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彦
释义

§ 背景

在开封的北宋为金国所灭,宋钦宗的弟弟赵构逃往南方,迁都于临安,史称南宋,赵构被推举为皇帝,史称宋高宗。

南宋与金国沿淮水—大散关为界。

公元1127年,金国从开封撤军,立张邦昌为伪楚皇帝。张邦昌在万般无奈之下以孟太后之名,下诏立赵构为帝。靖康二年(1127)五月,赵构正式即位,是为宋高宗。叛臣张邦昌却以护国有功为名,被封王。高宗即

王彦位的第二年,金国又继续大举南侵,于公元1129年金国又立刘豫为帝,国号齐,史称“伪齐”,以加强对黄河以南地区的统治。南宋派出由岳飞、韩世忠、宗泽、刘光世、张浚等众多将领指挥抗金北伐,在黄河两岸曾经击溃伪齐军与金国的联军。

高宗1138年任秦桧为相,推行求和政策。秦桧削去抗金将领韩世忠的兵权,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岳云父子。宋高宗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

南宋在宋孝宗、宋宁宗朝时比较安定。宁宗以后,国势日衰。

蒙古汗国灭金,金灭亡后,南宋所面临更强大的敌人——元朝。公元1271年,蒙古建国,国号为元,并于1276年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俘5岁的宋恭宗,后来,南宋光复势力陆秀夫、文天祥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宋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元军对小皇帝穷追不舍。崖山海战失败后,走投无路的南宋终于在1279年3月19日随着陆秀夫负刚满八岁的小皇帝跳海而死而灭亡。 [1]

§ 简介

王彦,性豪緃,少年投军,从种师道讨西夏有功。金军入侵汴京时,王彦亲自面见南宋高宗,自请出战。张所颇

王彦为器重,任为都统制。

建炎元年九月中旬(1127年10月间),张所命王彦任都统制,率岳飞和张翼、白安民等将前去收复卫州等地。随即张所因从前曾弹劾黄潜善而被贬逐岭南,河北西路招抚司撤销,王彦一军成为孤军。为了表达自己抗金的决心,王彦和他的部属们都在脸部刺上「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是谓「八字军」,后来发展到数万人,收复数百里的地方。金军屡次进行围剿都没有成功。王彦死后,「八字军」归于刘锜。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刘锜率「八字军」在顺昌府大败完颜宗弼的女真主力军,取得「顺昌之战」的胜利。

§ 生平

王彦(1090-1139年),北宋时期上党(今长治市)人,抗金名将。

王彦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抗金斗争中度过的。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大举向北宋进攻,长驱南下,渡过黄

王彦河,直逼汴京。宋钦宗及其左右奸臣主张逃跑,李纲等主战派主张抵抗。年轻的王彦闻知京都告急,慨然弃家出 走,投身到抗金行列。他才能出众,受到河北招抚使张所的器重,任都统制。1127年,康王赵构在南京称帝。以李纲为首的主战派张所、傅亮联络各地义军,计划收复河东、河北。张所命王彦带领岳飞、张翼、白安民等十一员将领率军7000人,渡过黄河,与金兵作战,这一仗,挫败了金兵,收复了卫州新乡。自此,王彦的部队成为一支抗金的重要力量,使金兵闻风丧胆。为了围困他,金兵调遣几万大军,加强攻势。他见敌众我寡,便断然突围出城,转移到共城县西山(今河南辉县一带),以太行山为根据地,与太行“忠义社”首领袖歃血为盟,创建了有名的抗金人民武装“八字军”。金人为了消灭他的“八字军”,曾以重金悬赏,收买他的人头。为防不测,他一夜几换寝所。部下为之感动,相继画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表示与金人血战到底。两河忠义社的首领傅选、孟德、刘泽、焦文通所领导的十九寨,纷纷投奔王彦部,兵士达到10万之众。此后,凡散在河东并、汾、泽州和河北怀、卫、相州的一些抗金的人民武装,也自动接受他的指挥。“八字军”的队伍更加壮大,使金国统治者胆战心惊。绍兴元年(1131年)六月,王彦率“八字军”万人奔赴抗金前线。控制朝廷的投降派却给王彦捏造了所谓“军政不肃”的罪名,把他贬职二等,解除了兵权,改知荆南府,迫使他离开了抗金前线。绍兴九年(1139年),他死于邵州任上,终年49岁。

金朝在晋地的行政区划是西京路、河东北路和河东南路。金之官制先是袭用女真旧制,统治汉地后建立了一套汉官制度。旧制即猛安谋克,以300户为谋克,10谋克为猛安,是一种军事首长制。1214年,金从中都迁都开封,史称贞祐南渡。

宋失太原,金兵南下,长治一带军民抗金斗争却如火如荼,直至金亡,长治始终坚持抗金斗争。其著名者有:

王彦

红巾军。两河失守,初,活动于泽潞太行山一带,“所在结为红巾,出攻城邑,皆用建炎年号……心协力齐,奋不顾死,故多取胜”(熊克《中兴小记》),后扩大到中条山、河北、山东。一次上党之战,几乎活捉粘罕。金兵大肆镇压,滥杀百姓,尽管强壮者多逃避而其势犹盛,红巾军主力转战于河北、陕西等地,继续抗金。

八字军。高宗初起用李纲为右相,主持抗金。李纲推荐张所为河北招抚使。不久,李纲被罢官,张所亦被罢官。张所曾派王彦率7000人北渡黄河抗金,王彦屡败金兵。建炎初(1127)宋军大败,王彦突围,集余部人太行山,士兵面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8字,人称“八字军”,民众纷纷响应,一时有傅选、孟德、刘泽、焦文通等部10万余人受王彦领导。王彦率众缮甲治兵,斩获甚众,金人闻风丧胆。金将称八字军城寨坚如铁石,未易图也。八字军于1127年和1128年两次大败金兵、威震燕、代,后来王彦响应名将宗泽号召,南归开封。

太行忠义社。南宋名将岳飞是抗金的民族英雄,曾挫败金兵主力,扭转了 战局形势,给各地军民以极大鼓舞。太行忠义社在首领梁兴(平阳人)领导下,打着岳飞旗号坚持斗争。岳飞北伐,梁兴奉命渡河,与太行山义军赵云、李进、董荣、牛显、张峪等会合,连克垣曲、沁水,进攻怀、卫二州,威震河东,金兵不敢近其营。梁兴声势之大,广及各州县,使燕京以南,金廷号令难以通行。金帅兀术哀叹:“自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不少金廷将领纷纷向宋军投降。

§ 书籍

《王彦传》

岳飞(1103年—1142年1月27日),少年时丧父,由母亲养育成人。传说其母透过在他的背上刺“尽忠报国”四个字。且喜欢看左氏春秋、孙子兵法。 有关岳飞背后的字是否为其母所刺,到现在还有争议;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岳飞背后的字应是“尽忠报国”而非“精忠报国”(宋史岳飞传亦有记载),多数研究认为现今不少人认知的“精忠报国”,应是受到宋高宗御赐“精忠岳飞”四字,并由岳家军以之为旗帜与金兵作战的误导。

王彦

宣和四年(1122年)冬,真定宣抚刘韐招募“敢战士”,19岁的岳飞从军成为其部下。但不久因父亲岳和病故,回到家乡汤阴县。 岳飞曾三次投军,最终在相州城里入武翼大夫刘浩军中。  《金佗续编》,《宋会要》等。另外,《宋史》有刘韐在忠义传,但无刘浩传。刘浩生平不详。

1127年4月20日(阴历金太宗天会五年三月丁酉日),金太宗下诏立宋太宰张邦昌为“大楚”皇帝。但伪楚政权不得人心,无法维持下去,张邦昌不得不派人把御玺送到济州,奉迎康王为帝。 1127年5月10日(阴历金太宗天会五年三月丁巳日),金东路军完颜宗望退师,徽宗北迁。 1127年5月13日(阴历金太宗天会五年四月初一庚申日),金西路军完颜宗翰退师,钦宗北迁。

1127年 6月2日(阴历金太宗天会五年四月庚辰日),宋康王赵构离开济州,前往南京应天府(北宋之南京,在今河南商丘,后为金之归德府))。出发之前,将元帅府所属五军重新编组,其中张俊任中军统制,刘浩任中军副统制, 《会编》卷94。岳飞作为中军的一名偏裨武将,随同大队人马,护送这位行将登基的新君,前往应天府。 1127年6月12日(阴历宋高宗建炎元年五月初一庚寅日),宋康王赵构即位于应天府,建立南宋。

1127年 8月6日(阴历宋高宗建炎元年六月乙酉日),宋高宗任命宗泽为东京留守。 岳飞这段时间处于黄潜善的羁束之下,接连几个月无仗可打,即上书赵构。黄潜善和汪伯彦看到岳飞的上书,批示“小臣越职,非所宜言”,并将岳飞革掉官职,削除军籍。 汪澡《浮溪集》卷1《行在越州条具时政》,《会编》卷145,《要录》卷42绍兴元年二月癸巳,周密《齐东野语》卷2《张魏公三战本末略·淮西之变》。

王彦

1127年 10月间(阴历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中旬),张所命王彦任都统制,率岳飞和张翼、白安民等十一将前去收复卫州等地。随即张所因从前曾弹劾黄潜善而被贬逐岭南,河北西路招抚司撤销,王彦一军成为孤军。 王彦驻军卫州新乡县(今河南新乡市)的石门山,为集结金军所包围,因此谨慎出战, 遭到集结而来的金军部队攻击,王彦部溃散。王彦收拾残部退守卫州共城县(今河南辉县)西山,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王彦和他的部属们都在脸部刺上“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是谓“八字军”,后来发展到十多万人的队伍,收复绵亘数百里的地区。金军屡次进行围剿,都以失败告终。岳飞则率残部在太行山区转战一段时间,听到八字军壮大的消息后,前住王彦的山寨叩门谢罪,希望重归王彦军。但王彦对岳飞说:“汝罪当诛,然汝去吾已久,乃能束身自归,胆气足尚也。方国步艰危,人材难得,岂复雠仇报怨时邪!吾今舍汝。”既没有追究岳飞,也没有接纳岳飞。 《会编》卷198王彦行状,《要录》卷9建炎元年九月乙卯,《宋史。卷368《王彦传》。

宗泽委任王彦为“制置两河军事”,王彦派人命岳飞所部“赴荣河把隘”  《宗忠简公集》卷7《遗事》,王柏,《宋史》卷360《宗泽传》,《会编》卷120,《要录》卷10建炎元年十月壬戌,卷19建炎三年正月乙未。

岳飞和王彦难以共事,便决定率领部下投奔东京留守宗泽。东京留守司的官员查究岳飞脱离王彦节制的经过,按军法规定建议宗泽对岳飞军法从事。  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卷14《罚条》:“军中非大将令,副将下辄出号令,及改易族旗军号者,斩”;“背军走者,斩”。

宗泽考虑到张所贬谪后北方宋军的混乱情况和岳飞离开王彦后一路所立之战功,决定将岳飞留在军中,降官为从八品的秉义郎以示惩诫。 《宋史》卷360《宗泽传》。

§ 家乡

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上党盆地,它东倚太行,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屏太岳,与临汾地区接壤的;北交晋中;南连晋城。市辖城区、郊区、长治县、潞城市、长子、黎城、襄垣、沁县、屯留、武乡、平顺、壶关和沁源共13个县市区,面积l.5万平方公里,人口292.82万,是山西著名的米粮产地。

王彦

长治“居太行之巅,叶形最高,与天为党,故名上党”。上党历史悠久,已有3000多年历史,地理位置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曾有“得上党而望中原”之说。这里殷商时为黎国,周朝为潞子国,春秋战国时先后属晋、韩、赵国,秦朝时为上党郡,隋开皇年间改为潞州,明嘉靖八年改为潞安府、并附廓置长治县(取长治久安之意),长治之名由此而始。

就中国成立之后,长治市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现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国民经济生产体系。全市煤炭、机械、钢铁、化肥工业均较发达,已建成以重化工为支柱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长治市地处北纬35°49′─37°02′之间,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为“四季分四个月”,雨热同季,温和适中,是旅游、观光的理想胜地。

长治自然风光神奇壮美。太行“迤丽东北,延袤千里”,峰峦叠嶂,英雄隘险;太岳群耸峙,巍峨峻秀,标密谷幽;漳河三源相汇,滋润上党沃土,蜿蜒潺潺东流。长治有以山地为主体的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东望巍峨的太行山,千峰竞秀,万壑争奇。那壁立千仞的黄崖洞,云蒸雾罩的紫团山,空谷幽深的广志垴、层峦叠翠的老顶山,桔屈难行的羊肠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虹梯关等,充分展现了太行山的雄奇和险峻。西眺逶迤的太岳山,松涛震云海,飞瀑击流泉。那峰奇松挺的灵空山,藤缠泉泻的盘秀山、山叠环绕的提神岭、峰矗泉涌的发鸠山、花奇草异的花坡、水回鱼转帆影动的沁河等,充分显示了太岳山的秀美和多姿。中部著名的上党盆地内,漳河、绛水奔流其间,平畴绿野一望无际,这些都是绝妙的天然胜景。

长治市人文旅游资源古老珍贵。早在一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劳动、生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就

王彦是在这块土地上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农耕的伟大变革。“神农尝百谷”、“粒王填海”、“参卢农耕”、“羿射九日”、“女娲补天”等神话传说都发生在这里。长治可谓古代建筑的艺术宝库,在全国占有率很多。据统计,中国古代宋元以前地面著名建筑的70%在山西,而山西的50%在长治。中国唐宋以后的彩塑大都莽草山西,长治则是古代彩塑的聚宝盆。如平顺的唐代明慧大师塔,唐塔建筑的典型代表;长子法兴寺的唐代舍利塔外形似塔非塔,似殿非殿,建筑形制为我国现存古塔所仅见。法兴寺自然灯塔,在国内仅存同类三塔中,唯此保存完整。在众多的寺观庙中保存着一大批艺冠华夏的历代彩塑、石刻、石窟和壁画,堪称我国古代艺术之珍品。

长治市居高涉险,关山伟固,是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左权、陈庚、簿一波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绘制了一幅气壮山河的历史画卷,他们率领八路军总部进驻这里,建立了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与长治人民一起发动了名震中外的“百团大战”和长乐村战斗、响堂铺战斗、神头岭战斗、沁源围困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作出了巨大牺牲和卓越贡献。解放战争初期,面对阎锡山国民党反动派对我解放区的猖狂进犯,我人民解放军在刘伯承、邓小平同志指挥下,在这里发动了著名的“上党战役”,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拉开了序幕。如今,八路军总部旧址王家峪、砖壁、北村,黄崖洞兵工厂、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太行太岳烈士陵园、神头岭纪念碑、上党战役纪念馆等革命文物,已经成为对青少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活教材。

“江山助磅礴,文化照光辉”,壮丽的山河,悠久的历史,广博的文化积淀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构成了长治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这里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多个,主要风景名胜20多处。古建筑、古文化遗址、革命纪念地数量之多,全国少见。今日之长治,已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胜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12: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