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小学》
释义

§ 内容简介

《小学》手稿全书共6卷,分内外篇。内篇4卷,分《立教》、《明伦》、《敬身》、《稽古》 4个部分。《立教》主要讲教育的重要和方法;《明伦》主要讲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长幼之序、朋友之交;《敬身》主要讲恭敬修养功夫;《稽古》辑录了历代思想家的行为表现,作为《敬身》的证明。外篇2卷,分为《嘉言》、《善行》,分别辑录了汉至宋代思想家的言论和行为表现,作为《立教》、《明伦》、《敬身》的补充和说明。

朱熹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了从小就向儿童灌输封建道德观念,使封建道德的基本原则成为人们的道德品质,为封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宋代以后,《小学》一书成为封建时代儿童道德教育的主要课本,影响甚大。该书的注释校勘本主要有:明代陈选《小学集注》,清代张伯行《小学集解》。此外,还有上海广益书局版的《朱子小学白话解》和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朱子小学节本》。

§ 作者简介

朱熹 《小学》,旧题宋代朱熹撰,实为朱熹与其弟子刘清之合编。书的发凡起例出于朱熹,而类次编定则有出于弟子刘清之。

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婺源县城人,字元晦,又字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小名沈郎,小字季延。父朱松,宋政和八年进士,外任福建政和县尉。朱熹于南宋建炎四年九月十五日在龙溪出生。十四岁丧父,随母祝氏定居福建崇安五里夫。朱熹曾于绍兴二十年春和淳熙三年二月,两次回婺源故里省亲扫墓。今“文公山”上的古杉群即朱熹手植。

刘清之(1134—1190),南宋临江(今江西清江西南)人,字子澄,世称静春先生。

§ 写作背景

《小学》

《小学》的写作背景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说《小学》由宋代朱熹撰,实为朱熹与其弟子刘清之合编。书的发凡起例出于朱熹,而类次编定则有出于弟子刘清之;其二说这部书是朱熹指导他的学生刘子澄编成的,刘子澄编成之后,朱熹又作了较大的修改。

《小学》在淳熙十四年(1187)成书。

§ 相关解释

西汉时称“文字学”为“小学”,唐宋以后又称“小学”为字学。读书必先识字,掌握字形、字音、字义,学会使用。周朝儿童入学,首先学六甲六书(六甲指儿童练字用的笔画较简单的六组以甲起头的干支。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所以从前把“文字学”称“小学”,“小学”之名即由此而得。清代的《四库全书》,把小学书分为:训诂,字书,韵书三类。 小学附庸于经学,以经学为大学,故称语言文字之学为小学。分音韵、文字、训诂三。

盖小学者,国故之本,王教之端,上以推校先典,下以宜民便俗,岂专引笔画篆、缴绕文字而已。苟失其原,巧伪斯甚。

—— 《国故论衡·小学概说》

§ 作品影响

后人对《小学》的研究 朱熹《小学》是中华民族道德文明史中有独特影响的“获得性遗传”。本书从道德教育学术要素与中美比较视角研究了《小学》道德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道德教育模式,彰显了它在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中的时代价值。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在文化哲学视域中,“传统并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而是生命洋溢的,有如一道洪流,离开它的源头越远,它就膨胀得愈大。”传统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衍生与流变,它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活着的文化生命。

《小学》成书之后,对中国传统启蒙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和学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熹本人就对这部书偏爱有加,他曾说:“后生初学,且看《小学》之书,那个是做人底样子。”当一些“磋过”小学教育的成人向他请教时,他也建议读《小学》,以“补填前日欠缺”,从而“栽种后来根株”。他的学生大都遵其所教,在《小学》上颇为用力,《朱子语类》中有很多他们师生讨论《小学》的记载。

§ 书籍评价

《小学》发展理论 历代学者对于《小学》,更是“尊若六经”,推崇有加。元代著名学者许衡,在给自己儿子的信中这样说:“《小学》《四书》,吾敬信如神明。自汝孩提,便令讲习,望于此有得,他书虽不治,无憾也。我生平长处,在信此数书。汝当继我长处,笃信而好之也。”

明代著名学者章懋,强调要将《小学》熟读玩味,字字句句,都要考究清楚,除了使其道理贯彻于胸中,还要身体而力行。即便已经考中了进士的人向他请教“为学之方”时,他的意见是依然要读《小学》。

清代学者张伯行,更是把《小学》和作为《四书》之一的《大学》等同看待:“孔子以前,大学未有书,自孔子作之,而入德之门在是矣。朱子以前,小学未有书,自朱子述之,而做人样子在是矣。”在他看来,读孔子之书,应该以《大学》为统宗;而读朱熹的书,则应该以《小学》为基本。他所辑录的《小学辑说》,辑录宋元明清四朝18家68则有关小学的论述,其中大都是对《小学》的颂赞溢美之词。

元明清三代政府也十分推尊此书。明朝初年,“高后尝命女史诵而听之,既而奏曰:‘《小学》书言易晓,事易行,于人道无所不备,真圣人之教法。”建议明太祖朱元璋推广此书。朱元璋如其所言,令亲王、驸马、太学生讲读。“由是内而京师,外而郡邑,莫不家藏人诵,而圣贤之教,复明于天下矣。” 清朝政府在《十三经》和《四书》之外,对《小学》最为推重。“凡童生入学,复试论题,务用《小学》,著在律令。” 明确规定童生入学考试要用《小学》。

§ 参考资料

[1] 新浪网 www.sina.com

[2] 卓越网 http://www.amazon.cn

[3] 图书城 http://www.tushucheng.com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9: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