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沈隽 |
释义 | § 生平概况 吴江县沈隽,1913年7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松林镇。少年时期在苏州东吴大学附中(教会学校)读书,但他不信上帝,不参加每周的礼拜活动,却笃信自己的奋斗和拼搏精神。一次,他问一位老师:“你是苏州人,为什么国语说得那么好?”老师答道:“凡是我想干的事,就尽可能把它干得最好,除非我不想干。”这句话深深印在沈隽心中,成为他一生中学习和努力拼搏的座右铭。 1930年,沈隽考入金陵大学园艺系,学习成绩优异,获得奖学金,1934年毕业时,又获得该校荣誉奖—斐多菲金钥匙奖。1936年,沈隽考取清华大学公费赴美留学生,1937年,就读于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院果树系,1940年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即留校工作。为了报效祖国,沈隽谢绝导师的挽留,1941年携妻、儿回到了正陷入抗日战争炮火中的祖国,途经沦陷区,奔赴成都,任金陵大学园艺系教授。1944年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1947年任清华大学农艺系教授。1948年末,解放大军已兵临北平城下,沈隽拥护共产党坚持在清华大学护校,直至北平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沈隽仍在清华大学执教。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后,他在北京农业大学先后任园艺系教授、系主任、校务委员等职,并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农业组副召集人,农牧渔业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常委;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第三届副会长,第一、二、四、五、六届常务理事;中国园艺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第三、四、五届理事长,第六届名誉理事长;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及《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园艺分支、《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果树卷》、《中国果树志》、 《园艺学报》主编等职。 § 园艺、学科相结合 沈隽在园艺教学方面颇具特色,主要表现在: 植物解剖学一、沈隽主张园艺学应与相关学科交叉结合,使园艺学者的知识领域向深度、广度拓展。早在他于美国读研究生时,除主修果树学外,次修植物生理学,再次是研读植物解剖学。1941年他到金陵大学任教时,为实现园艺学与相关学科的结合,开设了果树生理、果树解剖、果品贮藏、果树研究法等课程,从而促进了中国园艺学的发展。 为了引进国外与园艺学相关的最新知识,他克服种种困难,搜集资料,先后编写了《果树载培学总论》 、 《果树生理学》 、 《果树解剖学》 、 《果树研究法》等教材。授课时,他善于从大量的材料中去粗存精,,深入浅出地讲授,使学生易于接受;同时,他还注意删简课程内容,避免交叉重复。在课堂上,他着重讲“为什么”而实际操作内容则留在了田间和实验室里。1964年,在北京农业大学教学经验交流会上,沈隽被誉为授“少而精”的典型。 他所倡导的园艺学与相关学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拓宽了园艺学的知识领域,而且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质量。 二、沈隽重视以“接力”方式培养研究生。50多年来,他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大学生和20余名硕士生与博士生,其中很多人已成为中国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骨干力量。 沈隽认为,果树生长年限很长,而研究生对果树研究试验的年限则很短,为此,他认为应当采取“接力”的方式进行培养。上一届研究生的实验研究结果,下一届研究生应当加以验证,并增加新的内容,使研究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如敌百虫疏果问题,他曾安排3届研究生完成了这一总体设计,且各有侧重和创新。1984年到1987年,他指导硕士生原永兵验证前两年试验中取得的敌百虫对苹果疏果的效应,并开始探索敌百虫对疏果作用与内源乙烯的关系及对光合作用的影响;1987年到1990年,由硕士生李宁验证敌百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同时用示踪法研究敌百虫在树体各器官内的分配与积累;第三位研究生则侧重测定敌百虫对内源激素与脱落酸和生长素的影响。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使研究工作不断深入,又可以不断创新,直到取得可靠的结果。 实践证明,这种“接力”方式是可行的、有效的,而且是科学的。 § 抗寒葡萄新品种 北醇50年代初,沈隽针对中国北方冬季气候严寒,葡萄需下架埋土防寒问题,决心培育抗寒葡萄新品种。为此,他和中国科学院植物园葡萄组的同志奔赴长白山,调查、搜集不同类型的优良山葡萄,在北京种植,作为杂交亲本。经过10余年的努力,终于培育出抗寒葡萄新品种——北醇、北玖、北红等,实现了在冬季-20℃的低温条件下不需下架埋土的愿望。这项研究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1950年到1966年,葡萄生产发展很快,中国不少科研、生产单位先后从国外引进500多个葡萄品种,由于观察记载标准不同,有的是同名异物,有的是异物同名,导致盲目引种而造成品种混乱。为此,沈隽和北京植物园的同志翻译了前苏联的《葡萄品种的植物学记载和农业生物学研究方法》一书。这本书对葡萄品种的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1962年,沈隽主持召开了“葡萄品种研究方法座谈会”,会后,他整理编写了《葡萄品种记载标准》一文,系中国第一篇比较完整的有关阐述葡萄品种标准的论文,发表在1963年《园艺学报》上,为中国葡萄品种研究的规范化、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 化学药剂疏果研究 乙烯利果树一般都有大年小年之异,产量忽高忽低,且品质不稳定等现象,以往采用人工疏果方法,费时费工、成本高。60年代初,沈隽和他的同事们开始研究西维因、萘乙酸、乙烯利、敌百虫等药剂对苹果的疏除效应,试图找出各种药剂的有效浓度和施用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药剂疏果能显著缓和大小年结果现象。经过3年的大面积试验后,只在4省2市进行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他试验的几种药剂中,敌百虫是一种国际上尚未报道过的高效、无药害的新疏果剂。6年来,他指导研究生对敌百虫的疏果作用机理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西维因、萘乙酸对金冠、红星等苹果疏除效应的研究”1982年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奖,1983年获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二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88年“苹果(13个品种)化学疏花疏果技术”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 国内应用延缓剂 胚珠植物延缓剂——多效唑是英国帝国化学公司于70年代末推出的能促进果树增产的药剂。1982年,沈隽在联邦德国参加第21届国际园艺学会,当获此讯息后,即与该公司及美国贝尔茨维尔研究中心联系,索取这种多效唑编号为PP333。1984年,沈隽首次在中国开展多效唑对果树生长、开花、结果以及对光合作用、矿质营养、水分生理的研究,并取得新进展。 国外的报道中,只提出多效唑在果树体内是由下向上运送。沈隽的研究结果证明,由下而上运送只是在果树生长期如此,而在植物休眠期体内药剂则是由上向下运送,到达根部贮藏起来,药效可维持3年。研究证明,提高座果率的机理,是多效唑能增强胚珠的受精能力,从而在多效唑的增产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1991年,在全国15余万亩果树推广应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 矿质营养研究室 早在1947年,沈隽就注意到,由于果树缺铁而产生黄叶病,使树势衰弱,产量和品质下降。对此,他进行了4年研究,分别于1949年和1951年发表了《北京果树黄叶病研究》与《北京果树黄叶病研究续报》两篇论文。以后,这项研究工作因故中断。 黄叶病果树缺铁失绿症是国内外果树生产中的薄弱环节,长期没有找到有效的防治措施。以往国内外大都采用将多种铁化合物供给受病植株的方法,但收效甚微。沈隽率先根据生物学原理,利用中国苹果属植物种质资源丰富的优势,从苹果属40个种和生态型中,通过液培、沙培、土培等控制试验,筛选出苹果砧木——小金海棠。证明它在铁胁迫条件下,不发生缺绿症,为防治苹果树黄叶病作出了贡献。 同时,沈隽还十分重视果树矿质营养学的研究。1980年,在他赴美访问期间,看到美国果树生产系根据叶片分析结果来确定施肥的种类和数量。认为这种施肥方法很科学,可以大幅度提高果品产量,从而减少了果树栽培总面积。回国后,他立即多方奔走,克服重重困难,于1982年成立了中国高等院校第一个果树矿质营养研究室,其任务就是通过分析果树体内的营养状况,指导果园进行科学施肥。经过5年研究,在中国首次研制出果树标准叶样,并得到国家标准局批准。同时,提出了几种落叶果树叶片内10种必要元素的最适、缺少和过多的含量标准,为中国果树矿质营养研究奠定了基础。 § 果树秋季施肥 氮、磷、钾、有机肥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中国在果树生产中普遍采用多次施肥法,有的1年多达10次以上。经过试验研究,沈隽认为,根据果树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特性施肥后不可能立即被果树吸收利用;夏季施氮肥,反而会使果实品质变劣、着色不良、延缓成熟、易生病害、缩短贮藏期,并使枝干徒长;此外,果树早春开花及幼果的早期发育则要依靠贮藏于树体内的营养物质。沈隽主张,在果实采收后、树体休眠前,把氮、磷、钾和有机肥一次施用,当时根部尚有吸收能力,叶片尚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树体对营养物质的消耗却大量减少,从而有利于营养物质在树体内的积累,可供早春生长、幼果发育所利用。 为了探索这一论点的正确性,自1962年起,沈隽即指导研究生分析土壤氮素的变化,并研究地上部树体内碳水化合物和氮素的变化。1977年,他撰写了《苹果树应在什么时候施用氮肥》的论文,分析论证了秋季施肥的优越性、科学性,引起了果树界同行的重视。80年代以来,果树科技工作者相继开展对果树秋季施肥和树体内营养贮藏、运转、分配的研究,沈隽这一新论点的正确性不断被生产实践所证实,并被编入高等院校果树专业教材。 § 果树根系研究 长期以来,中国果树工作者往往重视果树地上部分生长发育的研究,而对根系生长动态研究则不够。早在50年代初,沈隽就提出,研究果树不了解地下根部的生长动态,就不能科学地控制果树的施肥和灌水。只有把果树的地上部分和根系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察研究,才能解决果树的生长问题。 观察根系必须挖根,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1955年,他亲自设计、动手挖根窖,并定期到根窖里细心观察和记载,绘制苹果根系生长动态曲线图。1956年,他在《北京农业大学学报》上发表了题为《果树植物的根系及其研究》的论文。以后,他又对山地果树根系进行研究,1963年在《园艺学报》上发表了《在等高撩壕条件下幼年苹果树根系的分布》。这两篇论文开根系研究之先导,受到了同行们的高度好评。 § 发掘野生果树资源 野生果树50余年来,沈隽在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十分重视总结群众经验,用以发展生产。40年代,他曾去陕、甘、青考察生产情况。一方面目睹了水土流失的严重现象;另一方面也注意到了在小于15度的坡地上,群众采用等高的宽垅宽沟种植大田作物的做法,这种做法既能保持水土不致流失,又能维持作物生长发育,这对沈隽很有启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提出发展山地果树,不与粮棉争地,沈隽很想将上述农民的经验用于山地果树生产上。1951年,沈隽首先在辽宁省兴城园艺试验场选了两个荒山坡,带领学生和工人按等高线修筑撩壕,栽植果树。由于撩壕在同一水平线上,水土保持效果良好,获得了高产、优质苹果。同时,他还在果树行间种植了绿肥等作物,利用其根系固定水土。这种“等高撩壕”巩固山地果树栽培的方法,迅速得到推广应用,促进了中国山地果树生产的发展。 50年代初,他帮助旅顺、大连地区果农王顺总结葡萄高产经验,并归纳整理成《王顺葡萄增产经验的分析》一文,发表在《农业学报》上。继之,他又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组织的山西崞县和五台山老梨区的品种和栽培经验调查,撰写并发表了《山西崞县和五台山的梨》一文。 80年代,沈隽虽已年近古稀,但当他得知国家准备开发海南岛时,便亲率有关专家前往海南,调查热带、亚热带园艺作物的分布和生长情况,并将调查结果写成《海南岛果树生产现状和发展建议》,送交有关领导机关,作为指导海南发展园艺事业的科学依据。1985年,他又赴新疆伊犁地区重点调查野生苹果林,去吐鲁番调查无核白葡萄,去库尔勒调查香梨的生产情况和存在问题。 沈隽一生为总结群众经验,调查和发掘野生果树资源,殚精竭虑,为发展果树事业作出贡献。 § 热心园艺学会工作 中国园艺学会沈隽自1956年起,在担任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的35年间,为健全学会组织、开展学术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特别是自全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近10年间,他参加国内外大型学术讨论会及专题考察活动达50余次。其中,1988年中国园艺学会与国际园艺学会合作,由沈隽亲自组织在北京召开了“国际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来自18个国家和两个国际组织的近80名国外学者和近200名国内学者。这是中国园艺界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中国召开的大型国际园艺学术会议,更为中国提高了国际园艺界的声望,广交了朋友。 1980年,沈隽应美国农业部贝尔茨维尔农业研究中心邀请赴美讲学和考察50多天,以后又数次应邀率中国园艺代表团赴美国、联邦德国和波兰出席国际园艺大会和专题学术讨论会,他在会上做的学术报告,每次都受到了与会专家的赞誉。同时他还受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地区办公室委托,撰写了关于中国园艺、果树生产、科研成就及前景展望的论文,先后在前苏联、美国、联邦德国、荷兰等国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促进了中国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沈隽虽已届80高龄,但他仍以顽强的精神,在祖国辽阔的果园土地上奋斗不已。他为人刚直正派,不苟言、不苟同。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在果树合理疏花疏果与一花不疏的保花保果争论中,他属于“少数派”,他以自己的试验结果为依据,坚持合理疏花疏果的论点。以后的实践证明,沈隽的观点是正确的。他这种尊重科学的求实态度,受到果树界同行的尊敬。他治学严谨,平易近人,深受广大园艺工作者的敬仰和爱戴。 § 人物简历 1913年7月12日 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 1934年 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园艺系。 1934—1937年 任南京中山陵植物园技士。 1937—1940年 就读于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院果树系,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0—1941年 在美国康乃尔大学果树系从事科研与教学。 1941—1944年 任金陵大学园艺系教授。 1944—1947年 任中央农业实验所园艺系技正兼主任、北平农事试验场园艺室主任、技正。 1947—1949年 任清华大学农学院农艺系教授。 1949—1992年 任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教授(1954—1966年,任园艺系主任、校务委员)。 1956—1963年 任中国园艺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 1978—1992年 任中国园艺学会第三、四、五届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1978—1992年 任中国农学会第三届副理事长、常务理事。 1981年 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农学学科评议组副召集人。 1986—1992年 任农业部学术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 1957—1984年 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1965年 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4年 任第四、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1994年 病逝于北京。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