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河南省
释义

§ 概述

河南省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省、山东省,北界河北省、山西省,西接陕西省,南临湖北省,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因古时为豫州,故简称豫,河南国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全省常用耕地面积10801.77万,亩。河南地层齐全,地质构造复杂,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中国经济由东向西推进梯次发展的中间地带,也是全国重要的铁路、公路大通道和通信枢纽。[1]

§ 地质气候

河南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与冀、晋、陕、鄂、皖、鲁6省毗邻,东西长约580公里,南北跨约530公里。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有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四大山脉环绕,间有陷落盆地,中部和东部为辽阔的黄淮海冲积大平原,山区丘岭面积占44.3%,平原面积占55.7%,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最低处在固始县的淮河出省处,仅23.2米。由于平原面积大,成为全国粮食生产特别重要的省份,其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10,小麦产量更占到全国的1/4。所以河南省的农业地位在全国特别高,对全国粮食安全有较大影响。境内的1500多条河流分属黄河、卫河、淮河、汉水四大水系。其中,黄河、淮河由于历史上洪涝频繁,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河南属暖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一般特点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全省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2℃—16℃之间,一月-3℃—3℃,七月24℃—29℃,大体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山地与平原间差异比较明显。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均较大,极端最低气温-21.7℃(1951年1月12日,安阳);极端最高气温44.2℃。全年无霜期从北往南为180—240天。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00-900毫米,南部及西部山地较多,大别山区可达1100毫米以上。全年降水的50%集中在夏季,常有暴雨。河南属北亚地带与暖温带过渡型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其中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地区,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均与湖北省等亚热带地区类似;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暖温带,降雨量比较少,热量充足,适宜冬小麦、夏玉米等暖温带作物生长。

§ 矿产资源

河南省矿产

河南地层齐全,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126种(含亚矿种为157种);探明储量的73种(含亚矿种为81种);已开发利用的85种(含亚矿种为117种)。其中,能源矿产6种,金属矿产27种,非金属矿产38种。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居全国首位的有8种,居前3位的有19种,居前5位的有27种,居前10位的有44种。其中,钼、蓝晶石、红柱石、天然碱、伊利石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珍珠岩、霞石正长岩居第1位,铸型用砂岩、耐火粘土、蓝石棉、天然油石、玻璃用凝灰岩居第2位,镁、钨、铼、镓、铁矾土、水泥用大理岩居第3位,铝土矿、石墨、玻璃用石英岩居第4位,锂、铯、电石用灰岩、岩棉用玄武岩、玉石居第5位。河南还是重要的能源基地,石油保有储量居全国第8位,煤炭居第10位,天然气居第11位。

河南横跨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境内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织,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全省水资源总量413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水资源人均占有量440立方米,居全国第22位,为全国的五分之一,世界的二十分之一。水力资源蕴藏量490.5万千瓦,可供开发量315千瓦。

河南旅游资源丰富。少林寺、龙门石窟、龙亭、相国寺、殷墟等历史人文资源响誉海内外,嵩山、云台山、黄河等名山大川纵横。以古(古文化)、河(黄河)、拳(少林寺、太极拳)、根(寻根觅祖)、花(洛阳牡丹、开封菊花)为特色的旅游资源,是河南旅游业发展的一大优势。

§ 行政区划

郑州市:黄河之都,黄帝故里 450000 0371 豫A

中原区 | 金水区 | 二七区 | 管城回族区 | 上街区 | 惠济区 | 郑东新区| 郑州高新区 |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 新郑市#(含航空港区)| 新密市# | 登封市# | 荥阳市# |巩义市# | 中牟县

开封市:东京梦华,北方水城 475000 0378 豫B

鼓楼区 | 龙亭区 | 顺河回族区 | 禹王台区 | 金明区 |开封新区 | 开封县 | 尉氏县# | 兰考县 | 杞县 | 通许县

洛阳市: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471000 0379 豫C

西工区 | 老城区 | 涧西区 | 瀍河回族区 | 洛龙区 | 吉利区 | 洛阳新区| 偃师市# | 孟津县 | 汝阳县# | 伊川县# | 洛宁县 | 嵩县# | 宜阳县 | 新安县# | 栾川县#

平顶山市:祈福圣地,度假天堂 467000 0375 豫D

新华区 | 卫东区 | 湛河区 | 石龙区 | 汝州市# | 舞钢市# | 鲁山县|宝丰县 | 叶县# | 郏县 |

安阳市:殷商故都,汉字故乡 455000 0372  豫E

北关区 | 文峰区 | 殷都区 | 龙安区 | 林州市 | 安阳县 | 汤阴县 | 滑县 | 内黄县

鹤壁市:诗经淇河,生态鹤壁 458000 0392 豫F

淇滨区 | 山城区 | 鹤山区 | 浚县 | 淇县#

新乡市:壮美太行,牧野大地 453000 0373 豫G

卫滨区 | 红旗区 | 凤泉区 | 牧野区 | 卫辉市 | 辉县市# | 新乡县# | 获嘉县 | 原阳县 | 长垣县# | 封丘县 | 延津县#

焦作市:峡谷极品,太极之乡 454000 0391 豫H

解放区 | 中站区 | 马村区 | 山阳区 | 沁阳市# | 孟州市# | 修武县 | 温县 |武陟县# | 博爱县#河南省行政区域

濮阳市:中华龙乡,花园城市 457000 0393 豫J

华龙区 | 濮阳县# | 南乐县 | 台前县 | 清丰县# | 范县

许昌市:曹魏故都,宜居花城 461000 0374 豫K

魏都区 | 禹州市# | 长葛市# | 许昌县 | 鄢陵县 | 襄城县#

漯河市:许慎故里,食品之城 462000 0395 豫L

源汇区 | 郾城区 | 召陵区 | 临颍县# | 舞阳县

三门峡市:黄河明珠,天鹅之城 472000 0398 豫M

湖滨区 | 义马市# | 灵宝市# | 渑池县# | 卢氏县 | 陕县

南阳市:卧龙之地,灵秀南阳 473000 0377 豫R

卧龙区 | 宛城区| 高新区 | 桐柏县 | 方城县 | 淅川县# | 镇平县 | 唐河县 | 南召县# | 内乡县 | 新野县 | 社旗县 | 西峡县|邓州市#

商丘市:三商之源,华商之都 476000 0370 豫N

梁园区 | 睢阳区 | 宁陵县 | 虞城县 | 民权县 | 夏邑县 | 柘城县 | 睢县 |永城市#

信阳市:北国江南,江南北国 464000 0376 豫S

浉河区 | 平桥区 | 羊山新区 | 南湾湖风景区 | 鸡公山管理区 | | 上天梯管理区 | 潢川县# | 淮滨县 | 息县 | 新县 | 商城县 | 罗山县 | 光山县 | 固始县#

周口市:羲皇故都,老子故里 466000 0394 豫P

川汇区 | 商水县 | 淮阳县 | 太康县 | 鹿邑县# | 西华县 | 扶沟县 | 沈丘县 | 郸城县 | 项城市#

驻马店市:粱祝故里,传奇天中 463000 0396 豫Q

驿城区| 驻马店市开发区| 驻马店装备聚集区 | 确山县 | 新蔡县 | 上蔡县 | 西平县# | 泌阳县 | 平舆县 | 汝南县 | 遂平县 | 正阳县

济源市:济水之源,愚公故里 454650 0391 豫U (注:加#为扩权县)

§ 城市人口

截止2001年底,河南省辖17个省辖市,1个省直管市,21个县级市,48个市辖区,89个县,2123个乡镇,4.80万个行政村。省辖市为: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周口、驻马店、信阳,省直管市为济源市。巩义、永城、项城、固始、邓州、中牟六县市为省计划单列直管市。

河南2009年底总人口996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758万人、占总人口的37.7%,农村人口6209万人、占总人口的62.3%。全省常住人口9487万人。全省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97人。河南是全国散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成分,人口137.4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6%,其中回族人口118.67万人、居全国第3位。

§ 历史起源

河南史称中原,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元以前中国历史的核心区域之一。洛阳(十五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以及郑州(夏商郑管韩五朝古都)都是著名的千年古都。河南在国务院颁布的109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占据了8个,居全国第一。夏代在偃师二里头(今河南洛阳偃师)建都,后迁都阳城(今河南郑州洛阳登封),后迁都阳翟(今河南许昌禹州),商代在亳(今河南商丘附近)建都,后来迁到“殷”(安阳),以后许多朝代在洛阳建都。每当中国内乱时期,群雄“逐鹿中原”,河南是必争之地,“中国”的名称就来源于中心位于中原地带的国家。[2] 在远古新石器時代早期:在中國黃河中游流域的中原地区河南就有再不同历史时期多种形式的文化发源和发展,现考古发掘出的有裴李岗文化,和贾湖文化。

新石器時代早期:裴李岗文化,裴李岗文化的年代在距今约9000年前至7000年前之间,由于最早在河南郑州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并认定而得名。该文化的分布范围,以新郑为中心,东至河南东部,西至河南西部,南至大别山,北至太行山。重要遗址还包括临汝中山寨遗址、长葛石固遗址等。新石器時代早期,贾湖文化和贾湖遗址:賈湖遺址是9000年至77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位於中国河南漯河市舞陽縣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面積约55000平方米,于1979年秋贾湖村民修筑护村堤期间,村小学师生在取土坑内开荒种地时发现。贾湖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第一个具有确定时期记载的文化遗存,是“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作为9000年前人类文明文化的象征,贾湖文化是人类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持续时间大约在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前,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1921年由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在河南三门峡地区渑池的仰韶村发现,这一发现成为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的起始点。今天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其中以陕西省为最多,是仰韶文化的中心。仰韶文化的名称来源于其第一个发掘地—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的仰韶村遗址。 河南省历史文化遗址

新石器時代晚期:龙山文化,淮阳、登封、、郾城、辉县有夏代龙山文化城堡遗址。 龙山文化处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

跨越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二里头文化是中国跨越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文化,以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村的二里头遗址而得名。时间为大约从前21世纪到前17世纪,地域范围为河南中、西部的郑州、洛阳附近和伊河、洛河、颍河、汝河等流域以及山西南部的汾河下游一带。 1952年,河南登封的玉村遗址被发现,这是最早发掘的二里头文化遗存,当时并未对此类型的文化进行命名。该文化因1956年发掘郑州洛达庙遗址而曾一度被命名为“洛达庙类型”。1959年起发掘二里头遗址以后,由于其更具典型性,因此这种类型的遗存便被更名为“二里头文化”。 目前二里头文化已经发现近百处遗址,有洛阳东干沟、矬李、东马沟,陕县七里铺,临汝煤山、郑州洛达庙等。

夏朝(前21世纪 - 前16世纪):也以今河南为中心,中国史书记载的最古老的部落联盟国家,中国史上最早的奴隶制世袭王朝。它经历多次迁都,由偃师二里头(今河南洛阳偃师)建都,后迁都阳城(今河南郑州洛阳登封),后迁都阳翟(今河南许昌禹州)。

商朝(前16世纪 - 前11世纪):也以今河南为中心,它的最后一个都城殷,就位于今天的安阳。 前11世纪,西面的周消灭了商朝,建都于今陕西西安附近。前711年迁都雒邑,开始分裂动荡的东周时期,那时河南分成许多小国,如戴国、陈国、蔡国、曹国、郑国、衞國和宋国。北面的强国晋国后来分为三个国家,其中韩国 (战国)的都城新郑和魏国的都城大梁(开封)都在今天河南境内。南面的强国楚国也在河南南部拥有南阳等军事要地。最终,在前221年,西面的秦国消灭了所有诸侯国,形成了统一的中国。从新石器时代在河南就有仰韶文化遗址,登封有夏代龙山文化城堡遗址,二里头文化。 商朝(前16世纪 - 前11世纪)也以今河南为中心,它的最后一个都城殷,就位于今天的安阳。前11世纪,西面的周消灭了商朝,建都于今陕西西安附近。前711年迁都 洛邑,开始分裂动荡的东周时期,那时河南分成许多小国,如陈国、 蔡国、曹国、郑国、卫国和宋国。北面的强国晋国后来分为三个国家,其中韩国的都城新郑和魏国的都城大梁(开封)都在今天河南境内。南面的强国楚国也在河南南部拥有南阳等军事要地。最终,在前221年,西面的秦国消灭了所有诸侯国,形成了统一的中国。

东汉:(25年-220年)建都洛阳。东汉末年,曹操以许昌为基地逐步剿平中原各路军阀,220年,其子曹丕建立魏国(三国之一),45年后被西晋(265年-316年)取代。魏和西晋都定都洛阳。 4世纪起入侵的游牧民族在北中国建立了五胡十六国,其中包括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和后秦。439年北魏(386年-534年)统一了北方,在493年将首都迁到洛阳。并在南郊修建了龙门石窟。 北齐:605年,隋炀帝登基后,欲将首都从长安迁到洛阳,大修宫殿园林,并开挖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不久隋朝灭亡,取而代之的唐朝虽然定都长安,但位于中原的洛阳也被定为东都(陪都)。五代时期,有4个朝代都定都开封: 后梁、后晋、后汉、后周。

古都--开封北宋:(960年-1127年)建都开封(东京或“汴京”)。宋代中国虽然在军事上未能取得成功,却是一个经济和文化领域的黄金时代 。1127年,来自今天东北地区的女真人的金征服了淮河以北地区。有数百万难民跟随朝廷迁往江南,南宋开始。此后,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向南方以及北方沿海迁移,长江三角洲取代河南成为中国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元:1214年,金受到蒙古威胁,将首都从燕京迁到开封。1234年最终被蒙古所灭。蒙古人建立了行省制度,开封是河南江北行省的省会。在女真和蒙古南征的过程中,包括河南在内的华北平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大量人口死亡或逃离,形成大片无人区,大批水利设施被有组织的破坏,黄河泛滥也日趋严重,从此河南失去过去长期拥有的优势。

1194年,黄河改道,从今天江苏北部挤占淮河河道入海。从宋朝开始,中原汉民为了躲避战火大举南迁,继而外迁至世界各地,形成现在影响广泛的客家人。

明清:1368年,明朝建立,河南的省界已经与今天大致相同。下设8个府:开封、河南(洛阳)、归德(商丘)、南阳、汝宁(汝南)、卫辉、彰德(安阳)和怀庆(沁阳)。在开封还驻有周王。明朝末年,1641年,李自成攻占洛阳,杀福王朱常洵。1642年李自成围攻开封期间,黄河被掘开(有说李自成扒河,有说明军扒河),全城37万人只幸存3万人。明清时期,河南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逐渐重新成为重要的人口集中地和粮食主产区。北洋、民国在20世纪,随着平汉铁路(1906年通车)和陇海铁路(1910年开封到洛阳段通车,1918年修到徐州,1925年修到海州,1927年到灵宝,1935年修到西安,1937年到宝鸡,1945年到天水,1953年到兰州)的陆续修通,河南又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

北洋军阀时期:洛阳曾是吴佩孚的基地。1926年,冯玉祥参加北伐战争,进驻河南。1930年,蒋介石和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之间展开大规模内战-中原大战,河南是主要战场。蒋介石的中央军大获全胜。1932年,上海发生一二八淞沪之战期间,国民政府从南京迁往洛阳。1928年-1932年期间,共产党的张国焘、徐向前等人在大别山区开辟武装割据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一度威胁武汉。新集(今新县)是鄂豫皖根据地的首府,红军的第一架飞机“列宁号”在此诞生。

1938年6月,日军攻占开封后,中国军队挖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以阻止日军进攻郑州、武汉,但也造成河南、安徽、江苏三省40余县成为黄泛区,480万人倾家荡产。1954年,河南省会从开封迁往郑州。1950年代初还短期存在过平原省,包括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省会新乡,1952年撤销。

1958年4月20日,在遂平县成立中国第一个人民公社-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掀开了大跃进的序幕。在随后的三年大饥荒中,河南也是损失最惨重的省份,估计有几百万人死亡。

1975年8月,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引发淮河上游大洪水,驻马店地区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以及数十座中小型水库同时垮坝溃决,造成29个县市被淹,1100万亩农田受到毁灭性的灾害,1100万人受灾,24万人死亡,倒塌房屋596万间,冲走耕畜30.23万头,猪72万头,京广线被冲毁102公里。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水库垮坝惨剧。

§ 历史文化

神龙文化

神龙是智慧、勇敢、吉祥、尊贵的象征。河南是龙的故乡。被称为人文始祖的太昊伏羲,在今周口淮阳一带“以龙师而龙名”,首创龙图腾,实现了上古时期多个部族的第一次大融合;被称为又一人文始祖的黄帝,在统一黄河流域各部落之后,为凝聚各部族的思想和精神,在今新郑一带也用龙作为新部落的图腾,我们今天的中国人被称为“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就是因此而来。从发掘出土的文物来看,河南发现的龙文物不但历史久远,而且最为正宗。濮阳蚌龙距今6400年,是中国最早的龙形象,被考古学界誉为“中华第一龙”;在“华夏第一都”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型绿松石龙形器,距今至少3700年,被学者命名为“中国龙”,等等。这些龙文化的遗存从夏、商、周到汉唐、明清一脉相承,都是中华民族龙图腾的源头,在形态上可以说都是北京故宫里各种龙形象的祖先。从中原大地产生并完善的龙形象,目前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中华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共同的精神支柱。

汉字文化

汉字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志,也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志,并对朝鲜、韩国、日本等国文字文化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连续4000多年的汉字文化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原汉字史,汉字的产生及其每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几乎都发生在中原大地上。传说中黄帝时代的仓颉造字在河南;第一套完善的汉文字系统甲骨文出土在河南;帮助秦始皇“书同文”、制定规范书写“小篆”的李斯,是河南上蔡人;编写世界第一部字典、归纳汉字生成规律、统一字义解析的文字学家许慎是河南漯河人,他在家乡完成了《说文解字》这部汉文字学巨著;至今我们还在使用的规范性字体“宋体”字产生在河南开封,著名的活字印刷术也发明于这里。

姓氏文化

河南是中华姓氏的摇篮,中华姓氏无论肇始与大量衍生都与中原关系密切。《中华姓氏大典》中的4820个汉族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有1834个,占姓氏总数的38%,其所包含的人口则占到了今天汉族总人口的84.9%以上;在当今的300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占57%;在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无论是李、王、张、刘为代表的中华四大姓,还是林、陈、郑、黄为代表的南方四大姓,其根均在河南。近年来,河南以“万姓同根,万宗同源”为主题举办姓氏文化节,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认可与响应,在全球华人中掀起了寻根到河南、朝觐到河南、拜祖到河南的热潮。姓氏文化是河南独有的文化现象。

农耕文化

农业最早是在中原地区兴起来的。中原农耕文化包含了众多特色耕作技术、科学发明。裴李岗文化有关遗存中出土了不少农业生产工具,为早期农耕文化的发达提供了实物证据,尤其是琢磨精制的石磨盘棒,成为我国所发现的最早的粮食加工工具。大家知道,三皇之首的伏羲教人们“作网”,开启了渔猎经济时代;炎帝号称“神农氏”,教人们播种收获,开创了农业时代。大禹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推进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数学、测绘、交通等相关技术的进步。战国时期,由河南人郑国主持修建的“郑国渠”,极大地改善了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随着民族的融合特别是中原人的南迁,先进的农业技术与理念传播到南方,促进了中国古代农业水平的提高。可以说,中国农业的起源与发达、农业技术的发明与创造、农业的制度与理念,均与河南密切相关。

商业文化

清明上河园--北宋汴京中国商人、商业和商业文化的起源在中原,是考古学界、史学界的共识。自古以来,中原地区就有比较自觉的商业意识,产生了中华商业文化的许多第一。商代的王亥“肇牵车牛远服贾”,也就是第一个用牛车拉着货物到远地去做生意,被奉为商业鼻祖。第一个儒商孔老夫子的高足子贡,是河南浚县人,不仅能做官,而且善于经商致富。第一个热心公益事业而被后人称为商圣的范蠡,是南阳人,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之后,悄然引退,把才能用于经商。第一个爱国商人是新郑人弦高,在经商途中遇到了秦师入侵,以自己的十五头牛为代价智退秦军。此外,中原还产生了中国商业的许多第一。比如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职业商人诞生于西周时期的洛阳,第一个由政府颁布的保护商人利益的法规《质誓》诞生于春秋时期的新郑,以“城门之征”为代表的最早的关税征收发生在春秋时期的商丘,第一个有战略思路的产业商人为东周时洛阳人白圭,第一个商业理论家是今商丘人计然,最早的商家诉讼条例发生在春秋时的郑国即今郑州,第一个重商理论的倡导者为西汉洛阳人桑弘羊,唐代洛阳城内的管理市场的“三市之长”是最早的“市长”。世界上第一座真正意义的人口超百万的国际化大都市就是北宋时的汴京(今开封),当时人口达到150多万,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这一盛况的真实写照,而欧洲最古老、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伦敦当时只有5万人。清代巩义的康百万家族,更是写下了“富过十二代、历经400年而不败”的商业神话。由此可见中原商业文化在中华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3]

思想文化

白马寺--“西天取经”中原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核心。伏羲在河南淮阳一带演八卦,后来周文王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在河南安阳羑里城监狱里写成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易经》。周公在洛邑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教化人伦。诸子百家大多是河南人,而且活动区域主要在河南。道家的老子和庄子都是河南人,他们分别在河南写成了影响深远的《道德经》和《庄子》。孔子是儒学的开山人物,祖籍河南商丘,而且孔子讲学、游说的主要活动地域在中原诸国。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商鞅和申不害,都是河南人。此外墨家的墨子、纵横家的苏秦和张仪、兵家的吴起以及杂家的吕不韦,也都是河南人。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原,以河南为中心向全国传播,并迅速成为有重要影响的思想流派,最终与儒家和道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内核。东汉王充在洛阳写成的《论衡》是一部唯物主义哲学巨著。南北朝时河南人范缜的《神灭论》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少林僧人将儒、释、道三者相融合,创立了影响深远的禅宗。洛阳人程颢、程颐开创的宋代理学,又把儒学推向一个新的思想高峰,成为宋元明清以来居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总的来看,中原思想文化传达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中庸尚和的生活哲学,不仅隐含着“日新”的变革进取精神,而且也体现了友好共处、向往和平的精神境界。这些思想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形态和性格,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宝库,并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科技文化

中原科技文化比较发达,具有内容的广博性、发明创造的实用性、历史发展的传承性等特点。如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其冶铸技术和工艺不仅达到那个时代最先进的水平,就连现代人也叹为观止。三门峡出土的西周时期的铜柄铁剑,为目前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实物,被誉为“华夏第一剑”。郑州发现的汉代冶铁高炉,为世界上最早的椭圆形高炉。东汉河南人杜诗发明的“水排”鼓风技术,较欧洲早1000余年。陶器、瓷器最早也出现在河南。“仰韶彩陶”造型精美,“唐三彩”驰名中外,钧瓷色彩缤纷,汝瓷古朴典雅,不仅都代表了历史上瓷器制作技术的最高水平,而且具有极高的美学艺术价值。常言道,“家有财产万千,不如钧瓷一件”,就说明了这个道理。被誉为“科圣”的东汉太史令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比西方早1700年;创立的“浑天说”,比同时代的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宇宙理论”先进得多。唐代河南人僧一行,不仅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自动计时器,而且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早1000年提出了“恒星自行”的观点,他与同行们进行了世界上首次子午线实测活动,因此而成为古代天文学发展的里程碑。中国的四大发明,都是在中原孕育而发明的。1993年曾邦哲于全国第6届科学哲学会议(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国际上第1个阐述结构论(21世纪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的理论基础),并指出基因是信息概念。

中医文化

中原医学文化以整体的治疗思想,多角度观察病理的方法,奇特的治疗技术,和谐的用药手段而著称于世,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国粹。黄帝被后人公认为中医药的创始人,战国时期编著的《黄帝内经》至今仍是中医学工作者必读的指导性医学著作。东汉南阳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兼备的中医经典专著,被誉为“中国医方之祖”。洛阳龙门石窟的“药方洞”,保留有北齐时期完整的中医药方118个,治疗的病种达37个。这些药方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北宋都城开封设有“尚医局”、“御药院”、“药密库”、“太医局”、“翰林医宫院”等机构,设置之全在当时首屈一指。在“医宫院”放置的制作精细的“针灸铜人”,成为世界针灸医学发祥地的象征。可以说,中医药文化起源并发达于中原,中医药大师荟萃于中原,中医药巨著诞生于中原。

诗文文化

竹林七贤--焦作河南是中国文学的发祥地。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尚书》,是经过东周洛阳的史官整理成书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属于今河南省境内的作品有100多篇,占总篇目的三分之一以上。鲁迅说过,在秦代可称之为作家的,仅河南上蔡的李斯一人。汉魏时期,有“汉魏文章半洛阳”之说。洛阳贾谊开骚体赋之先河,张衡《二京赋》则为汉大赋之极品,贾谊、晁错将西汉政论推向巅峰。汉魏时期的“建安七子”中的阮瑀、应玚都是河南人。左思的《三都赋》名动天下,留下了“洛阳纸贵”的佳话。宋词的故乡在开封,“梁园文学”的主阵地在商丘,都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东晋以后,河南大族南迁,以谢灵运的山水诗、江淹的抒情赋为代表的中原文人作品,推动了江南文学的繁荣。唐代最著名的三大诗人中,河南有其二。“诗圣”杜甫是河南巩义人,他以沉郁顿挫的笔锋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沧桑巨变,其诗歌被赞为“诗史”;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诗人白居易是河南新郑人,他创作的《长恨歌》、《琵琶行》成为千古传诵的佳篇。“文起八代之衰”的孟州人韩愈,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达到了中国散文的高峰。岑参、刘禹锡、李贺、李商隐等河南人。

武术文化

少林功夫,武术文化又称功夫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鲜明特色。中原武术文化技冠天下,德播神州。“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说,形象地表明了少林武术在中国武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历史传奇,帮助戚继光抗倭立功的光辉业绩,使少林寺遐迩闻名,成为中华武术的荟萃之所、流播之处、发扬光大之地,使“少林”成为中国武术的品牌,也成为中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品牌。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创立的太极拳,是中国武术文化的又一重要流派,以刚柔并济为特征,以强身健体、修心养性为主旨,已推广到五大洲,成为上亿民众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自然资源

大别山

土地资源

河南幅员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其中耕地面积7179.2万公顷。地势基本上是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在全省面积中,山地丘陵面积7.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4.3%;平原和盆地面积9.3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5.7%。复杂多样的土地类型为农、林、牧、渔业的综合发展和多种经营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 水文气候

河南横跨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母亲河黄河横贯中部,境内干流711公里,流域面积3.6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5。省境中南部淮河,干流长340公里,流域面积8.8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2。北部的卫河、漳河流入海河。西南部的丹江、湍河、唐白河注入汉水。河南境内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织,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全省水资源总量413亿立方米,水资源人均占有量440立方米。全省修建水为2347座,总库容270亿立方米。各城市均傍水而建,如黄河、洛水、南阳白河、浉河、平西湖、南湾湖、鸭嘴胡、淇水、天泉湖等。

河南属暖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一般特点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全省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2℃—16℃之间,一月-3℃—3℃,七月24℃—29℃,大体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山地与平原间差异比较明显。

水资源

河南横跨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境内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织,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水力资源蕴藏量490.5万千瓦,可供开发量315万千瓦。2006年全年全省水资源总量为558.5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7.4%;人均水资源量570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905.8毫米,增长13.6%。全年总用水量197.81亿立方米。目前,全省已修建水库2347座,总库容270亿立方米。农业有效灌溉面积479万公顷。中国跨世纪的特大型水利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已于2001年度全部竣工。

电力资源

河南省煤炭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坑口、路口电站的优越条件,是全国重要的火电基地之一,截至2006年底,全省发电装机容量达3511万千瓦。河南电网南与湖北相连,北与河北相接,顺利实现南北通道贯通,网架交换能力大大提高。全省实现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价。外商投资建设的新中益电力、南阳普光电力、郑州、开封新力电力、焦作万方电力、登源电力等约三十家电力公司均在良好运营中。

矿产资源

河南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全省已发现的矿种为128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75种。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居全国首位的有钼矿、蓝晶石、铸型用砂岩、天然碱、水泥配料用粘土、珍珠岩、蓝晶铸岩等8种,居前5位的有27种,居前10位的有47种。优势矿产可归纳为煤、石油、天然气“三大能源矿产”,钼、金、铝、银“四大金属矿产”,天然碱、盐、耐火粘土、蓝石棉、珍珠岩、水泥灰岩、石英砂岩等“七大非金属矿产”。其中,石油保有储量居全国第8位,煤炭居第10位,天然气居第11位。  殷墟

人力资源

河南是个教育大省,已基本形成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相互衔接、相互沟通、比例基本协调、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体系。2006年全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33.77万人,在校生97.41万人,毕业生20.21万人。普通高中招生67.75万人,在校生201.58万人,毕业生57.36万人。初中学校招生166.19万人,在校生540.98万人,毕业生188.06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76.86万人,在校生997.09万人,毕业生166.71万人。

科技成果

全年全省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69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年末全省拥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550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6.55万人。全省共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家,省重点实验室31家。启动实施了“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关键技术”等重大科技专项。全年共取得省级科技进步奖346项。申请专利11538件,授权专利5242件,分别增长28.5%和39.9%。签订技术合同2834项,成交金额23.84亿元。

§ 产业经济

农业

河南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是全国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烟叶等农产品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1/10,油料产量占全国的1/7,牛肉产量占全国的1/7,棉花产量占全国的1/6,小麦、玉米、烟叶、豆类、芝麻等农产品和肉类、禽蛋、奶类等畜产品产量也都居全国前列。2006年全年粮食产量5055万吨,比上年增长10.3%,新增粮食产量居全国首位。全省年粮食加工能力达到2500多万吨,肉类加工能力达到230多万吨,乳品加工能力70多万吨,涌现了双汇肉制品、莲花味精、三全凌汤圆、思念水饺等驰名中外的名牌产品,味精、方便面、速冻食品在全中国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46%、25%和60%。 河南还有很多名优特产品,如原阳大米、开封西瓜、杞县及中牟大蒜、信阳毛尖和板栗、西峡猕猴桃、灵宝苹果、内乡山茱萸、洛阳牡丹、鄢陵花卉、焦作四大怀药等,都已成为国内知名品牌。

工业

河南工业门类覆盖了国民经济行业的39个大类,形成了食品及饮料、机械、电力、建材、冶金、化工、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烟草等一批重点产业。2006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6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原煤、铝、黄金、平板、玻璃、水泥、拖拉机、棉纱、化纤、机制纸及纸板、卷烟、家用电冰箱、彩色玻壳等主要工业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安彩”彩色显像管玻壳、“双汇”火腿肠、“新飞”电冰箱、“CLFG”浮法玻璃、“东方红”柴油机、“许继”微机线路保护装置等名牌产品在全中国市场有较高的占有率。

§ 交通通讯

公路

截至2006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439公里,位居全国第一位。目前一个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国道、省道干线公路为依托,以县乡公路为支脉,公、铁、水运齐头并进的交通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铁路

河南省地处全国路网中心,是重要的铁路枢纽,共有京广、陇海、焦柳、京九、宁西等10条铁路干线和洛宜、汤鹤等4条铁路支线在境内交汇,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铁路网,2006年度全省铁路通车里程3944.2公里。亚欧大陆桥横跨全省,省会郑州位于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交汇处,商丘是京九、陇海两大铁路干线交汇处。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编组站,郑州东站是全国最大的零担中转站,郑州站是全国最大的客运站之一,是连云港至荷兰鹿特丹亚欧大陆桥最大的客货转运站,通过铁路出口的商品可以在郑州直接联检封关。河南省交通运输

航空

河南省民用航空事业发展迅速。全省拥有新郑国际机场、洛阳机场、和南阳机场三个民用机场,共开辟76条航线,其中国际航线8条、通航10个国家和地区,国内航线67条,地区航线1条,航线里程达到77510公里。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4E级机场,是国内一类航空口岸。

通讯

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通信枢纽。邮电通讯条件不断完善。全年全省邮电业务总量722.74亿元,比上年增长28.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6.52亿元,增长14.8%;电信业务总量686.22亿元,增长29.6%。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582.50万门,新增233.71万门;本地固定电话用户2027.20万户,新增163.7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345.00万户,新增530万户。电话普及率为44.8部/百人,增长18.0%。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327.30万户,新增52.26万户。

全省建成了覆盖省内城乡的省、市、县、乡、村五级邮政物流网络,可为社会提供一体化物流和商品分销配送服务,已形成了沟通城乡、连接全国、通达世界、服务功能齐全的现代化邮政通信网。河南省公用电信网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省会郑州是我国的重要通信枢纽之一,国家骨干公用电信网“八纵八横”有“三纵三横”途径河南,加上南北、东西两条架空光缆干线从河南穿过,构成全省“四纵四横”的信息高速公路基本框架。

§ 旅游资源

河南旅游资源丰富。少林寺、龙门石窟、龙亭、相国寺、殷墟等历史人文资源响誉海内外,嵩山、云台山、黄河等名山大川纵横。以古(古文化)、河(黄河)、拳(少林武术、太极拳)、根(寻根觅祖)、花(洛阳牡丹、开封菊花)为特色的旅游资源,是河南旅游业发展的一大优势。近年来开辟的“三点一线”沿黄之旅,已成为我省旅游精品线路。河南可供观赏、旅游的景区、景点有100多处。省内重点风景名胜区共25处,其中国家级的有鸡公山、嵩山、龙门、王屋山和云台山5处,省级的有石人山、环翠峪、黄河游览区等20处。自然保护区23处。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为河南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006年河南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3139.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0%。其中,接待国际游客75.74万人次,增长26.1%;接待国内游客13063.40万人次,增长30.1%。[4] 河南云台山

在中州大地上,有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气势磅礴的名山大河,气候宜人的避暑胜地,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雄伟壮观的古代建筑,珍贵罕见的历史文物,奇异多样的花卉禽兽,丰富多彩的中原文化,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从中国八大古都来看,河南就占有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四个。古(古文化)、河(黄河)、拳(少林武术、太极拳)、根(寻根觅祖)、花(洛阳牡丹)为特色的旅游资源,是河南旅游业发展的一大优势。河南可供观赏、旅游的景区、景点有100多处。省内重点风景名胜区共25处,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分布区5处:登封的嵩山、洛阳的龙门、信阳的鸡公山、济源的王屋山和焦作的云台山,省级的有石人山、环翠峪、黄河游览区等20处。自然保护区23处。河南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位,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位。馆藏文物逾百万件,约占全国的1/8。全省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30处,省级保护文物253处,市、县级保护文物2600多处。

嵩山位于登封附近,是五岳中的中岳。少林寺─位于嵩山,少林武功的发源地。龙门石窟─在洛阳附近,2000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白马寺—在洛阳附近,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鸡公山—位于南部省界的避暑名山。九华山—位于东南省界的佛教名山。华阳大佛山—位于东南省界的佛教名山。青峰山—位于东南省界的道教名山。皇姑山—位于东南省界的名山。殷墟─商朝的都城,现在建有博物馆。石人山-石人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平项山市鲁山县西部,地处伏牛山东段,总面积达268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顶海拔2153.1米。石人山古称尧山,因尧孙刘累为祭祖立尧祠而得名。战国时伟大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墨翟降世于尧山脚下。

袁家山又称小蓬莱、吕祖庙,在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睢县城,是全国罕见的明代船形建筑群,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兵部尚书袁可立建。洛阳牡丹—洛阳是中国牡丹的故乡,洛阳牡丹节每年5月份牡丹盛开时召开。相传武则天将牡丹从长安全部贬往洛阳,因此在洛阳落根,被洛阳的魏、姚等家族培育出“魏紫姚黄”等各种新品种,在洛阳发展壮大。河南博物馆-该馆前身是冯玉祥于1927年倡导筹建的位于开封的河南博物馆。1990年代时在郑州建设新馆,经过对中原石刻艺术馆与河南省博物馆的合并后,取名为‘河南博物院’。

§ 高校设置

本科院校

郑州大学 河南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安阳工学院 黄河科技学院 南阳理工学院 洛阳理工学院

郑州轻工业学院 河南工程学院 平顶山工学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河南中医学院 中原工学院

新乡医学院 信阳师范学院 周口师范学院 南阳师范学院 洛阳师范学院 新乡学院

安阳师范学院 商丘师范学院 河南财经学院 平顶山学院 黄淮学院 河南科技学院

许昌学院  黄河科技大学

专科院校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开封大学 焦作大学

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中州大学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商丘科技职业学院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河南检察职业学院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 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经贸职业学院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永城职业学院 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科技职业学院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华信职业技术学院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河源科技职业学院  洛阳大学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历史名人

河南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古至今孕育了众多的有各种影响力的名人,其中有思想家老子、列子、韩非等;军事家苏秦、司马懿、岳飞等;水利学家孙叔敖;文学家韩愈、刘禹锡、“诗圣”杜甫、“诗鬼”李贺等。 而近代、当代也涌现了大量的爱国人士,民主革命志士,文学家,政治家,如刘觉民、樊钟秀、吉鸿昌、任应歧、邓颖超、许世友、冯友兰、赵紫阳等。  黄帝

黄帝-五帝之一,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人;

仓颉—汉字的创造者,今河南南乐人;

商汤-商朝开国帝王;

老子-原名李耳,著有《道德经》,道教创始人,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

墨子-姓墨名翟。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墨家创始人。战国初期楚国鲁阳人(今河南鲁山人);

商鞅-秦国的著名改革家,河南濮阳人;

范蠡-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世称陶朱公。春秋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

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河南郑州人;

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东周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乘轩里人;

韩非-战国时思想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韩(今河南郑州)人;

吕不韦-战国后期著名政治家,编著《吕氏春秋》。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南)人;

陈胜-大泽乡起义领导者之一,河南登封人;

吴广—大泽乡起义领导者之一,河南上蔡人;

孙叔敖—楚国名相、水利工程鼻祖。河南固始人;

王审知—闽王。河南固始人;

杨行密—吴王。河南固始人;

陈元光—开漳圣王。河南固始人;

袁可立—明兵部尚书,河南睢县人;

吴其濬—清代植物学家、清末河南省唯一的状元。河南固始人;

祝庆藩—清太傅、礼部尚书。河南固始人;

蒋湘南—清代文学家。河南固始人;  张衡

秦树声—清末双科进士、书法家。河南固始人;

丁逊之—清代画家。河南固始人;

余成斌—开国少将。河南固始人;

余克勤—开国少将。河南固始人;

宋治民—开国少将。河南固始人;

毛和发—开国少将。河南固始人;

杨森—开国少将。河南固始人;

蒋光慈—红色作家。河南固始人;

张释之-西汉时执法不阿的知名清官;

贾谊-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代表作《过秦论》,河南洛阳人;

程颢-世称明道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河南嵩县人;

张衡-东汉时期科学家,地动仪,河南南阳人;

冯异-东汉将军,河南宝丰人;

张仲景-东汉名医,被尊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河南邓州人;

郭嘉-三国著名谋士,河南许昌人;

徐庶-三国著名谋士,河南许昌人;

司马懿-三国著名军事家,河南温县人;

荀彧-三国著名谋士,河南许昌人;

荀攸-三国著名谋士,河南许昌人;

邓艾-三国魏国大将,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人;

蔡邕-东汉末年著名诗人、学者,河南杞县人;

蔡文姬-三国时代著名诗人、音乐家,河南杞县人;

谢安-东晋政治家,淝水之战的指挥者,河南太康人;

谢玄-东晋军事家,淝水之战的指挥者,河南太康人;

范缜

范缜-南朝杰出的无神论者,河南泌阳人;

范晔-南朝著名史学家,河南省淅川人;

谢灵运-南朝宋著名诗人,河南太康人;

翟让-隋末瓦岗寨义军头领,河南滑县人;

张巡-唐代名将,安史之乱时期血战睢阳(今商丘),河南邓州人;

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河南孟州人;

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河南洛阳人;

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河南沁阳人,后迁居荥阳;

岑参-唐代著名诗人,河南南阳人;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诗圣”,河南巩义人;

元稹-唐代著名文学家,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河南洛阳人;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诗鬼”,河南宜阳人;

一行—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本名张遂,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县)人;

许世友

石守信-宋代大将,河南开封人;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河南汤阴人;

戚继光-明代抗倭名将,河南卫辉人;

史可法-抗清名将,河南开封人;

刘青霞-教育家

宋学义—“狼牙山五壮士”之一,河南省沁阳市人;

李德生-政治家,河南省光山县人;

袁世凯-中华民国大总统,河南项城人;

刘觉民-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是第一批在日本东京加入的同盟会会员,参加过广州起义、辛亥革命,公元1923年,军阀吴佩孚为遏制南方革命,派樊钟秀为援粤豫军司令,率部七千余人南下江西。在刘觉民的革命思想影响下,樊钟秀请刘觉民赴广州与孙中山秘密取得联系,表示愿效前驱。同年10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派林虎亲自率叛军两师3万之众自惠州进攻广州,中山先生已被逼登永丰舰。形势万分危急,孙中山急调樊钟秀及刘觉民率部驰援,刘觉民率领的先头部队英勇奋战三天,击败陈逆,收回广州。 对此,中山先生奖勉备至,委樊为豫军讨贼军总司令,刘觉民为参谋长、党代表。并将队伍改为“建国豫军”。在此同时,孙中山单独特派刘觉民往北方为联络段祺瑞、张作霖的特使代表 。国民政府国大代表,中央监察委员,巩义市人。

刘茂恩-1898年生,河南巩县人字乃霖。刘镇华之弟,民国33年5月,任河南省主席兼豫西警备总司令。日本最精锐的板垣师团主力在平型关遭到了刘茂恩将军率领的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的全力攻击,在此一役歼灭日军20000余人。

刘镇华-(1883-1956),字雷亚,河南巩县人,辛亥革命时曾任镇嵩军司令;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曾任陕西省督军、省长,陕甘联军总司令;国民党新军阀时期,曾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兼豫鄂皖边区“剿匪军总司令”、国民党第五届中央监察委员等职,1949年逃往台湾。

吉鸿昌-抗日名将,河南扶沟人;

许世友-开国上将,河南新县许家洼;

杨靖宇-抗日名将,河南省确山县人;

邓颖超-河南省光山人;

冯友兰—河南南阳唐河人

赵紫阳—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中共总书记,河南滑县人

吴桂贤(女):(1938—),女。河南巩县(今巩义市)河洛镇胡坡人;西北大学毕业,曾被评为中国纺织系统的劳动模范。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第九至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1975年1月至1977年9月);也是中国的首位女性副总理。

常香玉(1923年-2004年),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中共党员,豫剧艺术家。曾被选为第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中国文联荣誉委员,曾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河南省文化厅顾问等职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文化部荣誉奖、中国文联优秀工作者等称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5:0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