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智力障碍
释义 智障儿童 智力障碍教育  智力障碍

智力障碍

intellectual disorder

用标准化智力测验方法反复测定,智力有稳定性严重低下以至影响正常生活或工作的情况。因遗传或发育障碍造成自幼智力低常,称智力落后。后天因多种原因引起的智力障碍常称痴呆。后天继发性智力衰退,又称痴呆综合征,是在智力一度充分发展后由于大脑受病伤造成的智力退化现象。属此类者有:①老年性痴呆。一种始于老年期的进行性和不可逆性的心理衰退。②麻痹性痴呆。一种由于梅毒螺旋体侵入大脑发生的发展缓慢而累及全身的进行性心身衰退,又称全身性痴呆。但头颅外伤等削弱机体防御能力的因素也是发病诱因。

由于心理因素的作用或因为患有精神疾病,造成的智力衰退,也表现为痴呆症状。常见的有3类:①心因性假性痴呆。是因强烈的精神创伤而引起的一种智力障碍。②童样痴呆。表现为言语、行为等酷似幼童。③精神分裂症患者因疾病不断恶化而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痴呆状态。

智力障碍

百科名片

智力障碍智力障碍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 由于遗传变异、感染、中毒、头部受伤、颅脑畸形或内分泌异常等有害因素造成胎儿或婴幼儿的大脑不能正常发育或发育不完全,使智力活动的发育停留在某个比较低的阶段中,称为智力迟滞。 由于大脑受到物理、化学或病毒、病菌等因素的损伤使原来正常的智力受到损害,造成缺陷,则称痴呆。

智力障碍的分型

主要有两种类型:先天性智力低下和或后天获得性痴呆。

1.智力低下 这类障碍基本上因为病人在胎儿期,出生时或婴幼儿时期,大脑的发育由于遗传、感染、头部创伤、内分泌异常或缺氧等等因素而受到阻碍,以致大脑发育不良,或受到阻滞,是智能的发育停留在一定的阶段,这类现象见于精神发育迟缓的病人。

2.痴呆 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智能障碍。这是指病人的大脑发育已基本成熟。自能也发育正常,但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引起大脑器质性的损害,造成只能严重障碍。常见于脑炎后遗症、老年痴呆等。

根据大脑损害的病理变化的严重程度以及病变所涉及的范围大小不同,痴呆状态又可分为下列两类:

1.全面性痴呆 在这类病人中,大脑的病变主要呈现为弥漫性器质性损害,如老年性痴呆、麻痹性痴呆等。在这类痴呆中,既涉及到只能活动的各个方面,也往往影响病人的全部精神活动,常出现人格的改变。病人缺乏对其疾病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定向力也发生障碍。

2.分性痴呆 这类痴呆由于病变所侵犯的知识某些限定的区域,例如大脑血管周围组织,因而使只能产生部分的障碍如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削弱,分析综合困难等。但其人格的基本特征一般仍保持良好,并具有一定的判断力和自知的能力,定向力也比较完整。这类痴呆常见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外伤性痴呆等。

目录

简要介绍

婴幼儿智力障碍的行为表现主要有:

1. 很晚才出现微笑。正常婴儿2-3个月会微笑。

2. 视觉功能发育不良,不注意注视周围人和事物,眼神不会跟踪亮光或物体。

3. 对声音或声响缺乏反应。

4. 咀嚼晚,喂养困难,当给固体食物时,易出现吞咽障碍和呕吐。

5. 会走路后两脚依然相互乱撞,到2-3岁仍有这种现象。

6. 正常孩子在3-4个月时,经常躺在床上看自己的双手。但智力低下的孩子在6个月后持续有这样的行为。

7. 正常孩子在6-12个月后,经常将东西放进嘴里,当手的动作比较熟练时,就不再用嘴。但智力发育落后的孩子用嘴的动作持续到很晚,有时到2-3岁还把玩具放进嘴里。

8. 正常孩子在15-16个月后就不再把东西随地乱丢,而发育迟缓的孩子持续的时间要长。

9. 正常孩子在1岁时停止淌口水,有缺陷的孩子持续时间要长。

10. 在清醒时,智力低下孩子有磨牙动作,而正常孩子没有。

11. 智力低下的孩子有时需要反复或持续刺激后才引起啼哭,哭时经常发出喉音,有时哭声尖锐或尖叫,有时哭声无力。正常孩子的哭声常有音调变化。

12. 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或兴趣短暂、精神不集中、反应迟钝是智力低下儿童的重要特点。

13. 智力低下儿童多表现为多睡和无目的地多动。

除了观察上述行为以外,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心理医生可以用心理测验的方法来测查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家长应该常把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同龄孩子比较,不要自以为自己的孩子很聪明,或寄希望于他们长大会聪明。发现了问题,仍忌讳求医,这样会耽误孩子最佳训练时间,造成终身遗憾。

按照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定义,智力障碍(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智力障碍包括:在智力发育期(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缓;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智力损害或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

1.智力障碍有关的名词术语

目前,有关智力落后的术语也很多,如教育界多称之为弱智、智力落后。医学界则称之为精神发育迟滞,1987年残疾人抽样调查时用的是智力障碍,我国台湾地区则称之为智能不足,也有用智力障碍来称谓的。这些术语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但大致上都是指一类儿童,因此,我们也就认为这些术语等价。

2.智力障碍的分级

(1)传统上,按照接受教育的能力,可以把智力障碍分为:可以教育的、可以训练的和需要监护的三个级别。

(2)按照智力障碍的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个级别,这四个级别又分别称为四级智力障碍、三级智力障碍、二级智力障碍和一级智力障碍。

四个级别所对应的智商和社会适应能力分别是:轻度的智商在  2.01~3个标准差之间,社会适应能力属于轻度适应缺陷;中度的智商在3.01~4个标准差之间,社会适应能力属于中度适应缺陷;重度的智商在4.0l~5个标准差之间,社会适应能力属于重度适应缺陷;极重度的智商在5.01个标准差以上,社会适应能力属于极重度适应缺陷。

3.智力障碍的几点说明

(1)某个儿童是否是智力落后,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智商标准,一个是社会适应能力标准,只有这两个标准同时符合条件,才能说他是智力落后。只有一个标准符合条件,从定义说,不能算智力落后.

出现两个标准的原因是,单从智力测验已经不能准确地确定是否是智力落后,社会适应能力也是反映智力的重要的指标,因此,把社会适应能力当作标准之一。

但是,在我国的特殊教育实践中,因为缺少相应的效度、信度很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测验以及有关知识的不普及,人们往往还是通过智力测验来确定是否是智力落后。这显然与定义的小心翼翼是不吻合的。

(2)我国采用的定义只是一种定义模式(我称之为操作式定义模式。),还有其他模式,如前苏联采用的因果式定义模式,即由.于大脑器官的(器质性)损伤而引起的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的儿童。

(3)在1987年国务院公布的残疾分类标准中有关智力障碍的分类标准有值得讨论的地方。如表2-4~1 所示,它至少有几个方面需要说明:

主要特征

如何识别

治疗方法

产生原因

其它知识

相关图书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简要介绍

主要特征  智力障碍

如何识别

治疗方法

智力残疾的治疗强调早期治疗,需要应用医学、社会教育、职业训练等综合措施进行康复。康复训练人员、智力残疾人及其亲友、志愿工作者等人员,应依据初次评估结果,结合机构、社区和家庭康复训练条件,共同制订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训练计划包括针对训练对象主要障碍和困难所确定的训练项目、训练场所以及预期实现的康复目标等。

一、个别康复训练计划

个体计划是教育训练的精华,目的是保证患者能成功参与同年龄相符的活动和日常生活。对于婴幼儿,计划包括儿童在家庭中的角色。对于较大儿童,学校参与是计划的中心。由各专业团队人员共同制订障碍儿的个体康复训练计划,在团队的讨论下,根据每个障碍儿在认知、社会、日常生活、娱乐等方面的能力制订具体训练的内容。在执行个体康复训练计划时,不局限某一专业,而是共同参与,并且把课堂教学和自然环境的学习整合起来。如果个体教育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障碍儿并无进步,则团队再对该计划重新评价,作出必要的调整。

一个完整的个别康复训练计划包括个案资料整理、康复训练评估项目、评分依据和效果判定四项内容.

1.评估项目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评估项目包括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六个领域,共60项。

2.评分依据 依据智力残疾儿童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的内容和要求、范围和程度,分为4个等级评估计分。

3.效果判定 通过对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评估项目进行的初次、中期、末期三次整体评估、计分,判定末期训练效果(显效、有效、无效)(详见附录二附表2-3:训练效果判定标准)。

二、机构康复训练计划

机构康复训练计划是指为安置在康复机构的智力残疾患者制订的康复训练计划。该计划以个别康复训练计划为依据,设计如何在康复机构中有效地实施康复训练。计划中应考虑康复训练机构的条件和训练方式。机构康复训练的主要形式有单元活动、学科活动、个别补救训练等,同时应该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一日活动安排来指导每天的活动。对于需进行机构康复的智力残疾患者,教育、卫生、民政、劳动保障、残联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协同工作,依托特殊教育学校、社区服务机构、福利企事业单位等,开展智力残疾综合康复服务。在有条件地区兴建集康复、教育、文娱、劳动等内容为一体的智力残疾入托养机构、庇护就业机构,为智力残疾人提供系统化、终身性康复服务.

三、家庭康复训练计划

家庭是患者接受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的最佳场所之一,家庭能给患者提供关心的方式多种多样,每个家庭训练计划都是独特的。在家庭康复训练中家长承担了康复训练的主要任务,而且要长期稳定地参与康复训练,并得到其他家庭成员的支持和配合。家长在康复训练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正确的态度,建立良好的家庭康复训练环境 树立信心,尊重孩子,有意识地培养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坚持有计划、有测评的原则;充分利用生活情景进行训练,不断重复地训练。

2.制订训练计划 通过能够提供帮助的各种社区机构的发展,家庭训练计划将所有智力残疾患者融人家庭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训练列出清单。家庭训练计划的制订是非常重要的,计划的制订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过高,孩子达不到,容易产生挫败感,过低,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也耽误了康复时间。家庭的康复训练活动,一是个别训练活动,需要在固定时间中进行。家长将安排在个别训练时间的目标进行分析,设想用什么活动去完成。家庭康复随时随地,尽可能利用家庭现成的一些玩教具和生活用品,条件允许的家庭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比较丰富的游戏、娱乐环境,并有目的地购置、制作玩教具;条件有限的家庭,因地制宜, 自行制作。二是情境训练活动,是家庭康复的主要训练方式,如起床、如厕、盥洗、吃饭、购物和社区活动等生活情境,按照康复计划,在一定的阶段有意识地安排必须达到的目标。由于情境训练看似随意,因此特别需要有目标的引导。在情境训练中要注意安排休闲娱乐活动、户外活动和人际交往方面的情景。

智残儿童的康复训练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家长有充足的康复知识、百折不挠的决心和信心,康复训练始终如一,不要等医治无效后再开始康复,错过孩子早期康复的最佳时机。

产生原因

其它知识

相关图书 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展开 编辑本段简要介绍

智力低下不但是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一类世界性疾患,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据估计,全世界约有1.5亿智力低下患者。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国对智力问题已倍加关注。有关研究者们对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的因素之探讨也日益深入。

其中,遗传因素是导致重度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孕期感染是导致智力低下患儿的又一主要致病因素,且尤以妊娠前三个月的感染影响最大;再者孕期营养不良是宫内胎儿生长迟滞的主要原因之一。

编辑本段主要特征

1、感知速度减慢,接受视觉通路的刺激比听觉刺激容易些;

2、注意力严重分散,注意广度非常狭窄;

3、记忆力差,经无数次重复方能学会一些知识,若不重复学习,又会忘得一干二净;

4、言语能力差,只能讲简单的词句;

5、思维能力低,缺乏抽象思考能力、想像力和概括力,更不能举一反三;

6、基本无数字概念,靠机械记忆能学会简单的加减计算;

7、情绪不稳,自控力差;

8、意志薄弱,缺乏自信;

9、交往能力差,难以学会人际间交往。

编辑本段如何识别

做好计划生育的同时必须提高人口素质,做到少生优生优育,使儿童健康成长,早日成为有用人才。做父母的又多么希望自己唯一的宝宝既健康又聪明,如果孩子智能低下,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不幸,蒙受莫大损失。

智能是指一个人的神经精神活动,是对客观事物的合理分析,判断及处理的综合能力。智能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成熟。弱智儿童是指智能发育障碍,明显落后于同龄平均水平,除智能低下外,还有运动、生活能力、学习劳动能力等都低于正常水平,甚至有畸形。弱智儿童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综合症状。

怎样识别弱智儿童呢?可根据大脑发育和生理功能去判断,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以行为动作,语言发音作为判断智能的主要指标,从儿童的动作推断大脑发育情况。动作发音的规律是:由上而下,由近到远,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以下以不同年龄加以说明。

新生儿期动作不规则又不协调,紧握拳头,俯卧时头略能抬举(45°)。

2个月会微微笑,发出咿呀声音。

3个月能抬起头,眼随物而转动,听到声音能转动头。

4~5个月时别人逗他会大声笑,伸手抓物,能识别亲人或陌生人。

6~7个月会坐,在床上翻身打滚,两手会传递玩具。

8个月时会爬,注意大人的行为,会拍手,偶尔无意识地叫喊妈爸。

9个月时扶着能站,见到亲人伸手要人抱,并能抬手再见。

10~11个月能独立站立片刻,扶着椅子或推车能开步走,能用拇、食指取东西,摸仿大人动作,抱起奶瓶自己食。

1岁时能独自走几步,开始用单词说话,能指出自己的手、头、眼等。

1~1岁半时,行走较平稳,能蹲下玩耍,手脚并用爬楼梯,能用手扔玩具,能说出自己名字。

2岁时能双脚跳,能跑、能上楼梯,会说简单句子,能表现喜怒欢乐。

语言、动作的发育固然受神经、肌肉发育的影响,同时也与父母文化水平、教育训练等外界条件有关。

编辑本段治疗方法

儿童有明显的智力低下大多数在婴儿期就容易识别,然而轻度弱智往往进入小学之后学习困难才发现。若发现有运动发育落后,对外界反应迟钝,语言发育差,表情呆板或有特殊面容者,应尽早到医院检查,以便及早诊断,作出相应的治疗。

有些先天性代谢异常病,例如苯丙酮尿症、同型胱氨酸尿症、枫糖尿症、组氨酸血症,半乳糖血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克汀病)等,若能在新生儿期作出诊断及时治疗,多数病儿智力可免受损害或病情得到控制。以苯丙酮尿症、克汀病为例,如能在生后3个月作出诊断及时治疗,多数智力可以恢复正常,超过6个月治疗,几乎不可避免地智力受到损害,如果3~4岁以后再治疗,病孩的身体发育亦有困难。克汀并苯丙酮尿症,在早期症状不典型,很难发现,往往出生后数月之后才能发现,但这时却已到了难于治疗的程度,智力障碍很严重了。因此,有不少国家对上述遗传病在新生儿期就进行筛查。

编辑本段产生原因

医学专家经过大量研究,现在可以知道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种:

1、遗传因素 染色体异常如先天愚型等占弱智儿童5%~10%。基因突变如先天性代谢异常病属于此类。

2、产前损害 包括宫内感染、缺氧、理化因素如有害毒物、药物、放射线、汞、铅、吸烟、饮酒、吸毒、孕妇严重营养不良或孕妇患病。

3、分娩时产伤,窒息、颅内出血、早产儿、低血糖、核黄疸、败血症。

4、出生后患病 包括患脑膜炎、脑炎、颅外伤、脑血管意外,中毒性脑病,内分泌障碍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癫痫等。

要减少弱智儿童的发生,就必须做好预防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避免近亲结婚,对严重遗传病尽量动员绝育术。

避免早婚和超过40岁妇女高龄生育,因为容易使染色体异常发生先天愚型。

做好产前保健检查,提高处理难产的技术,减少产伤,有条件的地区对新生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的筛查,及早发现病人,早期治疗,减少弱智儿童发生。

编辑本段其它知识

影响儿童智力的九个变量

第一个“变量”是母亲精神健康状况。如被两次以上诊断为情感障碍的,则为“高危因素”,其孩子易发生智力障碍。因此保护母亲情感稳定和平衡极为重要。

第二个“变量”是母亲有否抑郁。智商高的儿童,他们母亲75%无忧郁,而智商低儿童的母亲有忧郁者占25%以上。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心理压抑是“高危因素”,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第三个“变量”是双亲教育儿童的观点。智商高的儿童,双亲75%是非专制型的,而智商低儿童的母亲,至少25%是采取专制型教育的。专制、强迫性教育是“高危因素”。

第四个“变量”是母子间的相互影响。智商高的儿童,75%的母亲有较多的自发爱抚表示,而缺乏自发爱抚行为则为“高危因素”。

第五个“变量”是母亲受教育程度。母亲受过中等以上的教育,其孩子发生智力障碍的少。

第六个“变量”是父母职业情况。技术熟练、工作顺利、人际关系好的父母,子女的智商较高。

第七个“变量”是家庭稳定状况。家庭幸福、和睦、健全,儿童受到良好影响,将促进智力发育。

第八个“变量”是生活中有否发生过意外。智商高的儿童,有75%以上在生活中没有意外。

第九个“变量”是家庭大小,子女多少。国外调查证实:胎次多的,智力则递降;两胎间隔长的孩子其智力高于两胎间隔短的孩子。

编辑本段相关图书

基本信息

书名:《智力障碍》

作者:张理义、刘新民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05月

ISBN:9787117113199

开本:16开

定价:22.00元

内容简介

《智力障碍》是一部具有较深的理论价值和较强实用价值的专业参考书。主要对象为:①心理学专业人员;②心理学大学生、研究生和教师;③研究与智力有关问题的各类人员;④参与智力障碍儿童教育工作的人员。《智力障碍》是智力研究人员的重要参考书,对智力障碍教育和管理的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智力障碍》介绍了智力的概念、智力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方法、智力理论、智力的发展、智力测验智力障碍原因、分级与临床表现、智力障碍的特殊教育及家庭护理,以及智力障碍与犯罪等。特色:对有关智力与智力障碍方面的内容论述全面而有重点,并对智力理论的最新进展作了较详细的阐述,是一部有关智力的非常实用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张理义,男,江苏涟水县人。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学历。现任全军心理疾病防治中心主任,全军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常州市解放军第一零二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第二军医大学及江苏大学硕士生导师。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智力的发展

第三章 不同阶段个体智力的发展

第四章 智力测验

第五章 智力障碍

第六章 智力障碍的特殊教育及家庭护理

第七章 智力障碍与犯罪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扩展阅读:

1

轻度智障的特征:http://cs.he%6Das.cn/jiankang/492.html 智障儿的主要特征:http://www.zljkfy.com/a/kangfuleyuan/zhizhang_ruozhi/

智力残疾标准

1、智力残疾的定义

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

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智力低下,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智力损伤和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导致的痴呆。

2、智力残疾的分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智力低下协会(AAMD)的智力残疾的分级标准,按其智力商数(IQ)及社会适应行为来划划智力残疾的等级。

列表如下:

智力水平 分级 IQ(智商)范围* 适应行为水平

重度 一级 <20 极度缺陷

二级 20—34 重度缺陷

中度 三级 35—49 中度缺陷

轻度 四级 50—69 轻度缺陷

《注》:

1、*Wechsler儿童智力量表

2、智商(IQ)是指通过某种智力量表测得的智龄和实际年龄的比,不同的智力测验,有不同的IQ值,诊断的主要依据是社会适应行为。

智力低下的定义与检测方法

1.定义: 智力低下(MR)是指小儿出生后或婴儿早期出现的智力发育落后于平均水平,即发生在发育时期内(18岁以内),一般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水平,同时伴有适应性行为缺陷的一组疾病。 智商(IQ)低于人群均值2.0标准差(人群的IQ均值定为100,一个标准差的IQ值为15),一般IQ在70(或75)以下即为智力明显低于平均水平。适应性行为包括个人生活能力和履行社会职责两方面。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童康复中心颜华

2.别名:智力低下在精神病学称为“精神发育迟缓”、“精神发育不全”、“精神缺陷”。教育、心理学称为“智力落后”、“智力缺陷”。儿科学称为“智力低下”、“智能迟缓”、“智力发育障碍”。特殊教育学校称为“弱智”、“智力残疾”。

3.智力测验和行为判定: 轻度MR多用智力测验,重度以上MR采用智力测验方法往往有困难,必须依靠行为评定量表,而评定量表对鉴别轻度MR时,又不及智力测验可靠。因此两种方法应配合使用,对检查结果必须综合分析。

4.智力测验方法:(1)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CR):适用于6~16岁儿童。(2)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CWYCSI):适用于4~6岁半儿童。(3)婴幼儿发育检查量表(Gessell Scale)适用于0~3岁儿童。

5.适应行为评定法:1)婴幼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 适用于6个月~13岁至15岁儿童。此量表是诊断MR及分级不可缺少的工具。2)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法(NBNA) 全国协会组已通过调查研究,确定了全国新生儿NBNA正常范围,其临床应正在逐步开

.智力障碍儿童的个案分析

一、引言

玛丽小朋友发展情况比较特殊,根据她的发展和教育需要,参照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遵照“个案管理,人本服务”的理念,我们特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个案分析,希望从分析中得到启示,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她进行教育训练,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和成长。

个案分析不仅是儿童发展的需要和特殊教育的需要,也是整个社会和特殊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背景资料

(一) 基本情况

1.儿童姓名:玛丽

2.性别:女

3.年龄:6岁8个月

4.文化程度:幼儿园学习,未上小学

(二)家庭背景

1.家庭成员概况

爸爸——教师,业务工作比较忙,平时与孩子沟通机会较少。

妈妈——物流师,性格比较急,缺乏耐心和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外婆——退休护士,非常讲究卫生和整洁,思想比较保守,为了孩子的健康安全,经常限制儿童的活动,与孩子互动也比较少。

2.个人成长史:

儿童出生于2002年11月7日,由于出生时体重偏低,各方面能力发展都比较迟缓,2岁才开始走路,尤其是口语发展特别迟,2岁半才开口说话。父母工作忙,与孩子沟通少。婴儿期由外婆抚养,老人对孩子比较娇生惯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很弱。

三、教育诊断与评估

(一)量表评估

为全面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和发展水平,我们运用以下量表对儿童进行了评估诊断。

1.C-PEP量表:发展评分为46,感知发展相对较好,属优势领域;手眼协调、模仿发展相对较弱,属劣势领域。

2.儿童适应行为量表:ADQ<21,属极重度适应行为缺损。

3.语音测试量表: g、k、x、r、z、h等声母发音歪曲。

4.生态评估量表:居家生活能力好于社区生活能力。

5.ABC量表:总分为42,属于异常行为。

6.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总智商<33,属重度智力障碍。

(二)学习优劣势

优势领域:感知(获得性知识,可能与重视知识教育有关)

劣势领域:手眼协调、模仿(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迟缓、社交技能缺乏有关)

(三)障碍影响

言语语言障碍:语词不清、言语理解表达能力弱,沟通能力不好,影响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从而限制儿童思维的发展。

注意力缺陷:注意力不集中,难以准确接收教师的讯息,影响学习的效果,需要教师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风趣幽默和抑扬顿挫的语言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运动发育障碍:行动不便,导致儿童活动范围比较窄小,缩小了儿童的社交圈,对其社会化造成不良影响。

认知障碍:反应慢、记忆力不好、思维和接受能力弱,难以理解消化新知识,影响儿童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四)发展潜能

言语发展:有表达能力,通过教育训练会有较大发展。

大运动发展:通过体能训练或游戏活动可促进发展。

精细运动发展:儿童有学习兴趣,通过作业治疗可促进发展。

四、案例分析

(一)智力发育迟缓

儿童运动能力和语言理解表达能力发展都比普通孩子慢,认知发展水平也比较低,记忆力、观察力、抽象思维能力都比同龄儿童弱,学习上有很大困难,日常行动也比较缓慢,说明儿童大脑发育比普通孩子要迟缓。但儿童对歌舞比较感兴趣,而且能够模仿做一些动作,如家中播放儿童舞蹈节目,她立即会手舞足蹈起来,学着做动作。以上表现说明儿童存在智力发育方面的障碍。

(二)家庭环境的影响

1、缺少亲情的关爱

母爱、父爱是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营养素,尤其是母亲的爱抚对其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由于爸爸在高校工作,业务工作比较忙,平时与孩子沟通机会较少,妈妈经商,性格比较急,缺乏耐心和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因此,她的日常生活缺少双亲的细心照顾和情感抚慰。虽然外婆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但终究代替不了珍贵的母爱和父爱,所以她在情感上缺少安全感,产生了一种对外界环境的不信任心理,对人、对环境都持怀疑的态度,不会主动去接近。

2、外婆的过度保护和包办

案主自幼由外婆抚养,在外婆的庇护下也没有得到适宜的发展。外婆主要带她在家中玩,很少带她到外面玩。万事都是老人包办、代替,穿衣、穿鞋、吃饭、入厕、喝水……每一件事都是不用自己动手。案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案主虽然已经七岁多,但自理能力和语言能力非常弱,直接影响她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因为她在自主性发展的关键期缺乏教育和机会。

3、与外界交往相对较少

由于爸爸妈妈忙于工作,很少陪她玩,更没有带她与同龄的孩子一起玩。殊不知,儿时的伙伴是任何大人都代替不了的。在幼儿园里,由于言语语言障碍和社会交往技巧的的缺乏,因此与伙伴和老师的交往很少。心理研究发现交往是培养儿童社会性能力和口语能力的最好途径,然而案主不主动与人交流,就显得与外界有所隔绝,阻碍了孩子的社会化进程。

4.家庭教育方式过于简单

孩子的爸爸妈妈虽然都是知识分子,但缺乏教育特殊孩子的方法和技巧。对自己孩子教育的方式比较简单。如果孩子在家里做错了事情,或者出现不良的行为表现,就经常用训斥或打骂的方式教训孩子,没有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或指导。孩子由于认知功能障碍、社会适应能力缺陷,难以模仿学习他人的行为,有什么要求或一旦出现困难,不能与家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往往会做出一些怪异的行为或动作,以引起家人的关注。平时家人较少关注孩子,一旦孩子出现“特殊情况”大家都来关心她,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助长了孩子怪异行为的发生。

五、矫治原则

(一)教育是关键

促进孩子发展,改善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康复教育机构和家庭教育都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是儿童教育的启蒙地,对其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家长要努力改变家庭环境中的不合理因素,协调家庭内部矛盾及改进教育方式,既不能过度保护也不能不理不睬,更不能使用暴力,要与孩子建立信任和亲密的亲子关系,培养她克服困难的精神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康复教育机构是接受系统、全面教育的主要场所,在注重文化教育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增强道德行为规范意识,从而理性控制自己的行为。

(二)支持性心理治疗

智障儿童由于大脑认知功能的障碍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缺损,容易产生挫折感和行为问题,家长和教师应给予特别支持和帮助,可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原理方法对孩子进行多方位教育辅导,即多支持、鼓励、接纳、安抚,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并给予恰当的引导教育,不断提高她的认知能力,以增强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稳定的情绪,促进发展健全的人格。

(三)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的方法既可以矫正儿童异常行为,也可以强化培养儿童良好行为。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我们要熟练掌握行为改变技术,要针对孩子不同情况表现,选用不同行为改变技术进行灵活处理。对一般行为问题可采用行为矫正法,如正强化法、厌恶疗法、替代疗法、消退法等。

在对孩子进行认知教育和适应行为训练时,合理使用行为改变的技术和方法,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导孩子学习刷牙,可以使用链锁的方法,分步骤进行;如教导孩子认知或概念知识,可以使用辨别分析法,可让放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新知识。

(四)建立资源教室

建立资源教室并充分利用资源教室的资源,配备资源教师为孩子提供特殊教育支援服务。资源教师在对孩子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加强与班主任和各学科任课教师的合作,共同制定个别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采取切合实际的教学策略对孩子进行教育辅导,在孩子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方面发挥其特长,让她在音乐舞蹈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不断促进和提升孩子的心理素质。

六、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

(一)长期目标

1.大运动           2.精细运动

3.认知             4.感知

5.言语沟通          6.社会交往

7.生活自理

(二)短期目标

详见表格

(三)安置形式

1.2009年7月-2010年8月,幼儿园融合教育辅以特殊教育支援服务

2.2010年9月,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辅以特殊教育支援服务

七、实施策略

案主是一个特殊的孩子,是一个需要个别化教育的学生。在认真分析她的智力、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基础上,为案主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做好《康复训练记录》和《一周报告》等。并根据孩子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修改个别化教育计划,通过以下策略确保个别化教育计划的顺利实施。

(一)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

(1)开展亲职教育咨询,详细了解孩子在家的生活情况,与儿童父母进行深入沟通,建议家长平日在细心照顾孩子的基础上要让她学做自己的事情,培养独立生活自理能力。

(2)建议儿童父母平时要带孩子多接触社会和大自然,一方面使孩子心情开朗,视野开阔,增长见识,促进脑部发育,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人际交往,以此让孩子多接受同伴的社会化和影响。

(3)建议家长与孩子建立友好的平等关系,加强沟通和交流,增进互相的了解和支持,减少孩子的沟通障碍,在音乐舞蹈方面多给以指导培训。让其学习掌握一技之长。

(二)寻求资源教师的支持

现阶段,国内普通教育机构基本没有建立资源教室,更是缺乏资源教师。如有可能,我们可在教育机构的支持帮助下,自行安排合适人选为孩子提供特殊教育支援服务,以提高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三)实施个别教学计划

在调查了解和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找准孩子的教育起点和最近发展区,科学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

(四)进行康复治疗

针对孩子的障碍特点及原因,有针对性地为孩子提供言语治疗促进儿童言语语言发展;提供物理治疗促进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提供作业治疗促进儿童精细动作发展和认知功能发展;提供运动治疗改善儿童运动功能和心肺功能。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3:5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