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沈阳故宫 |
释义 | § 简介 沈阳故宫大清门 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在清代 则称盛京宫殿、陪都宫殿或留都宫殿等。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其始建于努尔哈赤时期的1625年,建成于皇太极时期的1636年,后经康熙、乾隆皇帝不断地改建、增建,形成了今日共有宫殿亭台楼阁斋堂等建筑一百余座,屋宇五百余间,占地面积达六万平方米的格局面貌。这是清王朝亲手缔造的第一座大气庄严的帝王宫殿建筑群,其浓郁多姿的满族民族风格和中国东北地方特色,都是北京明清故宫所无法比拟的。作为满汉建筑艺术融合得尽善尽美的范例,沈阳故宫既是中国最著名的历史古迹和旅游胜地,也是当之无愧的优秀世界文化遗产。 沈阳故宫的建筑布局可以分为三路。东路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皇太极时期续建的大内宫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等。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嘉荫堂和仰熙斋等。乾隆时皇宫已在北京,但他有时也“东巡”回沈阳看看。1926年至今,为沈阳故宫博物院。现存古建筑100多座,总占地面积60000多平方米。所陈列的多半是旧皇宫遗留下来的宫廷文物。如清代的八旗甲胄,作战用的弓箭、火枪、火炮,其中有努尔哈赤用过的剑、皇太极用过的腰刀和鹿角椅等。沈阳故宫博物馆陈列的艺术品也很丰富。在书法绘画陈列室里,有明、清两代一些大师的作品如清郑燮、金农、明文征明书画精品,陶瓷、雕刻、织绣、漆器等工艺品也不少。 § 历史 沈阳故宫 清朝入关前 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三月,后金汗努尔哈赤将都城从东京迁移至明沈阳中卫城,同年开始在沈阳中卫城中心部位偏东南角的位置修筑宫殿,即现存的大政殿和十王亭。这组建筑主要是作为理政和朝贺的场所,努尔哈赤居住的寝宫在原沈阳城的北门——安定门。 1626年,皇太极继承后金汗位。从1631年起,用5年的时间对盛京城和皇宫进行了改建。他在其原来王府的基础上修建了新的大内宫殿,并将原沿袭自沈阳中卫城的十字形街道系统改为井字形街道系统,从而将皇宫置于城池的中央。1636年,皇太极在此去汗称帝,改国号为清 ,对沈阳宫殿各主要建筑分别正式命名: “定宫殿名,中宫为清宁宫、东宫为关雎宫、西宫为麟趾宫、次东宫为衍庆宫、次西宫为永福宫、台东楼为翔凤楼、台西楼为飞龙阁、正殿为崇政殿、大门为大清门、东门为东翼门、西门为西翼门、大殿为笃恭殿”。 此后又在大清门前东、西两侧分别建文德坊、武功坊两座牌坊,因坊心有“崇德二年孟春吉日立” ,可知建成于1637年。这也是清入关前唯一有确切年代记载的宫殿建筑。 清朝入关后 清朝入关后,沈阳故宫失去了作为皇宫的地位,成为陪都行宫。康熙帝和乾隆帝东巡祭祖期间,曾在此居住。乾隆四十六年,即1780年,增建了西路建筑,包括戏台嘉荫堂和用于储藏四库全书的文溯阁,并在中路修建了东所、西所和盛京太庙。以及对某些入关前宫殿的局部进行改造,其中比较重要的一处是崇政殿,因皇帝东巡时在此举行典礼,但殿内屏风宝座等均系皇太极时遗留,不便使用,所以乾隆皇帝命重新制作。乾隆九年,又命于殿前增设日晷、嘉量。文溯阁等西路宫殿建成后,直到终清之时这里的建筑未再有明显变化。 民国期间 沈阳故宫 辛亥革命后,根据《清皇室优待则例》条文规定,宗庙陵寝及皇室私产受中华民国特别保护。奉天皇宫也专设机构进行管理。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废除皇帝尊号,将溥仪赶出紫禁城,奉天皇宫收归为政府所有。不久决定在奉天故宫旧址内设立“东三省博物馆” 。自1926年开始,中经伪满时期,至解放前夕,这里先后建有东三省博物馆、奉天故宫博物院、国立沈阳博物院。 新中国成立后 1955年,成立沈阳故宫博物馆。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沈阳故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沈阳故宫博物馆改名为沈阳故宫博物院。2004年,沈阳故宫作为北京故宫的扩展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 建筑特色 与北京故宫相比,沈阳故宫建筑风格具有独特的满、蒙、藏特色。东路大政殿、十王亭建筑群布局仿照八旗行军帐殿(大幄次)的布局。中路的特点则是“宫高殿低”,居住部分位于高台之上,俯瞰理政的正殿区域,这是来源于满族人喜居于台岗之上的生活习惯。西路以及中路的东西二宫则是完全的汉式建筑。 § 建筑结构 东路 沈阳故宫全图 大政殿:原称“大殿”,1636年改名“笃恭殿”,康熙时改为今名。为重檐八角亭式建筑,内部结构为彻上明造。下有大青石修建的须弥座台基。殿顶为绿剪边黄琉璃瓦,中央为宝瓶火焰珠攒尖顶。殿内有宝座、藻井。 十王亭:位于大政殿前长195米、宽80米的广场上,自北向南,东侧为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西侧为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办公的地方。南为大红墙,清初为开放式广场,以木栅与宫外相隔。 中路 大清门:又称“午朝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绿剪边黄琉璃瓦硬山顶,面阔五间,中央三间为门道。门外左右为文德、武功两座牌坊。路南有奏乐亭和东西朝房。 崇政殿:又称“金銮殿”,通称“正殿”,是皇太极处理政务、接见使臣的场所,清代历朝皇帝东巡祭祖时也在此听朝理政。面阔五间,绿剪边黄琉璃瓦,单檐硬山顶,前后有出廊,围以石护栏。殿内为彻上明造,和玺彩绘,宝座后有贴金龙扇屏风,旁为贴金蟠龙柱。殿外庭院左右有飞龙阁、翔凤阁、东七间楼和西七间楼。 凤凰楼:原名“翔凤楼”,为清宁宫内院的门楼。高三层,歇山顶,面阔进深各为三间。曾是皇帝计划军政要事和举行宴会之地,清朝入关后改为存放历代实录、玉牒、“御影”以及玉玺的场所。 清宁宫:原称“正宫”,1625年前后修建,是皇太极登基之前的王府所在地。位于高3.8米的高台之上,前有凤凰楼,四周为高墙,构成独立的城堡式建筑。宫殿为五间十一檩硬山式建筑,绿剪边黄琉璃瓦。东边一间为帝后寝宫,西边四间为神堂,是萨满教祭祀之所。宫前有索伦杆,东为东配宫、关雎宫、永和宫,西为西配宫、麟趾宫、衍庆宫。沈阳故宫全图 东所:修建于乾隆十一年(1756年),包括颐和殿、介祉宫、阿哥所(已毁)、敬典阁等建筑,是东巡时太后及未成年皇子居住的地方。敬典阁用于存放玉牒。 西所:修建于乾隆十一年(1756年),包括迪光殿、保极宫、继思斋、崇谟阁等建筑,是东巡时皇帝及后妃居住的地方。崇谟阁存放历代实录、圣训和《满文老档》。 太庙:建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原为道教建筑景佑宫(三官庙),乾隆四十三年将城外的盛京太庙迁于此处,供奉清室先祖——肇祖、兴祖、景祖、显祖的神位。正殿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满堂黄琉璃瓦,东西有配殿三间。 西路 文溯阁:建于乾隆四十六年,即1781年,面阔六间,硬山顶,绿剪边黑琉璃瓦。用于存放四库全书。后有仰熙斋。前有嘉荫堂戏台建筑。[1] § 文化遗产 沈阳故宫 2004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中国的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沈阳故宫博物院不仅是以其多民族风格的宫苑建筑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更以其丰富的院藏文物珍宝而享誉中外。其中,尤以明清宫廷文物弥足珍贵,堪称国宝。院藏文物珍宝展是集故宫院藏服饰、珐琅器、书画、雕刻品、漆器、瓷器等门类藏品之精萃。这些文物集中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工艺水准和清代宫廷的艺术风格,反映了中国明清时期生产工艺的水平。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展览采用世界先进陈形形式,充分运用现代设备和陈列手段,同时又保持皇宫的古朴风貌,使您仿佛步入艺术圣殿。 清代皇宫外国礼品展沈阳故宫收藏和陈列的明清历史文物、艺术珍品及工艺美术品中,有许多中西文化交流工艺品,如钟表、玻璃器可谓独具特色。自十七世纪以来,西方一些国家把大量的钟表、玻璃器输往广州、由广东海关购置贡进皇宫,海外各国使者也竞相以本国精致的钟表、玻璃器作为贵重礼品赠给大清王朝,用这些巧于构思,精心制作的钟表、玻璃器精美艺术品取悦于皇帝,不仅是帝后怡情赏玩之物,也是宫殿里不可少的一种装饰品。这些技艺精湛的工艺品,充分显示了外国匠师们的创造智慧与艺术才能,同时也是十七、十八世纪,中西方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的历史见证。 沈阳故宫博物馆所陈列的多半是旧皇宫遗留下来的宫迁文物。如努尔哈赤用过的剑,皇太极用过的腰刀和鹿角椅等。沈阳故宫博物馆陈列的艺术品也很丰富。在绘画陈列室里,有明、 清两代一些大师的作品如清李鳟、金农、明文征明书画精品、陶瓷、雕 刻、织乡、漆器等工艺品也不少。 § 历史之谜 罕王仓促迁都 沈阳故宫 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大军以锐不可挡之势挺进辽东,并将都城从赫图阿拉迁至辽东重镇辽阳,大兴土木,修筑宫室。然而,出人意料的是,1625年三月初三早朝时,努尔哈赤突然召集众臣和贝勒议事,提出要迁都盛京(今沈阳),诸亲王、臣子当即强烈反对,但努尔哈赤坚持自己的主张。 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更主要的目的应该是出于战略进取上的考虑。首先,沈阳乃四通八达之处,其地理位置对当时的满族而言非常有利,北征蒙古,西征明朝,南征朝鲜,进退自如。其次,原先的都城辽阳满汉民族矛盾冲突严重,而沈阳当时还只是个中等城市,人口少,便于管理,这样可以避免满汉矛盾的激化。 沈阳故宫建造年代考究 沈阳故宫大政殿 由于史料没有任何明文记载,沈阳故宫究竟何年开始建造,一直是历史上的一大悬案,也是历史学家们争论的一个焦点。 据《侯氏宗谱》记载,负责为沈阳故宫烧制琉璃瓦的侯振举家族是“于天命九年间迁至沈阳,复创作宫殿龙楼凤阙以及三陵各工等用”。有专家据此推断,沈阳故宫应该是在天命九年,也就是1624年开始建造的。 却也有其他专家认为,《侯氏宗谱》中所说的“天命九年”指的是侯振举一家迁居沈阳的时间,而不是说侯振举搬到沈阳后就立即开始建造故宫。沈阳故宫应该是从1625年开始建造的,理由有二:首先,1624年,东京城还没有建好,许多贝勒、大臣都还在忙着建自己的住所,努尔哈赤在没有下达迁都命令之前,不可能在沈阳建造故宫;其次,努尔哈赤居住在位于城北的罕王宫,而不是故宫里。如果沈阳故宫1624年就开始修建的话,那么努尔哈赤应该住在故宫里,不必在故宫城旁居住。 建筑师 沈阳故宫 《侯氏宗谱》中记录了这么一段文字:“大清高皇帝兴师吊伐以得辽阳,即建都东京,于天命七年修造八角金殿,需用琉璃龙砖彩瓦,即命余曾祖振举公董督其事,特授夫千总之职。后于天命九年间迁至沈阳,复创作宫殿龙楼凤阙以及三陵各工等用。又赐予壮丁六百余名以应运夫差役驱使之用也。余曾祖公竭力报效,大工于是乎兴。 选择一十七名匠役,皆竭力报效。……” 这段文字说明,侯振举这个人与沈阳皇宫的营造关系很大。从以上文字可以判断,侯振举应该是建造故宫的负责人之一,但是考虑到沈阳故宫中有许多建筑是满蒙风格,侯振举作为一个汉人,不可能设计出来,所以除了侯振举之外,应该还有其他的设计者和建造者。 对此,也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有专家认为,侯振举只是“烧制琉璃瓦的管窖人”,而不是沈阳故宫的“工程师”,因为侯振举是从海城迁至沈阳的。所以,究竟是几个人一同修筑了这座清代宫殿,还是由某位大师具体设计,这个问题也一直是未解之谜。 努尔哈赤修建部分故宫沈阳故宫 努尔哈赤在沈阳时一直都居住在故宫北门旁边,而不是居住在沈阳故宫里,这说明当时故宫肯定还没建完。而且建造宫殿是一项耗资巨大工程,前期准备工作纷繁复杂,而努尔哈赤率部迁都沈阳18个月后便猝然离世。在这么短时间里,根本没有足够时间能将复杂的宫殿建造得如此之快。 而佟主任则认为,一年半时间也不算太短,在辽阳城建造宫殿时也只用了2年多时间,努尔哈赤在位期间完全有时间修建宫殿。而根据史料最早记载,1627年正月初一,皇太极在大政殿举行典礼仪式。按照沈阳的天气,说明大政殿在1626年10月之前就应该完工。也就是说,在努尔哈赤时期,大政殿和与之成组的建筑十王亭时应该已经建好。 § 与北京故宫区别 区别 北京故宫:明清两朝皇帝共用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 北京故宫:汉文化为主导 沈阳故宫:满清文化为主 北京故宫:殿(金銮宝殿)高宫(后宫)低 沈阳故宫:殿低宫高(后宫在四米高台之上) 北京故宫:琉璃瓦全部为金黄色 沈阳故宫:金黄色为主体,边是绿色 北京故宫:君临天下之地 沈阳故宫:十王亭和大政殿体现君臣合署办公 北京故宫:建筑等级高 沈阳故宫:建筑等级低 北京故宫:建筑面积大 沈阳故宫:北京故宫的1/12 北京故宫:牌匾或碑文汉字左满文在右 沈阳故宫:牌匾或碑文汉字在右满文在左 § 周边环境 景点 沈阳怪坡 沈阳棋盘山 沈阳市苏家屯区白清寨乡 沈阳兴隆室内公园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沈阳辉山 沈阳沈飞航空博览园 地理环境 沈阳故宫地处沈阳清代满族风情一条街内,从怀远门进入后一直到抚进门,整条街两边的建筑都是清朝的建筑风格,同时有各色的小店。 沈阳故宫步行3分钟即可到达沈阳最繁华的两条商业步行街之一的沈阳中街步行商业街。并且在清代满族风情一条街上距怀远门50米的距离处是沈阳同泽高级中学,该校的前身即是张学良将军当年创办的沈阳女子第三中学。 § 旅游信息 1.景点门票:50元。皇家礼仪表演,每周六下午2点至3点30分 2.景点交通:从沈阳站乘环路车到西华门(故宫)、南一马路乘环路电车到东华门、北站乘224公汽到小西门转环路电车故宫站下来即可到达。故宫门前还停待租乘的人力三轮车,收费仅5元一圈,以其代步又添一些情趣。 3.开放时间: 5、6、9、10月: 8:30--17:00 7、8月: 8:30--17:30 11、12、1、2、3、4月: 9:00至16:00 [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