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波兰的三次瓜分
释义

波兰的三次瓜分波兰的三次瓜分(three  times  partiction  of  Poland)1772~1795年俄、普、奥三国对波兰的三次瓜分。18世纪中叶,波兰的封建农奴制危机和无政府状态发展到顶点。中央政权瘫痪,边防空虚,国力衰弱。1763年10月,奥古斯都三世病故,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迫使波兰议会选举亲俄贵族S.A.波尼亚托夫斯基为新国王,加紧控制波兰。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部分波兰贵族掀起爱国革新运动,以便加强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独立,结果引起外国的干涉。

§ 内容

第一次瓜分(1772)

1764年4月,为反对波兰和土耳其,俄国、普鲁士结成同盟。1767年6月,俄军入侵波兰。次年 2月,波兰部分贵族领导抗俄武装斗争。10月为防止俄国向巴尔干扩张,土耳其对俄发动战争。1771年 7月,奥地利与土耳其订立军事同盟。普鲁士也拒不履行《俄普同盟条约》。为摆脱外交上的困境,俄国放弃独霸波兰的计划,同意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提出的瓜分波兰的主张。1772年 8月,俄、普、奥三国在波得堡签订瓜分波兰的条约。俄国占领西德维纳河、德鲁奇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白俄罗斯以及部分拉脱维亚,面积9.2万平方公里、人口130万;普鲁士占领瓦尔米亚、除格但斯克市以外的波莫瑞省、除托伦市以外的海尔姆诺省、马尔博克省,面积 3.6万平方公里、人口58万;奥地利占领克拉科夫省、桑多梅日省的南部和加里西亚大部,面积8.3万平方公里、人口265万。

第二次瓜分(1793)

18世纪80年代,波兰中小贵族和新兴的资产阶级代表又一次掀起爱国革新运动,1791年通过《五·三宪法》(见波兰四年议会)。1792年,10万俄军长驱直入波兰,占领华沙,波兰战败。1793年1年23日,俄、普两国在彼得堡签订瓜分协议。俄占白俄罗斯(包括明斯克)、第聂伯河西岸乌克兰大部、立陶宛一部、面积25万平方公里、人口 300万;普占格但斯克和托伦两市、大波兰地区的几省、马佐夫舍一部分,面积5.8万平方公里、人口110万。

第三次瓜分(1795)

波兰被两次瓜分后,面临着最后灭亡的危险。1794年3月24日,波兰民族英雄T.科希丘什科领导波兰人民在克拉科夫举行民族起义,屡胜俄军,4月占领华沙和维尔塔,建立革命政权,公布农民解放宣言。11月,俄军在普、奥配合下,将起义镇压下去。1795年10月,俄、普、奥3国签订瓜分波兰的协议。俄占立陶宛、西白俄罗斯、库尔兰、沃伦西部、西乌克兰大部,面积12万平方公里,人口120万;奥占包括克拉科夫、卢布林在内的全部小波兰地区和马佐夫舍一部分,面积4.75万平方公里、人口50万;普占其余的西部地区,其中包括华沙和马佐夫舍的余部,面积 5.5万平方公里、人口100万。至此,波兰被瓜分完毕。国家灭亡,人民被异族长期奴役。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始复国。

§ 背景

波兰的三次瓜分12世纪中叶,博莱斯瓦夫三世(BoleslausI,1102~1138在位)死后,由于王公、贵族和教会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全国分裂为几个公国,波兰进入封建割据时期,达200年之久。瓦迪斯瓦夫一世(LadislausI,1314~1333在位)统一大波兰、小波兰、库雅维,于1320年在克拉科夫加冕为波兰国王。卡西米尔三世大帝(KazimierzIIIWielki,1333年~1370年在位)又统一了马佐夫舍。但是,西波莫瑞和东波莫瑞还分别为勃兰登堡和条顿骑士团占领。西里西亚则被波希米亚王室占领。为抵抗条顿骑士团的侵略,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实行了王朝联合(1385),立陶宛大公瓦迪斯瓦夫二世·亚盖洛(Jagiellon)为波兰国王。1410年,波兰-立陶宛联军在格伦瓦尔德战役中,给了条顿骑士团以毁灭性打击。1466年,收复了东波莫瑞。

以格但斯克为中心的东波莫瑞的收复,刺激了波兰粮食的出口,贵族庄园纷纷建立劳役制庄园,从事商品粮食的生产。城镇出现手工工场。1505年,议会通过宪法,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颁布法律。从而削弱了王权,招致外来势力干预,面对莫斯科咄咄逼人的扩张势头,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议会在卢布林通过了成立统一的波兰共和国的决议,首都从克拉科夫迁到华沙。波兰共和国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农奴制国家,面积达31万平方公里,17世纪后半期,波兰的农奴制进入了危机阶段,1648年赫梅利尼茨基(БогданМихайловичХмельницкий),领导的哥萨克在乌克兰举行民族起义。统治阶级内部也分崩离析,1652年大贵族迫使议会通过自由否决权,1654年沙俄对波兰宣战,兼并了第聂伯河以东的乌克兰。北方战争初期、波兰被迫追随俄国参战。1655年波兰-瑞典战争爆发,波兰丢失部分领土。1733~1735年俄、奥与法、西、撒丁为争夺波兰进行了战争,严重破坏了波兰主权和国家经济。

波兰第一共和国的政治制度非常特别,在当时也是相当先进的,称为“贵族民主制”。这种制度有两根支柱,一个叫自由选王制,国王由贵族选举,凡不是贵族就没有民主权力;一个叫自由否决权,只要有一个议员反对,这项议案就不能通过。而真正的民主是基于少数服从多数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这种贵族民主造成了波兰极端的民主和无政府状态。这也导致了在有争议的议题上往往议而不决,从而导致国家意志得不到体现,这也是波兰最后衰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波兰的三次瓜分18世纪后半期,波兰生产关系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启蒙运动影响下,中小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发起爱国革新运动,但受到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ЕкатеринаIIАлексеевна)武装干涉。1772年,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对波兰进行了第一次瓜分。波兰人民在法国革命的影响下,把革新运动推向高潮。1791年5月3日,波兰四年议会通过了《五三宪法》(Konstytucja3Maja),取消自由否决权,这也是欧洲最早的宪法。叶卡捷琳娜二世再次对波兰进行武装干涉。1793年,俄普两国对波兰进行了第二次瓜分。1794年,波兰人民在民族英雄科希丘什科领导下举行起义,后被俄国镇压下去。1795年,俄、普、奥三国对波兰进行了第三次瓜分。

§ 历史意义

中世纪的波兰曾经是欧洲一个强大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到了十七世纪,波兰逐渐衰落,并且成为东西强邻肆意宰割的对象。十八世纪后半期,沙皇俄国同它的盟国普鲁士拉拢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一起,连续三次瓜分波兰,从而使波兰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在世界历史上消失了一百多年。

三国的第一次瓜分,激起了波兰人民的极大愤怒,一批资产阶级和小贵族组成的爱国党,在人民的支持下,要求改革国家制度,为维护民族独立而斗争。1791年5月3日,爱国党占多数的波兰议会通过了著名的《五·三宪法》废除了俄国强加给波兰的“自由选王制”和“自由否决权”,确定波兰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五·三宪法》遭到波兰反动贵族的极力反对。1792年5月,沙皇政府应波兰反动贵族的请求;派兵十万进入波兰,普鲁士也趁火打劫,出兵进攻波兰。在俄国和普鲁士的两面夹击下,波兰军民虽然英勇抵抗,终因众寡悬殊,最后遭到失败。俄普军队占领了首都华沙,扶植起傀儡政府,废除了《五·三宪法》,重新恢复了波兰大贵族的统治。

1793年月1月23日,俄、普两国在彼得堡签订了《第二次瓜分波兰的协定》。俄国又取得了乌克兰的大部和白俄罗斯的一部分,面积共二十五万平方公里,人口三百万,普鲁士获得了但译、波兰等省,将边界推进到华沙附近,占领了波兰五万八千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和一百一十万人口。九月下旬,在沙俄刺刀的威逼下,迫使波兰国会通过了第二次瓜分协定。

经过两次瓜分,波兰仅剩下了二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约四百万人口。在残存的波兰领土上,俄国还规定波兰军队不得超过一万五千人,俄军可以住扎在华沙及其附近地区。不经沙皇允许,波兰国王不得向外国宣战和媾和,波兰变成了沙俄的附属国。

叶卡捷琳娜二世第二次瓜分之后,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波兰各界爱国人士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其中以1794年3月开始的科希秋什科将军领导的起义规模最大。为了扑灭波兰人民的起义,1794年7月,沙俄和普鲁士开始从东西两面猛攻华沙,奥地利也从南面攻入波兰。

在血腥镇压了波兰起义之后,1795年10月24日,俄、普、奥三国签订了第三次瓜分波兰的协定。俄国获得了立陶宛、库尔兰和西白俄罗斯的剩余部分,共计十二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一百二十万人口;普鲁士夺得了波兰西部的其余领土,计有五万五千平方公里和一百万人口;奥地利则占领了波兰西南部约四万七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五十万人口。从此,波兰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宣告灭亡,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18年,波兰才恢复了独立。

在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的过程中,沙皇俄国始终是策划者,它夺去的土地最多,共有四十六万二千多平方公里,约占瓜分前波兰总面积七十三万平方公里的62%;普鲁士夺取了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约占20%;奥地利夺取了十三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约占18%,沙皇俄国起了决定性作用,是瓜分波兰的罪魁祸首。

§ 结果

1772、1793、1795年波兰三次的被瓜分也是补偿原则的再实现。因为倘若俄、普、奥三国的任何一个获得波兰的全部领土而排除其他两国,那将破坏了权力平衡的局面,所以三国同意瓜分波兰,使瓜分后它们中间的权力分配和瓜分前的权力分配,几乎一样。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又将补偿政策精致化,会议在1815年任命了一个「统计委员会」,负责估量每块土地的价值,依据的标准是人口的多寡、素质、以及类型。十九世纪后期和二十世纪初期,补偿原则又精细地应用到殖民地的分配、和殖民弟的或半殖民地的势力范围的划分。1906年,法、英、意曾为彼此利益,将伊索匹亚分为三个势力范围,以达成在该地区的「均势」。1907年,英、俄协商,在伊朗问题上达成协议,它们建立了一个中立区作为缓冲。英法在中南半岛也确立了泰国作为彼此竞逐的缓冲国。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部分波兰贵族掀起爱国革新运动,以便加强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独立,结果引起外国的干涉。

§ 参考资料

http://info.datang.net/B/B1293.HT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0e6f0010008zh.htm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8: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