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潮庵 |
释义 | § 布局 海潮庵全景寺庙坐北朝南,北枕高坡,南临大涧,左右水绕山环,楼阁依崖而立。海潮庵深隐山腹,占地二十多亩,容十二庭院,数十楼阁,无疏密之感,曲折幽深。司房窑、观音殿、藏经殿随地势层层递进,节节高升,直上高岗。寺庙的整体布局,以司房窑、观音殿、藏经殿三点一线为中轴,东有碾磨院、菩提院、九师塔院,西有十方院、牛犋院、方丈院、水月院,其间以院墙曲折分割,以洞门豁然通达,洞门下不是层层石级,便是鹅卵石铺就的小路,把亭台楼阁系在一起。每进一门,均别有洞天,无一不使人感到建筑物布置的错落缜密,回环幽雅。建筑多为砖券窑洞,部分木构亦为清代小式建筑。 § 景观 海潮庵内景观寺庵长16.5米,宽10米,占地面积165平方米,砖瓦木结构,分两进两层。大门口横匾书“海潮庵”三个红字。头进是一神台,正面供奉“伽蓝圣像”,背面供奉“韦驮天尊”。中间是天井。第二进是大雄宝殿,供奉“如来佛祖”圣像。右边是厢房,系僧人起居饮食之所。楼上有小阁,约20平方米,里面供奉地藏王菩萨等神像及已故僧人甚袛。海潮庵今保存完好,香火颇盛。 § 选址建造 海潮庵山门海潮庵以优美的景色,精妙的建筑,吸引着游客,以其深邃的佛教文化,启迪着信男善女。南临横贯河曲东西的涧河,东有郝家桥沟,西有南门沟,正如碑刻所云:海潮庵,北忱高岗,南临大涧,左右水绕山坏,蟾声鸟语韵,海潮庵深隐山腹,二十五亩的见方的范围,容十二坐庭院,数十楼阁,无蔬密之感,曲折幽深。弥勒殿、观音殿、藏经殿,随着地势,层层递进,节节高升,直上高岗,雕梁画栋,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而全部建筑又以三点一线为中轴,布置了建筑,东有碾磨院、菩提院、九师塔院,西有十方院、牛犋院、方丈院、水月院,其间以院墙曲折分割,以洞门害然通达,从“抱厦厅”的东门走下,便是“九师塔院”,院内宝塔高耸,苍松参天,别是个番风光。“九师塔院”下边就是海参潮庵园林,占地三亩多,山重水复,山则峥嵘崎岖,水则涵孕其间,上是山崖立地,下是古涧深渊,将海潮庵点缀的更加动人。十年浩动,海潮庵不能幸免,庵内花木凋零,亭台破蔽。79年庙内住持僧玉山和尚捐资进行全面修复,96年果正和尚主持海潮庵方丈,投资约70万元,维修、扩建了寺院。现在的海潮庵,绿水碧波绕寺院而鸣奏,亭台楼阁随树影而闪烁,宝贵的历史方物、优美的自然景色浑然一体,不愧是建筑史上的艺术珍品,不愧是晋西北的佛教明珠。 § 历史 海潮庵海潮庵,道光二年(1822年)后改为海潮禅寺,始建于明朝,其后屡加修葺,臻于完善。相传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有母子二人来到这时,儿子叫显存,母亲姓名不祥,见“山环水绕,地幽而洁”诚为胜景形势,于是辟土创建,砝砌大窑洞一所,上建高楼三楹,塑绘观世音菩萨金像,又砌西窑两间,上建禅堂静室,院内厢房门窗无不具备,这座庙宇就叫海潮庵。此后香火一直不断,直到明末王嘉胤造反,将海潮庵付之一炬,圣殿禅堂俱为灰烬,只有砖砌窑洞仍存遗址。后有显存门入傅芳和尚,续接香火。 § 历任管理 海潮庵内景观清顺治年间(公元1644--1661年)有一叫圆成的和尚,号性庵,严持戒律,兴复旧制,历年辛勤募化,建砖楼窑一大所,补塑观世音菩萨金像,仍建西楼窑禅室一座,院内钟楼鼓一一改观。与道友成晓诵经念佛,检阅经典,后又于楼东复建砖窑洞,旁有小石室,塑像绘阿弥陀佛观音世至二菩萨像,即为现在的弥勒院奠定了基础。此后七十多年,”新者已旧,完者复颓,而修理无人,有心者悯之。岁丙寅(1746年)住持僧桂生与其师掌教亨加公奋然有重修志,”乾隆十四(1749年)仲夏斯庵栋宇生辉,垣墙焕色”桂生师徒于1746年___1749年又进行了大的维修。道光二年(1982)年有扬州北来的高僧朴山和尚,法号玉聚,云游到此,见这里”山环水绕,清景堪挹,足以习静而养真,爰有捷止之志也”。海潮庵在圆成、桂生之后再没有出现有作为的和尚,又且灾难较多,日就圯废。”\\道光十二年(1832年)朴山示寂后,塔葬庵之东北(即现在的九寺塔院)环植松柏,奉为开山祖师(即第一代开山大和尚)。朴山之后由其门人圣灼和尚,号法顺(二代和尚)主持方丈,法顺勤理寺务,垦庙东沙梁种田植树,接水浇灌变为沃土,又购回四乡土地百佘亩,寺庙仓廪更加充实。道同治十一年(1872年)藏经殿落成,同志十二年心田圆寂。光绪初年,国政衰落,内忧外患,光绪四年(1878年)大旱,人民水深火热,海潮庵陷于冷落,天来和尚,既无开坛,也没传戒(1874—1900年)他虽主持寺庙,但末进入方丈宗位之列。光绪年(1901年)天来之徒隆兴和尚,号满愿,出任海潮湿庵第五代大和尚。兴绪年,出巨资补修庙右涧虹桥,兴绪10年传戒受戒者70余人,光绪11年,带众僧苦行募化于陕蒙甘晋,集巨资从京城请回半藏经书,12年操办水陆龙华万人会。在任期间,购回土地百余亩,18年退位,21年圆寂。从明万历年显存上人母子到民国九人工方长辈绪,时达三百余年。抗日战争,海潮庵没有毁于兵火,51年县人民政府从陕西真武庙请回玉山和尚,主持寺庙,直至少981年圆寂。三十多年为维护作出了不朽贡献。此后又有豆如弥、心彦、妙江、藏礼、妙群、水静、行达、元海等僧人住持海潮庵。96年秋,果正的尚由五台,山到海潮庵出任方丈,他严持戒律,正规法事,修残补旧,励精图治,以庙养庙,投资70多万元,油漆彩画了殿堂,拓宽硬化道路过500多米,硬化易损坡面300多平方米,栽植风景树立300余株,为寺庙增添了诸多设备、法器,为寺庙通了电,通了水,并广做善事,资助新窑希望中学、河神庙、弥佛洞、文笔塔。圣母祠共计三十多万元。 § 相关传说 海潮庵内的古钟晋江英林镇伍堡村海潮庵中有副引人瞩目的楹联曰:“滩上救迷人三盏佛灯照佛海,宫前竞走佛一乡人众涌人潮。” 此楹联可谓绝对,且上下联说一个既神奇又现实的故事,令人津津乐道。 据传明末,有艘满载台湾货物的船舶,驶入围头湾内的伍堡海域时,正逢风暴来袭,且值月黑风高之夜,四处漆黑一片,不见山屿形迹。船上艄公一时窘迫,不知将船驶向何方。不久,在惊涛骇浪的冲击下,近乎樯倾舟覆,情势岌岌可危。此时,船主焚香祷告上苍,祈求保佑人与船平安脱险,并许下日后酬谢的诺言。须臾之间,忽见不远处豪光灿烂,旋即三盏灯火照亮海面。老艄公即驾船朝向灯火行驶,不足半个时辰,竟化险为夷,安然靠岸停泊。船主又惊又喜,遂登岸跟踪探究,疾走数十步,始见灯火霎时消失于滨海小庙门外。翌日天明,船主率众察访其庙,叩拜庙里祀奉的观音佛祖。嗣后,船主会同货主商人特来酬谢,依照诺言捐献巨资,襄助乡人建庙宇。[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