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澄心堂纸 |
释义 | § 徽州府志记载: 黟歙间多良纸,有凝霜,澄心之号,后 者长达50尺为幅,自首至尾匀薄如一。早在南唐李后主就极力推崇这 种纸,并建堂藏之,故取名曰:澄心堂纸。宋代的大文学家、书法家 苏东坡,与歙县的制墨、砚和澄心堂纸的潘谷结下了“翰墨因缘。” 诗人梅尧臣为之作诗,诗曰:“澄心纸出新安郡,触月敲冰滑有余; 潘候不独能致纸,罗纹细砚镌龙尾。”澄心堂纸得到宫廷和名家的喜 爱,每逢岁贡,歙地的文房四宝便是岁贡中不可少的艺术珍品。明朝 的书法家董其昌得澄心堂纸时,感慨地说:“此纸不敢书。”宋代著 名的绘画家李公麟的传世之作<<五马图>>、欧阳修的起 草的<<新 唐书>>和<<新五代史>>以及拓印的<<淳化阁帖>>等,均取澄心 堂纸作。美术史家曾称澄心堂纸为“肤卵如膜,坚洁如玉,细薄光 润,冠于一时。”这朵艺术宝库的奇葩,绽开出异彩。 § 书画纸精品 徽州文房四宝之一。唐代开始,徽州成为文房四宝生产的重要基地,除歙砚、徽墨被推为天下之冠外,澄心堂纸更是受到宝爱。南唐后主李煜视这种纸为珍宝,赞其为“纸中之王”,并特辟南唐烈祖李 节度金陵时宴居、读书、阅览奏章的“澄心堂”来贮藏它,还设局令承御监制造这种佳纸,命之为“澄心堂”纸,供宫中长期使用。澄心堂纸质量极高,但传世极少。 后世对澄心堂纸屡有仿制。宋代制墨家潘谷,亦是著名造纸家,曾仿五代澄心纸制作纸品。诗人梅尧臣为之作诗,诗曰:“澄心纸出新安郡,触月敲冰滑有余;潘侯不独能致纸,罗纹细砚镌龙尾。”潘谷所造宋仿澄心堂纸,纸质肤卵如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绝一时。宋代著名绘画家李公麟的传世之作《五马图》、欧阳修起草的《新唐书》和《新五代史》以及拓印的《淳化阁贴》等到,均取澄心堂纸而作。清廷内府“如意馆”,也仿制澄心堂纸。在乡村民间,制纸业几乎成了必不可少的副业。明代诗人傅若金曾作诗称赞,前四句是:“新安江水清见底,水边作纸明于水,兔白霜残晓月空,皎宫练出秋风起。”清诗人赵廷挥也有诗云:“山里人家底事忙,纷纷运石迭新墙,沿溪纸碓无停息,一片舂声撼夕阳。”勾画出一幅勤劳的徽州山区人民从事造纸业的美丽图景。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深入挖掘,终使淹没已久的澄心堂纸重放异彩。当代歙县文房四宝公司新产仿古澄心堂纸,已进入国际市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