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江山岛战役
释义

§ 江山岛战役简介

江山岛位于浙江大陈岛西北10公里处,由南江、北江两岛组成,面积为1.7平方公里。据守该岛的国民党军1100余人,经常进行骚扰活动。为解放浙江沿海岛屿,人民解放军于1955年1月18日发起了一江山岛登陆作战。参战部队有4个步兵营,9个炮兵营,22个空、海军航空兵大队,各类舰船188艘。18日上午8时,航空兵、炮兵先后实施火力准备。14时30分,渡海部队登陆成功。战至19日2时,全歼守岛国民党军1000余人,解放了一江山岛。盘踞在大陈各岛屿的国民党军,在美国海、空军的掩护下,胁迫岛上居民约2万人撤逃至台湾。2月13日至26日,人民解放军进驻大陈等岛屿。至此,浙江沿海岛屿全部解放。在解放一江山岛作战中,人民解放军首次取得了陆、海、空军联合作战的宝贵经验。一江山岛作战图

作战背景以及相关介绍

作战背景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后,美国不甘心其失败,重新加剧了对我东南沿海的军事挑衅活动。为达到其继续霸占我国领土台湾,并以此为基地,扩大对大陆的侵略和准备新的战争目的,美国1954年12月2日,同国民党反动集团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把浙江、福建沿海岛屿都划入其“协防”范围,妄想使其武装侵占台湾的罪恶行为合法化。在美国支持下,蒋介石反动派蠢蠢欲动,准备反攻大陆。他们在浙江沿海以上、下大陈为中心,在福建沿海以马祖、金门岛为中心,苦心经营,以作为其所谓“保卫自由世界”的前哨据点和“反攻大陆的跳板”。他们以部分残余部队为骨干,组织海匪、特务、在海上抢劫、破坏,使我沿海渔民无法进行正常的渔业生产,严重威胁着我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为改变台海战略态势,彻底粉碎国民党集团对我沿海的袭扰,维护人民的和平生活和生产;打击美蒋《共同防御条约》,宣示我解放台湾,统一祖国的坚强决心;为解放台湾的渡海登陆作战积累经验,进而实现祖国统一,中央军委总参作战部及华东军区提出了以20军60师为主,组织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发起大陈列岛战役,首战直取国民党据守的一江山岛的建议,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同意和中央军委的批准。

战场地理详解

一江山岛位于台州湾椒江口海面,距大陆30余公里,北至头门山9公里,南至大陈岛17公里。该岛分北江、南江两岛。北江岛东西长约1900米,南北宽约100至700米,面积约1平方公里。南江岛东西长约1010米,南北宽约300米,面积约0.7平方公里。南江、北江两岛相距约100至200米。北江岛的203、190高地和南江岛的180、160高地,均可鸟瞰控制全岛。岛的四周都陡壁岩礁,岩质坚硬,岩皮光滑。岸高10至40米不等,近岸水深7至8米,多旋涡和岩头浪。岛上驻有国民党军一江山地区司令部、突击第四大队四中队和炮兵第一中队近1100人。守军在美国“西方公司”的协助下,长期设防,构筑永久性、半永久性碉堡154个,堑壕2道,配置4层火力网,并设置了铁丝网、地雷和绊网等副防御设施,声称该岛为“生物通不过的钢铁堡垒”。

击落敌机图片

前期准备

为确保战役的胜利,华东军区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于1954年8月27日成立了以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为总指挥,浙江军区代司令员林维先、华东军区空军副司令员聂凤智、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彭德清、华东军区海军参谋长马冠三、华东军区副参谋长王德为副总指挥的浙东前线指挥部,并确定步兵20军60师178团3个营,180团1个营,高射炮兵1个团,火箭炮兵2个营及喷火兵、工兵各1部;海军航空兵7个大队、海军第六舰队、鱼雷艇、登陆运输船艇各1部和部分海岸炮兵;空军航空兵15个大队又一个中队为参战部队。

战役开始

1955年1月14日,“浙东前指”下达登陆作战命令。经过充分准备,由解放军第20军第60师4个步兵营组成的登陆部队于18日拂晓前在头门山、蒋儿岙集结。8时整,航空兵、炮兵开始实施火力准备。空军的3个轰炸机大队和2个强击机大队在歼击机掩护下,对一江山岛中心村、180高地等核心阵地和炮兵阵地进行轰炸扫射;另1个轰炸机大队和1个强击机大队则飞抵大陈岛上空,对国民党军指挥所等进行轰炸。随后,陆军炮兵和海岸炮兵50余门大炮对一江山岛猛烈炮击。连续6个多小时的火力准备,致使一江山岛上的国民党军指挥系统陷于瘫痪,阵地上一片混乱。

12时15分至13时22分,登陆部队在海、空军和炮兵火力掩护下,先后从集结地起航。70多艘登陆舰艇组成的输送队及40余艘作战舰艇分两批向一江山岛驶进。大陈岛国民党军炮兵进行拦阻射击,被解放军强大火力压制。14时10分后,由第60师第178团第l、2营及第180团第2营组成的登陆第一梯队,分别在乐清礁、北山湾、黄岩礁、海门礁、山嘴村、胜利村、田岙湾等7处实施登陆。突破国民党军前沿防御阵地后,迅速分路向纵深发展进攻。岛上守军凭借有利地形和坚固工事顽抗,登陆部队在激战中占领其第一线阵地和岛上的各主要高地。15时许,以第178团第3营组成的第2梯队,在海门礁地段登陆,与第一梯队协同作战,粉碎守军有组织的抵抗,攻占了岛东部守军最后一批支撑点。

战役于19日2时结束,全歼一江山岛国民党守军1086人,其中俘虏567人。解放军在战斗中亡393人。解放一江山岛后,“浙东前指”随即组织兵力进行攻占大陈岛的准备。台湾国民党当局认为“一江不保,大陈难保”,为保存实力,不得不将大陈等岛上的国民党军撤往台湾。2月上旬起,华东前线部队先后进占大陈、渔山、披山、南麂山等岛屿。至2月26日,浙江东南部的沿海岛屿全部解放,战役既定计划全部实现。   轰炸图  1955年1月18日上午8时,我空军首先拉开了战幕,4个轰炸机大队和3个强击机大队共188架战机,分别从6个机场飞向一江山岛和大陈岛,实施了第一次航空火力准备,将120多吨炸弹投到一江山岛和大陈岛,顿时两岛火光四起、烈焰腾空、炸弹雷鸣,令守敌鬼哭狼嚎、魂飞胆丧。彻底炸毁了敌军的通讯系统,切断了两岛守敌与台湾的通讯联络。9时整,我海岸炮兵群287门火炮和火箭炮实施了第一次炮火准备,经过7次间隙射击和5次急袭射击,12000多发炮弹落在一江山岛,炸得一江山岛山崩地裂。12时15分,我海上登陆部队3700名官兵乘138艘登陆艇,成波浪形编队,分3个方向,在海军30多艘护卫舰艇、空军51架战机的掩护下,劈波斩浪、浩浩荡荡,以排山倒海之势,向一江山岛进发。13时30分,我轰炸机和强击机各3个大队对一江山守敌实施第二次航空火力准备。与此同时,我海军舰艇在距敌堡3500米处,以猛烈的火力对敌射击。经我海、空军和炮兵火力打击后,敌前沿突出工事大部分被摧毁,有生力量被我压制,通信联络中断,指挥瘫痪,为我登岛部队的顺利突破创造了条件。14时29分,我步兵178团2营率先在乐清礁、北山湾一带抢滩登陆成功,随后攻击前进,直插顶峰203高地。14时37分,步兵180团2营在南江胜利村西侧登陆成功,随后,各后续部队也相继登陆,并迅速支援抢滩部队,向敌纵深发展进攻。经过2个多小时的激战,我军就攻占了全岛,击毙国民党一江山岛地区司令部司令王生明以519人,俘敌突击四大队王辅弼以下567人。15时零5分,178团3营5连通信员陈寿南将鲜艳的红旗插上了江山岛顶峰203高地。

一江山岛渡海登陆作战是人民解放军第一次三军联合作战,人民解放军取得了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的宝贵经验。此战虽然规模不大,但他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能力有了显著提高,改变了台湾海峡的斗争形势。一江山岛渡海登陆作战向全世界宣示:中国人民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容外国干涉,中国人民也决不会屈服于美国的军事威胁。

张爱萍将军为此豪情奔涌、诗性迸发,吟成一首荡气回肠的《沁园春》词:东海风光,廖廓蓝天,滔滔碧浪。看骑鲸蹈海,风驰虎跃,雄鹰猎猎,雷击龙翔。雄师易统,戎机难觅,陆海空直捣金汤,锐难当。望大陈列岛,火海汪洋。料得帅骇军慌,凭一纸空文岂能防。忆昔诺曼底,西西里岛,冲绳大战,何须鼓簧。陡崖峭壁,钢铁堡垒,首战奏凯震八荒。英雄赞,似西湖竞渡,初试锋芒。

战役总结

一江山岛战役是永载史册的,这次战役的胜利不仅显示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不允许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的坚强决心和意志,奠定了台海形势的基本走向和军事格局,而且为我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我军进行现代化建设和现代化战争揭开了新的一页。一江山岛战役犹如一座丰碑,将永远高耸在人们的心中。

§ 扩展阅读

《最后一场解放战役:一江山岛战役》

一江山岛战役,是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首次联合登陆作战。解放一江山岛的胜利,改变了台湾峡的斗争形势,初步取得了联合军兵种协同作战的经验。

——摘自《中国军事百科全书》

毛泽东说:“形势变了,准备打大陈,先解决浙江沿海岛屿……”位于浙东台州湾口外的大陈岛,分上大陈和下大陈两岛,距离解放军舰艇锚地海门仅46公里。其西北方向和南北两侧有一江山岛、渔山列岛、披山岛、南麂山岛等多个岛屿。

1953年驻扎大陈岛的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有一万多人,占国民党驻浙东岛屿总兵力的一半,由胡宗南担任司令,并有舰队司令齐鸿章和“海上突击纵队”司令黄八妹协助。大陈岛成为国民党海军在浙东沿海的军事指挥中心。

1953年6月20日,人民解放军成功地夺回大鹿山、小鹿山、鸡冠山和羊屿4岛,并乘胜追击夺回积谷山岛后,胡宗南被蒋介石调回台湾。接任大陈防卫司令部司令的是陆军中将刘廉一。此人亦出身陆军,对海军虽不甚了解,但心高气傲。刘廉一重整旗鼓,撤的撤,换的换,进行了一番整顿。1953年底,在杭州召开的中央军委会议上,毛泽东再次指出,朝鲜停战了,我们可以腾出手来准备解决台湾问题了。

其时,朝鲜战场上,历时三年的大规模战争已经结束,毛泽东在这个时候重提解决台湾问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美军在朝鲜战场的失败,无疑“山姆大叔”有些不甘心。其时,美国正和蒋介石阴谋酝酿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美国企图通过“条约”来控制台湾和台湾海峡,并以台湾作为干涉中国“不沉的航空母舰”。而蒋介石却利用“山姆大叔”来给自己撑腰杆子,阻止解放军的军事行动,做起反攻大陆的美梦。

早在1951年3月,刚刚调任华东军区参谋长的张爱萍,就把解放大陈岛和浙江沿海岛屿列入了自己的计划。7月,陈毅把他叫到上海,要他主持研究浙江和福建沿海岛屿问题,这正好是不谋而合。不久,在张爱萍的主持下,提出了一个“从北往南打”的作战方案,旨在首先解决大陈岛,然后依次由北向南,逐个由小到大,解放浙江沿海岛屿,然后接着一直到解放福建沿海的马祖列岛和大小金门等岛屿。张爱萍率领工作组经过反复研究和实地勘察,将成熟的方案呈送给司令员陈毅。陈毅将这一“从北往南打”的方案报告了毛泽东主席。

毛泽东批示说:“朝鲜停战前,不要进行,停战以后再说。”

朝鲜停战后,毛泽东在中南海的一次高级别的会议上说:“形势变了,准备打大陈,先解决浙江沿海岛屿,估计美帝不会有大的干涉。你们就准备吧!”

1954年7月中旬,中央军委命令华东军区:华东军区应于九、十月间,以空、海军轰炸大陈之敌,并以一部陆军部队攻占一江山岛……这道命令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因为它是打击美、蒋协防阴谋,查明美帝国主义的企图,为而后解放东南沿海诸岛创造条件,从而警告美、蒋:中国人民决不会屈从于美国的压力,一定要解放敌占岛屿——更是因为它的宣布,标志着解放军将首次实行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这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次历史性跨越!8月2日,彭德怀在总参谋部主持召开解放浙闽沿海岛屿作战会议。总参谋长粟裕、作战部部长张震、铁道部部长吕正操、通讯部部长王诤、海军副司令员方强、空军副司令员王秉璋和沈阳军区副司令员邓华等参加了会议,听取了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关于解放大陈岛战役方案的专题汇报。

大家在听了张爱萍的汇报后,各抒己见,进行了充分讨论。粟裕说:“这是我军陆海空三军首次联合渡海作战,组织工作比较复杂,还要估计到美国可能插手,要作艰苦的打算。”彭德怀基本同意华东军区的这个作战设想,但强调一定要作好充分准备,慎重初战,攻则必胜。会议结束时,粟裕要求张爱萍拟定一个详细的作战预案,再来北京向中央军委汇报一次,以作出最后决策。张爱萍奉命回到南京,立即召开作战会议,研究制订作战方案。

8月10日,华东军区下达了解放大陈岛的预先号令。8月13日,中央军委批准华东军区设立浙东前线指挥部,由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任前指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陆海空三军部队的有关同志林维先(浙江军区代司令员)、聂凤智(华东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彭德清(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马冠三(华东军区海军参谋长)为副司令员,王德(华东军区副参谋长)为参谋长。指挥部就设在宁波天主教堂的大院里,下设海军前线指挥所、空军浙东指挥所和登陆指挥所,还有华东军区政治工作组和后勤联合指挥部。

人民解放军自诞生27年来的第一个三军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就在这里开始了一个新的征程,掀开了解放军进行现代化作战的序幕。

8月20日,张爱萍派华东军区作战处长石一宸带着军区制订的详细作战方案进京汇报。

8月22日,总参谋长粟裕听取了石一宸的汇报,表示同意。

两天后,彭德怀再次听取了石一宸的汇报,并强调说:杀鸡要用宰牛刀。

彭德怀说:“人们常说,‘杀鸡焉用牛刀’,这次我们就是要用宰牛的刀去杀鸡。这是我们首次三军联合作战,只能胜利,不能失败。三军渡海作战的难度大,要求高,指挥复杂,我军没有成熟的经验,一定要慎重初战。”

就在这天晚上7点30分,华东军区收到了总参谋部的电报:“同意石一宸同志代表军区汇报的作战方案,可先着手准备。”接着,中央军委又发来三条指示:

1. 要充分准备,有把握后才发起攻击;

2. 在组织海军和空军行动中,要严格掌握对美帝国主义的政策,既不主动惹事生非,又不示弱的自卫原则;

3. 从小到大,从实践中训练和锻炼部队,为解放整个敌占岛屿创造条件。同时,中央军委还决定:为及时指导和总结我军首次三军协同作战经验,将浙东前线指挥部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

“杀鸡用牛刀”论争之一:是先拔“门闩”,还是先攻中心?

一江山岛,位于椒江口外约35公里,处于台州湾中部,离大陈岛11公里,离头门岛9公里。分为两个部分,称做南江山和北江山,两岛相距仅250米。北江山东西长约1900米,南北宽约700米;南江山东西长约1100米,南北宽约300米。地形狭窄,又高又陡。

如此弹丸之地,却是军事要塞,国民党称:大陈是台湾的“北大门”,一江山是大陈的“门闩”。“一江山是大陈的门户,大陈是台湾的屏障,一江不保,大陈难守;大陈失守,台湾垂危!”为此,蒋介石派他的所谓“克难英雄”王生明上校作为一江山岛的“守护神”,下辖国民党突击第四大队和第二大队第四中队和炮兵第一中队,计1000余人。岛上配备有大小火炮100多门,各种机枪100多挺,构筑永久性或半永久性火力点154个。两岛独立守备,互为依托,成犄角之势,易守难攻。

作战方案批准以后,战役开始进入实施阶段。第一个问题立即摆在了浙东前线指挥部司令张爱萍的面前。作战的突破口应该选在哪里?

8月31日,在前指作战部署会议上,大家对是先攻打大陈岛还是先攻打一江山岛,从而对解放以大陈岛为中心之敌占岛屿的整个战役最为有利,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意见就是先打大陈岛,而且持这种意见的占大多数;一种意见就是先打一江山岛,但持这种意见的只有少数。双方各执一词,都有其合理性。

张爱萍认真冷静地听完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后,说:“我同意先攻打一江山岛。”他的理由是:我军最前沿的岛子是东叽列岛的头门山岛,距离大陈约15海里,而距离一江山只有5海里。这是我军第一次进行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一下子要渡过15海里去攻打大陈,距离远,容易受挫。而一江山距离我们近,容易成功。如果打下了一江山,再以它为依托,乘胜追击拿下大陈就比较容易了。再说,如果拿不下一江山,我们重新调整部署也会方便些,不会导致很大的损失。”

张爱萍说到这里,大家茅塞顿开,都点点头笑了起来……

“杀鸡用牛刀”论争之二:是“一起搞”,还是分两步走?

作战方向问题解决了,如何部署三军兵力呢?

讨论是从陆军投入多少兵力开始的。指挥员们首先分析了敌情。对一江山的敌军人力和武备等重新进行了核实。许多人就根据陆军作战经验,认为对付一江山1000余敌军,只需要1500至2000人就行了;至于炮兵最多也只要两个营。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一是一江山面积狭小,容纳不下众多的登陆兵力;二是如果登陆兵力多了,也施展不开,说不定还自己打着了自己人。持这种意见的人又占了大多数。

张爱萍认真地听,认真地记。他不忙着发表自己的见解。

还有少数人却持相反意见,认为在兵力部署上,一定要占绝对的优势。并强调说,这是我军第一次进行三军渡海登陆作战,更要慎重初战,以鼓舞士气,积累经验,提高三军联合作战能力。他们的理由很简单:一是一江山上敌军有海上作战经验;二是岛屿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三是敌军的防御工事坚固,阵地编组严密,火力配备强,而且还有大陈的大口径火炮和海面上舰艇与空中飞机的支援。

讨论进入白热化状态。又是少数与多数的交锋。这一次,张爱萍仍然把赞成票投给了少数人一方。

“请同志们注意,我们进行的是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这就是说,一个是‘三军联合’,一个是‘渡海登陆’,而这两个都是我军首次,坦率地承认,我还没有这方面的指挥经验,我想,广大指战员也同我一样,也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张爱萍直率地说,“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怎么办?总不能说这仗就不打了?仗,必须要打,更重要的是要打赢!要赢,只有用‘杀鸡用牛刀’的办法,以绝对优势的兵力来战胜敌人。”

大家又都安静下来。张爱萍接着说:“当然,我说的绝对优势兵力,并不是简单的兵力数量上的相加,重要的是我们对各种兵力,对三军指挥上的科学配置和科学运筹,也就是说,这是要通过我们的参谋人员进行科学合理地战术计算得出来的。”大家这下子都口服心服了。

会后,陆军参谋方中岳、海军参谋郑武、空军参谋袁仲仁成了张爱萍的得力助手,年轻、精干,又有魄力的他们对参战兵力进行了一系列地科学计算,最后提出了一个参战兵力方案。这个方案很快就经过前指讨论修改通过,由张爱萍报请中央军委批准。方案如下:

陆军:步兵第60师178团、180团(欠1个营);炮兵122榴弹炮2个营、76.2野炮1个营、75山炮2个连、120迫击炮2个连。

空军:轰炸航空兵第20师60团、歼击航空兵第3师、第12师。

海军:航空兵5个团,舰艇、船186艘(其中护卫舰4艘、炮舰2艘、鱼雷艇12艘、炮艇24艘、火箭炮船6艘、各种登陆舰艇、运输船138艘)、2个海岸炮兵连。

此方案中,三军参战达17个兵种、28个战术群,与敌军相比,占绝对优势。从数量上来看,其中步兵4个加强营,3600人,3倍于敌军;炮兵4个营又12个连,火炮119门,高炮6个营60门,5倍于敌军。

如何提高绝对优势的“质量”,这是摆在张爱萍摆在解放军三军指战员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经过参谋人员的精心计算,提高或者说保证“质量”这一个绝对优势的结果落实了下来。这就是他们精心设计制定的《协同动作计划表》。

俗话说“计划不如变化”。《协同动作计划表》制定以后,首先就面临着一个“大变化”——“整个战役如何进行?”也就是说,这个仗怎么开打?于是,又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其中一种认为,既然我们占绝对优势,就陆、海、空一起出动,一起搞。也就是说,夺制空权、夺制海权和登陆作战三件事同时进行。

这种意见一提出,张爱萍一反常态,立即一口否决。一向以“善于纳谏”著称的张爱萍,这一次让大家感到有些吃惊,他怎么一下子就否定了别人的意见了呢?有人把张爱萍的这次举动总结为“张爱萍的反常现象”。后来,张爱萍在一次会议上,阐述了否定“一起搞”的理由:“同志们,我们现在不妨假设把整个大陈战役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是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这是能否解放一江山的先决条件;第二阶段,是登陆作战,这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张爱萍慢慢道来,有条不紊地分析给大家听:“我们分两步走,并不矛盾。因为在夺制空权和制海权的同时,我们可以积极做好登陆作战的准备。如果我们空中、海面和岛上同时作战,我军就要同时对付来自空中、海面和岛上的敌人,指挥关系复杂,我们还缺乏指挥经验。比如,指挥通信,三个军种之间、军种内部各兵种之间等等,如何同时进行上下沟通和联络,弄不好就会打乱仗。因此,分两步走,我们打起仗来就更稳妥些更从容些,这也是从我们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为我们有这样分两步走的条件,一方面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中,另一方面,我们不受时间限制,而分两步走,时间也不会限制我们。”

张爱萍的分析,有理有据,得到了大多数同志的认可。可还是有少数人不同意这个意见,有的甚至钻起了牛角尖,说什么“既然是三军联合,就应该三军集体行动,不然还叫什么三军联合作战?”有人实在憋不住,就干脆直接找到张爱萍去理论,要说服张爱萍,想坚持“一起搞”。

“你们不要再提这种意见了。”张爱萍认真地说,“这三件事一起搞,如何指挥,我没有这个经验,我也没这个本事,我也没有这个把握。”张爱萍接连说了三个“没有”,让大家吃了一惊,而更让大家想不到的是,张爱萍笑着说:“哪个人能同时指挥这三件事,我交权!”话虽然这么说,但争论并没有停止,张爱萍也没有妥协。最后,两种意见相持不下,张爱萍就上了北京。彭德怀听取了张爱萍的汇报后,就在北京主持召开了讨论会。谁知,北京的会上也同样出现了两种声音,而且和南京的一模一样,各持己见,互不相让,讨论没有结果。无奈,彭德怀只好到毛泽东那里请毛主席定夺。

毛泽东在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当机立断:战役分“两步走”!

第一步: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战斗打响了,一不小心打了个世界第一

经毛泽东决断,战役开始从纸上谈兵走进实战。“两步走”的第一步——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战斗打响了。

1954年9月15日和9月21日,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对大陈和一江山再次进行了侦照,并取得了成功。从拍回来的照片中,发现一江山和头门山岛之间有一个小岛,名叫茶花岛。张爱萍立即决定派人夜间渡船上岛,白天在礁石上进行观察。通过对一江山岛的地形和潮汐规律进行了两天两夜的观察,把握了涨潮和落潮的时间,为下一步登陆作好准备。

11月1日,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混合机群41架飞机在聂凤智和纪亭榭的统一指挥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大陈岛实施了第一轮轰炸。这是人民解放军首次组成如此大规模的编队进行战斗轰炸。

11月2日,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再次出动强击机4架、歼击机6架,对一江山岛进行了第一轮俯冲扫射和轰炸。

11月3日,海军头门山海岸炮兵连的4门130巨炮,突袭了抵近侦察的敌扫雷舰“永春”号。敌舰在连中数弹后逃窜。

11月4日,解放军重创敌舰“永春”号后,蒋介石召集了国民党高级军事会议。会上,蒋介石指示“国防部长”俞大维、副参谋长余伯泉协同美军顾问团团长麦克唐纳秘密赶赴大陈、一江山视察,勒令刘廉一必须严防死守。

张爱萍获悉后,认真分析了敌军的心理和动向,并断定蒋介石肯定以为我军要攻打大陈和一江山。为了迷惑敌人,张爱萍将计就计,立即又命令海军航空兵由9架杜尔飞机组成的大队,在空军的掩护下,对一江山敌指挥所和集团工事实施了猛烈轰炸。

11月14日夜,敌主力战舰“太平”号护卫舰由大陈岛东口偷偷地向渔山岛方向游弋。谁知它一露头就被解放军高岛雷达发现,岸上指挥所立即命令隐蔽在高岛锚地的鱼雷快艇做好出击准备。华东军区海军鱼雷快艇第31大队的155、156、157、158四艘鱼雷快艇在副中队长铁江海指挥下,快速出击,将“太平”号击沉。

这是人民海军鱼雷快艇部队组建以来的第一次作战。“太平”号的沉没,是对国民党海军一个沉重的打击。美国新闻媒体也大声惊呼:“太平”号被击沉,证明共产党中国现在拥有很大的海军力量。台湾当局更是恐慌,军政高官在24小时内连续两次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结论为:共军攻打大陈、一江山无疑,再次命令刘廉一死守严防!

张爱萍获悉后,立即赶到空军指挥所,“聂凤智同志,为了进一步迷惑敌人,隐蔽我军作战意图,这次要轰炸新的目标!”

“你这叫打一枪换一炮哟!”

“对!就叫他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11月18日和20日,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分别对渔山和披山二岛实施了大规模轰炸。

轰炸达到了预期目的——台湾当局认为:共军近期的袭击可能只属于一般性的,因为共军目前还没有能力攻打大陈及其周围岛屿,多次派出的侦察机也没有发现共军有攻打任何岛屿的企图。因此,台湾当局命令刘廉一不要忽略对披山和渔山二岛的防御。

据此,张爱萍决定“休战”,让敌人躺在自己的“神机妙算”里洋洋得意吧!果然不出所料,刘廉一真的开始分散兵力,对大陈周边岛屿不分主次地进行防御。

张爱萍心中乐开了花:“好!再给你一点颜色瞧瞧!”

1955年1月10日,“休战”整整40天后的张爱萍下达了“重新开战”的命令。

1月10日上午10时30分,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连续出动战机130架次,再次对大陈岛实施了突击式的猛烈轰炸。

大规模的袭击,令敌军舰队失魂落魄,纷纷逃离。紧接着,张爱萍命令海军鱼雷快艇利用夜间寻找“猎物”,对敌舰进行出其不意的打击。是夜,一艘“永”字号的敌舰悄悄离开大陈向南疾驶,被我海军指挥所发现。正在大陈以西白岩山待机的鱼雷艇1大队的105、106、102艇奉命出击。可是攻击“永”字号没有成功,105、106两艇奉命返航。102艇却寻觅到了敌炮舰“洞庭”号,在艇长张逸民的沉着指挥下,在逼近敌舰200米的危险情况下,用惟一的一发鱼雷将“洞庭”号拦腰击断。

102艇胜利返航。途中,张逸民就接到了指挥所的电报:舰队给他荣记二等功!

尽管“洞庭”号只是一个330多吨的小炮舰,但它被击沉却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世界军事史料表明:像102艇这样用单艇独雷在大风大浪中击沉军舰的战例,是绝无仅有的;而在200米距离内发射鱼雷,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没有先例!一位曾经参加二战的前苏联专家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惊讶地竖起了大拇指,连声说:“奇迹!奇迹!中国人,行!……”

至此,第一步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战斗已经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已牢牢获得大陈岛以北地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

制空权和制海权的夺取,为解放军打登陆战铺平了道路。但是如何把握登陆时机和选择登陆地点,这是登陆作战的关键问题。这两个问题不解决,登陆作战就等于抓瞎。

在登陆时机上,张爱萍早在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期间,就专门召开了作战会议进行了讨论。会议最后决定:开始航渡时间为中午,到下午14时30分涨满潮时登陆,黄昏前结束战斗。选择登陆地段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一江山岛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然环境恶劣,而且面积狭窄,山脊陡峭,山坡平滑,岸壁一般都在40度以上。因此选择好登陆地点是战斗链条上最后胜利的关键一环。

张爱萍带着登陆指挥所陈雪江等指挥人员,专门找到一个与一江山岛地形地貌相类似的大小猫山岛,组织指挥登陆艇与登陆部队进行实兵演习。经过反复实战般的演练,最终作出决定:登陆地段选在突出部!

部队转入登陆作战准备……

张爱萍:“诸葛亮借的是‘东风’,我可不要‘东风’,我要的是风平浪静。”作战方案已经全部敲定,部队也已经集结完毕,作好了战前准备,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张爱萍一声令下了。而张爱萍也在等。他在等什么呢?

等老天爷的脸色。

当时,根据参战三军的武器装备的性能状况,必须是海上只有2、3级风才能出发战斗,如果风浪过大,武备效能将受到影响。如果是风平浪静那就是天助。否则,登陆作战只能停止或推迟。为此,张爱萍请来各路气象专家“会诊”,走访当地有经验的老渔民,得出的结论是:1、2月间大陈地区将会出现利于我军渡海登陆的好天气,但时间不长,仅5至6天,尤以1月17日、18日和19日的三天为最好时段。于是,张爱萍决定把发起总攻的时间定为1955年1月18日,并把这个决定报告中央军委。

然而,1月17日总参谋部却发来一份电报。电报称,部队准备工作尚未圆满完成,18日攻击一江山为时尚早。过早发起总攻,受挫后是否会造成不良影响,于我不利。总参谋部认为应等做好充分准备和良好气象条件下,方可行动,时机不成熟,甚至可以推迟到2、3月份。

打?还是不打?张爱萍和前指的其他军政指挥员又进行认真分析,权衡利弊。最后一致认为:部队已经展开部署进入战役集结状态,再收回也有困难,还影响军心。18日天气良好,而且目前大陈岛区域没有美军活动,对面敌情也无大的动作变化,没有发现我作战意图。因此战役的决心还是继续执行为好。

决心已下,张爱萍立即与北京通电话。他找到总参谋部分管作战的陈赓副总参谋长,请求开战。张爱萍把自己的理由和利弊得失分析列举了一遍,建议中央军委同意批准作战按原计划实施。陈赓立即向粟裕报告了情况。粟裕同意张爱萍的意见,并让陈赓向彭德怀汇报了前指的意见。正在中南海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军委副主席彭德怀,立即报请毛泽东批准。

毛泽东在征求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的意见后,授权彭德怀下决心。彭德怀果断地同意了张爱萍的意见:同意爱萍同志意见,战斗按原计划进行!浙东前线指挥部里一下子沸腾起来,大家心中有说不出的激动和兴奋。但很快又冷静下来。将军知道:战士的责任重啊!

仗,就要开始打了。气氛开始紧张。而张爱萍的心里现在是什么都不怕,就怕“东风”。他走出屋外,来到指挥所的最高处,他要看看这老天爷到底给不给他争气。

张爱萍站在制高点上,用望远镜眺望着海面。人常说想什么就遇到什么。嗨!还真是。只见海面上风力很大,军港里的登陆舰在风浪中还互相摇晃起来。张爱萍放下望远镜,满脸焦虑,立即询问随行的前指指挥员马冠三和曾麦溪:“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又刮起了大风了?我可是向中央军委立了‘军令状’的啊?不行就不行,你们赶快去查一查,要如实反映情况。”

大家把气象科长徐杰找了过来,询问是怎么回事。谁知,一见面,徐杰竟毫不犹豫地说:“首长放心,我敢保证,这是阵风,明天拂晓前就可以过去。”听徐杰这么一说,张爱萍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慎重初战,战则必胜!他还是做了打与不打两手准备。

这一晚,张爱萍怎么也睡不着。虽然身经百战,但这指挥三军的活还是头一遭。中央军委把这个重任交给他,责任重于泰山啊!打得好,是人民解放军的光荣,自己也会载入史册;打不好,或者打输了,那就只有两个字:耻辱。张爱萍和王德、马冠三、黄朝天、陈雪江等人,乘炮艇四处巡视检查,以保证万无一失。

是夜,人民海军的“河”字号登陆舰装载3000余步兵指战员进入预定作战集结港口石浦港;随后4艘“碾庄”型登陆艇装载步兵178团的897名指战员也抵达石浦港;是夜,人民海军百余艘参战舰艇分别从定海港、石浦港、檀头山锚地,开进位于头门山以北海域的战役预备出发海域隐蔽待命;

是夜,张爱萍一夜无眠……

是夜,参战三军一夜无眠……

张爱萍诗兴大发:“忆昔诺曼底,西西里岛,冲绳大战,何须鼓簧。”

1955年1月18日,这一天大清早,一夜无眠的张爱萍,两只眼睛一直死死地盯着东方。这一刻,他比谁都焦急。人家盼星星盼月亮,他盼的是红太阳,盼的是风平浪静。

当一轮红日喷薄而出跳出海面,45岁的张爱萍激动得像个孩子。看——空中,天高云淡,透明度极好;海上,碧波万顷,风力明显减弱,可谓是风平浪静。眺望着平静的海面,张爱萍又抬头看了一下宁静蔚蓝的天空,站在指挥台前显得是那么的平静,而内心已经是翻江倒海。上午8时整,张爱萍下达了第一道作战命令。

由空军和海军航空兵27架杜-2型轰炸机、24架依尔-10型强击机和12架拉-11型战斗机组成的强大混成编队,准时飞抵一江山岛上空,实施第一次火力准备,拉开了一江山登陆作战的序幕。混成编队分别对一江山岛北江山的中山村、中心村、了望村、重要村和南江山的胜利村、180高地等进行了猛烈的突击轰炸,重达250公斤的54枚爆破弹准确无误地投向了预定目标。大陈岛上国民党的高射炮惊恐地向天上射击,但很快就被我轰炸机打成了“哑巴”。

与此同时,为了迷惑敌人,我空军与海军航空兵由9架杜-2型轰炸机和12架伊尔-10型强击机组成的另一个编队,在12架拉-11型战斗机的直接掩护下,飞抵大陈岛上空,轰炸了国民党军的气象台、导航台、115高地炮兵阵地和环状防御围墙等,位于大岙里的“大陈防卫司令部”的国民党军指挥系统遭受沉重打击,几乎陷于瘫痪。

连续猛烈的空中打击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摸不着头脑,云里雾里之中,人民解放军的陆、海、空三军的炮兵部队的55门大炮组成的炮群,又对一江山岛进行了7次火力急袭和6次监视射击,12000枚炮弹把一江山包围在了火光、硝烟和轰隆隆的爆炸声中……

至此,敌军指挥系统陷于一片混乱,不明我作战意图……

12时05分,我海岸炮兵再次对一江山岛进行猛烈轰击……

12时15分,张爱萍发出第2道命令:登陆运输大队起航!

12时43分至13时22分,运送登陆部队的艇队分别从蒋儿岙、头门山岛分4路飞驰而去,向一江山岛进发……空中由我海军航空兵第1师第4团拉-11歼击机以中队为单位,组成空中警戒中队,直接掩护登陆艇队的安全渡海。

13时16分,由人民海军“南昌”号、“济南”号、“沈阳”号、“武昌”号、“兴国”号、“遵义”号等38艘护卫舰、炮舰、护卫艇和船载火箭炮组成的一支支编队抵近一江山,进入海上射击阵地,向敌军进行直接轰击……

13时18分,海军航空兵9架杜—2鱼雷轰炸机,从上海大场机场起飞,在空军8架拉—11歼击机的掩护下,再次对一江山进行第二轮火力攻击。与此同时,空军21架轰炸机和24架伊尔—10强击机已经把一江山岛的北江山炸成一片火海,蔽空的浓烟和飞扬的尘土把南江山遮盖得严严实实,已经无法看中地面目标。一江山岛顷刻间成了一座“雾岛”……

而在战斗伊始,海军航空兵第4师第12团的米格-15歼击机,不规则地间隔起飞28架次,警戒一江山岛以南、大陈岛以北地区上空;海军航空兵第2师第6团和第4师第10团各两个大队的米格-15歼击机先后出动32架次,在大陈岛以南和东南空域进行警戒,迫使国民党空军无法起飞,只好龟缩在岛上,不敢轻举妄动。

蔚蓝的海面上,满载着3600名陆军指战员的138艘登陆艇编队,排成波浪形战斗队形,分成3个方向,迅速向一江山前进。由30艘护卫舰和护卫艇组成的战斗编队,作为开路先锋,分别从登陆艇编队两侧疾驰而过,为登陆部队保驾护航。

一幅雄伟的海上大进军的壮观画面呈现在蓝天碧海之间……此时此刻,张爱萍思绪如潮,潮落潮起间尽是燃烧的激情。但他也十分清醒,激烈的战斗还在后面……

14时10分,登陆部队第一梯队在火力支援下,按预定计划,以7个突击连28个突击排的兵力完成战斗展开,同时向南江山和北江山的7个登陆点实施突击。

突击行动受到敌军明碉暗堡的垂死抵抗,欲实施其“歼敌于水际”之计划……顿时,在一江山的海门礁、乐清礁、三山礁和向阳礁的突出部双方展开了激战……

14时20分,海军216登陆艇,在26岁的艇长杨春苗率领下,冒着敌人疯狂的火力和艇翻人亡的危险,靠上登陆点,把步兵第178团突击营第5连送到北江山。

212艇艇长于延增双腿被炮弹打断,白花花的骨头从肉中刺出,鲜血流满甲板,仍坚持坐在甲板上继续指挥……枪炮班班长张义山正在左炮位射击,大腿突然中弹受伤,掉进海里(奋勇搏斗4个小时后被陆军战友救起),副班长魏福根立即走上炮位继续射击……炊事员韩富平运送弹药时中弹牺牲,双手仍保持着推送弹药箱的姿势……

208艇艇长沈振安头部被弹片击中,他顾不上包扎,忍痛坚持指挥安全准时登陆……

209艇艇长骆福荣身负重伤,躺在甲板上一边指挥一边帮战士们压子弹……

负隅顽抗的敌人做最后的挣扎,拼命地向我登陆士兵射击……

14时29分30秒,步兵第178团突击营第5连,在连长毛坤浩和指导员洪阿毛的带领下,第一个突破敌人防线,登上北江山的乐清礁。毛坤浩立即发射了三颗红色信号弹,并用超短波报话机向登陆指挥所报告:我已经成功登陆!

14时37分,各登陆部队均已到达预定登陆点,开始实施背水攻坚……

首先登陆的第178团突击营第5连在占领乐清礁后,想一口气拿下一江山岛的制高点——203高地。

敌人在“歼敌于水际”计划破产后,又开始实施“以预备队逆击”计划,抢占有利地形,对我登陆部队进行集中火力射击,激战进入白热化。

还没有站稳脚跟的步兵第5连官兵,又突然遭到敌人预备队的阻击,伤亡惨重。但英勇的士兵们仍然前赴后继,继续前进。一个防化战士端起火焰喷射器向敌人的碉堡冲了过去,炽烈的火焰顿时把敌人的火力点化为灰烬。敌人的火力终于被打退,敌人纷纷溃逃。

这时,三颗绿色的信号弹腾空而起,向指挥部报告:乐清礁已被我军占领。消息传来,张爱萍激动万分,他立即拿起对讲机:祝贺登陆成功!

与此同时,我海军舰艇炮火集中对203高地的敌工事进行猛烈轰击,敌碉堡和炮兵阵地被掀了个底朝天,为第5连官兵争夺制高点扫清障碍。很快,第5连官兵就占领了第二道支撑点,开始了争夺203高地的战斗。在强有力的炮火支援下,第5连官兵一鼓作气发起强势攻击,接连摧毁了敌4个地堡。

15时05分,已经负伤的连长毛坤浩扛着一面鲜艳的红旗,一瘸一拐地奔向山顶,把红旗插在了203高地的最高点。被蒋介石称为“克难英雄”的一江山地区守备司令王明生被击毙,敌第4突击队大队长王辅弼被活捉。

紧接着,160、180、190三个高地,也先后插上了红旗。

一江山岛解放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的第一次联合作战胜利了!

16时30分,硝烟还未散尽的一江山岛迎来了第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来的上将。兴奋不已的张爱萍不顾同志们的劝阻,迫不及待,和王德、马冠三等前指指挥员,毅然登上了这块弹痕累累满目狼藉的弹丸小岛。残阳如血,战旗猎猎。顺着盘山的羊肠小道,将军攀上203高地,南面的大陈岛尽收眼底,祖国的宝岛台湾也遥遥在望,再回首,举目西望,一个新生的共和国正在崛起,一个英雄的人民军队也正在壮大,好一个“天翻地覆慨而慷”啊!将军胸怀如海,血脉如潮,不禁诗兴大发,口占咏词一阕《沁园春一江山登陆战即景》:

东海风光,寥廓蓝天,滔滔碧浪。看骑鲸蹈海,风驰虎跃;雄鹰猎猎,雷击龙翔。雄师易统,戎机难觅;陆海空直捣金汤,锐难当。望大陈列岛,火海汪洋。

料得帅骇军慌,凭一纸空文岂能防。忆昔诺曼底,西西里岛,冲绳大战,何须鼓簧。“固若磐石”,陡崖峭壁,首战奏凯震八荒。英雄赞,似西湖竞渡,初试锋芒。

1月20日,解放军总部致电浙东前线指挥部,热烈祝贺并慰问。中央军委发出指示:“一江山岛战斗对我军陆海空军联合登陆作战取得了初步经验。为了有助于今后作战,我们必须重视这一经验……”

在我人民解放军胜利解放一江山岛之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授权第7舰队司令普赖德建议蒋介石“放弃大陈,固守台湾”。国民党军队主动撤离了大陈岛。

2月13日,人民海军台州号、石浦号和温州巡逻艇大队协助陆军分别进驻上、下大陈岛和渔山列岛、披山岛。2月26日,人民海军“温州”号巡逻艇大队,又掩护陆军两个营进驻南麂列岛。至此,浙江沿海岛屿全部解放。

12月间,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浦江时,在“港申”号轮船上,对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彭德清说:“一江山岛登陆作战,打得很好!我军首次联合作战是成功的。”

《亮剑》中的片段

《亮剑》中曾经提到过解放一江山岛的战役,李云龙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3 16: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