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淳于国
释义

§ 古国简介

春秋各诸侯封地

淳于国,是中国历史上西周和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周武王把淳于公分封在山东安丘县东北部,建立了淳于国。实际上,淳于国是州国的延续。

淳于国的邻国有蔡国和纪国。

春秋早期,从河南迁移来的杞国频繁入侵,淳于国国力衰弱,无力抵抗。国君迫不得已逃往外地,淳于国就此灭亡。

淳于国灭亡之后,杞国迁都于其地,故后世有时也将杞国称为淳于国。

§ 史料记载

其故城在今山东安丘市。齐僖公二十五年(公元前706年,鲁桓公六年),淳于公亡国。

《左传》曰:“淳于公如曹,度其国危,遂不复也。”是什么原因促使淳于公离开自己的国家而到了曹国,恐怕战争是主要原因。该年,北戎又进犯齐国。淳于公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离开国都而没有再回国。

另外,在春秋之际,因国内发生叛乱而逃亡的诸侯,也屡见不鲜。后来淳于公又由曹国到了鲁国,大概也是避祸。[1]

§ 淳于家族

各诸侯

随着淳于亡国,淳于人陆续离开本土。如后魏梁州刺史淳于诞,虽童年随父去扬州,但“其先为博人,后世居蜀汉。”(《魏书·淳于诞传》)博在今泰安,西周时属鲁地,春秋战国为齐鲁交错地带。秦置博阳县(今泰安旧县),属济北郡。汉初改称博县,属泰山郡。

北魏博县改名博平县,隶泰山郡。而今泰安西南的淳于村,传为淳于氏故地,距博平县仅十几公里。汉代名医淳于意(临淄人),曾为齐太仓令,被误逮,赦后专心行医,深受百姓爱戴。其墓在今泰安满社镇,墓北、南之村分别称为北淳于、南淳于,南北之间的村称为中淳于。近几年新泰、泰安一带相继出土带有“淳于”铭文的兵器,说明淳于家族的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曾在泰山一带活动。

§ 文物遗留

1999年4月,泰山虎山东路拓宽工程中,一战国墓出土一件有铭青铜戈。戈援长而狭,长胡三穿,内微上翘,上有一穿,内末端及下侧有刃。通长27.2厘米,援长18.6厘米、宽2.5~2.9厘米,内长8.3厘米、宽2.9厘米(图1)。胡上铸有“淳于右造”4字铭文。

“淳于右造”戈从形制看,时代应属战国中晚期。铭文中的“右”,应是铸造兵器的“右库”。齐国当时在都城设有左右库制造兵器,下属小诸侯国亦设兵器冶铸库。出土青铜有铭戈中,已有“淳于左造”“淳于右造”戈。

“淳于右造”戈的出土,为研究齐国历史及淳于国的地望提供了重要的资料。[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4:4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