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参长生之谜 |
释义 | 海参,是我国古人给它起的名字。“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此得名。海参是生长海洋底层岩石上或海藻间的一种棘皮动物,又名海黄瓜、沙噀。海参共有800多种,可供食用的仅有20多种。海参品种因地而异,我国西沙群岛,海南岛盛产梅花参、乌元参等;福建、浙江出产肥皂参、光参而北方海产唯有刺参,它是食用海参中较名贵的品种。 从水族馆观察活海参的外形,其相貌相当丑陋,它那细长圆状的躯体,肉多而肥厚,体表长满像肉刺似的东西,无怪乎人们形象地称它叫“海黄瓜”。另看海参其貌不扬,生存历史却使人惊诧,它比原始鱼类出现还早,在六亿多年前的前寒武纪就开始存在了。经古生物学家对海参的骨片化石进行系统研究,它已成为地层古生物工作者划分地层和研究古地质的一项重要依据,甚至成为保罗纪的标准化石。十几年前,我国古生物工作者在四川华莹山和浙江长兴的二叠纪(距今二亿多年前)的地层中,都发掘到海参的骨片。 海参深居海底,不会游泳,只是用管足和肌肉的伸缩在海底蛹动爬行。爬行速度相当缓慢,一小时走不了3米路程。它生来没有眼睛,更没有震慑敌胆的锐利武器。如此这般,亿万年来,在弱肉强食的海洋世界中,它们是如何繁衍至今而不绝灭的呢? 异乎寻常的休眠期 人们都知道,陆上的有些动物如蛇、蝙蝠、青蛙、刺猾熊等都有冬眠的习性。在寒冷的冬季里,水冷草枯,觅食困难,它们只好躲藏在各自的巢灾,靠体内的养分维持生存。海参却反其道而行之,侗偏选择在食物丰盛的夏季休眠。就拿刺参来说,当水温调至20℃时,它便不声不响地转移到深海的岩瞧暗处,潜藏石底,背面朝下。一睡就是三四个月,这期间不吃不动,整个身子萎缩变硬,待到秋后才苏醒过来恢复活动。 奇怪,海参为什么要在夏季休眠呢? 海洋学家解释说,平日里,海参靠捕食小生物为生,而这些小生物对海水温度很敏感,海面水暖,它们则往上游,水冷则潜回海底。入夏之后,海面暖和,这时生活在海里的小生物,纷纷到上层水域进行一年一度的繁殖,而栖身海底的海参没本事追随。迫于食物中断,只好藏匿石下休息保养。 特殊奇妙的护身术 面对危机四伏的海底环境和凶残狡诈的各种敌害,海参以特殊的斗争形式保护自己。 风起浪涌,会把附着不力的海参卷人危险境地。但海参能预测天气,当风暴即将来临之际,它就躲到石缝里藏匿起来,当渔民发觉海底不见海参时,就知道风暴即将来临便赶紧收网返航。 海参能像对虾一样,随着居处环境而变化体色。生活在岩礁附近的海参,为棕色或淡蓝色;而随居在海带、海草中的海参则为绿色。海参这种变化的体色,能有效地躲过天敌的伤害。 尽管如此,海参总免不了一些特殊的侵害,于是它形成了一套特殊的求生存护身妙术。当阴险狡猾的海盘车,贪婪凶恶的大鲨鱼垂涎欲滴地偷袭过来时,警觉的海参迅速地把体腔内又粘又长的肠子、树枝一样的水肺一古脑儿地喷射出来,让强敌饱餐一顿,而自身借助排脏的反冲力,逃得无影无踪。当然,没有内脏的空躯壳海参并不会死掉,大约经过50天时间,又会生出一副新内脏,以原有丑陋模样出现在海洋生物大家族之中。 海参除了有排脏迷敌的绝招外,还有像海星一样的“分身”功能。将海参断为数段,投放海里,经过3-8个月,每截又会长成完整的活参。有的海参还有自切本领,当海参感到外界环境不适宜时,能将自身切成数段,以后每段又会长成新的个体。当渔民捕到海参时,若不及时加盐、矾加工,它便自溶成为一滩水。 耐人寻昧的怪现象 海参适应生态环境变化趋利避害的本领令人惊叹不已,但在它体内出现两种奇异现象又令人困惑不解。 海参与光鱼和谐共生。这种光鱼又称潜鱼,体型小而光滑,时常钻进海参的体腔内寻找食物或躲避敌害。光鱼出入参体的动作既麻利又滑稽:先是用小脑袋探寻海参的肛门,接着把尾卷曲先插入,然后伸直身躯,再向后蠕动,一直到完全钻入寄生的体内为止。有人发现,在一只海参的体内竞栖居7尾以上的光鱼。光鱼白天把参体当作舒适的寓所,夜里出来寻找一些小甲壳之类的动物充饥。不幸的海参做了受寄主,非但得不到一点好处,反而使其内脏器官遭到损毁。尽管如此,彼此和睦共处,从不分离。凡是比较接近海岸的海参,几乎没有光鱼潜伏寄生,而栖息深海的海参,一般都有一尾或多尾光鱼隐伏体中。 几年前,人们惊奇地发现,海参的皮下贮存个小的纯铁球。小铁球的直径只有0.002毫米。至今也无法解释这个小铁球对海参有什么用处。据猜测这个小铁球可能是作为食物困难时的贮备,以备可以用其体内的纯铁球与贫铁食物进行组合。 弄清海参贮存铁球以及与光鱼共生关系,对于揭开海参长生的奥秘无疑是有极其重要作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