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瑞典 |
释义 | § 政治 宪法 瑞典国旗 现行宪法由政府法典(1809年制定,1974年修订)、王位继承法(1810年制定,1979年修订)和新闻自由法(1949年制定)三个基本法组成,此外还有议会组织法(1866年制定,1974年修订)。宪法规定瑞典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作为国家象征仅履行代表性或礼仪性职责,不能干预议会和政府工作。议会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构,由普选产生。政府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负责。国王的最年长子女是法定王位继承人。议会为一院制。 司法机构 法院分三级:最高法院、6所中级(上诉)法院、72所初审法院,此外另设28所行政法院。皇家最高法院由16名政府任命的终身法官组成。全国设国家检察院、6个中级检察院、38个区级检察院和11个专司经济犯罪的检察院。国家检察长由政府任命。 政党 (1)温和联合党:亦称保守党,1904年成立。主张坚持私有制和为企业减税,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主张加入北约。 (2)中间党:1913年成立,原名农民协会,1958年改为现名。代表农场主和家庭农户利益。反对加入欧盟和北约、反对中央集权,强调环保。 (3)基督教民主党:1964年成立,原名基督教社会民主党,1996年改为现名。坚持基督教价值观、重视家庭。 (4)人民党:亦称自由党,1934年成立。主张自由竞争和宽松的移民政策。 (5)社会民主工党:简称社民党。1889年成立。瑞典第一大政党,曾长期执政。主张保持和发展福利制度,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6)左翼党:1917年成立。原名左翼党-共产党人,1990年改为现名。求缩短工时、重视妇女权利、反对加入欧盟。 (7)环境党:1981年9月成立。强调环保,主张关闭核电站,反对加入欧元区。实行集体领导制。 外交 奉行“和平时期军事不结盟,以求邻近地区发生战争时守中立”的外交政策。在邻近地区、欧洲和世界事务三个层面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认为合作即安全,邻近地区是自身的安全基础,欧盟在欧安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承认北约在欧安事务中的主导地位,视参与联合国事务为外交基石之一。1994年6月,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1995年1月1日成为欧盟正式成员国。瑞典还主张发挥联合国作用,积极促进缓和与裁军。瑞典是欧洲委员会、北欧理事会、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成员国。 与中国关系:1950年5月9日,瑞典与中国建交。 § 军事 奉行军事不结盟政策。和平时期注重包括军事防务、民防、经济防务和心理防务的总体国防建设。国王为全国武装力量最高代表。三军总司令负责提出军事战略,领导部队训练,指挥全军作战。全国划分为四个军区。2010年7月1日取消已实行了100多年的义务兵役制。瑞典今后只在国家受到威胁的时候,才实行义务兵役制,而在和平时期则在自愿的基础上招募军人。 常规军总兵力4.85万人,战时可动员85万人。军工发达,80%的军事物资可自己生产。 2004年9月,瑞典国防大臣比约克隆德发表声明说,瑞典过去把防范来自前苏联集团的入侵当作国家防务的重点,而这一威胁现在已经不复存在。现在的重点是对付国际危机和捍卫国家领土完整。[1] § 地理 环境气候 瑞典王国位于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半部,西部和西北邻挪威,东北接芬兰, 东临波的尼亚湾和波罗的海,西南濒北海。国土面积449965平方公里, 几乎是英国的两倍,堪称欧洲第三大国。从南部的斯科纳到北部的瑞典拉普地区长达1600公里。全国将近一半位于北纬60°以南,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瑞典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和波罗的海的影响,冬季不太寒冷。 大部分地区属温带针叶林气候,最南边很少一部分地区属温带阔叶林气候。2月的平均气温北部为-12.9℃,南部为-0.7℃;7月北部为12.8℃,南部为17.2℃。 年平均降水量555毫米。 瑞典全境依自然环境不同,又可分为三个地区:北部、中部和南部。 北纬60°以北为北部地区,瑞典人称之为诺尔兰。 面积244,1461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60%,人口只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5%。 这里是瑞典的主要森林区,森林面积占全国森林面积的57%;拥有瑞典重要的铁矿,铁矿矿床的含铁率很高,从35%至63%。大部分矿石运到德国鲁尔。瑞典北部是鲁尔的主要矿石来源。 这一地区有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铁矿。水力资源丰富,拥有全国水力发电量的77%。这一地区包括耶夫勒堡、西诺尔兰、西博滕、北博滕、耶姆特兰等省。整个北部地区人口密度很小,每平方公里只有4人,多集中在沿海及河谷地带。这一地区还居住着瑞典拉普人,以农业和放牧驯鹿为生。 瑞典中部地区包括:哥德堡一布胡斯、斯卡拉堡、艾尔夫斯堡北部、乌普萨拉、斯德哥尔摩、西曼兰、南曼兰、东约特兰、厄勒布鲁、韦姆兰、科帕尔贝里等省。 介于北纬58-60°之间,主要是湖泊区,冲击平原面积宽广。东西两面靠海, 地势低平,气候比较温和湿润。北部森林茂密,水力资源丰富,富有铁矿。 这一地区较大湖泊有梅拉伦湖、维纳恩湖、维特恩湖,其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土壤比较肥沃, 盛产小麦,有些地方可种植甜菜。 瑞典的主要大城市斯德哥尔摩(首都)、哥德堡就在这一地区。 这一地区工业发达,有钢铁、机器制造、化学、造纸、印刷、纺织、造船、汽车、炼油、 食品等工业。哥德堡还是瑞典的主要港口。中部地区又可分为三个地区:西部、东部、北部。 面积共109539平方公里,占瑞典的27%,人口占全国人口部数的56%。 瑞典南部地区主要指位于北纬58°以南地区,包括:哈兰德、布莱金格、 哥得兰、乌尔默胡斯、克里斯蒂安斯塔得、卡尔马、荣彻平、克鲁努贝里、 艾尔夫劳动保护堡的南部。面积57715平方公司,占瑞典的14%,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8%。 南部及沿海多为丘陵和平原,主要河流有约塔河、达尔河、翁厄曼河。 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急流直下,水力资源丰富。湖泊众多, 最大的维纳恩湖面积5585平方公里,居欧洲第三。湖泊总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8%。南部低地土地肥沃,雨量充沛, 气候温和,农业相当发达;种植小麦、甜菜和饲料作物,被称为瑞典的粮仓。 畜牧业也很发达,以饲养奶牛为主,牛奶产量占全国的30%以上。 南部高地土壤比较贫瘠,气候也比较湿冷,多森林和沼泽。主要物产是木材。 这一地区的主要城市有马尔默、赫尔辛堡、隆德、延彻平、佛克歇等。 其中马尔默为这一地区的最大城市,也是重要的海港城市,瑞典重要工业中心之一。 行政区划 瑞典行政区划图 瑞典全国共分21个省和289个市政区。省(Lan)和市政区(Landskommun )都享有地方自治权。 全国共分为21个省:布莱金厄省,达拉纳省 耶夫勒堡省,哥得兰省,哈兰省,耶姆特兰省,延雪平省,卡尔马省,克鲁努贝里省,北博滕省,厄勒布鲁省,东约特兰省,斯科耐省,南曼兰省,斯德哥尔摩省,乌普萨拉省,韦姆兰省,西博滕省,西诺尔兰省,西曼兰省,西约特兰省。 省和市政区均设有议会,地方议会由当地居民直接选举产生, 任期3年,与全国议会同时选举。省议会和市政区议会各自选出其执行委员会, 负责地方的行政管理工作。省和市政区两级议会有权征收地方税,还可以征收水电、交通、 医疗等各种服务费用。这两项收相当于总支出的75%左右,其余25%来自中央政府资助。 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全国性的事务,如社会保险,公共秩序和国家安全,国防与外交,高等教育和科研,劳动市场和就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邮电、能源和国家企业等。 市政区一级地方政府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社会福利、保健、初级教育以及自来水和电力供应等服务。目前瑞典284个市政区拥有40%的公共行政权力。 省地方政府有较大的自治职能。省级地方政府的任务包括保健服务(大医院)、某些形式的高等教育和自然规划与经济规划。中央政府一半以上的公共开支通过地方政府到达群众。地方政府根据中央政府颁布的法规管理地方事务,中央政府则通过一些行政法规控制地方政府。 瑞典全国可分为南部、中部和北部三在经济区,大致以北纬58°和60°为界。北纬58°以南为南部地区;北纬60°以北为北部地区;中部地区则介于北纬58°和60°之间。①中部地区是瑞典最重要的经济地区,有全国第一大城市斯德哥尔摩和第二大城市哥德堡,这一地区的经济水平和发展速度在三大区中居首位。中部地区面积占全国的27%,人口占56%,工业生产占60%以上, 农业产值占44%。②南部地区是全国最温暖的地区,拥有全国最富饶的农业,林业、工业和运输业也比较发达。该地区面积占全国的14%,人口占全国的28%,农业产值占35%。③北部地区气候寒冷,开发较晚,经济以林、矿业等初级产品占优势,发展相对来说比较缓慢。北部地区水力资源丰富,占全国发电量的77%, 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铁矿。该区面积占全国的近60%,人口只占15%,地广人稀。 主要城市 北欧博物馆 瑞典城市数量不少,但大都市屈指可数,多数为中小城市。 城市的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南部、中部和沿海一带,北部地区城市甚少。 斯德哥尔摩 瑞典首都,也是全国第一大城市。该城面积216平方公里,其中内陆水面占13%。年平均气温6.6℃,夏季平均气温为16℃, 冬季平均气温为-2℃。年均降雨量540毫米。 斯德哥尔摩座落在湖海之间的14个岛屿和一个半岛上,水域广阔、桥梁纵横、林木苍翠,环境幽美,被誉为“北方威尼斯”。斯德哥尔摩不仅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经济和交通中心。 全国各大企业和银行公司的总部有60%设在这里,工业总产值和商品零售额均占全国20%左右,拥有钢铁、机器制造、化工、造纸、印刷、食品、制药等各类重要生产部门,其中合金钢生产尤其出色。 该市交通发达,公路、地铁、郊区铁路纵横交错。每个住户距公共汽车站只有40米远。地下交通网拥有3条干线,10条支线,99个车站,总长110公里, 昼夜载客量90万人次。地铁站同附近的公共汽车站相连。全市有378路、共2000辆公共汽车,日载客60万人次。另有4条铁路干线通往马尔默、哥德堡、韦斯特罗斯以及北部地区。斯德哥尔摩是仅次于哥德堡的第二大港,码头总长约20公里,货物年吞吐量约700万吨,占全国的20%。 斯德哥尔摩是瑞典的文化中心,皇家科学院、国际和平研究所、皇家图书馆等均享有盛誉,建有斯德哥尔摩大学及体育、商业、艺术、师范等数十所院校。每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金授奖仪式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纪念日)在此举行。 哥德堡 瑞典第一大港和第二大工业城市,哥德堡─布胡斯省省会。位于瑞典西南部, 临卡特加特海峡,与丹麦北端隔海相望。面积896平方公里,其中水面占一半。 人口43.7万人(1993)。哥德堡港终年不冻,成为瑞典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埠,年货物吞量2000多万吨,约占全国海港吞吐总量的1/4。哥德堡港还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第一大海港。哥德堡港主要出口汽车、机械、化学制品、纸张、木材及各种木制品,主要进口石油、金属矿石和水果。 哥德堡的工业生产规模仅次于斯德哥尔摩,汽车、机械、造船、化学、纺织、 食品、木材加工等工业十分发达。闻名世界的瑞典滚珠轴承公司(SKF滚珠轴承厂)和沃尔汽车公司的总部均设在该城。 哥德堡还是西部地区的文化中心,著名大学有哥德堡大学、哥德堡工程学院等。其他文化设施有文化、航海、历史等多所博物馆。 马尔默 瑞典第三大城市,人口23.7万人(1993)。马尔默是瑞典南部的重要港口、海军基地和交通枢纽。马尔默位于瑞典的最南端, 隔厄勒海峡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遥遥相望,两城相距仅26公里。 马尔默也是瑞典的重要工业中心之一,造船、化学、水泥、像胶、化学、纺织、制糖工业均很发达。 乌普萨拉 一座文化古城,位于瑞典东部,濒临梅拉伦湖。人口17.8万人(1993)。交通发达,南与首都斯德哥尔摩有铁路相通,北与海港耶夫勒有铁路相连。还有飞机场提供便利的航运。乌普萨拉的现代工业也具有一定规模,有自行车、摩托车、机械、化学、食品等工业。位于该城的乌普萨拉大学是瑞典历史最悠久的大学,素有“瑞典的剑桥”、“美苏核竞赛的见证人”等称号。 基律纳 瑞典主要旅游城市,位于北圈内,人口3万多。基律纳铁矿蕴藏量约18亿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铁矿之一, 并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铁矿,采矿设备十分先进。90%的矿石出口国外。 人口 瑞典林雪平市 2007年统计,瑞典全国人口总数为918.3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9.5人。外国移民及其后裔约80万(其中半数为外籍侨民)。瑞典全国各地人口分布极不均匀,全国90%的人口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地区,马尔默胡斯省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达151人,而耶姆特兰省每平方公里只有3人。导致人口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一是人口的城市化;二是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在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人烟稀少。 现有108万瑞典人定居于美国、加拿大、芬兰和丹麦。近年来,外来移民数已超过向外移民数。目前,外来移民约占瑞典人口的10%。 外来移民多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其中又以芬兰人最多;近些年来自南欧、中东、亚洲和中美洲的难民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他们很难与当地居民打成一片。70年代以来瑞典政府对移民加强了限制。 § 民族宗教 民族 瑞典是民族成分比较单纯的国家,主体民族(瑞典人)占90%。 北部有芬兰族约3万人,拉普族近2万人。此外,还有少量丹麦人、挪威人、德意志人、 犹太人等。 瑞典人为北欧民族之一,属欧罗巴人种北欧类型,身材高大,皮肤白皙, 金发碧眼。统一的瑞典民族形成于9-11世纪,是由斯维尔人和高特人为主体,并不断吸收后来迁入的移民以及部分拉普人和芬兰人而构成的。 萨米人亦称拉普人,属乌拉尔人种,为蒙古人种和欧罗巴人种的混合类型。 使用拉普语。萨米人现聚集在北极圈附近,多已过上安居生活,以养鹿为业。 芬兰人为北欧民族之一,属乌拉尔人种,为蒙古人种和欧罗巴人种的混合类型。 使用芬兰语。主要居住在斯德哥尔摩、哥德堡等大城市。 宗教 基督教路德宗是瑞典的国教。国王信奉国教。法律规定非信奉国教公民不得担任首相。教会分为13个主教区,2365个堂区,3249个牧师。1993年国教会成员人数约占全国人口的88%。瑞典教会在国家字有特权,国王是教会的最高首脑,有权就宗教会议推荐的三人候选名单指定大主教和主教。国家征收教会税,由瑞典教会用于民事支出。1951年起允许教徒退出国教会。 除了路德宗教会外,瑞典拥有相当多的独立教会, 最主要的有瑞典礼会联盟(有310座教堂,20124名教徒);卫理公会教会(3665名教徒); 瑞典宣教契约教会(75000名教徒)等。瑞典五旬节运动是目前瑞典最大的新教教派。1991年其信徒达95800人。第二次世界上战期间由于外国移民的涌入,东区教会教徒人数得到增加,1991年教徒人数达10万人。瑞典曾于1604年至1873年间禁止国民信奉天主教,时至今日,天主教徒仍以外车移民和难民为多。据1992年12月31日的统计,全国有148440名教徒,占全部人口的1.7%。 犹太教于1870年获得合法权,现在斯德哥尔摩、 哥德堡和马尔默都建有犹太教会堂。目前瑞典大约有1.5万至2万犹太人,其中绝大部分居住在斯德哥尔摩。 瑞典1991年约有73000伊斯兰教徒。另外瑞典还有几个佛教组织。瑞典年有学校都对学生进行宗教教育,教科书中也不乏有关宗教的内容。 但平时普通路德派教徒仅有3%去教堂作礼拜,大部分教徒只在举行洗礼、婚礼、葬礼时才去教堂。每逢复活节和圣诞节时,大多数教徒都前往教堂祈祷。尤其是圣诞节, 年有教堂教显得十分热闹。 语言 瑞典语为瑞典的官方语言,但在北部边远地区有3万人讲芬兰语, 约2万拉普人讲拉普语。瑞典学校中英语是必修课,大多数40年代以后出生的瑞典人都会讲英语。英语和德语为通用商业语言。 瑞典语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斯堪的纳维亚语支。瑞典语还可以与丹麦语、 挪威语互通。 § 历史 瑞典风景史前时期 约1万年前至公元4世纪,早在冰川退却后的石器时代,瑞典已经有人类居住。瑞典北方的耶姆特兰省发现过约公元前9000年前的岩画。到了公元前1世纪,地中海沿岸的欧洲人开始了解生活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居民。随着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商路的形成,南欧的铁器传入了斯堪的纳维亚。而北欧的兽皮、琥珀则被贩卖到希腊和罗马。 瑞典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后。成书于公元一世纪的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在他的《日耳曼尼亚志》(De Germania)中最早提到了生活在斯堪的纳维亚内陆的一些从事狩猎和食物采集的部落。 公元4至5世纪的罗马帝国末期,被称为“人种作坊”的斯堪的纳维亚诸部族向西欧和南欧输出了大量移民。哥特人据称就来自现在的瑞典哥特兰岛。苏维汇人则来自瑞典南部海岸。 海盗时期 公元4世纪到11世纪,比起丹麦人和挪威人,海盗时期的瑞典人更注重商业贸易而不是征服和殖民。他们致力于向东方和东南的拓展,势力曾经远达黑海和里海沿岸。在这里瑞典人与阿拉伯人甚至更往东的民族交换皮毛,金属等产品。他们到达过君士坦丁堡(瑞典人称之为Miklag?rd),耶路撒冷(被称为Jorsalir)和巴格达(S?rkland)。在瑞典人们发现了很多古代英格兰和阿拉伯的铸币。[来源请求] 瑞典人首先到达了芬兰湾北岸,涅瓦河和拉多加湖一带,在这里他们建立据点,并继续向南旅行,在诺夫哥罗德建立了公国。据一位基辅修士的记载,一支瑞典人进入东欧腹地并建立了基辅罗斯,他们被称为瓦耶格人(Varjager)。过程是这样的:维京人因对斯拉夫人征收重税而被追出,但斯拉夫部族却由此陷入混乱之中。有人提出从别的国家请一位国王来统治他们。于是使者来到瑞典,有三兄弟成为候选人,他们是留里克(Rurik),辛由斯(Sinjeus)和特鲁弗(Truvor)。他们成为后来诺夫哥罗德、白俄罗斯和伊兹伯斯克的统治者。辛由斯和特鲁弗去世后,留里克接管了他们的土地。他的继任者奥列格征服了基辅,基辅罗斯国家形成。瑞典王国大约形成于11世纪。古老的传说留下了几位早期瑞典国王的姓名和事迹。 中世纪后期 王国形成之初,瑞典是个由一些独立性很强的省组成的松散王国。各省通行自己的法律。而国王负责各省之间的协调和组织对外战争等事务。12世纪时王权已经十分强大,形成了了全国统一的税收和法律。 公元1157年,瑞典征服了芬兰的沿海地区,并继续向东南扩张。 为了对抗强大的汉萨同盟在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势力,1397年丹麦、挪威、瑞典三国在瑞典东南部的卡尔马举行会议,决定成立由丹麦主导的卡尔马联盟,从此瑞典和挪威臣服于丹麦国王的统治,同时保留了王国的地位。 但在联盟时期瑞典人与丹麦人的冲突不断发生。1520年,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二世进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平息了一场独立运动。随后,本地贵族出身的古斯塔夫·瓦萨在达拉纳省组织反抗联盟国家的运动。很快,反抗丹麦统治的势力控制了瑞典的大部分地区。抵抗运动得到了与丹麦敌对的汉萨同盟盟主城邦吕贝克的援助,攻入斯德哥尔摩。1523年,丹麦军队镇压武装反抗失败。瑞典获得独立。古斯塔夫·瓦萨被选为瑞典国王,建立了瓦萨王朝。但即位后瑞典国王立即宣布与吕贝克断绝关系。罗马天主教在10世纪从丹麦传入到瑞典,并很快巩固下来。瑞典独立后,新教路德宗取得了支配地位。1593年路德宗成为瑞典国教。 近代 在16世纪的几次战争中瑞典打败了丹麦、波兰的军队,成为北欧陆上军事霸权。在三十年战争期间,瑞典加入新教阵营参战,并深入神圣罗马帝国腹地。1632年,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在吕岑战役中阵亡。在1634年的纳德林根战役中瑞典军队战败,撤回国内。1642年,瑞典再次出兵德意志。1648年法国与瑞典联军最终战胜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战争结束。瑞典得到了德意志领土前波美拉尼亚、维斯马、威尔登和不来梅。三十年战争后,瑞典在波罗的海的势力达到顶峰。 1625年,瑞典控制了利沃尼亚(爱沙尼亚和一部分拉脱维亚)的领土。1658年,瑞典从丹麦手里收复了南部沿海的斯堪奈等省份。1700年,俄国、丹麦、波兰结盟与瑞典交战,北方战争开始。1709年,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的军队在今乌克兰境内的波尔塔瓦被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击溃,逃至奥斯曼帝国。俄国开始取代瑞典成为北欧及波罗的海地区的新兴强国。1721年瑞典战败,丧失了所有欧洲属地及军事大国地位。利沃尼亚被并入俄国。 1809年,俄国派兵吞并了瑞典统治下的芬兰。芬兰成为俄罗斯帝国内的大公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兼任芬兰大公。拿破仑战争中,瑞典于1813年正式加入反法同盟。根据1814年基尔条约,瑞典从衰落已久的丹麦手里得到了挪威。但是挪威乘机宣布独立并颁布了宪法。瑞典发动了一场短暂的战争,挪威被迫同意作为一个国家臣服于瑞典国王。 在此后的二百年里,瑞典避免了卷入任何战争与冲突之中。持久的和平稳定带来了国内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19世纪末瑞典完成了工业化,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发达、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殖民活动与海外贸易 新航路开辟后,瑞典人开始效仿西欧国家,设立贸易公司,寻求建立海外殖民地。在荷兰人彼得·米努伊特(Peter Minuit)、瑞典政客Axel Oxenstierna和海军舰队司令克拉斯·弗莱明(Klas Fleming,芬兰人)的支持下,新瑞典公司于1633年成立。为发展与东方尤其是与中国的贸易,瑞典东印度公司于1731年成立。17至18世纪,瑞典曾在北美洲东岸、加勒比海和西非建立了规模很小的殖民据点。但由于瑞典国力较弱难以与其他国家竞争,这些殖民活动全部以失败告终。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向郑成功投降的荷兰台湾总督揆一(Fredrich Coyet)是瑞典贵族。 新瑞典 1637年,由新瑞典公司组织的第一批瑞典远征队在彼得·米努伊特的指挥下,从瑞典哥德堡出发,驶往北美洲。1638年3月29日,新瑞典公司在北美大陆特拉华河沿岸,从当地印第安人手中购买了一块土地,在此建立了克里斯蒂娜要塞,今特拉华州威明顿(Wilmington)。这就是瑞典的第一个海外殖民地新瑞典,包括现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新泽西州及特拉华州的一部分地区,彼得·米努伊特任总督。开拓该地区的殖民者中有一半是芬兰人和荷兰人。但在此之前,荷兰已宣称这一地区为荷兰领地(属新尼德兰辖区)。在一系列军事冲突之后,此地于1655年9月15日被并入荷属新尼德兰。 瑞典属西印度领地 1785年,瑞典从法国手中取得法属西印度群岛中瓜德罗普岛的附属岛屿圣巴托罗缪岛(Is. Saint-Barthélemy)。作为交换,法国商船获得了在瑞典哥德堡港的免税权。随后,瑞典西印度公司于1786年秋成立。瑞典在这个小岛上建立了古斯塔维亚港(Gustavia)。在瑞典统治时期,此岛主要作为瑞典船队从非洲贩运奴隶的中转站。19世纪中期,瑞典开始禁止奴隶贸易,圣巴托罗缪岛随之失去了经济价值,于1878年被归还法国。 由于瑞典在拿破仑战争中参加了反法同盟,作为回报,1813年瑞典从英国占领军手中接管了法属西印度的瓜德罗普岛。1814年,根据巴黎条约,瑞典将此岛归还法国。 西非殖民据点 15世纪葡萄牙人占领了西非沿岸的Oguaa(在今加纳境内,阿克拉以西165公里)作为贸易据点,此后该地被称为海岬海岸(Cape Coast)。1637年荷兰人占领了海岬海岸并修建了城堡。1652年该地又被瑞典占领。1664年,海岬海岸最终被英国人占领并成为英属黄金海岸的主要据点。此外,瑞典人在阿克拉也建有贸易据点。 与中国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瑞典东印度公司(SOIC)是主要从事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公司。它将北欧的木材、铁和铜等产品贩往西班牙换得白银,然后用这些白银从中国购入瓷器、茶叶、丝绸、香料等奢侈品运往欧洲。在政府的支持下,从1731年到1813年,瑞典东印度公司垄断了瑞典与中国的全部贸易。它的船队曾132次航行至广州,其中最著名的一艘商船是于1745年沉没的哥德堡一号帆船。 据瑞典学者的研究,瑞典东印度公司是历史上第一个向中国走私鸦片的“东印度公司”。1767年,瑞典东印度公司的雅各布·哈尔从印度向中国广州发送了150余箱鸦片,并在当地出手。这一先例引起西欧各国东印度公司的效尤。此后,通过走私流入广州的鸦片数量剧增。 现代 1905年挪威借领事馆之争举行公民投票,决定脱离瑞典而独立。瑞典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宣布中立。但在二战中向德国出口木材和矿产。 瑞典在1995年与芬兰一起加入欧盟。2006年9月17日,瑞典国会选举举行。中右联盟中的温和联合党取得国会349个议席中的96席,中央党获得29个议席,人民党获得28个议席,基督教民主党获得25个议席,中右联盟共获得178个议席。中左联盟中的社民党获得130个议席,左翼党获得22个席位,环境党获得19个席位,中左联盟共获得171个议席。[1]10月6日,以弗雷德里克·赖因费尔特为首相的温和联合党与人民党、中央党和基督教民主党联合政府组成。 § 政治 瑞典皇宫 政治制度 瑞典王国为君主立宪制政体。国王是不负实际政治责任的国家元首, 代表国家履行礼仪性职责,通过首相了解王国事务,但不得干预政府的工作。王位世袭。 现行宪法由政府法典(1809年制定,1974年修订)、王位继承法(1810年制定,1979年修订)和新闻自由法(1949年制定)三个基本法组成,此外还有议会组织法(1866年制定,1974年修订)。宪法规定瑞典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作为国家象征仅履行代表性或礼仪性职责,不能干预议会和政府工作。议会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构,由普选产生。政府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负责。国王的最年长子女是法定王位继承人。议会为一院制。 议会 瑞典议会一院制,共有349名议员。议员由全国大选直接产生,任期3年。年满18岁、未被法庭宣布为法律上不合格的瑞典公民,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议会任免内阁首相和大臣。内阁只对议会负责。议会负责制定和颁布法律, 确定中央政府的税收和财政预算,监督政府部门的工作。 政府 瑞典王国政府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由首相和大臣组成。首相召集并主持内阁会议。内阁指挥武装部队,任命法官,支配国家资产,代表国家与外国缔结条约或协定,在一定范围内制定法律、法规。总检察长、首席检察官、中央各行政机构以及地方各给政府,均隶属于内阁。内阁对议会负责,与议员同样具有立法提案权。 司法机构 瑞典法院分为3级:最高法院、中级法院、初级法院。法院隶属内阁,法官由内阁任命,任职终身。法院独立进行审判,任何机关乃至议会均不得干预。法院分普通法院和行政法院两大系统,还有若干专门法院。最高法院由院长和23名法官组成, 为民事、刑事诉讼的终审法院。最高行政法院为行政案件的终审法院。 瑞典还没有国家检察院1个,省级检察院24个和区级检察院86个。 监察使 瑞典王国设立监察使一职,负责对国家公职人员的执法情况实施监督。 监察使由议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4年。在议会指示的范围内,监察使有权提起诉讼。 监察使也对军队的管理状况实行监督。 § 经济 瑞典瑞典实行发达的私营工商业与比较完善的国营公共服务部门相结合的“混合经济”,以高工资、高税收、高福利著称。 森林、铁矿和水力是瑞典的三大自然资源,在此基础上发展并形成了采矿冶金、林业造纸、电力和机械制造四大传统工业体系。 作为一个具有丰富的木材、铁矿、水力资源的国家,瑞典着重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工业化经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82%的工业品出口到国外。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瑞典工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瑞典加大科研与发展的力度和投入,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交通、通讯、医药保健、信息、环保领域在世界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一度作为瑞典主要出口部门的钢铁,木材加工业已逐渐被机械制造,电子精密仪器和汽车等工业部门所代替。造船、纺织等工业日益衰落,政府提供了大量资金进行补贴,改组或收归国有。金属加工和机器制造业是瑞典最重要的工业部门。瑞典的机械产品具有精密,耐用和工艺水平高的特点。滚珠轴承、冷冻设备等传统历史悠久的工业部门之一。化学工业是瑞典主要工业部门之一。在化学工业内部,尤以石油化学,石油精炼最为突出,塑料、化纤、药品和化肥也有较大发展。汽车工业战后发展迅速,除生产小汽车外,还生产各种卡车。小汽车产量的三分之一销往美国。能源工业在瑞典经济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瑞典工业发达,能源密集企业居多,加上冬季漫长和交通线很长,是一个能源高消费国家,仅电力消耗每人年均达1.3万度左右。瑞典的农业和服务业也较为发达。瑞典经济主要依赖对外贸易,主张市场开放和自由贸易。瑞典主要出口产品有:汽车及运输设备、机械和仪器、电子产品、木浆纸张、医药化工和钢铁及金属制品。瑞典进口货物的60%以上为制造业的部件和原材料,主要有:电子产品、机械和仪器、汽车和运输设备、食品、纺织品和鞋类等。 工业 据1992年统计,瑞典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工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劳动人口的25.4%。 金属加工和机器制造业 瑞典最重要的工业部门。瑞典的机械产品具有精密、耐用和工艺水平高等特点。滚珠轴承、冷冻设备等传统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声誉。钢铁工业历史悠久,全国现在20多家钢铁公司,大部分生产特种钢。其产品主要有:滚珠轴承钢、 切削工具钢、手表钢、剃刀钢和石油化工钢管钢等。 能源工业 能源工业在瑞典经济中居极重要地位。瑞典作为工业发达国家, 能源密集企业较多,加之冬季漫长和交通线长,是一个能源高消费国家,仅电力消耗每人年均达1.3万度左右。能源消耗近一半靠进口石油,25.2%靠水力发电,20%由核电站提供,其余靠进口煤等。瑞典政府的能源战略是:近期利用进口天然气、煤和扩大水电来代替核能和一部分石油,同时把重点放在提高能源利用率和降低能源消耗上。远期目标是用生物燃料、风能、太阳能作为替换该能和取代部分石油的主要能源。 林木工业 历史悠久的林木工业在瑞典经济中仍居重要地位,与采矿冶金、电力、 机械制造同为瑞典经济四大支柱。木材、纸浆及纸制品占瑞典出口额的16.3%(1993年)。 农业 目前瑞典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都居于西欧国家前列, 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粮、肉、禽、蛋、奶制品自给有余,并部分出口。蔬菜、 水果靠进口。畜牧业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值约占农业生产总值的4/5。1992年农业产值(包括林业、渔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农业从业人数约占总就业人数的3.5%(1993)。1990年瑞典政府计划5年内减少50万公顷耕地,屠宰8万头奶牛,每年缩减2000农户。瑞典已于1995年1月1日成为欧盟正式成员,瑞典的农业政策必须与欧盟的农业政策相适应,对农业补贴制度实行彻底改革。 外贸 瑞典是外向型经济国家,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对个贸易, 商品和劳务进出口额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50%以上。瑞典工业生产的一半以上出口,不少大公司的出口率在80-90%。瑞典在国际政治中严守中立,但在国际经济中教积极参与, 先后加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洲经济与使用组织、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和北欧理事会。1973年与欧共体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之间对工业品贸易实行免税,并最终于1995年正式加入欧盟(欧共体)。 瑞典出口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50年的17.8%提高到1991年的35.3%。瑞典主要出口各类机械运输设备、特种钢制品、家用电器、纸浆纸张、化工产品等。其中1987年纸张出口占出口值的10.9%,成为世界第一的纸张出口国。进口产品主要是石油及石油产品、机械、纺织品、化工产品、食品等。 由于国际贸易竞争激烈,锯木和铁矿砂等瑞典传统出口商品出口额减少, 使瑞典出口额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从1951年的2.3%降为1994年的1.4%。 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报告,1994年瑞典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分别为510亿美元和602亿美元,在世界货物进出口额中分别居于第22位和第18位。 瑞典 国际储备 1992年瑞典国际收支顺差285亿克朗,外债370亿克朗(1991年)。 外援 瑞典是发达国家中对发展中国家援助最多的国家之一。 1968年瑞典议会通过决议,决定每年拿出国民生产总值的1%用于外援。1989-1990财政年度外援总额124亿克朗,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9%;1994-1995财政年度外援额133.6亿克朗,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8%。 瑞典政府拟在5年内再次使外援额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受援国主要为非洲及南亚国家。 政局与社会稳定状况 从1989年起瑞典经济迅速恶化,高通胀与低增长并存, 再加上前苏联东欧形势剧变导致的右倾潮流,使瑞典社会民主党在1991年的大选中遭惨重失败,得票率仅为38.2%,是60年来的最低水平。 1991年上台执政的4党联合政府(保守党、人民党、 中央党和基督教民主党)采取大幅度提高利率、降低企业税收、削减政府开支和公共福利、加强科研等措施,以图重振瑞典经济。然而,在西欧普遍的经济衰退的阴影中, 瑞典经济非但未得到振兴,反而成为北欧国家中滑坡最严重的国家, 国内生产总值(GDP)连续3年出现负增长:1991年为-1.1%,1992年为-1.9%,1993年为-2.7%。1991年宣布破产的企业达18424家,比1990年激增71%,工业产值下降5%。政治方面,欧洲政治出现向多元化民主发展的趋势。在随着冷战结束而出现的盛极一时的右倾潮流之后,西欧出现了一股向右的逆向回流。在这些政治、经济及其他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瑞典4党联合执政集团在1994年9月的大选中败北,为瑞典社会民主党的重新上台铺平了道路。 瑞典社会民主党多年来始终为议会第一大党,拥有重要的社会基础。 此次社会民主党重新执政,将推行什么样的社会和经济政策,必为国际社会所瞩目。 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 瑞典欢迎外国投资,但对一些有关国家战略利益的领域的投资项目则加以限制,例如,航空运输、海上作业、战略物资、出版、采矿、林业、 银行及保险等不允许或严格控制外国投资。 在瑞典开办外资企业可以采取下列方式经营:合作生产、合作贸易、合资经营、设立分公司或代表处。外国个人或团体在瑞典建立企业须获批准, 购买股票也须获批准。外国企业可充分利用瑞典证券市场, 初始投资500万瑞典克朗以上的企业可直接向当地借款。外国企业税收与瑞典本国企业税收相同。国家对企业的利润汇款、 清理投资汇款、企业特许权和许可证等不加干涉。 瑞典有关外国投资的主要法规有:公司法、外汇管理法规、环境保护法规、 外国接管瑞典企业法、劳动法规。 瑞典对外国投资的管理机构是:瑞典银行(瑞典的中央银行)、专利和注册局、工商部、劳动市场管理委员会、环境保护委员会、 有关地方政府。 对外国投资的主要限制性规定有: 外国资本在瑞典投资或扩大在瑞典已有的投资,须经瑞典银行批准。 如果申请符合有关规定,一般可在一周内获得批准;设新厂或扩建老厂,须获得环境保护委员会和地方政府的批准。 根据劳动部和瑞典工业联合会所达成的协议,最大的170家制造厂的新投资地址, 必须在初步计划阶段向劳动市场管理委员会咨询; 许多瑞典公司在其章程中订有“对外国人所有权的限制”条款,规定至少要有60%的股份资本和80%的投票权须由瑞典公民掌握。如公司章程未规定这种条款,则被认为是外国公司。外国公司不能拥有瑞典的矿山、石油贮藏、农田、森林、 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也不能持有拥有上述自然资源的其他公司的20%以上的投票股权。 § 教育 实行九年一贯制义务免费教育。著名高校有斯德哥尔摩大学、乌普萨拉大学、隆德大学、皇家工学院、斯德哥尔摩商学院等。瑞典人文化素质较高、热情好客、纯朴诚实、谈吐文明、行为规矩、重诺守时,瑞典人十分重视环境保护,爱花、爱鸟和其他野生物,热爱大自然。 § 文化 雇员每年享受5周的法定有薪假期,每周工作5天,全年累计工作15000小时。人们喜欢利用闲暇时间到野外活动,到森林和田野远足,采摘野果和蘑菇,到海湖去游泳、泛舟、垂钓;在昼长夜短的夏季,大家纷纷到国内外去旅游。瑞典已成为世界上外出旅游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体育活动更是瑞典人的爱好。 据瑞典哥德堡大学2002年6月24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因特网在瑞典已经超过传统的报纸,成为更受人们欢迎的传媒。根据抽样调查,平均每个瑞典人每昼夜上网浏览的时间达23分钟,而瑞典人用于阅读日报的时间是21分钟,用于阅读晚报的时间只剩下8分钟,收听广播和收看电视的时间分别高达2小时和45分钟。调查显示,女性比较喜欢收听广播和读书;男性则较倾向于收看文字电视新闻,看录像和阅读晚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比较愿意上网,读书和阅读专业杂志;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则乐意看电视,听广播和阅读晚报。 节假日 1月1日元旦;1月6日主显节;4月14日耶稣受难日;4月17日复活节;5月1日劳动节;5月25日基督升天节;6月5日圣灵降临节; 6月24日仲夏节; 11月4日万圣节;12月25日圣诞节;12月26日邮差节(Saint steph-en's Day) 工作时间 一般办公时间为上午8时半或9时至下午5时; 夏季有的单位下午3时或4时停止办公。星期日为休息日。一般6月底至8月初为休假季节。 商业机构营业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9:00-17:00/18:00;星期六13:00-15:00。 政府机构办公时间:上班时间通常比商业机构早1小时,全日工作,星期六、日休息。 银行营业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9:30-15:00(星期四18:00),星期六、日休息。 § 旅游 风景名胜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诺贝尔故居 (Nobel's House) 坐落在瑞典中部卡尔斯库加市的白桦山庄,离斯德哥尔摩200多公里。这是一座乳白色的二层楼房,楼房前的绿草坪和四周的白桦林交相辉映,环境清幽。1894年阿尔费雷德·诺贝尔结束了海外飘泊生涯回到祖国定居,在这里度过了他生命最后两年中的大部分时光。由于他当年在斯德哥尔摩出生的旧居如今已经矗立起高楼大厦,白桦山庄就成了今天惟一保存完整的诺贝尔故居。自1975年建立起纪念馆以来,这里已成为一游览胜地和诺贝尔学术活动的中心。每年一度在这里举行诺贝尔学术讨论会,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济济一堂,共同探讨科学领域新课题和诺贝尔“造福于人类”的学术思想。纪念馆里保留着诺贝尔生前活动的照片、他获得的各种技术发明专利证书、金质奖章和遗嘱。诺贝尔的卧室陈设十分简单,只有床、桌和衣柜等几件最必要的家具,而他实验室里的各种仪器和设备,则琳琅满目。诺贝尔1833年10月21日生。他因发明销化甘油引爆剂、雷管、硝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荣膺“炸药大王”的名声。1896年12月10日与世长辞。终年63岁。根据他的遗嘱,把折合为920万美元的部分遗产,作为奖励造福人类的科学工作者的基金。以这笔基金的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药、文学、和平5种奖金,每年在诺贝尔的逝世日颁发一次,称诺贝尔奖金。 瑞典皇宫 是国王办公和举行庆典的地方,斯德哥尔摩主要旅游景点。坐落在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建于17世纪,是瑞典著名建巩学家特里亚尔的作品。正门由两只石雕狮子分立两旁,两名头戴红缨军帽、身穿中世纪服装的卫土持枪而立,显得十分威武森严。皇宫四壁有许多精美的浮雕,中间是一个很大的场院。南半阙的王宫教堂和国家厅以及北半阙的宴会厅至今保持着原有陈设,对公众开放。皇宫华丽的大厅里,壁上挂着大幅的历代国王和皇后的肖像画,穹顶饰有磁埋和雕刻和绚丽的绘画。据说大多出自17世纪德国美术家之手。有的室内还陈设着古代的战车兵器、珠宝饰物、金银器皿和手持长矛、全身披挂着铜盔铁甲的中世纪骑士的实体模型。王宫卫队每天中午按古老传统举行隆重的换岗仪式,吸引大批游客。 商旅须知 签证 前往瑞典商务旅行必须持有效护照并须事先取得入境签证。 运输方式 中国对瑞典的出口货物一般都走西北欧航线。在出口成交方面,中国可派船的直达港口是斯德哥尔摩、哥德堡;转船或再转船港口是耶夫勒、哈尔姆斯塔德、 赫尔辛堡、卡尔斯克鲁纳、卡尔斯汉、兰士克朗纳、马尔默、诺尔彻平、松兹瓦尔、 韦斯特罗斯。在进口成交方面,中国可派船的基本港是哥德堡港。限额港有哈拉霍万、乌默奥、桑德维肯、霍姆松、胡苏姆、松兹瓦尔、突亚多尔、依基森德、散打尼、卡尔斯卡、诺尔彻平、索尔威斯堡。 在进口成交中须注意:交货港如是哈尔姆斯塔德和乌德瓦拉,成交量限1000吨以上,如在1000吨以下,请改为哥德堡交货,并仅限上海、天津新港卸货。 北纬63°24'以北的港口从11月15日至来年5月底止为冰冻期,在此期间不要在乌默奥、谢莱夫莱哈姆、哈拉霍门港成交装运。 斯德哥尔摩(北纬59°22')以北的港口从12月15日至来年4月15日为冰冻期,在此期间不要在松兹瓦尔、胡苏姆、赫尔纳桑德、散打尼、耶夫勒、乌坦修、突亚多尔、霍尔斯塔威克港成交装运。凡在有冰冻期的港口交货,须在合同中写明,冰冻前如果货物装不出,允许来年解冻后再装,货价不变,以免被动。赴瑞典人员可乘坐北京至斯德哥尔摩的中国民航班机。[2] § 其他 历史名人 诺贝尔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1833.10.21--1896.12.10)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1833年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在遗嘱中他提出:将其部分遗产(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学者。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成立诺贝尔基金会,并于次年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发诺贝尔奖。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于建行300周年之际,提供资金增设诺贝尔经济奖(全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伯恩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金”,亦称“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于1969年开始与其他5项奖同时颁发。 奥洛夫·帕尔梅(Olof Palme,1927.1.30--1986.2.28)瑞典已故首相。1927年1月30日生于斯德哥尔摩。早年斯德哥尔摩附近的锡格蒂纳学校学习,毕业后服兵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入美国俄亥俄州凯尼恩学院,1948年获文学士学位。回国后入斯德哥尔摩大学,1951年获法学士学位。1950参加社会民主党。1953年任瑞典首相特别顾问。1958年当选为议员。1963年起在政府中任职。1969年任社会民主党主席。1969年、1982年两度出任首相。1976年11月当选为社会党国际副主席。1980年9月,在他倡议下成立了“关于裁军和安全问题独立委员会”(也称“帕尔梅委员会”),任主席。1980年11月作为联合国秘书长的特使调停两伊战争。1986年2月28日在斯德哥尔摩遇刺身亡。 全球竞争力排名 2011年5月19日,瑞士洛桑国际管理与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1年全球竞争力年度报告》,排名第四。[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