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爪哇野牛 |
释义 | § 介绍 爪哇野牛,体形与家黄牛很相似,体重500~800公斤,比在中国西双版纳也有分布的印度野牛小而轻捷,且其臀部有一独特的、大的圆盘状白斑,“白臀野牛”也因之得名;成年公牛在两角基部由角质块相连。以上这些特征,足可以与印度野牛相区别,然而这两种野牛的四肢下部都染有白色,状如“白袜子”一般。[1] 爪哇野牛 爪哇野牛分部在印度爪哇、婆罗门、苏门答腊,向北至马来半岛、中南半岛和我国南端(仅记录于云南勐腊县)。它们是典型的热带森林动物,平时独居或2~3头同栖,有时雌牛、幼牛和亚成体组成10多头的小群一同生活。每年春末夏初产崽,每胎1崽;哺乳期约10个月;5岁性成熟。爪哇野牛在我国的确切分部范围及其生态学特征,迄今仍知之甚少,所以急待加强保护,以利日后开展科学研究。 § 亚种 爪洼亚种 (B. j. javanicus) 婆罗洲亚种 (B. j. lowi) 缅甸亚种 (B. j. birmanicus) 中文学名: 爪哇野牛 拉丁学名: Bos javanicus 科: 牛科 属: 牛属 分布区域: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婆罗洲 § 特征 体形似黄牛,肩高160厘米,体长230厘米,体重500~810公斤,尾长65-70厘米。臀部有一独特的、圆盘状白斑。和印度野牛一样,爪哇野牛的四肢膝盖以下的毛也是白色。 § 习性 一般独居或2-3头同栖,有时会组成有20-30只的大群。以草、竹子、野果、树叶和树枝为食。[2] § 繁殖 孕期7-8个月。每年春末夏初产崽,每胎1崽;哺乳期6-9个月;2-3岁性成熟。寿命20年。爪哇野牛 § 分布 爪哇野牛分部在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婆罗洲、爪哇岛和巴厘岛、中国西双版纳勐腊县。1849年被引入北澳大利亚。 § 栖息地 栖息于南亚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中。 § 延伸阅读 牛的驯化 现有家牛分三种,即黄牛、水牛和牦牛。牛的驯养大约是在距今六千至五千年间。埃及人较早,大约在六千年前。中国大约是在龙山文化中期。 爪哇野牛 现存野生牛属共有七种。野黄牛分布很广,几乎世界各地都有,它很可能是家黄牛的野生祖先。 瘤牛的肩部有一个瘤状的隆起,原产于印度,现今已被广泛引至世界各地。瘤牛也是家黄牛中一个类型的野生祖先。牦牛分布于中国西藏、甘肃及拉达克一带,它们栖息在高原和高山上。生活在高原的各族人民早就把它驯化成家畜。牦牛为高原地区的主要驮运家畜。牦牛能和黄牛杂交,杂种牛称为犏牛,雄犏牛没有繁殖能力,而雌犏牛能繁殖。所以从亲缘关系上看,牦牛和黄牛是近亲。印度野牛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的印度、尼泊尔、缅甸、中南半岛一直到马来半岛,数量很多。爪哇野牛分布于缅甸、中南半岛、马来半岛、爪哇和加里曼丹岛,这种野牛现在数量已经非常稀少了,也有可能已经绝灭了。柬埔寨野牛分布于柬埔寨。大额牛是在爪哇和巴厘岛驯化成家牛的。另外还有二种野牛。一种是欧洲野牛原来分布在欧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还有二群,一群在波兰的森林里,1914年吋大约还有一千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吋被杀绝了,另外一群在高加索,到1927年也死完了,现在只有在动物园里还保存着百十头;另一种是美洲野牛分布于北美洲。 黄牛一类中到现在还只有牦牛的起源比较清楚,而且可以肯定是野牦牛驯化成家畜的。但是黄牛、瘤牛和大额牛的起源还难以判断。但至少是在亚洲不同地域驯化的是可以肯定的。古生物学家认为原始牛是黃牛的祖先。中国古生物学家曾在东北发现在一百万年前下更新世地层中找到原始牛的化石;又在东北、河北、山西、河南等上更新世地层中找到原始牛的化石,因此中国黄牛源于原始牛。总之,黄牛的野祖还有待深入研究。 印度水牛是家水牛的野生种。现在在尼泊尔、印度北部还可能找到野水牛。家水牛分布很广,整个亚洲南部,并往西一直到埃及都有。中国古生物学家在四川曾找到过从中更新世以来的印度水牛化石,说明在中国內几十万年前是有水牛分布的。中国长江流域下游河姆渡文化遗址发现有水牛头骨,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遗址(距今约四、五千年)发掘出相当数量的水牛骨骸,可以证明那时江南一带已经饲养水牛了。[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