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潘懋元
释义

§ 教育背景

1945年厦门大学教育系毕业

1951年—1952年北京师范大学进修研究生课程

外语:英语; 一般阅读

§ 生平经历

潘懋元教授出生于广东东部沿海毗临福建厦门的汕头市,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爱好文学。曾在汕头时中中学(四中)、海滨中学(侨中)就读,参加青抗会革命活动,其后毕业于厦门大学教育系并留校任教。新中国成立后,由厦门大学推荐,赴中国人民大学进修研究生课程,学习教育专业。1952年初,因为院系调整,该项进修计划从中国人民大学转到了北京师范大学,从而成为北京师范大学众多优秀校友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潘懋元教授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敏锐地感觉到“不能把大学生当成小学生一样来教育”,倡议建立高等教育学新学科,以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提高,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专门人才。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大学教育荒废,建立高等教育学这一新学科的主张没有得到应有的响应。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高等教育受到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实际需要,潘懋元教授于1978年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必须开展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的文章,再次倡议建立高等教育学学科,这一倡议立刻得到全国高等教育界的热烈关注与支持。此后,潘懋元教授开始了他事业上一个全新的阶段,他以辛勤的工作和开拓性的探索,写下了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一个个“第一”:1978年,他在厦门大学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他兼任研究室主任,这个机构很快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高等教育研究的中心,于1984年教育部批准该室改所并下达编制;1979年,他和上海高教局与其他6所大学的学者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研究会,筹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1981年,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招收了全国第一批高等教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潘懋元教授也成为我国第一位高等教育学的硕士研究生导师;1983年,在潘懋元教授的推动下,经过全国高等教育界的努力,高等教育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厦门大学高教所也于1984年被批准为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81年,潘懋元教授组织编写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著作——《高等教育学》,该书于1984年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奠定了这一新学科的理论基础。该书后获得吴玉章教育学优秀研究成果奖和教育部首届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986年,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又获批准成为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学博士点,他亦成为中国第一位高等教育学科的博士生导师;1988年7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以潘懋元教授为带头人的厦门大学高教所成为高等教育学领域唯一的全国重点学科点;1997年7月,该所被批准获得国家唯一的高等教育学科“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2000年9月,以厦门大学高教所为依托而发展成立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脱颖而出,率先获批成为全国高等教育领域唯一的国家级研究中心——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4年以该所为基础,建立了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该院目前拥有中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985工程”创新基地;2007年12月,教育部批准厦门大学设立全国首家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高等教育学)研究生访学基地;2010年5月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第二次评估”中获得优秀。厦门大学能排除地理上的相对劣势,获得国家如此高度的认可,是非比寻常的,这与潘懋元教授用毕生的精力致力于建立高等教育学这门新学科所作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潘懋元教授15岁开始从教,至今已七十多年,执教于小学、中学直至大学,其中担任了小学校长、中学教务主任、大学教务处长、大学校长。他倾其一生奉献给我国的教育事业,为我国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热爱教育工作、忠于教育,曾深情地说:“我的理想就是当教师,当一个好老师”,“我一生最为欣慰的是,我的名字排在教师的行列里”,“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他培养的研究生现在成为知名学者、专家的近50人,已获得学位的硕士、博士百余名。

潘懋元教授尽管担任了繁多的行政工作和社会工作,但他从未放松过艰苦的学术研究工作,他的座右铭是“板凳敢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潘懋元教授一生著作等身,成果丰硕,先后出版10多本著作,在国内外重要报刊杂志上发表了数百篇见解精辟独到的学术论文,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980年,潘懋元教授提出的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被认为是我国学术界对教育规律宏观体系最深刻、最全面,也是最好的概括。接着,他对迎接新的科技革命挑战、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地方化、文化传统与高等教育关系、海外华文教育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高等教育向农村扩展、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教学和课程改革、高等教育大众化等高等教育实际问题都作了深入的研究,其中许多观点和理念在我国教育界和政府决策层产生了重大影响。

潘懋元教授的学术成就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公认,多项成果获奖,个人也获得多项荣誉。

由于贡献卓著,1982-1985潘懋元教授成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特邀成员;1985-1996担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召集人;1991年潘懋元教授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并获得国务院特别津贴待遇;1999年,英国Hull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该校校长迪尔克思(Dilks)教授称他是一位“对中国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学者”,英国副首相普雷斯科特(Presctor)还专门发来了贺信;2000年,中国教育部在庆祝潘懋元教授从教65周年暨80华诞时,特地发来贺信,对他的工作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贺信中说:“潘懋元教授作为一名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教育理论研究硕果累累,为创建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丰富和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理论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一位杰出的教师,培养了大批高层次教育学人才,桃李满天下,为建设我国高等教育理论骨干教师队伍和研究队伍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一位优秀的教育活动家,对我国若干重要教育改革决策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我国高等教育宏观决策科学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正是对他客观、准确的评价。1996年,《学习-研究-教学实践三结合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方法》获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其坚持数十年的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成就《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研究》于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学术沙龙:情理交融中的人才培养实践》于2009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978年以来,潘懋元教授在校内外担任许多职务,被全国几十所大学和高教研究机构聘为名誉教授、兼职教授或研究员。他经常外出讲学,足迹遍布中国的东西南北,从高等教育实践中敏锐地发现问题,进行研究。还先后到过日本、菲律宾、泰国、英国、新加坡、尼泊尔、科威特、美国、俄罗斯、荷兰、立陶宛等多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将中国的高等教育成果向境外推广,促进高等教育的学术交流。2000年春夏之交,已年届80高龄的潘懋元教授,还东渡扶桑,应邀赴日本广岛大学大学教育研究中心兼任客座研究员,在该中心做研究工作,并为研究生开“高等教育学专题”课程。上个世纪90年代,加拿大教育家许美德就曾在《Portraits of Influential Chinese Education》一书中,刊载了对潘懋元教授的访谈录。新世纪之初,挪威学者阿里·谢沃(ArildTjeldvoll)先生的著作《潘懋元——一位中国高等教育学的创始人》(Pan Maoyun:A Founding Father of Chinese High Education Research)全面记述了潘懋元教授的非常成就,并分别以中、英两种文字出版,将潘懋元教授以及他对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贡献向世界进行推广。

如今潘懋元教授仍以他矍铄的精神和睿智的头脑在高等教育这块广袤的田野上孜孜不倦地耕耘,每年仍以数量不菲的思想成果服务于高等教育这一他为之毕生奉献的事业。“人不下鞍,马不停蹄”正是他的真实写照!

§ 出国出境经历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先后出国参加学术会议、访问、考察多次,所赴国家有美国、英国、日本、前苏联、泰国、菲律宾、新加坡、科威特、尼泊尔等。

2000年1月-5月     在日本广岛大学大学教育研究中心作客座教授

2004年11月       到台湾参加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会议;

2005年10月       到挪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考察了挪威、丹麦、法国、卢森堡、德国、荷兰等六个国家。

2007年10月      到立陶宛参加第五届大学质量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 担任职务

曾任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顾问、海外函授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审组召集人、中国高教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研究委员会主任。现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顾问、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顾问、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顾问,兼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等数十所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兼任或名誉教授、研究员、顾问。

§ 研究方向

高等教育理论

高等教育管理

§ 专著

潘懋元主编,《高等教育学讲座》,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1985、1993

潘懋元主编,《高等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

潘懋元主编,《东南亚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

《潘懋元高等教育学文集》,新华出版社,1991

潘懋元(第一作者),《新加坡国立大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潘懋元主审,《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云南教育出版社,1993

潘懋元(第一编者):《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潘懋元主编,《高等教育论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

潘懋元(第一主编),《高等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潘懋元主编,《高等学校教学原理与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潘懋元(第一主编):《高等学校文理基础学科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潘懋元主编,《新编高等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009

《潘懋元高等教育学文集》,汕头大学出版社,1997、1999

《潘懋元论高等教育》,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潘懋元主编,《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潘懋元主编,《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潘懋元著,《高等教育:历史、现实与未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潘懋元主编,《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宁波模式:博士论文篇》,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潘懋元主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潘懋元主编,《传承与变革:“中华高等教育改革”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in China》,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潘懋元(第一作者),《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

《中国当代教育家文存?潘懋元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潘懋元教育口述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潘懋元主编,《现代高等教育思想的演变——从20世纪到21世纪初期》,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潘懋元主编,《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潘懋元主编,《高等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潘懋元主编,《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结构与体系》,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潘懋元主编,《大学教育质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潘懋元(第一主编),Key to University Quality Assurance:Faculty/Staff Development in the Global Context,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潘懋元文集》(八卷本),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 论文

潘懋元:王亚南教授是如何以研究的态度来进行教学的,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1期 潘懋元

潘懋元:在教育是否属于上层建筑讨论中若干有待商榷的问题,学术月刊,1979年第12期

潘懋元:认真学习《决议》,加强教育理论建设,中国教育学刊,1981年第3期

潘懋元:关于杨贤江教育思想若干问题的我见,中国教育学刊,1981年第4期

潘懋元、王增炳: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杨贤江,人民教育,1981年第8期

潘懋元:蔡元培教育思想,辽宁教育研究,1982年第1期

潘懋元:高等学校管理干部的专业化问题,教育发展研究,1982年第4期

潘懋元:高等教育学的若干问题,高等教育研究,1983年第1期

潘懋元:高等教育学的若干问题(下),高等教育研究,1983年第2期

潘懋元:在《高等教育学》教材听取意见座谈会上的发言,高等教育研究,1984年第1期

潘懋元,新的技术革命与制定高等教育对策的指导思想,中国高等教育,1984年第11期

潘懋元: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与研究生制度的改革,中国高教研究,1986年第3期

潘懋元: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6年第3期

潘懋元:《高等教育学选讲》序,辽宁教育研究,1986年第4期

潘懋元:在探索的道路上前进,高教探索,1987年第1期

潘懋元:王亚南的教育思想,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2期

潘懋元:关于现代教育与教育现代化问题,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7年第4期

潘懋元:高教研究要重视科学性与可行性,中国高教研究,1987年第Z1期

潘懋元:关于民办高等教育体制的探讨,教育发展研究,1988年第3期

潘懋元:教育的基本规律及其相互关系,高等教育研究,1988年第3期

潘懋元:毕业分配引进市场机制之后的问题及对策,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1988年第5期

潘懋元、林叶枫:十年来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进展,中国高教研究,1988年第Z1期

潘懋元:杨贤江青年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关于“全人生指导”的简介,天津教育,1988年2期

潘懋元:《大学教学原理》序,该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潘懋元:“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理论思考”,《教育评论》1989年第1期。

潘懋元、王伟廉:引进竞争机制与教育规律的关系,《江苏高教》1989年第1期。

潘懋元:《蔡元培教育论集》读后,《江苏高教》1989年第2期。

潘懋元:开展自考科研促进自考改革与发展,《自学考试论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年2月版。

潘懋元:应当重视教育未来学的研究,《高等财经教育探索》1989年第2期。

潘懋元、邬大光:文化传统与高等教育,《中国高等教育》1989年第2期。

潘懋元等:英国考试制度及开放教育考察报告,《福建高教研究》1989年第3期。

潘懋元:选才、培养、指引──我对博士生培养的一些看法和做法,《研究生教育理论与实践》1989年第3期。

潘懋元:正确对待商品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冲击,《高等教育研究》1989年第3期。

潘懋元:《高等教育在中国》序,该书,日本广岛大学出版社1989版。

潘懋元:在全国高教研究所(室)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福建高教研究》1989年第4期。

潘懋元:重视大学教学管理,《高教研究》1989年第4期。

潘懋元:《陈嘉庚教育文集》序,该书,福建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教育评论》1989年第4期。

潘懋元: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建所十年工作报告,《高等教育论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潘懋元: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杨贤江,《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华东师大出版社1989年版。

潘懋元:《教育未来学》序,该书,云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潘懋元:《高等工程教育概论》序,该书,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潘懋元:《大学教育管理引论》序,该书,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版。

潘懋元:教育外部关系规律辨析,《厦门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教育研究》1992年第5期摘登。

潘懋元:我国发展地区性高等教育的理论探讨,《教育研究》1990年第3期;《高等教育》1990年第5期。

潘懋元:“大而全”与“少而精”──教育大辞典评介,《教育研究》1990年第12期。

潘懋元:宽阔的视野、严谨的学风,《王亚南文集》第五卷读后,《光明日报》1990年2月9日。

邬大光、潘懋元: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地方化的理论探讨,《福建高教研究》1990年第2期。

潘懋元、魏贻通:福建省发展高等教育的优势、问题与前景,《集美航海学院学报》(高教研究版)1990年第2期

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地方化的大趋势,《大学教育论坛》1990年第4期。

潘懋元:致《教育史研究》编辑部的信,《教育史研究》1990年第1期。

潘懋元:《高等教育系统工程》序,该书,厦门大学版社1990年版。

潘懋元:必须扩大自学考试的范围,《自学考试研究论文集(第二集)》,经济科学版社,1990年版。

潘懋元:《撒布革命火种》序,该书,北岳版社1990年版。

潘懋元:《沈瑶珍老师纪念集》序,《沈瑶珍老师纪念集》,1990年版。

潘懋元:《学习学入门》序,该书,成都科大版社1990年11月版。

潘懋元: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思考,《上海高教研究》1991年第1期。

潘懋元、刘海峰:同文馆与中国近代海关的关系,《教育史研究》1991年第2期。

潘懋元:比较高等教育的产生、发展与问题,《上海高教研究》1991年第3期。

潘懋元:高等教育研究的比较、困惑与前景,《高等教育研究》1991年第4期。

潘懋元:关于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西北教育管理研究》1991年第3期。

潘懋元:在商品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的困境与出路,《航海学报》1991年。

潘懋元:高等教育改革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苏高等教育改革国际研讨会论文》,1991年6月。

潘懋元、邬大光:树立教育的综合效益观念,《中国教育报》1991年2月28日。

潘懋元:一项高教改革的重要科研成果――《应用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研究》评介,《中国教育报》1991年7月27日。

潘懋元: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回顾、发展、改革、对策,西北大学版社1991版。

潘懋元:社会参与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福建高教研究》1991年第3期。

潘懋元:关于台湾高等教育研究的若干问题,《福建高教研究》1991年第4期。

潘懋元:公私立高等教育体制的问题与展望,《民办高等教育研究》,厦门大学版社。1991年11月。

潘懋元:关于民办高等教育体制的探讨,《民办高等教育研究》,厦门大学版社。1991年11月。

潘懋元:高教历史与高教研究,《高等教育研究》1992年第1期。

潘懋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与教育为本,《教育研究》1992年第5期。

潘懋元:高等教育改革与市场经济关系,《中国高等教育》1992年第11期;《科技导报》1992年12月;《西北高教管理研究》1993年第1期;《新华文摘》1993年第3期。

李盛兵、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的地方化与国际化,《高教探索》1992年第3期。

潘懋元:关于高校为地方建设服务的若干问题,《西南教育管理研究》1992年创刊号。

潘懋元:董纯才的遗愿,《董纯才纪念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5月。

潘懋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其它高教形式的关系及其合作模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研讨会,报告论文,1992年5月;《福建高教研究》1992年第6期。

潘懋元:《大学课程论》序,该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版;《大学教育论坛》1992年第3期。

潘懋元:厦大附小散忆,《厦门教育》1992年。

潘懋元:陈鹤琴与幼儿教育,《陈鹤琴纪念刊》,1992年。

潘懋元:高教研究的新进展与展望,《中国高教研究》1993年第1期。

潘懋元:高等教育改革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新华文摘》等,1993年第3期。

潘懋元:《科学的教育价值》序,该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版;《苏州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潘懋元:市场经济的冲击与高教的抉择,《求是》1993年第10期。

潘懋元:高等教育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问题,《华南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3年第1期。

潘懋元:在经济改革和发展中,中国大陆高等教育的现在和未来,《二十一世纪海峡两岸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报告论文,1993年11月。

潘懋元:关于高教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全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第一届研究讨会论文,《高等教育研究》1993年第2期;《福建高教研究》1993年第2期。

潘懋元:《中国著名教育家事典》序,该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教育评论》1993年第6期。

潘懋元:《中国近代高教的开拓者》序,《中国高教研究》1993年第5期。

潘懋元:教育是未来的事业,《未来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

潘懋元、方晓:中国继续教育的现状,《持续教育国际会议:中西宏观之异同》,香港浸会大学1993年11月。

潘懋元、方晓、邓耀彩:继续教育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理论探讨与未来展望,《持续教育国际会议:中西宏观之异同》,香港浸会大学1993年11月;《高教探索》1994年第2期。

潘懋元:《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序,该书,广东高教出版社1993年8月。

潘懋元:《现代教育改革论》序,该书,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12月。

潘懋元:《大学环境论要》序,该书,航空工业出版社1993年12月。

潘懋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的研究’研讨会上的发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12月。

魏贻通、潘懋元: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筹资政策,《中国高教研究》1993年第6期。

潘懋元:大学教师待遇偏低评析,《光明日报》1994年11月7日。

潘懋元、魏贻通:市场经济と高等教育经费の调达政策,《现代の高等教育》,日本民主教育协会(IDE)1994年3月版。

潘懋元:加强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工作,《高等教育研究》1994年第1期。

潘懋元:加强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建设,《高教研究与探索》1994年第2期。

潘懋元:《八年大学校长》序,该书,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2月。

潘懋元:《自学考试管理学》序,该书,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3月。

潘懋元:《中国高教运行机制研究》序,该书,广东高教出版社1994年6月。

朱国仁、潘懋元: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中国高教研究》1994年第1期。

潘懋元:外国继续教育研究,《高教探索》1994年第1期。

潘懋元、张祥云:邓小平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思想形成逻辑初探,《邓小平教育思想研究》论文集,江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版。

潘懋元:《中国自学考试》序,该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版。

潘懋元:《创造新知的艺术》序,该书,新华出版社1994年12月版。

潘懋元:谈谈高等教育史研究的几个问题,《教育史研究》1995年第2期。

潘懋元:高等教育必须迎接挑战,《上海教育参考》1995年第3期。

潘懋元:《华侨、华文教育概论》序,该书,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版。

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宏观背景研究》序,该书,汕头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版。

潘懋元:跨世纪骨干教师选拔与培养问题,《高校师资工作论文集》,1995年9月。

潘懋元、王伟廉:市场经济与教学改革问题的反思,《高教探索》1995年第1期;《高教研究》(湖北),1995年第1期。

潘懋元:关于“从无偿教育到有偿教育”,《光明日报》1995年7月27日。

潘懋元、朱国仁:高教基本功能:文化选择与创造,《高等教育研究》1995年第1期;收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研究》1996年12月。

潘懋元: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前瞻,《高等教育研究》1995年第3期。

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5年第4期;《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潘懋元:关于大学教师待遇问题的思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第二集),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版。

潘懋元、魏贻通、张建奇:关于高等教育机构的举办者的权利、义务及举办者与办学者、行政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同上。

潘懋元、李泽或、邱邑亮: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对高等教育法总则的探讨,《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5年第2期。

潘懋元:《厦门之城规划及其研究》序,该书,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版。

潘懋元、魏贻通:立法——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保障,《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第1期;新华月报1996年第4期;英文本收入《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 and the Pacific》(UNESCO,PROAPBamkok)

潘懋元:忆念虞师,述学昌诗翰墨香,甘肃人民出版社1996年3月版。

潘懋元: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当代名人寄语青少年》,21世纪出版社1996年8月版。

潘懋元: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两个问题,《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第2期。

潘懋元:引入堂奥?沐浴光辉——《周恩来教育思想研究》评价,《教育研究》1996年第10期。

潘懋元: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研究》1996年第11期。

潘懋元:海外华文教育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1996年第3期,收入《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文集》。

潘懋元、吴岩:走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1996年第4期,收入《新世纪教育展望》。

潘懋元:深入开展理论研究迎接21世纪新挑战,1996年12月。

潘懋元、邓耀彩: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其他高等教育形式的关系——合作模式,《自学考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版。

潘懋元:《西学东渐与高等教育近代化》序,该书,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版;《教育史研究》1996年第4期。

潘懋元:《中国新大学运动》序,该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潘懋元:《战后台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序,该书,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潘懋元:为了厦门文化走向世界,《厦门日报》1996年12月。

潘懋元:教育基本规律及其在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中的运用,《上海高教研究》1997年第2期。

潘懋元:总结交流经济加强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生培养工作,《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第2期。

潘懋元:可持续发展与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第3期;《新华文摘》1997年第9期。

潘懋元: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必须更好地为实践服务,《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第4期。

潘懋元、张应强: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现代化,《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7年第1期。

潘懋元:试论素质教育,《教育评论》1997年第5期。

潘懋元: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改革,《教学与教材研究》1997年第6期;《高教研究与探索》1997年第4期;《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6期。

潘懋元:学林经论是风范(原篇名:蔡元培与高平叔),《人民政协报》1997年10月30日。

潘懋元:为了高等教育管理科学化,《光明日报》1997年5月23日;《中国教育报》1997年7月26日;《中国高教研究》1997年第3期;《青岛化工高教研究》1997年第2期。

潘懋元:集百人辛劳成千篇大卷,《中国教育报》1997年11月1日

潘懋元:《方向·目标·对策》序,该书,新华出版社1997年3月版。

潘懋元:《亚太地区高招研究》序,该书,广东高教出版社1997年4月版。

潘懋元:《心系南强》序,该书,厦门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版。

潘懋元:私立高等教育立法之比较研究,《走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1996年12月。

潘懋元: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发展观,《高教研究与探索》1997年第4期。

潘懋元: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Study in 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 China,1997年12月。

潘懋元:高等教育将走进社会中心,《上海高教研究》1998年第8期。

潘懋元:福建船政学堂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教育研究》1998年第8期。

潘懋元:从本刊创办100期说起,《福建自学考试》1998年第6期。

潘懋元:走向21世纪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第6期。

潘懋元: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兼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科学研究》1999年第2期。

潘懋元:自学考试应通向农村,《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9年第3期。

潘懋元:华文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彰显,《东南学术》1998年第3期。

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笔谈: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之路,《新华文摘》1999年第5期。

潘懋元:发挥大学中心作用,促进知识经济发展,《教育研究》1999年第6期。

潘懋元:对发展民办高等教育若干问题的认识,《中国高等教育》1999年第13、14期。

潘懋元:高校毕业生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第9期。

潘懋元:南开信史80年,《南开发展论坛》1999年第3期。

潘懋元: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5期。

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第1期。

潘懋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色金属教研究,2000年第1期。

潘懋元:开拓理论研究新局面,促进华文教育的繁荣发展,海外华文教育2000年第1期。

潘懋元:文化变迁,《日本大学论集》(日文)2001年第3期。

潘懋元:女子高等教育——文化变迁的寒暑表,《集美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潘懋元:走向社会中心的大学教育需要建设现代制度,《现代大学教育》2001年第1期,《国家高级教育学院院报》2001年第2期。

潘懋元:世纪之交中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变化与走向,《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第1期,新华文摘转载。

潘懋元:试论从精英到大众高等教育的“过渡阶段”,《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人大复印转载。

潘懋元:高等教育科学:世纪末的回顾与前瞻,《天津教科院学报》2001年第2期,人大复印转载。

潘懋元:新世纪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第3期,人大复印转载。

潘懋元:抓住有利时机,实现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第5期。

潘懋元:素质教育思想的先驱——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潘懋元:制订高教发展战略应明确时代背景与发展理念,《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增刊。

潘懋元:修订《教育之城规划》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厦门日报》2001年3月30日。

潘懋元:探索21世纪新学堂——《赛伯学堂》,《福建日报》,2001年4月20日。

潘懋元:论民办高校产权问题,《浙江教育信息报》,2001年6月6日。

潘懋元:关于民办教育立法的三个问题,《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

潘懋元:我国产权制度改革——公民办高等教育的产权问题,《民办教育动态》,2001年第7期。

潘懋元:走向大众化时代的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研究》,ISSN1000-4203,2001.4

潘懋元: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与新问题,《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

潘懋元:素质教育思想的先驱——杨贤江全人生教育,《教育史研究》, 2001年第3期。

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高等教育研究》, 2001年第4期。

潘懋元: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第12期。

潘懋元:大学城是高等教育通向社会中心的途径,《教育信息报》, 2001年11月。

潘懋元:《WTO与中国教育发展》序,《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年5月。

潘懋元:《现代远程教育论》序,《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1年8月。

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道路》序,《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1年7月。

潘懋元:《地方综合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改革》序,《广西民校出版社》, 2001年12月。

潘懋元:《高校学费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序,《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1年12月。

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

潘懋元、胡赤弟:民办高校产权制度改革的若干问题,《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

潘懋元: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海军院校教育》,2002年第1期。

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因素,《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第1期。

潘懋元:一幅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图景,《中国教育报》,2002年2月8日。

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图景,《光明日报》,2002年2月7日。

潘懋元:《文艺传承——教育杂谭》序,该书,新加坡文艺协会,2001年10月。

潘懋元:《地方体育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改革研究》序,该书,2001年12月。

潘懋元、高新发: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煤炭高等教育》,2002年第1期。

潘懋元:一流大学与排行榜,《求是》,2002年第5期。

潘懋元:《战后日本大学史》序,该书,2002年。

潘懋元:我对招生考试的基本看法,《湖北招生考试》,2002年第2期。

潘懋元:高等教育研究与经济社会中心的重要基地,《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

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网络化、法人化》序,该书,2002年。

潘懋元:民办高校适应西部开发要求,《光明日报》,2002年5月30日。

潘懋元、高新发:民办高等教育立法的几个问题,《法制日报》,2002年5月30日。

潘懋元: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军事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海军院校教育》2002年第1期,《高教研究(石油)》内部发行2002年第1期。

潘懋元、李均、陈小红: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 China:Past,Present and Prospect,《CHANC-TRANSFORMATION IN EDUCATION》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国际视野中的高等教育》,2002年5月

潘懋元:《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序,该书,2002年5月

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新化文摘,2002年第6期转载。

潘懋元、胡赤弟:民办高校产权制度改革的若干问题,《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

潘懋元、高新发: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图景,《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第1期。

潘懋元、高新发: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煤炭高等教育》2002年第1期。

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图景,《光明日报》2002年2月7日。

潘懋元:《文艺传承——教育杂谈》序,该书,新加坡文艺协会;同时发表于《新加坡文艺》。

潘懋元:《地方综合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改革研究》序,该书。

潘懋元:高等教育研究为经济社会中心的重要基地,《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

潘懋元:《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对中国的影响》序,《高教探索》2002年第3期。

潘懋元:《战后日本大学史》序,该书。

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网络化、法人化》序,该书。

潘懋元、邬大光、高新发:万里学院——第三部门高教的范例,《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4期。

潘懋元:大学城将是高等学校成为经济社会中心的基地,《高教文摘》(内刊)2002年第4。

潘懋元: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厦门商报》2002年5月22日

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国际视野中的高等教育》2002年5月

潘懋元:《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序,该书

潘懋元: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理论研究支持,《民办教育研究》(内刊)2002年创刊号。

潘懋元、高新发:繁荣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现代大学教育》2002年第5期、《福建日报》2002年6月16日、《厦门大学报》2002年5月31日。

潘懋元:《台港澳高等教育比较研究》序,该书。

潘懋元:《WTO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前言,该书。

潘懋元:《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研究》序,该书。

潘懋元:《普通高校成人学历教育质量研究》序,该书。

潘懋元:《高等教育产业的特殊性研究》序,该书。

潘懋元:《工科学生智能的培养与发展》序,该书。

潘懋元:《高等教育社会学》序,该书。

潘懋元:21世纪初中国高教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学校长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9月。

潘懋元:《新世纪的技术与职业教育》序,该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10月。

潘懋元等9人:《公平与效率: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聚谈,《科学时报》2002年11月7日,《新华文摘》2003年第2期。

潘懋元:《校长职业化培训教程》序,该书,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11月。

潘懋元:教育如何产业运作,《光明日报》2002年12月5日。

潘懋元:民办高等教育的定位与发展,《民办教育通讯》(内刊)2002年第12期。

潘懋元:公平与效率:高等教育决策的依据,《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创刊号,人大复印《高等教育》2003年第3期。

潘懋元:大学应当研究自己——中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与特征,《大学教育科学》2003年第1期。

潘懋元:《高等职业技术研究与探索》序,《深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潘懋元:谈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第2期。

潘懋元:一流大学不能跟着排名榜转,《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

潘懋元、吴玫: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复旦教育论坛》2003年第3期,人大复印《高等教育》2003年第7期。

潘懋元:关于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高教探索》2003年第3期,《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潘懋元:职称同归学衔,提高学术权力,《集美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潘懋元:社会学眼光研究高等教育,《光明日报》2003年4月10日。

潘懋元、高晓杰:大众化阶段的精英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第6期,《教育研究》2003年第11期,《新华文摘》2004年第2期。

潘懋元、黄建如:教育主权与教育产权辨析,《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第6期,人大复印《高等教育》2003年第6期。

潘懋元:《外国高等教育史》序,该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潘懋元:致编辑部的一封信,《中国教育报(文化专版)》2003年7月1日。

潘懋元:《高职学生就业百题》序,该书,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年8月。

潘懋元:《山东高等教育发展史》序,该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潘懋元:《大学语文》序,该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潘懋元、吴玫:关于研究生教育创新的若干问题,《研究生教育》(内刊)2003年第8期。

潘懋元:基础课程教学也能出名师,《中国大学教学》2003年第9期。

潘懋元:大方向与可行性,《中国青年报》2003年2月6日,《新华文摘》2003年第9期,《大学之道》,文化出版社。

潘懋元:重订教育之城规划的若干意见,《老教授论坛》2003年第5期。

潘懋元:杨贤江令人生指导思想,《杨贤江与中国现代化》2003年10月。

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序,该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

潘懋元、覃红霞:高考:从选优性考试到适应性考试,湖北招生考试2003年第12期(100期特刊)。

潘懋元:《适应盈利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序,该书2003年12月。

潘懋元:刘佛年与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常在明月追思中》——刘佛年纪念文集,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

潘懋元:教育史的一种写法,《中国教育报》2004年1月25日。

潘懋元、吴玫:当前研究生体制的若干问题——兼论信息与电子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问题,《煤炭高等教育》2004年第1期。

潘懋元:《大学理念论纲》序,该书。

潘懋元:中国高职教育走向,《高等技术教育研究》学术年会论文2004年第1期。

潘懋元:分类与定位: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光明日报》2004年4月15日,原为陈厚丰《中国高校分类与定位研究》序。

潘懋元:探索教育创新,《光明日报》2004年4月15日。

潘懋元:《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建设》序,该书,2004年3月。

潘懋元、吴玫:从高等教育结构看大学生就业问题,《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年第3期。

潘懋元:对接资本市场——在民办高等教育与资本市场高级论坛上的发言,《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第3期。

潘懋元:《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序,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潘懋元:中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若干问题,《大学教育科学》,2004年第4期。

潘懋元:《20年的实践与探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论文集》序,《江苏高教》,2004年第4期。

潘懋元:《学习风格与大学生自主学习》书评,《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潘懋元.吴玫: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第7期。

潘懋元.陈兴德:高等教育理论呼唤高等教育史研究,《教育研究》,2004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5年第1期。

潘懋元.吴玫:独立学院的兴起及前景探析,《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Z2期。

潘懋元:我对高等职教的看法,《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第18期。

潘懋元、陈兴德:依附、借鉴、创新?——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之路,《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5年第3期。

潘懋元: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复旦教育论坛》,2005年第1期。

潘懋元:《高等学校教育评估与督导概论》序,《高等教育发展与评估》,2005年第1期。

潘懋元、吴玫: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潘懋元:分类、定位、特点、质量——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若干问题,《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潘懋元:21世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教育—人才”的合理结构,《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3期。

潘懋元:民办高校在高教发展中的定位与政策选择,民办教育通讯,2005年第1期。

潘懋元:中国大陆民办高等教育基本情况与发展中的若干问题——访台报告,民办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

潘懋元:民办高等教育大有作为,树人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潘懋元:胡赤弟:我国高校产权制度改革的若干问题——兼论公、民办高校产权问题,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第7期。

潘懋元:百年之际看科举,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潘懋元:介入资本市场:高等学校筹、融资体制一种尝试,江汉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的定位?特色?质量,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第12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6年第2期。

潘懋元、余斌:21世纪教育与人才配置,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年第10期。

潘懋元:面对问题,共同关注,中国青年报,2005年3月1日。

潘懋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台阶,人民政协报,2005年2月16日。

潘懋元、林莉:2020:中国民办高教前瞻,文汇报,2005年4月18日。

潘懋元:《高等教育评估与督导概论》序,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年第1期。

潘懋元:建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独立系统,教育研究,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5年第5期转载。

潘懋元:21世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教育?人才,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3期。

潘懋元:构建多样化的本科教育,中国教育报,2005年4月1日。

潘懋元:分类?定位?特点?质量,福建工程学报,2005年第2期。

潘懋元:《新时期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序,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潘懋元:《特色办学,以改革促发展》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潘懋元:《女校长的管理文化与心理素质》序,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史》序,广东高教出版社,2005年8月。

潘懋元:《我国巨型大学的管理与组织模式研究》序,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潘懋元:《师范院校创新强校之路探索》序,湛江师范学院,2005年1月。

潘懋元:默默的奉献,永恒的纪念李希太《望海楼札记》,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12。

潘懋元:《高等教育生态论》序,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8月。

朱崇实、潘懋元,本科教育:高校立校之本,中国教育报,2005年4月1日。

潘懋元,论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问题,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潘懋元,新建本科院校应以特色求发展,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年第1期。

潘懋元,以广州市属高教为案例的战略研究——评陈昌贵、余群英的《走进大众化》,高教探索,2006年第1期。

潘懋元,敢为天下先——在广东省博士后工作2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2期。

潘懋元,规模速度、分类定位、办学特色——中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若干问题,龙岩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6年第10期。

潘懋元,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战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6年第8期。

潘懋元,《我国民办高校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序,民办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

潘懋元、陈厚丰,高等教育分类的方法论问题,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6年第6期。

潘懋元,从科学发展观看高考改革,湖北招生考试,2006年第4期。

潘懋元,民办高等教育持续发展问题,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潘懋元、姚加惠,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之困境与前瞻,民办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

姚加惠、潘懋元,新建本科院校的现状分析与准确定位,龙岩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6年第12期。

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历史与未来,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潘懋元、肖海涛,论我国高等教育学制改革——基于专升本的视角,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7期。

潘懋元、刘小强,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进展与问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8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22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

潘懋元,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医学教育探索,2006年第10期。

潘懋元,发展高等职教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克服战术与战略的矛盾,西北职教,2006年第10期。

潘懋元,船政学堂的历史地位与中西文化交流——福建船政学堂创办140周年纪念,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7期。

潘懋元,从科学发展观看高考改革,光明日报,2006年5月31日。

潘懋元,研究生教育如何看,人民日报,2006年8月17日。

潘懋元,台港澳三地私立大专院校之比较,科学时报,2006年11月2日。

潘懋元,大学教师发展与教育质量提升——在第四届高等教育质量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潘懋元、罗丹,高校教师发展简论,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第1期。

潘懋元,规模、速度、质量、特色——中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若干问题,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1期。

潘懋元,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

潘懋元,教育与考试——目的与方法,教育与考试,2007年第1期。

潘懋元、罗丹,多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比较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17期。

潘懋元,规模、质量、特色——中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若干问题,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潘懋元、陈厚丰,从恢复统一高考三十周年说起,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7年第8期。

潘懋元,关于民办高等教育持续发展问题的报告,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潘懋元,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与特色发展,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7期。

潘懋元、肖海涛,现代高等教育思想演变的历程——从20世纪到21世纪初,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8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1期。

潘懋元,《新建本科院校运行机制研究》序,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10期。

潘懋元,教育事业家陈嘉庚教育思想新探,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第10期。

潘懋元,我看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问题,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第Z1,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7年第11期。

潘懋元,中国特色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论指引,中国教育报,2007年2月10日。

潘懋元,特色是高校形象的重要标志,中国信息报,2007年4月11日。

潘懋元,民办高校如何走出困境,人民政协报,2007年7月4日。

潘懋元,高校现代化发展中有待探讨的若干问题,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潘懋元,《本科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潘懋元,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第3期。

潘懋元、刘小强,文化的创新与保守——大学教授的艰难选择,教育研究,200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8年06期。

潘懋元,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特色与发展,宁波大红鹰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潘懋元、车如山,特色型大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潘懋元、石慧霞,长汀时期的厦门大学与西南联大之比较,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潘懋元、肖海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结构与体系变革,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8年第10期。

潘懋元、覃红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改革的成就与展望,教育与考试,2008年第6期。

潘懋元,再论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特色与发展,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7期。

潘懋元,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轨迹与成就——《中国高等教育学中青年学者论丛》总序,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8期。

潘懋元、肖海涛,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10期。

潘懋元、肖海涛,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发展30年,教育研究,2008年第10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9年第01期。

潘懋元,关于民办高校评估的思考及建议,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第12期。

潘懋元,民力民智推进高教事业大发展,中国教育报,2008年6月2日,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8年第08期。

潘懋元,简评《高校育人新机制探索:情感、激励、嫁接三结合》,光明日报,2008年10月24日。

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江苏高教,2009年第1期

潘懋元、董立平,关于高等学校分类、定位、特色发展的探讨,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9年第05期。

余小波、潘懋元,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转型的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

潘懋元,中国独创的教育基本制度——《自学考试制度研究》简介,教育与考试,2009年第2期。

潘懋元、周群英,从高校分类的视角看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第3期。

潘懋元,《树人探究》序,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潘懋元,教育基本规律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江苏教育研究,2009年第4期。

潘懋元,金融危机的挑战高等教育的应对农业院校的机遇,高教探索,2009年第4期。

潘懋元、车如山,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第5期。

陈兴德、潘懋元,“依附发展”与“借鉴-超越”——高等教育两种发展道路的比较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第7期。

潘懋元,金融危机对高等教育的挑战,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第7期。

潘懋元,抓住前沿理论和前瞻问题组织和引领高教研究,大学(学术版),2009年第10期。

潘懋元、车如山,做强地方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与特征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第12期。

潘懋元、李均,高等教育研究60年:后来居上异军突起,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第18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9年第12期。

潘懋元,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座谈录,大学教育科学,2010年第1期。

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高教探索,2010年第1期。

潘懋元,做强地方本科院校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潘懋元,关于地方院校战略规划的优秀论着——《地方院校战略规划论》序,高教探索,2010年第2期。

潘懋元,应用型本科教育特点与建设重点的探讨,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潘懋元,《规划纲要》:民办教育的新机遇,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潘懋元、王琪,从高等教育分类看我国特色型大学发展,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5期。

潘懋元,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的理解与实践问题,集美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 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的在研项目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结构与体制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2002-2004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研究,教育部重大项目,2001-2003

多学科的高等教育研究 国家社科重点课题 2000

21世纪高等教育思想《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子课题,教育部高教司重点课题  2000

21世纪高等学校教学过程变革及其运作机制 全国高校教学研究中心  2002

高等教育学制改革研究 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二期(“985工程”) 项目 2005

《高等教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2008年教育学重点课题

《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做强地方本科院校》,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2008教育学重点课题、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重大研究项目

《在终身教育体系平台上的多种教育模式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009

§ 获奖情况

潘懋元等:《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研究》,2001年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潘懋元等:《高等教育学》,于1987年4月获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科研项目优秀奖,于1987年10月10日获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基金教育学优秀奖,于1988年1月27日获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于1989年9月获全国首届优秀教育理论著作优秀奖。

潘懋元、罗杞秀:《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家杨贤江》,于1987年10月获中国杨贤江基金会荣誉奖。

潘懋元等:《杨贤江教育文集》,于1987年10月获中国杨贤江基金会荣誉奖。

潘懋元:《高等教育学讲座》,1989年获全国教育科学优秀专著一等奖。

潘懋元、邬大光:《我国发展地区性高等教育的理论探讨》,1990年12月获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科研优秀论文二等奖。

潘懋元:1991年4月22日获厦门“建文资深教师奖励金”。

潘懋元:《正确对待商品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冲击》,1991年获光明日报社等单位评选的优秀高教论文奖。

潘懋元: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

潘懋元:《市场经济冲击与高等教育抉择》,1993年8月23日获福建省高教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993年12月24日获中国高教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潘懋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1995年10月获国家教委人文社科一等奖。

潘懋元:1995年获优秀博士生导师。

潘懋元等:《学习-研究-教学实践三结合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方法》,1996年12月获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潘懋元:《高等教育改革与市场经济》,1996年获国家教委社科优秀论文二等奖。

潘懋元等:《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文化选择与创造》,1998年1月15日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潘懋元等:《现代高等教育思想的演变——从20世纪到21世纪》,2009年获福建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荣誉奖。

潘懋元等:《学术沙龙:情理交融中的人才培养实践》,2009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

§ 家庭成员

如果说潘懋元在高等教育学学术上取得辉煌的成就是他人生的一座丰碑,那么他教子有方,培养一女三男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被美誉为“一门四杰”却是潘老人生的一大亮点,且广泛传为佳话。

老大潘凯伦,1946年出生。1964年厦门五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进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湖南五机部兵工厂工作。因丈夫在厦门工作,她1976年调任厦门化工厂任技术副厂长,是该厂唯一的女高级工程师。

潘凯伦在厦门化工厂期间,非常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的开发。先后组织厂里技术人员,攻克一个个难关,试制成功各种型号化妆品、洗涤用品、功能性香皂(如透明香皂,檀香皂等),产品远销台湾、香港,并打进国际市场,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潘凯伦牢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硬道理,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在她的办公室墙上,悬挂着一副对联:“宠辱不惊,闲望庭前花开花谢;去留无意,遥观天上云卷云舒。”体现了一个才女的坦荡胸襟。

老二潘世墨,1948年出生,就读于厦门双十中学,品学兼优。1969年,21岁的潘世墨与19岁的弟弟潘世平一起到福建省武平县最贫困的大禾公社上山下乡。兄弟俩很快就和当地农民打成一片,他们帮助农民开展科学种田,教农民新法养猪、种植白木耳、蘑姑,连续五年没有回家过春节。潘世墨后来被调到武东供销社当营业员,恢复高招后,以优异成绩考上厦门大学哲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8年,中苏每年互派一百名留学生,潘世墨被选派到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哲学所学习,返校后历任厦大哲学系党总支副书记,总支书记。考取武汉大学在职博士生,师从中国著名哲学家张巨青教授;1995年,升任厦门大学校长助理;1996年,兼任教育部三个专家委员会委员以及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1997年,任厦门大学副校长,2002年,任兼任党委副书记。潘世墨主持学校教改等项目获2005年国家级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尽管学校行政事务繁忙,潘世墨除了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之外坚持担任本科生教学课程。

老三,潘世平,1950年出生,1969年与胞兄世墨一起到武平上山下乡。1973年,考入厦门师范专科学校,197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又进河北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继续深造,1985年,担任集美师范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1990年,潘世平承接国家教委重点研究课题《闽南三角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任课题组织长,该课题受到国家教委专家组好评,获福建省教育论文二等奖。

1994年,潘世平担任集美师范专科学校党委书记。他认为要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就要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因此,潘世平注意抓师资队伍的建设,使集美师专高职称的师资翻了一翻,其中30岁以下研究生占40%。1999年,潘世平被调任厦门市电视大学党委书记,其后,厦门电视大学与教育学院、工人业余大学合并为厦门城市学院,潘世平又并任命为厦门城市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校长,为厦门市的教育事业作出新贡献。

老四潘世建,1953年出生,就读于厦门双十中学,由于是老幺,根据当时政策,上山下乡时留城,1977年,考进武汉水运工程学院;1980年,毕业后分配在厦门技工学校当副校长。1983年,调任厦门市交通局副局长,1984年,受命参与厦门大桥筹建工作,表现出卓越的组织能力和超凡的理论、技术水平。1991年,厦门大桥建成,江泽民总书记亲临剪彩。1993年12月22日,厦门路桥建设总公司成立,潘世建被任命为总经理,肩负起筹建海沧大桥的重担。厦门海沧跨海大桥因采用了当今世界先进的全漂浮造桥理论而被称为“世界第二、亚洲第一”,总投资28.7亿元。作为工程总负责人,潘世建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大桥建设几年之中没有星期天,每天工作十四个小时以上,有条不紊地调兵遣将,终于用三年时间建成原来预计六年才能建成的举世瞩目的海沧大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亲自为海沧大桥题名。2000年,潘世建凭着突出表现、良好口碑,众望所归当选为厦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分管城建、国土资源等工作,开始了人生新的里程。

潘懋元四个子女的成才固然有其各自努力奋斗的结果,但这与潘懋元伉俪的言传身教、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著名哲学家萨提尔曾说:“父母必须意识到自己是整个家庭的领导者,他们有责任教导孩子人类的真实面目及了解人生。”潘懋元教授以一个慈祥、宽容、仁爱的父亲培养、教育着自己子女,让他们从小就在一个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中自由自在充分发挥自我个性,而且,适合时宜地让孩子们在大风大浪中磨炼自己,经受考验。所有这些,都是对潘凯伦、潘世墨、潘世平、潘世建姐弟四人的最好疼爱。这其中蕴藏着父母亲的阳光雨露和无限期待。望子成龙,这是世上所有长辈的期望,潘懋元教授教子有方、促其成才的生动事例可供借鉴。[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0: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