 § 繁殖 母犀牛每3到4年生一只小犀牛,在繁殖季节,一对犀牛可能在一起生活四个月。每产1仔。孕期15-18个月。幼犀出生后约半个小时才能站立,一个多小时后开始哺乳。一直跟随母犀在一起到下一只幼犀出生。小犀牛重达100磅。寿命可达50年。 § 分布范围 犀牛是草食性动物 所有犀牛都生存在非洲和亚洲温暖区。 白犀牛和黑犀牛都生活在非洲的大草原。黑犀牛过去生活在撒哈拉沙漠南部的非洲地区。现代它们却分散在非洲中部,南部和东南部。白犀牛主要生存在南部非洲,只有一小部分在非洲中部和东部。 而爪哇犀牛则以茂密的东南亚热带雨林为家。它们过去生活在从由中国西南到孟加拉再到印尼的大片地区,现代只分布在越南和印尼的爪哇岛。 苏门答腊犀牛也只剩下小部分生活在马来西亚半岛和印尼的苏门答拉。 印度犀牛则生活在印度和尼泊尔的保护区。 § 生存状况 种群数量 截至2004年,现存的5种犀牛中,其中3种处于绝种的边缘,其余2种也将绝种。有17500只犀牛生活在非洲及亚洲的野外,1200只在动物园养殖。 黑犀牛:3100只在野外(1800年有100万只),250只在动物园。 白犀牛:11670只在野外,780只在动物园。 印度犀牛印度/尼泊尔犀牛:2400只在野外,140只在动物园。 爪哇犀牛:60只在野外,动物园没有。 苏门答蜡犀牛:300只在野外,13只在动物园。[3] 濒危原因 1、盗猎犀牛 犀牛的最大威胁是人类。由于国际市场还是对犀牛角有所需求,盗猎者因此可获得非常高的经济利益。犀牛角是一种珍贵的药材,同时也可用来雕刻制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其余如犀牛皮和犀牛血亦可入药。在中国大陆、台湾、韩国和一些东亚国家,犀牛角被制成传统药材。阿拉伯国家把犀牛角看作社会级别的象征;在也门和阿曼,犀牛角被用来制作仪式上使用的匕首手柄。一般都认为印度犀角为上乘,但由于印度犀数量已很少,而且又受到保护,所以1990年代后买卖的犀角面分之九十都是非洲犀牛的。 根据官方统计数字,自1970年至1976年从东非运往国外的犀牛角总重量将近24吨。这说明大约有8300只犀牛被杀,而这一数字还不包括偷猎的数目。自从1970年以后,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成为世界上进口犀牛最多的国家。根据也门的统计数字,该国自1969年至1977年的8年之中,进口了共25吨犀牛角。犀角的价值从1970年的每公斤34美元激增至1979年的每公斤675美元。根据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的统计数字估计,1969年在肯尼亚的犀牛至少有18000只,而到1979年时只剩下1500只了。 由于加强保护,2007年,白犀牛的数量达到17470头,而黑犀牛的数量也达到4230头,几乎是九十年代中期数量的两倍。然而,犀牛角的暴利仍让不少偷猎者决定铤而走险,而偷猎活动也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年,仅在南非就有83头犀牛被偷猎者射杀,而在2007年只有13头。2010年以及2011年,分别有333头及超过400头犀牛遭到偷猎者的毒手。 在黑市,犀牛角的价格堪比黄金,其暴利引发了偷猎者疯狂的猎杀行为,同时也为该物种带来了严重的灾难。据悉,在非洲自2006年以来已有超过1000头犀牛被屠杀。此外,2011年,仅在南非,就有22名不法偷猎份子在猎杀犀牛时被枪杀,另有超过200名偷猎者被逮捕。2011年秋天在越南的黑市交易市场,一克犀牛角的单价从33美元至133美元不等,但133美元一克的价格已是当时黄金价格的两倍,甚至比同等质量可卡因的价格还高。[4] 被盗猎的犀牛角 2、息地的消失 由于人口的增长,犀牛的栖息地日益缩小。在亚洲,因农业和人类定居而对雨林的破坏也正在大幅度地摧毁犀牛的栖息地。 3、种群的分离 人类占据了越来越多的林地,犀牛群特别是亚洲犀牛,被村庄和农场分离。这导致很小部分的犀牛群独自生活和近亲繁殖,基因弱化和出生缺陷。 § 保护措施 为了挽救面临绝种的犀牛,1973年白犀牛和亚洲犀牛都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一中。黑犀牛直到1977年才被列入。 1993年,中国国务院颁布禁令,禁止使用犀牛角。中国境内并没有犀牛,因此没有犀牛种类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但是作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成员国之一,中国始终支持禁止任何犀牛制品交易的禁令。[5] § 濒危现状 2012年3月18日,一名犀牛保护人士警告,由于盗猎猖獗,南非野生犀牛可能在2015年灭绝。2011年,南非野生动物保护区内448头犀牛遭猎杀。2012年前3个月,109头犀牛遭猎杀,平均每天超过1头。成年犀牛因为长着牛角而成为盗猎目标,犀牛幼崽则因为失去成年犀牛照顾而难以存活。多种因素导致盗猎猖獗。盗猎手段越来越先进,配备手机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猎杀过程更迅速。盗猎者囤积犀牛角,待犀牛数量下降后高价出售。另外,亚洲国家对犀牛角的购买力增加。同时,在南非,腐败助长盗猎。[6]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