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湘江战役
释义

§ 基本资料

湘江战役

中文名称: 湘江战役

发生时间: 1934年11~12月

发生地点: 广西北部湘江地区

分类: 民主革命战争

§ 战斗经过

湘江战役油画

1934年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主力5个军团以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万余人,开始长征。红24师和10多个独立团等共1.6万余人,在项英、陈毅等领导下,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

10月17日,中央红军南渡贡水。21日晚,中革军委以红1方面军团为左路前卫,红3军团为右路前卫,红9军团掩护左翼,红8军团掩护右翼,中央和军委机关及直属部队编成的2个纵队居中,红5军团担任后卫,开始抢渡信丰河,于25日全部渡河,突破了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但在随后的行军中,由于部队、机关人员众多,携带了大量笨重的物质器材沿山路行进,拥挤不堪,行动缓慢。直到11月8日,才在汝城以南的天马山至城口间通过第二道封锁线。15日在良田至宜章间通过了第三道封锁线,进至临武、蓝山、嘉禾地区。这种大搬家式的转移和甬道式的行军队形,增加了部队的疲劳和减员,削弱了红军的战斗力。

蒋介石欲围歼我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于11月22日任命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西路军和薛岳、周浑元两部共16个师77个团进行“追剿”;令粤军陈济堂部进至粤、湘、桂边进行截击;令桂军白崇禧以5个师控制灌阳、兴安、全洲至黄沙河一线,扼要堵截。

11月19日,何键将“追剿军”分为5路:第一路司令刘建绪,率4个师由湘赣边向全洲以北黄沙河地域集结,筑堡堵截;第二路司令薛岳,率4个师又1个支队由茶陵、衡阳进至零陵地区结集;第三路司令周浑元,率4个师由资兴、郴县向道县方向追击;第四路司令李云杰,率2个师与第三路配合,由桂阳向宁远方向追击;第五路司令李韫珩,率1个师协同粤军和桂军,由郴县、桂阳向江华方向追击。

11月18日,中央红军分两路继续西进,右路22日袭占道县,左路24日占领江华,随后全军在道县至江华间渡过沱水,一部兵力西出永明(今江永)。白崇禧害怕我军攻取桂林,遂令其主力由全洲、兴安一线南下龙虎关、恭城一带,以阻止我军西进,并防止乘机进入广西。这样,全洲、兴安一线敌兵力比较空虚。

11月25日,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分4个纵队,从兴安、全洲之间抢渡湘江,突破敌第四道封锁线,前出到湘桂边境的西延山区。此时,何键也令其第一路2个师由东安进至全洲、咸水一线;第二路一部进至零陵、黄沙河一线;第三路由宁远尾追红军;第四、第五路由宁远向东安集结。

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第2、第4师个一部顺利渡过湘江,并控制了界首至脚山铺之间地域。这时,后续部队因道路狭窄,辎重过多,未及时赶到渡口。次日,敌“追剿军”第一路由全洲向脚山铺地区的红军第2师发起进攻,敌桂军主力由龙虎关、恭城一带向兴安、灌阳以北进击。接着,2路敌军在飞机支援下,向湘江两岸红军阵地发起全面进攻,企图夺回渡河点,围歼红军于湘江两岸。

红军指战员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经新圩、古岭头、界首、脚山铺、咸水等战斗,阻击了数十倍于红军的优势之敌,掩护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直属机关于12月1日渡过了湘江,进至西延地区。但红5军团第34师、红3军团第18团被敌阻于湘江东岸,虽经英勇战斗,予敌以重大杀伤,但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大部壮烈牺牲,师长被俘,后遭杀害。其他各部也遭到惨重伤亡。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从长征开始时的8万6千余人,锐减为3万余人。这是当时中央领导人执行逃跑主义的错误路线给红军带来的巨大损失。

1934年11月中旬,突围的中央红军跨越敌军的三道封锁线,25日抢渡湘江。12月1日,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歼敌数千人。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红军虽然突破了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 战争伤亡

湘江战役烈士纪念碑

1933年5月,为彻底消灭中国工农红军,并摧毁中央革命根据地,蒋介石撤销了赣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重新成立了一个全权处理赣、粤、湘、鄂、闽5省军政事宜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

经过半年的准备,他决定调集100余万人马,自任总司令,向红军发动第五次大围剿。 从9月开始,他集中50万军队,气势汹汹地向中央苏区发动了进攻。 由于毛泽东受到排挤,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依靠共产国际派来的德国军事顾问李德指挥作战。李德过去虽然打过仗,因不懂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和特点,丢弃了红军过去行之有效的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使红军作战屡遭失败。

到了9月下旬,中央红军处于十分危急的境地。最后,红军坚持不住,不得不撤出江西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大转移。10月10日晚,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率领8万余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撤退一开始,博古、李德等人表现出惊慌的逃跑主义,使红军在转移过程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人员损失也颇大,前三次突围减员达2万多人,而且行动十分缓慢。幸好,长征的先头部队是特别能打仗的林彪、彭德怀率领的红一、三军团,在他们的指挥下,红军连续冲破了敌人的三道封锁线。

蒋介石为阻止红军北上,并在撤退途中彻底消灭红军,又在湘江两岸设了第四道封锁线。他除了亲自到南昌行营指挥、督战以外,还任命湖南省主席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并给他一封亲笔信,信中说“党国命运在此一役,望全力追剿”。在此信中,他还舞文弄墨,抄录古诗一首:昨夜秋风入汉关,朔风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何键接到蒋介石的亲笔信后,从组织到军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准备与红军在湘江决一死战。蒋介石以为,他组织、调集的数十万大军设立的第四道封锁线是一张大网,红军插翅难飞。红军先头部队进入湖南后,前面横着两条大江:一是潇水,二是湘江。如果不能突破这两条大江,中央红军的长征就会失败。潇水西岸是湖南道县县城,也是这一地区第一大渡口,红军数万人马要过潇水,必须首先抢占道县县城。

军委将占领红军北上的生命线——道县县城的艰巨任务,交给了最能打硬仗的红一军团。林彪、聂荣臻马上向第二师师长陈光、政委刘亚楼交待任务,要求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抢占道县渡口。陈光、刘亚楼火速回师向团以上干部传达了战斗命令,并与刘亚楼商量决定由红四团担任主攻,第五团迂回配合。

11月12日,第四团在团长耿飙、政委杨成武的率领下,以每天100里以上的速度向道县急进。当天下午5点30分,红四团到达道县县城东岸,并用极快的速度抢占了道县南的水南街。

第二天凌晨,红四团官兵神不知鬼不觉地从水南街处架设了一座浮桥,并立即向县城发起攻击。当时,城内只有一个连的正规军和部分民团武装。红四团一开始攻击,蒋军自知不是红军对手,慌忙撤退了。不久,红五团官兵也从上游强渡潇水,火速攻占了道县西门一带阵地。这样,道县渡口被红军占领。

红四、五团占领了道县后,林彪和聂荣臻又向第二师师长指示,要第四、五两团赶快在潇水架桥,使中央领导和红军大部队能够快速过江。红四团一接令,很快动员全体官兵在城南架设了数座浮桥。 湘江战役碑园红军雕塑

这样,中央军委和其他红军部队顺利过了潇水。 蒋介石得知红军快速过了潇水,心里想:你们过了第一江,要你们难过第二江。 于是,他急忙调20个师的兵力,对红军重布了一道严密的封锁线。他将何键部的4个师调到桂北全州,将薛岳的4个师集合到黄沙河,将白崇禧的广西军置在全州、界首、灌阳一线。这样,湘江沿岸150公里长的地段,几乎全被他们占领。 除此之外,蒋介石还将他的嫡系部队——周浑元的4个师、李云杰的2个师,如同拉网似的从背后压向红军。 时间就是生命,机会就是胜利。 本来,蒋介石的密网还未布好时,红军还可快速占领较好渡江的全州、灌阳等地抢先渡江。 可惜,博古、李德等人没有这个智慧和本领,未抓住机会,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布防。军委11月25日下令红军分两路渡江时,已经很难渡过去了。 根据敌情变化,中革军委将渡江点选在界首和龙凤嘴之间。林彪、聂荣臻的红一军团奉命从左翼掩护军委和军委纵队渡江。 11月27日,林彪与聂荣臻带领红一军团前锋部队挺进到湘江东岸。红四团的官兵在耿飙、杨成武的带领下,以极快的动作,占领了敌人在湘江上架的浮桥。接着,又占领了界首,并伏击了迟来一步的广西军。

此时,如果博古、李德采取果断措施,轻装急进,党中央和其他红军部队至少可提前一天半过江。在这两天的时间里,敌人大批人马从南北两面夹击过江的红军,红军官兵遭到前所未有的大伤亡!情况十分危急!中央领导人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这万分危急时刻,林彪、聂荣臻根据军委的命令,一面下令红一师留在后面配合红五军团阻击从后面追来的周浑元部,守住潇水西岸,掩护党中央和军委前进,一面带领红二师快速抢占了界首渡口附近的所有高地。这样,从界首至屏山渡之间约30公里长的湘江两岸,均被红一、三军团控制。林彪还下令红五团赶快抢占全州,可惜晚了一步,全州被湖南军阀何键的部队抢先占去了。这处渡口未夺到手,使红军受到不小的损失。

红军在江边站稳了脚跟,林彪、聂荣臻又在江边查看了地形。他们决定,将阻击阵地设在北面离全州10余公里的脚山铺附近的觉山。觉山不高,却是一处难得的阻击阵地。林彪、聂荣臻认为,只要红军在这座小山上守稳了,敌人就无法到江边阻止红军过江。为了打好这场阻击战,11月28日,林彪、聂荣臻在山头上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将各师团在这次阻击战中的任务作了明确的分工,并向各师团下死令:此次阻击战关系到中央领导人和红军部队的生死存亡,一定要死守,而且要人在阵地在,失了要夺回来。会一开完,各师、团负责人迅速回到了所在部队布置任务,做好战斗准备。

当夜,敌人未来,战士们抓紧时间休息了一晚上。 11月29日天一亮,3个师的敌人赶来了。战斗还未打响,何键派来的飞机先向红军阵地进行了狂轰乱炸。接着,又用大炮向红四团的阵地猛烈轰击,红军主要阵地变成了火海,阵地周围的树木被炸得四处乱飞,官兵一个又一个地倒下。敌机飞走后,未伤亡的战士从沙土中爬出来,迎战从正面冲过来的敌人。从上午到下午,红军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子弹打完了,又与敌人展开肉搏战,山上的嘶杀声震天动地。由于是近距离作战,双方投入的兵力也较多,因而,敌我的伤亡都很大。红军的前沿阵地,几次被敌人夺去,最后又被英勇的红军夺回来。

战斗到夜晚,敌人因摸不清方向,进攻才被迫停了下来。第二天天一亮,敌人在刘建绪的督促下,又向红军阵地上发动了猛烈的进攻。红军官兵死死守在阵地上,并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战斗打了一天,刘建绪部仍攻不破红一军团的阵地。

第三天拂晓,刘建绪部在8架飞机的配合下,向觉山红军阵地发动了更为猛烈的进攻,他们一面用主力猛攻前沿阵地,一面派部队迂回到红军阵地侧面,偷袭红军阵地。与此同时,刘部的另一支部队也向红五团的阵地进行冲击。因此,这一天的战斗打得异常激烈,红军的伤亡不断增大,有些阵地牺牲得一个人也没有。敌人越来越多。红四、五团的官兵们连续打了几天,加上又无援兵,感到支持不住。 林彪、聂荣臻见各部队的官兵伤亡太大,战士们又饿又疲劳,马上向军委发电反映了觉山前线的战斗情况,希望派部队增援。军委研究了林彪、聂荣臻的电报,决定将在道县激战了三天三夜的红一军团第一师调往觉山前线。

红一师接到命令后,在师长李聚奎、政委赖传珠的带领下,日夜兼程,飞速向觉山前进。刘建绪得知红军总指挥部要过江,白崇禧又将全州以南至界首地段的军队撤走了,心里想:此时是立功的好机会,如果将红军负责人统统消灭在湘江,那将是千秋之功。为达这一目的,他将驻在全州的4个师调到前线与红军决战。关键时刻,李聚奎率红一师赶到了。

林彪、聂荣臻感到:红一师、红二师合在一起力量虽强大了些,但刘建绪总计有9个师的兵力,人数大大超过红军,下步的阻击战将比前几天更为激烈。针对刘建绪部的新部署,林彪、聂荣臻决定由红二师的第四、五团负责阻击,第六团作预备。

红军有备而战,又占有有利地形,刘建绪早上发动的第一次进攻以较大的伤亡告终。这一次红军虽然取胜,因战士们连续几天未休息,一天多未吃饭,大家都感到很难坚持下去。为了催促中央和军委纵队快速过江,林彪与聂荣臻联名给朱德发电,告知我军如向城步前进,则必须经大埠头,如去大埠头,必须经白沙铺或咸水圩,由觉山到白沙铺只有20里路,沿途为起伏的树林,敌人能够展开大的兵力,我军难有占领固守的绝对把握,希望军委及湘水以东各部队,星夜兼程过江。 湘江战役战场

打到30日夜,敌人越来越多,红一军团坚守不住,被迫退守珠兰铺、白沙至夏壁田、水头第二道阻击线。12月1日凌晨,已有几天未眠的林彪正想闭眼靠一下,突然接到军委的急电:一军团全部在原地域消灭全州之敌,由朱塘铺沿公路向西南前进部队的任务,无论如何,要将汽车路向西之前进诸道路,保持在我们手中。林彪接到军委的电报,急得火星直冒,并自语道:“中央的领导们啦,你们走快些啊,我们快守不住了!”接着,军委又连续给林彪、聂荣臻来电,要求红一军团在12点前,保证不让敌人突破阵地,使中央纵队和其他红军部队能顺利地渡过湘江。林彪迅即将军委的命令向各师团作了传达,并要求各部队做好死拼的准备。

天还未亮,敌人在数架飞机的掩护下,又向红一军团第三团阵地连续发起猛攻,均被第三团击退。敌人见第三团阵地久攻不下,又集中兵力转攻第一、二师的结合部。这一次,敌人的进攻战术也变了。他们先用炮火猛轰阵地,再派部队进攻,红军的半花山、美女梳头岭阵地先后失守。敌人占领了几个山头后,又迅速迂回到第三团背后,包围了第三团的两营红军。红军战士们在被敌人包围的情况下,拼死搏斗。最后,终因敌我力量悬殊,红军官兵伤亡过大,第二师阵地接连失守,只有黄帝岭未失。敌人打到了林彪、聂荣臻的军团指挥所旁边。幸好,敌人不认识林、聂,不然,这两位著名的红军领导人成了敌人的俘虏。

时间终于到了12时,党中央、军委及其他红军部队过了湘江,并且越过了黄柏公路。林彪得到党中央及军委领导人已过江的来电,松了一口气。他马上向红一师和二师下令相互掩护撤退。

据当时的《大公报》长沙版及香港的《循环日报》报道,12月29日开始的全州觉山铺阻击战,是湘江战役中打得最残酷、最激烈的战场,敌人先后在此投入了6个整师的兵力,伤亡万人以上,硬是攻不下来,蒋介石在南昌气得大肆咆哮,拍桌摔椅子。

湘江战役中,红军损失了4万多人,红一军团是此战的主力部队,官兵损失也达6000人,有的连排牺牲得只有几个人,团以上的干部也牺牲了多人。这是林彪从军以来打得最惨烈、最悲壮、伤亡最大的一仗。据说,全国解放后,林彪与人一谈起当年的湘江战役时,还感慨万千地说:“湘江那仗打得太残酷、太恶啊……”

长征开始至遵义会议前,军事天才毛泽东受了排挤,加上病重躺在担架上,他无法,也无权指挥红军。笔者曾想,当年发生在湘江的那场恶仗,假如没有军事奇才林彪和他指挥的那支能征善战的铁军——红一军团,红军的结果又是怎样呢?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人能通过蒋介石的最后一道封锁线吗?

一次,北京的一位党史专家与笔者谈到这个问题时,也与笔者有同感。他说:“林彪、聂荣臻指挥的红一军团在湘江战役中起了相当关键的作用。不然,中共中央和军委领导人就有可能被俘,中国革命也有可能在此失败。”[1]

§ 纪念意义

2006年05月25日,湘江战役旧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这一战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湘江一战,是红军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惨败。血的事实,宣告了“左”倾教条主义军事路线的彻底破产,使广大红军指战员对王明路线的怀疑、不满以及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达到了顶点。

§ 战争评价

湘江战役地图

湘江战役虽然粉碎了国民党军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也是中央红军长征后损失最大的一次作战行动。连同前3次突破封锁线的损失(包括非战斗减员),中央红军渡过湘江后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余人锐减为3万余人。这是"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实行逃跳主义所造成的严重恶果。此战之所以能够保重红军主力部队渡过湘江,是因为红军指战员在作战中具有高度的政治热情和英勇的献身精神,阻止住了敌人的进攻。此战之所以遭受了如此重大的损失,则主要是因为"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没有充分发挥红军的长处,部队在行动中仍要背负着"坛坛罐罐"行军,行动迟缓,战略战术指导上更是存在着严重错误。 [2]

湘江之战,以红军惨败告终。8万6千红军官兵,牺牲和失踪约3万1千人,被俘约6千人。殿后的红八军团不复存在。湘江东岸的红三军团六师18团和红五军团34师全军覆灭。其余各部编制在湘江之战均只剩不足半数。官多兵少。红军大量缩编。自离开苏区突破历次封锁线,红军损失如下: 第一道封锁线,损失3700余人;第二道封锁线,损失9700余人;第三道封锁线,损失8600余人;第四道封锁线,也就是湘江之战,共损失近38000人,而且主要是骨干作战部队。加上沿途红军征召的新兵,此时红军已不足30000人。(苏区出来的民夫和新兵大量逃亡) 在告别脚山铺战场时,林彪,聂荣臻,左权,朱瑞等一军团首长亲自为死亡官兵安葬。据后人回忆平生极少流泪的林彪当时望着满山遍野的灰色尸体泪如泉涌。我们看看朱德以红军总司令部给林彪和彭德怀的命令吧:"要动员全体指战员认识今日作战的意义。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胜负关全局"这是为命运而战。

湘江战役后,在全州旁边的湘江转弯处,叫岳王塘。此处江水流速很缓,上游漂下的尸体几乎全都汇到这里。在水弯处,红军尸体密密麻麻,一眼望去,湘江就是灰色的。几十年后,当林彪位于中共高级领导职务时,也曾去过一些当年战斗过的地方怀旧,但他再也没有回过界首。在中共的军史上,湘江战役是惨败。但是,林彪,彭德怀作为红军开路先锋的最高指挥官,为挽救整个中共和红军的命运功不可没。同时还有五军团的董振堂。

1934年11月-12月,湘江和潇水之间,中共和红军从死亡线上走了出来。让我们记住这些英雄的名字:彭德怀,林彪,聂荣臻,邓萍,董振堂,左权,李天佑,黄克城,陈光,杨成武,耿飙,黄劲功,李英华,易荡平,陈树湘等。湘江战役是红军辉煌的英雄诗篇。

§ 文化大革命

湘江战役与文化大革命有什么关系呢?湘江战役碑园

湘江战役是国民党蒋介石为了消灭共产党的军事力量而发动的一次大战役。此战蒋介石收获颇丰,使红军从8.6万锐减至3万,围剿了65%的红军,使得红军损失惨重。虽然共产党在此战中付出了非常巨大的代价,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其积极意义也是非凡的。因为,经此一战,再加上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得共产党人真正认识到了的巨大作用,从而为遵义会议顺利地重新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打下了不可动摇的基础,并使得共产党从此是竹子开花――节节高,真正地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直到最终取得国家的政权。

文化大革命,虽然《决议》里的说法是否定“当时党内存在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个说法,但三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们,当时党内的确存在着一心一意且死不改悔地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所以,文化大革命其实就是党中央发现了资本主义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围剿而号召人民起来,为维护社会主义路线而进行的反围剿斗争。这次斗争因为社会主义阵营主帅的中途逝世而遭到资本主义的疯狂反扑围剿,并导致失败。虽然文革失败了,但就象湘江战役有少量的红军突围一样,文革为中国留下了革命的火种,这种火种就是深深扎根于中国人民头脑里的社会主义意识。几十年来,资本主义用尽了一切它们能够想到的办法,一直想将中国人民头脑里的社会主义意识抹杀干净,如在中国几十年如一日地灌输“金钱万能论”“一切向钱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等等等,但无论资本主义怎样努力都没能达到这个目的。七月份的通钢事件就是最好的见证,它让资本主义发出了“老百姓的国有情结太重”的哀嚎。

通钢事件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下发生的呢?据新闻报道,吉林省直到2004年国有资产还占全省总资产的80%以上,而到2008年底,吉林省“2005年,政府把国有企业体制和机制创新,作为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各项工作之首,实施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国有企业改制攻坚战,一年多完成全省816户国有工业企业改制任务,国有股本仅占股本的25.9%”,资本主义在吉林省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比湘江战役后蒋介石只留下35%的红军还厉害。

毛主席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湘江战役虽然惨败,但为中国革命留下了火种。文革虽然失败了,但同样为中国留下了社会主义的火种。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目前的中国已经胜利到达革命胜地延安! [3]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22:5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