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江东区
释义

§ 概况

江东区位于宁波城市东部,于1978年设立市辖 江东区区一级政权建制。建成区面积37.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6.2万,现有7个街道、72个社区:东胜街道、百丈街道、白鹤街道、明楼街道、东柳街道、东郊街道、福明街道,是宁波市中心城区之一。江东区地处宁波市地理位置的几何中心,西面是宁波三江口闹市区,北面与市科技园区, 南面与市高教园区相接,东面是正在建设的宁波东部新城。沿海大通道——同三高速公路和沪杭甬高速公路在区内交汇,是中心城区通往北仑港、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大榭开发区的主要通道。江东是宁波联结空港和海港的枢纽性区域,更是宁波市重点建设的核心城区和未来的行政中心,宁波的城市资源正不断向江东聚集。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作风建设为总抓手,进一步加快提升、推动创新、扩大开放、强化融合,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相继获得了首批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和首批省级示范文明城区、省教育强 江东全景区、省科技强区、省平安区等称号,城区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江东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把加强和改进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落实到创新思路、完善政策、提升服务、调整结构等举措上,都市经济发展取得了新成效。2007年实现区域生产总值227.2亿元,增长12.7%;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8亿元,增长23.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5亿元,增长24.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7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2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08.8亿元。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达到22307元,新增就业岗位9249个,城镇登记失业率3.16%,就业再就业率达96.5%。

§ 经济建设

2007年,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健康协调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主要预期 江东交通发达目标。全年实现区域生产总值227.2亿元,增长12.7%;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8亿元,增长23.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5亿元,增长24.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7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2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08.8亿元。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服务业主导地位进一步提升,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0.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2亿元,增长15%。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共举办各类展会47个,新引进航运物流企业103家。金融业发展势头良好,市级以上金融机构已达13家,中介服务、信息服务企业分别超过1500家和600家。传统服务业稳步提升,专业市场加快转型,酒店餐饮业增势喜人。楼宇经济发展加快,新引进楼宇企业828家,增长32%。工业经济在结构优化升级中继续发展,实现工业总产值108.8亿元,区域工业效益综合指数居全市前列。

江东生活水平

(二)重点建设得到新推进。深入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重点区块、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东部新城开发建设加快推进。五社区全年签订住宅拆迁协议3156户,完成86.6%,拆迁面积31万平方米。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开工建设,国际航运服务中心一期已进入全面装修。宁波书城、世纪东方广场、东外滩花园等7个项目开工建设,中信泰富广场、银晨国际等项目建设加快。上东国际商务中心、国际汽车城建成交付,现代商城开业。

江东区

(三)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引资质量与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合同利用外资1.4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000万美元,分别完成预期目标的140%和165%。引进内资52亿元,增长67.7%。大项目引进实现新突破,新引进IBM、雀巢等5家世界500强企业分支机构,使我区世界500强企业分支机构达到13家。全市首家保险经纪公司和规模最大的外资信用担保企业落户我区。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完成自营进出口总额35亿美元,增长31.6%。

(四)创新活力有了新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新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家。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全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达到9个,江东科技创业中心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级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专利授权量保持较快增长 江东区,发明专利授权量继续位居全市前列。全区已有市级以上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5家,宁波韵升成为国家级示范企业,由其控股的德昌公司承担的紧密纺系统技术研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实现了我区科技创新领域的重大突破。人才工作进一步加强,引进培养各类人才3704名,其中高层次人才120名。

(五)发展环境得到新改善。节能减排工作得到加强,预计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超过4.4%,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降低率达19%,能源利用效率居全市前列。旧村旧城改造加快推进,全年累计完成房屋拆迁面积68万平方米,完成63万平方米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餐饮油烟和居住区噪声污染等执法整治深入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市首个“数字城管”系统全面投用,组建了网格巡检员队伍,初步形成了动态化、全覆盖的城市管理网络。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努力保障公共安全,夯实基层基础,社会继续保持和谐稳定。

§ 教育文体

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投入持续增加,办学条件不断优化,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和巩固率均保持100%,居民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建立 江东教育并不断完善,被评为省教育强区、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区和省首批社区教育实验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推进,全区中小学校都达到了省标准化学校水平,优质教育资源逐步扩大,义务教育水平得到提高。“四点钟学校”入选省“十佳社区服务项目”。素质教育稳步推进,5所学校被评为宁波市第三批行为规范示范学校。积极探索教育管理改革,组织开展市第六批现代化达纲学校创建工作,3所学校通过市现代化评估。成功举办了“教育均衡发展与社会进步”国际研讨会,顺利通过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中期评估。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第三届社区教育节圆满举行,老年大学办学成效明显。至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学校63所,其中6所初级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3所小学,32所幼儿园。教职员工2952人,在校学生32080人,在园幼儿751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年级学生升学率99.35%。

§ 医疗卫生

卫生服务继续优化。社区卫生门诊量 江东医疗达1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3%。建立家庭病床160张,出诊6200人次。通过服务站“标准化”建设,覆盖全区的“十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全区建成了33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站面积增加到5451平方米,全部增配了39种基本医疗常用医疗服务设备和办公设备,其中31家服务站配备了预防保健室。出台了加快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区妇保院被评为省级规范门诊单位。特色医疗建设成效显著,第六医院住院楼扩建工程基本完成,白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大楼建成投用,江东眼科医院成为三级乙等专科医院,手外科成为省重点扶植学科。卫生监督执法深入开展,扎实开展了“五小行业”和“小餐饮消费领域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共接到卫生投诉举报165起,结案率、反馈率和满意率均为100%。

§ 科技人才

深入实施科技强区、人才强区战略,全区科 江东区技进步水平综合评价跻身全省十强,顺利通过了“科技强区”复审。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区拥有区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家,其中国家级3家,新列入市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全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达到9个,江东科技创业中心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级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专利授权量保持较快增长,发明专利授权量继续位居全市前列。全区已有市级以上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5家,宁波韵升成为国家级示范企业,由其控股的德昌公司承担的紧密纺系统技术研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连续七年举办科技人才周活动,与浙江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不断深入。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大力开展科普活动,推进普网工程,公众科学素养进一步提高。引才引智活动成效显著,全区人才总量达到39752名,其中高层次人才634名。

§ 社区建设

围绕建设 江东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型社区的目标,按照“六位一体”总体要求,坚持为群众服务、靠群众参与、让群众满意,努力拓宽思路、创新载体,社区建设全面深入推进,江东被评为首批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首批省级“示范文明城区”、省级“十佳社区服务项目”。全面完成撤村建居改革,是宁波市第一个没有行政村建设的城区。全面实施以“关爱人、服务人、教育人、凝聚人”为核心内容的人文社区工程,召开全国人文社区建设理论研讨会,制订出台了人文社区指标体系,全面开展星级人文社区评比活动,人文社区品牌和影响力不断拓展。着力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建成以区级服务中心为龙头、街道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服务站为基础、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为补充的社区服务网络,社区生活、卫生、文体三个“十分钟服务圈”不断完善;全面实施“星光计划”,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为老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高度重视和关注未成年人发展,首创“四点钟学校”模式并全面推广;积极为困难人群服务,广泛开展“爱心无界、共享文明”主题活动,建立了全区“爱心超市”服务网络。社区民主自治水平不断提升,社区居委会换届全面实行直接选举,制订出台了一系列规划社区管理的规章制度,居务公开全面推行。积极建设“数字社区”,开发完成了社区事务管理信息系统并实现规范运行,街道、社区联网工程全面完成,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 城建城管

城 江东区市建设进入新阶段。东部新城开发建设加快推进,在建项目16个,完成投资12亿元,甬新河景观工程和“四纵三横”骨干路网基本建成,国际航运服务中心、中央商务区、国际金融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快三江汇金融街、东外滩文化走廊、世纪东方广场、甬东现代物流城和上东国际商务区等五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五个服务业集聚区是各具产业特色,相互协调、功能互补的微型CBD。三江汇金融街以商务商业、金融保险为主体功能,汇集酒店宾馆、文化娱乐、商务公寓。东外滩文化走廊由研发园区(高新区)功能逐步延伸扩展为集工业设计、标准检测等科技应用推广服务为主的创意文化产业基地,并融合生态、居住、文化功能。世纪东方广场以新型综合商业为主,商务为辅,集购物、休闲、办公、居住于一体。甬东现代物流城主要发展市场交易和物流配送。上东国际商务区则以总部商务办公为核心。城市管理效能大幅提高。“数字城管”系统全面投用,组建了网格巡检员队伍,初步形成了动态化、全覆盖的城市管理网络。深入推进餐饮油烟和居住区噪声污染等执法整治,餐厨垃圾规范清运扎实开展,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13个老小区综合整治全部完成,在11个老小区推行准物业管理。

§ 人口宗族

2002年末全区总人口22. 江东区74万人,年人口自然增长率3.71‰。2005年底,户籍人口25.21万人。

截止2006年6月20日,江东区现有已登记做证的外来人口87357人,其中男性46784人、女性40573人。分别来自36个地区,其中省内49757人、省外60884人、境外44人、国外79人。居住在居民家中的有2036人、居住在单位内部的有10250人,居住在建筑工地的有5138人、居住在租赁房屋的有69856人、其他的有77人。从职业上分,务工64364人、务农1733人、经商6315人、服务业13241人、因公出差124人、借读培训80人、治病疗养5人、投靠亲友1372人、其它123人。

暂住人口分布情况:百丈辖区9925人占11.36%,白鹤辖区12555人占14.37%,东胜辖区8777人占10.04%,东柳辖区11629人占13.31%,明楼辖区7069人占8.09%,东郊辖区10865人占12.43%,福明辖区26537人占30.37%。

§ 历史沿革

解放后设江东区公所,属宁波市,1951年5月成 江东区立江东区人民政府,次年撤区改设镇安、百丈、东胜3个街道,后又合并为江东街道办事处。

1960年6月,建立江东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后改设江东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9月,被定为市辖区(县级)一级政权建制。

1980年10月复名为江东区人民政府,1984年划入鄞县福明乡、郊区东郊乡,区域进一步扩大。

2000年,江东区辖5个街道、2个乡:百丈街道、东胜街道、明楼街道、白鹤街道、东柳街道、东郊乡、福明乡。

2002年,江东区撤销东郊、福明乡建制,设立东郊、福明街道;对原百丈、东胜、白鹤、明楼、东柳街道管辖范围进行调整。

§ 风土人情

江东区腰鼓最早起源于百丈街道划船社区,由十几位退休居民自发组织,活动方式以自娱自乐,健身休闲为主,随着该项活动的持续开展,吸引不少居民踊跃参加,人数逐渐发展到上百人。为使这项活动健康发展,1995年百丈街道在划船社区成立了 江东区百丈百人腰鼓队,这是当初江东区、乃至全市第一支有组织、有规模的腰鼓队伍。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建设,相继又成立了百丈双百腰鼓队,百丈巾帼腰鼓队,这些队伍多次在市、区各类大型文艺活动中表演,受到市、区领导的好评和赞誉。

百丈腰鼓的崛起、发展及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为江东区全面普及腰鼓文化活动打下了良好基础。区委、区府对这项活动给予高度重视,提出了“努力创建江东腰鼓之区,打造江东腰鼓文化品牌”战略设想,同时,纳入江东区文化发展规划在全区普及,在经费上给予一定支持,2001年上半年全区49个社区95%都建立了自己的特色腰鼓队伍,并积极开展经常性的文化活动,各街道在组建社区队伍基础上,精心挑选人员成立了以街道为主体的腰鼓队伍,目前主体队伍已发展到七支。

作为区文化主管部门,除积极引导、扶持腰鼓队伍建设发展,遵照区委、区府提出的打造腰鼓文化品牌要求,着力构划江东腰鼓文化品牌的发展目标。2001年,区文化局专门组织各街道文化站长,社区文化指导员、赴西安学习西北腰鼓敲打技法,通过当地指导员手把手的传授,并结合江南实际,形成自己特有的一套表演手法,表演上除保留了原来表演特色的基础上,通过 健身腰鼓音乐配制、服饰设计更新,又依据七个街道地域特点,重新组建了江东区七支特色腰鼓队,如体现少儿童趣的百丈《小精灵腰鼓》 、体现健身妩媚的东胜《健身腰鼓》 、体现城市气息的东柳《彩虹腰鼓》 、体现现代农村风韵的福明《田园腰鼓》 、体现京剧意味的白鹤《京韵腰鼓》、体现节庆喜悦的明楼《欢庆腰鼓》、体现科技发展的东郊《金星腰鼓》 ,在去年建国52周年期间,举行《鼓之风》特色腰鼓大展演,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今年还将继续扩大特色腰鼓团队,目前正在组建体现军嫂风采的军嫂腰鼓队,体现少儿天真活泼风貌的少儿腰鼓队,体现祖孙三代家庭和睦相处的家庭腰鼓等特色团队。

江东特色腰鼓是社区文化活动的一个亮点,在宁波市有广泛的影响。近几年,除各街道、社区有组织、有计划开展活动的同时,积极参加市、区大型文全活动,比较具有代表性影响力的活动有:宁波市中山广场“龙、鼓、歌、舞”擂台赛。宁波市“新世纪、新宁波”大型城市巡游巾帼腰鼓方阵队。宁波市“全民申奥

健身表演”大会腰鼓表演,江东区“迎世纪、闹元宵”千人腰鼓大巡游。江东区《鼓之风》特色团队大展演活动等。

江东腰鼓曾在宁波市中山广场“龙、鼓、歌、舞”擂台赛中获腰鼓表演优秀奖、团体优秀组织奖;曾获宁波市“新世纪、新宁波”大型城市巡游最佳方阵队,及江东区《鼓之风》特色团队大展演最佳创新奖。

§ 饮食文化

泥金彩漆

泥金彩漆是传统的宁波漆器,以被漆物的花纹凹凸之别,分为沿花、平花和浮花。泥金彩漆主要是在木制坯件上,将打成薄片的金银箔碾成粉状,调入漆料后或涂或描或填,并采用蚌壳片、镜片、砂金、沥粉等工艺手段精心装饰;也有以竹片、竹编为胎的。宁波汤团

宁波汤团原名元宵,据考证宁波汤团始于宋元时期,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用当地盛产的一级糯米磨成粉做成皮,以细腻纯净的绵白糖、黑芝麻和优质猪板油制成馅,具有香、甜、鲜、滑、糯的特点,咬开皮子,油香四溢,糯而不粘,鲜爽可口,令人称绝,因而享誉海内外。水磨粉

水磨粉亦称汤团粉,选用优质糯米制成,清香、滑爽,不仅是制作宁波汤团的主料,而且可制作元宵、麻团等各种糯米粉复制品,以及替代淀粉,作为冷饮制品中的凝聚剂。

§ 参考资料

http://www.nbjd.gov.cn/jdgy_05.php

http://www.d0086.com/flm/zhejiang/slm/ningbo/tlm/jiangdong/tctc/tctc.htm

http://www.nbjd.gov.cn/jdgy_01.php

http://www.nbjd.gov.cn/jdgy_03_1.php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7: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