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汤晓丹 |
释义 | § 个人经历 年轻时期的汤晓丹 1910年2月22日出生,福建华安人。童年时侨居印度尼西亚,十岁随父回国。 1928年,在厦门集美农林专科学校学习时,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 1931年,加入天一影片公司任布景师。 1932年,开始任导演,拍摄了自己的处女作《白金龙》,影片在南洋市场一炮打响。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导演抗日影片《上海火线后》、《小广东》、《民族的吼声》等。香港沦陷后,拒绝日本占领军合作拍片的要求,潜往重庆。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上海,拍摄了揭露国民党腐败统治的《天堂春梦》等影片。 建国后,加入入上海电影制片厂,相继导演反映革命战争和人民解放军战斗生活的影片《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红日》、《南昌起义》等。[1] 2004年,第13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上,年届95岁高龄的汤晓丹先生荣获中国电影家协会新设立的“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奖”,成为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人。 2012年1月21日,汤晓丹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2岁。 § 执导作品 汤晓丹 1933年《飞絮》(与邵醉翁合作) 1934年《翻天覆地》 1933年《白金龙》 1934年《糊涂外交》 1936年《金屋十二钗》 1937年《时势造英雄花开富贵》 1938年《上海火线后》 1940年《小广东》 1941年《民族的吼声》 1945年《警魂歌》 1947年《天堂春梦凤记》 1948年《万象回春》 1949年《失去的爱情》 1951年《胜利重逢》 汤晓丹 1952年《南征北战》(与成荫合作) 1954年《渡江侦察记》 1955年《怒海轻骑》(与王滨合作) 1956年《沙漠里的战斗》 1957年《不夜城》 1958年《卧龙湖》 1959年《钢铁世家》 1963年《红日》《水手长的故事》(与强明合作) 1975年《祖国啊,母亲》 1979年《傲蕾·一兰》(上下集) 1981年《南昌起义》 1983年《廖仲恺导演纪录片》 1960年《上海英雄交响曲》 § 家庭情况 汤晓丹在拍摄现场 汤晓丹的夫人蓝为洁女士是中国电影剪辑师,生于重庆。1944年,高中毕业后进重庆中国电影制片厂技术科。1946年,随厂迁回上海。1952年在上海翻译片组任剪辑。1957年,调江南电影制片厂。1984年退休后,至今参加了《徐悲鸿》、《传奇夫人》、《杨家将》等近千部集电视剧的剪辑指导工作。 她参加剪辑的影片中,《苦恼人的笑》、《南昌起义》获政府奖;《巴山夜雨》获政府奖和金鸡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城南旧事》获政府奖和金鸡奖最佳导演奖,并获最佳剪辑奖提名。《廖仲恺》获政府奖和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汤晓丹的两个儿子汤沐海、汤沐黎是优秀的指挥家、画家。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