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湖田窑址 |
释义 | § 窑址分布 窑址坐落在南山与南河之间的一片台地上。东西长约 700米,南北长约 800米。湖田村南的三宝莲,是著名的瓷石矿区,村西的马鞍山,盛产耐高温的粘土。五代、宋、元时期,窑址多分布在天门沟以南的豪猪岭、刘家坞、望石坞、龙头山和南河北岸。天门沟以北的窑岭上、乌泥岭、琵琶山、木鱼岭、何家墩等地,则以元、明时代的窑址为多。 湖田窑址窑炉结构、炉具及烧造工艺发掘发现的窑炉遗迹 4座,同时还发现与制瓷有关的元代水井 2口和作坊遗迹。这 4座窑炉分属于宋末元初、元代后期、明代早中期和明代中期 4个时期,上部已残。有长方形龙窑和马蹄窑2种。元代后期,龙窑底部分前后二室,前室圆形, 后室椭圆形,前端有火瞠。这种窑与古代流行的龙窑不同,形制比较奇特,与现代景德镇还在使用的清代遗留的柴窑相似。明代早中期的龙窑与元代后期窑炉形状相似,但形体较短小,平面近似葫芦形,与《天工开物》一书的瓷窑插图相同。马蹄形窑发现 1座,年代属明代中期。该窑为半倒焰式窑,有烟道6个,后烟室1个。形制与王宗沐《江西大志·陶书》所记的“青窑”相似。窑底基上尚有安放匣柱的“脚马”和少数匣钵,推算该窑可烧瓷碗2000个左右。 五代时期的碗盘均采用“重合迭烧”法烧成,窑具仅有垫柱,未见匣钵。北宋早期采用仰烧法,窑具有匣钵、垫饼,不见垫柱。北宋中期出现复烧法,窑具有多级复烧垫盘。北宋晚期至元代早期,虽然还流行仰烧法,但复烧法已占优势,流行复烧支圈组合式窑具,使芒口瓷产量增多。元代后期除一般粗瓷采用涩圈迭烧外,均以仰烧法烧造,窑具有匣钵,带沙渣的粗垫饼,未见复烧器物。明代除一些青花碗、盘粗器采用迭烧外,90%的产品均为单件仰烧。 § 产品特征 湖田窑生产的青白瓷枕五代遗物有灰胎青瓷和白胎白瓷两种。青瓷与唐、五代越窑瓷在胎釉上极相似,属仿越器。白瓷则胎细致密,透光度极好,器形简单,主要有碗、盘、壶 3类,碗、盘均唇口或花口,足径大;壶则长颈喇叭口、腹瘦长作瓜棱状。 北宋产品全为影青瓷,胎质洁白。初期器釉色多泛黄,品种少,造型简朴。中后期釉色多纯正,晶莹碧透,色质如玉,品种增多,有碗、碟、罐、盘、壶、瓶、炉、茶托、香薰、注碗、盒子、瓷雕及芒口器等。装饰题材丰富,刻花器盛行,常见图案有牡丹、篦纹菊、飞凤、莲荷、水波纹。 南宋产品仍以影青瓷为主,还有部分黑釉器。早期在品种、造型上与北宋后期相似,仍多刻花器,以牡丹、莲荷、孩儿攀花、水波纹为主要题材,唯釉色的光泽透明度逊于北宋后期。中晚期主要盛行印花器,构图趋向繁缛,层次较多,并出现人物故事题材。 元代产品有青釉、影青、黑釉、卵白釉和青花瓷。前期产品与南宋后期相似,但有大量的青釉、黑釉粗瓷,影青瓷较少。刻花痕深纹简,印花多为莲荷、菊花、梅花、狮子滚绣球等纹样。后期产品以卵白釉瓷产量最大。南河南岸的刘家坞所产的折腰碗与小足盘,内壁纹样间多印有“枢府”铭,并有五爪龙纹高足杯,应是当年的官用瓷。南河两岸还盛产青花器,器形主要有罐、瓶、盘、高足杯等,尤以底厚胎重的大盘为多。釉为苏麻离青料;装饰繁缛华丽。釉里红残片虽有发现,数量极少。 明代产品主要有青花瓷和白瓷,产品以碗、盘、高足杯等日用瓷为多。青花装饰题材以云气、楼阁、荷花、兰竹、湖石为主,风格粗率、奔放。除一些青花碗、盘粗器采用迭烧外,90%的产品均为单件仰烧。早期青花在使用苏麻离青釉料、器物造型以及器底多不施釉等特点上,与元代作风相似。出土物中有“正德”、“隆庆”纪年款铭的浅淡土青料青花器,当是湖田窑终烧期的遗物。 § 遗址保护 湖田窑址湖田窑址从1959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江西省人民政府竖立了保护标志说明,划定了保护范围,建立了资料档案和群众性的保护组织。1985年夏,航空部、文化部、江西省国防科工办、江西省文化厅和景德镇市人民政府联合进行了实地调查,对保护工作提出了可行办法。1985年对窑址主要堆积区分别新建了固定性石构保护围墙。湖田窑址已设有文物保管所。 § 景德镇窑 湖田窑瓷器元代以后我国最大的瓷窑场。在今江西景德镇,故名。据记载始烧于唐武德(618一626)间。实际上由数个窑口组成,故又称景德镇窑系。自五代始烧至今,有一千多年的烧造历史,是我国烧瓷时间最长的窑址之一。建国后发现遗址多处,以杨梅亭、石虎湾、黄泥头最早,均为五代时期,烧青瓷和白瓷,青瓷釉色偏灰,白瓷釉色纯正,达70度。宋代已发现有湖田、湘湖、南市街、柳家湾等遗址,均烧釉色介于青白之间的青白瓷,杨梅亭等三处窑址也改烧青白瓷,有盘、碗、瓶、壶、罐、盒、枕等器,装饰有刻花、印花、蓖花、蓖点等技法;北宋后期吸取北方复烧法,产量大增。元代创烧青花、釉里红釉下彩装饰新品种。1976年南朝鲜新安海底发现一艘中国元代沉船,打捞出元代瓷器一万七千余件,其中景德镇青白瓷及枢府型五千余件,不能判明窑口者二千余件。明代一跃成为全国瓷器烧制中心,青花瓷器有很大发展,釉上彩、斗彩、素三彩、五彩等品种相继出现。清代彩釉更有改进和创造,彩瓷品种更加丰富,色调一致,既能仿制宋代名窑瓷器,又能仿烧玉、石、漆、铜以及干鲜果品,几可乱真。南宋起产品就远销海外,如日本、南朝鲜、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地。 五代烧制青瓷和白瓷,产品以碗、盘类为主,青瓷釉色青中带灰,白瓷釉色较白。采用支烧法,碗、盘器内和底有一周长形支烧痕。以胜梅亭,湘湖为主。陈朝时制瓷已有一定名声。五代所烧白瓷,白度达到70%以上,透光度也接近现代标准。 景德镇青花瓷宋代时烧青白瓷为主,有名的湖田窑就在景德镇的湖田村,器型有碗、盘、合、瓶、壶、罐、枕等。装饰上有刻花、划花、印花、篦划纹等技法。纹饰有龙纹、凤纹、婴戏纹、海水纹、缠枝花纹等。北宋后期在定窑的影响下,采用复烧法,提高了产量,也改进了质量,有“南定”之称。其中湖田窑的产品质量最好,釉色似湖水之淡绿,纹饰也精美。 元代时开始烧青花瓷、釉里红和其他品种,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同时还继续烧制青白瓷。产品有梅瓶、玉壶春瓶、罐、碗、盘、匜、炉和高足杯等。元代著名制品有釉里红、青花,所烧卵白釉器,色白微青,器内有“枢府”字号,人呼“枢府窑”。 明代时景德镇已成为瓷都,青花瓷大大发展起来,被称为“国瓷”,同时还烧有釉上彩、斗彩、五彩、素三彩和各种单色釉瓷。 清代时烧瓷技术大大提高,品种有青花三彩、粉彩、珐琅彩,还有各类象生瓷和仿玉石、木纹、漆、铜釉色等,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