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烟草赤星病
释义 烟草赤星病

在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浙江、安徽、河南、陕西、山东、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产烟省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为害。其中黑龙江、山东、河南、安徽、湖南、广西和贵州等省区发生为害较重。此病流行极为迅速,在大田期,当烟株进入旺长阶段后,只要气候条件适合,就会很快蔓延。遇流行年份病害猖獗,造成烟叶质量和产量下降,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尤其是夏烟和春烟晚熟部分发病严重。

§ 名称

英文名:Tobacco brown spot

异名:红斑、恨虎眼、火泡斑

§ 病原

赤星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本病由链格孢菌烟草专化型(Altternaria altternata(Fr.)Keissl f.sp.nicotianae Zhang&Chen)所引起。菌丝透明无色,有分隔。病斑上的褐色或灰褐色霉状物即本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褐色,屈曲不规则,有隔膜1~3个,大小5~12.5μm×3~6μm,梗顶端串生分生孢子。接近孢子梗的分生孢子较大,上端则较小,倒棒锤形或长圆筒形,有纵隔1~3个,横隔3~7个,有时微弯曲,嘴胞长短不等,在潮湿条件下,还可以产生一些具柱状长喙的孢子;分生孢子椭圆形或豆粒形,只有1个分隔。分生孢子的大小因菌龄和产孢时间不同而有差异,大小为7~70.5μm×6~22.5μm,咀胞为0~58.5μm×1.5~7.5μm。

烟草赤星病菌在培养基上,生长适宜温度25~30℃,最适宜温度26~28℃,最低5℃,最高38~C,致死温度在湿热条件下53℃时为5分钟,干热条件下115℃时为5分钟。病叶上的分生孢子在干燥条件下,经5℃、15℃、25℃变温处理可保持生活力370天。菌丝生长最适pH值为6~8,孢子萌发最适pH值6~7,生长和萌发最低pH值均为3。在5~27℃下,随着温度降低,不仅孢子萌发率下降,萌发所需时间也相应延长。在24~27℃下,孢子在液滴中5小时萌发率达90%以上;相对湿度98%下,经5、12、24小时萌发率则分别为0%、6%和28%。

§ 寄主

烟草、番茄、曼陀罗

§ 危害

主要在成熟期发病、是烟叶成熟期的主要叶部病害。

§ 分布

世界各产烟区均有发生,中国各烟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在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浙江、安徽、河南、陕西、山东、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产烟省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为害。

§ 症状

烟草赤星病

赤星病(褐斑病)可在烟草全生育期发生,当烟株自然封行后发病较重。病斑通常先发生于下部叶片上,以后逐渐向亡部叶片蔓延,后期多发生于成熟的叶片上。初期下部叶片先出现病斑,为圆形深褐色小斑点,但在亮而薄的叶片上斑点颜色较淡。病斑最初仅0.1厘米大,以后扩大到0.6~0.7厘米,并保持圆形,稍后病斑边缘被一条狭窄的鲜黄组织包围,特别被害叶片尚是深绿色时,边缘更明显。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到1~2.5厘米,斑形不规则或保持圆形,这时在坏死组织内出现同心轮纹环绕病斑的鲜黄晕环。在适宜的条件下,大病斑可合并使全叶成为碎片。此病在烟基、叶中脉、花梗与蒴果产生大量深褐色或黑色斑点。如果环境适宜,病菌就由植株下部向上蔓延,一旦大发生,就能造成严重损失。

叶斑稍大后,其表面产生深褐色到近黑色的霉状物,这就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 发生规律

烟草赤星病

该病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组织上越冬。故田间枯枝落叶,及未腐熟的堆肥上的病菌为次年初次侵染源。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病菌侵入后在适宜的温度下潜育期较短,约2天就可出现症状。在一个生长季节中不断进行再侵染。赤星病发生流行的先决条件是烟株是否进入发病阶段,其次是适宜的温湿度。

1、 寄主抗性:烟株对赤星病有明显的阶段抗病性。幼苗期较抗病,叶片老化生理成熟期较发病,赤星病流行盛发期正是烟叶进入成熟采收季节时

2、 环境:雨日多、湿度大是病害流行的重要因素,采收期遇雨常致赤星病大流行。发病阶段昼夜温差大,雨量虽少,但夜间结露,田间湿度大,叶面的水膜保持时间长,有利于孢子产生和侵染,病害严重。

3、 栽培:移栽迟、晚熟、追肥过晚、施氮肥过多及暴风雨后发病较重。种植密度大、田间荫蔽、采收不及时发病重。

云南主要烟区7~8月份病害猖獗。田间植株过密通透性差、湿度过大,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一般育苗过迟、移栽过晚、追肥过迟、偏施氮肥、移栽后管理不善等因素发病均重。

§ 侵染循环

烟草赤星病--叶和茎

赤星病菌以菌丝在病株残体上越冬,也可在蒴果和种子内存活越冬。在烟秆上越冬的病菌,在春季平均气温8~C以上,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开始形成新的分生孢子。以后随气温上升,产生孢子的数量逐渐增多,经侵染烟株形成初侵染菌源中心。病菌靠风力传送至健株叶片上。染病烟株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当温度适宜、叶片上有水膜时,孢子产生芽管,侵入开始成熟的脚叶。以后病斑上产生的大量分生孢子,依次由底叶向上蔓延进行再侵染,直到烟叶收完后,病菌又随病残体越冬。

§ 防治措施

烟草赤星病

采用综合防治措施,以选择抗病品种、栽培措施的防治方法为主,以药剂防治为辅。

1、清洁田园

收烟后彻底收集田间枯枝落叶及病残体,集中烧毁,以减少下年的初侵染来源。

2、种植抗病品种

选种抗(耐)病品种 如G80、G28、柯克176、柯克86、Nc95、净叶黄、中烟90、益延一号、辽烟l0、中卫l号、春雷3号、铁杆烟等。

3、加强栽培管理

(1)改进栽培制度,错开烟草感病阶段与高温多雨季节。

(2) 适时采烤,及时采收成熟烟片,既可减少侵染的场所,又可减少菌量的累积,并降低株行间温、湿度,这是降低赤星病侵染为害和减轻为害程度的简便措施。中国多数省份改种春烟,这样就可以早成熟、早采烤,到8月中旬基本烤完,使烟草有效地躲过温暖多雨的发病季节而大大减少损失。云南多在雨水节令播种、如能适当提早到立春播种,就可避开赤星病发生的高峰而减少经济损失。

(3)合理密植和科学用肥:避免种植密度过大,造成封行郁蔽,通透气不良,容易发病。云南一般田烟每亩种1100株,地烟每亩种1300株左右较好。

烟草赤星病病症

(4)合理施肥,重施基肥。除氮肥外应同时适当施用钾、磷肥,最好能在移栽时一次施下,要控制化肥(氮素)用量,及时落黄,提早成熟。不能偏施氮肥,应氮、磷、钾肥合理配合。生长中后期叶面可喷0.1%~0.2%磷酸二氢钾液,15~20天1次,连喷2次,既增加营养又提高抗病能力。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即烟株脚叶开始出现病斑时喷药,把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发病初期喷洒50%纹枯利或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5%多抗霉素 150倍液、50%速克灵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一2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还可用1:1:150一200倍式波尔多液防治,药液要喷布均匀,最好交替使用,以防产生抗药性。隔7—10天一次,防治3—5次。喷药后遇雨,雨后需补喷。

§ 参考资料

[1]新农村商网http://nc.mofcom.gov.cn/news/658967.html

[2]中国烟草在线http://www.tobaccochina.com/tech/data/20037/c709135816.htm

[3]云南烟叶信息网http://www.yntsti.com/utilitytech/view.asp?id=7440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5: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